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3 20:1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教学目标
1. 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通过识读地图和阅读课本,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模式在东欧的推广。
2. 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通过研读相关材料,提取信息,了解苏联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和问题,进而初步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3.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苏联改革的过程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发展社会主义要结合本国国情,不断进行探索。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苏联发展与改革,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
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发展社会主义要结合本国国情,不断进行探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展示苏联旗帜落下,俄罗斯旗帜升起的照片。 讲解图片:1991年12月25日晚,克里姆林宫政府大厦顶端上的苏联镰刀铁锤国旗在灯光照射下悄然落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存在了69年的社会主义苏联正式解体。 学生听讲。 以对比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好奇心。
提问过渡:拥有1900万党员的苏共和超级大国苏联是如何土崩瓦解的呢?
知识讲解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加 展示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分布图片,要求学生找出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并思考: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有何意义呢? 学生看图,并思考问题。 这一部分内容不是重点,经互会问题又比较复杂,所以此处主要似乎用地图展现社会主义阵营的范围,强调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即可。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东欧的推广 (1)展示经互会成员国地图 (2)提问:阅读课本,说一说经互会的成立对东欧国家有何利弊?苏联又是怎样在东欧推广苏联模式的? 学生看图,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3.新中国成立增强社会主义力量 展示苏联驻华大使递交国书和中苏缔结友好互助条约纪念邮票,简单介绍新中国成立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 学生听讲。
提问过渡: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得到壮大,那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二战后发展的形势又是怎样的呢?
知识讲解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苏联改革的背景 出示苏联二战后发展情况史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归纳战后苏联的发展情况,找出苏联发展的问题,进而提问之所以这样的原因。 学生阅读材料,联系所学,思考并回答问题。 这一部分使用了较多的史料,特别是原始数据史料,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此外,苏联模式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但是这个问题比较困难,所以在本课要紧密联系学生已知内容,对照分析。 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质比较复杂,初中生理解容易产生偏差,所以此处以教师讲解为主,不宜展开。
2.赫鲁晓夫改革 要求学生归纳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学生阅读课本和史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3.勃列日涅夫改革 (1)展示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相关史料,分析其针对苏联模式问题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是否有突破苏联模式。 (2)展示美苏军备竞赛史料,提问对苏联的影响。 (3)展示勃列日涅夫改革后相关数据,分析改革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强调改革根本问题在于没有突破苏联模式。 学生阅读史料和教材,联系学习过的苏联模式,思考并回答问题。
4.戈尔巴乔夫改革 简单介绍改革的基本情况,指出改革造成的后果。 学生听讲。
叙述过渡: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人苏联出现了严重问题,首先就波及到了与之相邻的东欧国家。
知识讲解三、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 (1)展示东欧剧变形势图和东欧国家更名简表,提出问题“东欧国家名称的变化展现东欧发生了怎样的剧变?” (2)从现实因素、历史因素、苏联因素和西方因素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聆听教师讲解。 这部分内容比较复杂,初中生理解困难,故以教师讲解为主,帮助学生认识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严重挫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并没有失败,但是发展社会主义需要根据国情,不断探索适合本国的道路。
2.苏联解体 展示苏联解体相关照片和当时的新闻报道,指出苏联解体结束了两极格局,强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并没有失败。 学生听讲。
随堂练习
1.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C )
A.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 B.把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
C.没有根本突破苏联模式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D )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
3. 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 C )
A.生活水平的根本变化 B.对外政策的根本变化
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D.文化传统的根本变化
4. 下列有关苏联的历史表述有误的是( D )
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使苏联权力更加集中 ②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③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④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991年10月,邓小平指出“东欧、苏联的事件从反面教育了我们,坏事变成了好事”。查找资料,说一说邓小平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说法?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