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四中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与浮力》导学案
个性修改
学习流程及学法指导
备注
学生齐读教学目标压力定义:2、压力的方向:3、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物理意义:定义:单位:三、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会画压力的图示。知道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单位。2、通过实验探究,亲身体会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了解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3、激情投入、充分展示,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预
习
案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再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再读教材解决问题。2.独立完成,限时15分钟,小组长组织检查。一、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
、
、
。2、力的作用效果是: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二、教材助读与自测1、
叫压力,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
。3、
叫压强。计算公式是
;压强单位
、
。4、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压强增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压强增大。探
究
案探究点一:压力1.在图8—1所示的情景中这些力的共同点是
。在教材中画出三个物体所受的压力的示意图。探究点二:压力的作用效果:1.完成课本图8—2所示实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2.实验用的方法是
。3.观察课本图8-3,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图甲、图乙,它们的接触面积
,但
不同,乙图中压力较
,
图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大。由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在
相同时,压力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1)比较图丙、图丁,它们的
相同,但
不同,
乙图中压力较
,
图的作用效果大。由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在
相同时,压力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探究点三:压强1、定义:
叫压强。用字母
表示。2、公式 :
。变形式有
,
。
3、单位 :
。1Pa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4、怎样计算压强:认真研读和分析例题,探寻计算压强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收获,如果要使小学生对地面压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探究点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观察课本58页图8-5,解释这些方法的原理。得到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用
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例如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用
方法来增大压强的。例如
。当堂检测:1、1Pa=
N/m2,它表示的意义是
。2、正方体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P。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是
;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是
。3.一块砖平放、侧放、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放,理由是
。4、甲、乙两物体放在水平面桌面上,甲受的重力是乙的5倍,甲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乙的1/4,则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之比是
,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之比是
。5、封冻的江河冰面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是7×103帕,一辆20吨的坦克,每条履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m2,它能在冰面上行驶吗?(g取10N/Kg)作业布置:课后作业1、2、4题。配套练习一8、9题收获与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压强即是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液体压强和浮力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对全章有重要的意义。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通过学生自己顶铅笔的体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很容易猜想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然后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小组评价:八(7)班
优秀组:
第1、5、8组
待进组:第7、12组八(8)班
优秀组:
第3、6、8组
待进组:第2、11组八(9)班
优秀组:
第4、5、9组
待进组:第3、1组八(10)班
优秀组:
第2、9、10组
待进组:第4、7组
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深入各小组点拨预习。教师抽查预习情况,收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小组长督促检查。小组长组织学生针对探究问题进行探究学生亲自体验实验教师在学生完成探究案后组织展示学生讲解分析试题的方法完成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