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5节 科学探究电容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 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5节 科学探究电容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 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三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13 13:52:41

文档简介

第5节 科学探究:电容器
1.某电容器上标有“1.5 μF 9 V”字样,则表示该电容器(  )
A.只有在9 V的电压下它的电容才是1.5 μF
B.只有在9 V的电压时,电容器才能正常工作
C.所加的电压不应超过9 V
D.当它的电压为4.5 V时,它的电容变为0.75 μF
2.下列电容器相关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为电容器充电示意图,充完电后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两极板间的电压U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
B.图乙为电容器放电示意图,放电过程中电流大小保持不变
C.图丙为电解电容器的实物图和符号,图丁为可变电容器及其符号,两种电容使用时都严格区分正负极
D.图戊中的电容器上有“5.5 V 1.0 F”字样,其中的5.5 V 是电容器的击穿电压值
3.如图所示,让平行板电容器带电后,静电计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若不改变A、B两极板带的电荷量而将A极板向左移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时,那么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  )
A.一定减小 B.一定增大
C.一定不变 D.可能不变
4.电容式加速传感器常用于触发汽车安全气囊,简化图如图所示,极板M、N组成的电容器为平行板电容器,M固定,N可左右移动,通过测量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压的变化来确定汽车的加速度。当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时,极板M、N间的距离减小,若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则电容器(  )
A.电容变小 B.极板间的电压变大
C.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小 D.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5.某电容传声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人对着传声器讲话,膜片会振动。若某次膜片振动时,膜片与极板距离增大,则在此过程中(  )
A.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容增大
B.极板所带电荷量增大
C.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
D.电阻R中有电流通过
6.如图所示,M、N两金属板竖直放置,使其带电,悬挂其中的带电小球P偏离竖直方向。下列措施会使OP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的是(P球不与金属极板接触)(  )
A.增大M、N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B.减小M、N两极板的带电荷量
C.保持板间间距不变,将M、N板一起向右平移
D.保持极板带电荷量不变,将N板向右平移
7.如图所示,两块较大的金属极板A、B相距为d,平行放置并与一电源相连。S闭合后,两极板间恰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油滴处于静止状态。保持电容器下极板不动,在用绝缘工具将上极板缓缓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灵敏电流计G中有电流通过,方向从a向b
B.灵敏电流计G中没有电流通过
C.带电油滴向下做直线运动
D.若将S断开,无论上极板是否移动,油滴都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8.手机APP运动步数的测量是通过手机内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实现的,如图所示,M极板固定,当手机的加速度变化时,N极板只能按图中标识的“前后”方向运动。图中R为定值电阻。下列对传感器描述正确的是(  )
A.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容器两极板不带电
B.保持向前匀加速运动时,电路中没有电流
C.由静止突然向后加速时,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D.由静止突然向前加速时,电流由a向b流过电流表
9.计算机键盘每个按键下有块小金属片,与该金属片隔有一定空气间隙的是另一块小的固定金属片,两片金属片组成一个小电容器。且电压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键盘连着正在工作的计算机,按下“?”键过程中,按键金属片间组成的电容器(  )
A.电容变小 B.金属片间的电场强度变小
C.电荷量增大 D.处于放电状态
10.(多选)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源E相连,在距离两板等距离的M点有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b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稳定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滴带负电 B.液滴将加速向下运动
C.M点电势升高 D.带电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增大
11.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p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
A.θ增大,E增大 B.θ减小,Ep增大
C.θ增大,Ep不变 D.θ减小,Ep不变
12.(多选)目前智能手机普遍采用了电容触摸屏。因为工作面上接有高频信号,当用手指触摸电容触摸屏时,手指和工作面形成一个电容器,控制器精密确定手指位置。对于电容触摸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触摸屏只需要触摸,不需要压力即能产生位置信号
B.使用绝缘笔在电容触摸屏上也能进行触控操作
C.手指压力变大时,由于手指与屏的夹层工作面距离变小,电容变小
D.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变大时,电容变大
13.(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是构成平行板电容器的两金属极板,P为其中的一个点。将开关S闭合,电路稳定后将B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B.在B板下移过程中,电阻R中有向上的电流
C.A、B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
D.P点电势升高
14.在“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实验中,按图甲所示连接电路。电源电压为8.0 V。单刀双掷开关S先跟2相接,某时刻开关改接1,一段时间后,把开关再改接2,实验中使用了电流传感器来采集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开关S改接2后,电容器进行的是    (选填“充电”或“放电”)过程。此过程得到的I-t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用阴影标记的狭长矩形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                。如果不改变电路其他参数,只减小电阻R的阻值,则此过程的I-t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将    (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2)若实验中测得该电容器在整个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Q=3.44×10-3 C,则该电容器的电容为     μF。
15.电容器是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高电阻放电法测一标示模糊的电容器的电容。
(1)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①按图甲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②先使开关S与2端相连,此时电容器处于    (填“充电”或“放电”)状态,这个过程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③再把开关S与1端相连,同时开始计时并测量数据,每隔5 s或10 s读一次电流I的值,将测得数据填入预先设计的表格中;
④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标出测量的数据点,并用平滑的曲线把数据点连接起来。
(2)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以下电子元件中,属于电容器的是     。
②若电源两端的电压为8 V,可估算电容器的电容为     F(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6.如图所示是一对彼此绝缘、相距d=5 cm的平行金属带电极板M、N,N板接地,M板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为Q=6×10-6 C。在两极板MN间A点有一带电荷量为q=4×10-6 C的带电液滴,其质量m=4×10-4kg,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则:
(1)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为多少?
(2)平行金属板MN所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C等于多少?
(3)若A点到N板的距离为2 cm,则q在A点的电势能为多少?
第5节 科学探究:电容器
1.C 电容器上标有“1.5 μF  9 V”字样,说明电容器的电容是1.5 μF,是电容器本身的特性,与所加电压无关,电压是9 V或4.5 V时,电容都是1.5 μF,A、D错误;9 V是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即能承担的最大电压,不是只有在9 V的电压时,电容器才能正常工作,B错误;9 V是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即能承担的最大电压,所加的电压不能超过9 V,但9 V不是击穿电压,C正确。
2.A 图甲为电容器充电示意图,电容器上极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充完电后两极板间的电压U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故A正确;图乙为电容器放电示意图,放电过程中电流将逐渐减小,故B错误;图丙为电解电容器的实物图和符号,图丁为可变电容器及其符号,前者电容器使用时严格区分正负极,后者不用严格区分,故C错误;图戊中的电容器上有“5.5 V 1.0 F”字样,5.5 V是最大电压或额定电压,不是击穿电压,击穿电压大于5.5 V,故D错误。
3.B 由题意可知,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可知,电容减小,电容器的电荷量不变,由C=得知,板间电势差增大,则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一定增大,B正确,A、C、D错误。
4.D 极板M、N间的距离减小,根据C=可知电容变大,A错误;根据C=和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可知极板间的电压变小,B错误;由E=、C=,C=,联立求得E=,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C错误,D正确。
5.D 根据公式C=可知,膜片与极板距离增大,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容减小,A错误;根据公式Q=CU可知膜片与极板距离增大,电容减小,电压不变,则极板所带电荷量减小,因此电容器要通过电阻R放电,B错误,D正确;根据电场强度公式E=可知,膜片与极板距离增大,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C错误。
6.A 使OP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即是增大小球所受的静电力。增大M、N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根据E=,d不变,可知电场强度将变大,根据F=Eq可知静电力将增大,A正确;减小M、N两极板的带电荷量,根据U=,C不变时电势差减小,则电场强度减小,小球所受静电力将减小,B错误;保持板间间距不变,将M、N一起平移,电势差不变,OP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C错误;根据C==可得电场强度E==,保持极板带电荷量不变,将N板向右平移,可知E不变,所以静电力不变,D错误。
7.C 根据C=、C=可知Q=,用绝缘工具将上极板缓缓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的过程中,d增大,其余不变,则Q减小,灵敏电流计G中有电流通过,方向从b向a,A、B错误;将上极板A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后,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增大,即d增大,原来油滴静止状态,则有qE=mg,U不变,d增大,由E=可知,E变小,则qE<mg,油滴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C正确;若S断开,则Q不变,由C=、C=、U=Ed可得E=,不变,油滴静止,D错误。
8.B 静止时,N板不动,电容器的电容不变,则电容器电荷量不变,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容器保持与电源相连,两极板带电,A错误;保持向前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恒定不变,则N板的位置在某位置不动,电容器电容不变,电容器保持与电源相连,电压不变,由Q=CU知电荷量不变,电路中无电流,B正确;由静止突然向后加速时,N板相对M板向前移动,则极板间距减小,根据C=知电容C增大,C错误;由静止突然向前加速时,N板相对M板向后移动,则极板间距增大,根据C=知电容C减小,电压不变,由Q=CU知电容器电荷量减小,电容器放电,电流由b向a流过电流表,D错误。
9.C 按下“?”键过程中,按键金属片间组成的电容器两极板间距d减小,根据C=可知电容C变大,因两板间电压U一定,根据Q=CU可知,电容器带电荷量增大,电容器处于充电状态,此时根据E=可知金属片间的电场强度E变大,故C正确。
10.ABC 由于液滴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且处于静止状态,则其还应受向上的电场力,上极板为正极,可知液滴带负电,故A正确;电容器与电源保持相连,电容器板间的电压不变,将b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根据E=分析得知板间电场强度减小,液滴所受的电场力减小,液滴将加速向下运动,故B正确;由U=Ed知,M与a间的电场差减小,a点的电势为零,M点的电势小于零,则知M点的电势升高,故C正确;由于液滴带负电,则带电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减小,故D错误。
11.D 电容器电荷量保持不变,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两极板间距d减小,根据公式C=可知电容C变大,再根据C=,可知两板间电压减小,故θ减小;根据E==可知两板间电场强度E不变;P点与下板间的电势差为UP下=EdP下=φP-φ下,其中,E、dP下不变,φ下=0,则可知φP不变,则根据Ep=φPq可知Ep不变。故D正确。
12.AD 由题干可以看出当用手指触摸电容触摸屏时,手指和工作面形成一个电容器,控制器精密确定手指位置,因此不需要手指有压力,故A正确;绝缘笔与工作面不能形成一个电容器,所以不能在电容触摸屏上进行触控操作,故B错误;手指压力变大时,由于手指与屏的夹层工作面距离变小,根据C=可知电容将变大,故C错误;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变大时,根据C=可知电容变大,故D正确。
13.BD 由电容器的电容公式C=可知距离增大时,电容减小,故A错误;开关S闭合,说明电容器两端电压一定,在B板下移过程中,由电容的定义式C=可知电荷量减小,电容器对外放电,电阻R中有向上的电流,故B正确;电压一定,由电场强度公式E'=可知距离增大时A、B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故C错误;电源负极接地,电势为零,A板电势与电源正极电势相等为E,则P点电势可表示为φP=E-E'dAP,因电场强度减小,说明P点电势升高,故D正确。
14.(1)放电 0.2 s内电容器放出的电荷量 不变 (2)430
解析:(1)将开关S接通1,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所以电容器充电;再将S接通2,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图中横坐标分成许多很小的时间间隔,在这些很小的时间间隔里,放电电流可以视为不变,则IΔt为这段时间内的电荷量,所以图中用阴影标记的狭长矩形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电容器0.2 s内电容器放出的电荷量。根据Q=CU,电荷量与电阻值R无关,如果不改变电路其他参考数,只减小电阻R的阻值,则此过程的I-t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将不变。
(2)C== C=430 μF。
15.(1)充电 (2)A 1.0×10-3(9.7×10-4~1.0×10-3均可)
解析:(1)开关S与2端相连,电容器与电源相连,电容器处于充电状态。
(2)①A元件外表面标识了2 200 μF ,说明是电容器,B中是电阻, C图是线圈,故选A;
②乙图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放电总电荷量,通过数小方格可以得到约32格,每格面积表示250×10-6 C,则总电荷量Q=32×250×10-6 C=8.0×10-3 C,代入电容定义式C=可得C=1.0×10-3 F。
16.(1)1 000 N/C (2)1.2×10-7 F
(3)-8×10-5 J
解析:(1)由平衡条件qE=mg 得E=1 000 N/C。
(2)两板间的电势差U=Ed=1 000×0.05 V=50 V
电容器的电容C== F=1.2×10-7 F。
(3)AN两点间的电势差是
UAN=-EdNA=-20 V
N点的电势为零,所以A点的电势是φA=-20 V
则q在A点的电势能为EpA=qφA=-20×4×10-6 J=-8×10-5 J。
5 / 5第5节 科学探究:电容器
核心 素养 目标 物理观念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平行板电容器的主要构造。 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科学思维 1.通过类比建立电容的概念;通过电容的定义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 2.结合具体问题构建电容器动态分析模型
知识点一 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1.电容器
能储存    的电学元件称为电容器。两块彼此绝缘的平行金属板可组成最简单的电容器,即    电容器。在电路中电容器的表示符号为。
2.电容器的充、放电
(1)充电:当原来不带电的电容器的两极板连接电源时,电容器充电,两极板会分别带上等量    电荷。电容器充电后两极板间存在    ,电荷因受静电力的作用而储存在极板上。
(2)放电:当充电后的电容器两极板通过导体接通时,电路中会形成瞬时电流而放电,使两极板的电荷    而不再带电。
知识点二 电容器的电容
1.电容
(1)定义: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电压U的比值称为电容。
(2)表达式:C=    。
(3)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    本领的物理量。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    ,简称法,符号为F。1 F=1 C/V,1 μF=    F,1 pF=    F。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1)决定因素:电容C与两极板间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成     ,跟极板的正对面积S成     ,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    。
(2)决定式:C=     ,    为静电力常量,    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知识点三 常见电容器及其应用
1.分类
(1)按电容是否可变来分:    电容器、    电容器。
(2)按电介质来分:空气电容器、    电容器、纸质电容器、陶瓷电容器、涤纶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
2.额定电压和击穿电压
(1)额定电压:电容器能够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2)击穿电压:电介质被击穿时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极限电压,若电压超过这一限度,则电容器就会被损坏。
3.常见的电容器
(1)电解电容器
(2)可变电容器
【情景思辨】
 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形形色色的电容器。
(1)电容大的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一定多。(  )
(2)电容为C的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若电荷量增大为2Q,则电容变为2 C。(  )
(3)图中最右边的电容器上的50 V为击穿电压。(  )
(4)图中最右边的电容器的电压为50 V时,电容才是1 000 μF。(  )
要点一 研究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
【解读】
1.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了解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两极板间电压和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2)判断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两极板储存电荷量的变化。
2.实验器材
直流电源、电阻、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单刀双掷开关、导线等。
3.实验原理与设计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当开关拨到位置1时,电源E对电容器充电;当开关拨到位置2时,电容器放电。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利用电流表观察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利用电压表观察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的变化,进而判断电容器两极板储存电荷量的变化。
4.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
(2)把开关S接1,此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3)把开关S接2,此时电容器对电阻R放电,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4)断开开关,拆除电路,整理实验器材。
5.实验结论
充电过程 放电过程
(1)电压表示数迅速增大,随后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增大; (2)充电电流由电源的正极流向电容器的正极板,同时,电流从电容器的负极板流向电源的负极,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充电电流逐渐减小,最后为0; (3)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电荷量增加; (4)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增大; (5)充电过程中,电容器从电源获取的能量转化为电场能,不断地储存在电容器中 (1)电压表示数逐渐减小,最后为0,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逐渐减小,最后为0; (2)放电电流由电容器的正极板经过电阻R流向电容器的负极板,放电电流逐渐减小,最后为0; (3)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电荷量减少; (4)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减小; (5)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成电路中其他形式的能量
6.注意事项
(1)电压表和电流表正、负极不能接反,以免损坏。
(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避免短路。
(3)合理选择各电子元器件的量程,避免充电电流超过量程。
【典例1】 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可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先使开关S与1端相连,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然后把开关S掷向2端,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
(1)电容器在充电的过程中,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2)电容器在放电的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容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尝试解答
1.(多选)某同学按照如图甲所示连接了电路,利用电流传感器研究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先使开关S接1,电容器充电完毕后将开关掷向2,可视为理想电流表的电流传感器将电流信号传入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乙所示。定值电阻R已知,且从图中可读出最大放电电流I0以及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S,流过R的电荷量可用Q=It计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能求出电源提供的电压
B.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大
C.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能求出电容器的电容
D.由计算机采集的电流可知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规定向右为正
2.把电容器、电流传感器、电阻、电源、单刀双掷开关按图甲所示连接。先使开关S与“1”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然后把开关S掷向“2”端,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与电流传感器相连接的计算机(图中未画出)可记录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规定逆时针的电流流向为正方向。
图乙是某次实验中与电流传感器相连接的计算机所记录的I-t图像,可判断出该图像记录的是电容器的    过程(选填“充电”或“放电”)。请你用语言描述在此过程中电流随时间如何变化:          。
要点二 对电容的理解
【探究】
(1)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对电容器进行充电,该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2)当把电容器两极相接,使电容器放电,该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3)当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增加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如何变化?带电荷量Q和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
【归纳】
1.对公式C=的理解
(1)C=是电容的定义式,不能理解为电容C与Q成正比,与U成反比。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本身的属性决定,跟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荷量多少以及两极板间电势差的大小无关。
(2)通过Q-U图像理解,如图所示,Q-U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其中Q为一个极板上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U为两板间的电势差,直线的斜率表示电容大小。因而电容器的电容也可以表示为C=,即电容的大小在数值上还等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变化量Δ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变化量ΔU的比值。
2.电容器和电容的不同
电容器和电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容器是一个电子元件,电容是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典例2】 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使它每个极板的电荷量从Q1=30×10-6 C增加到Q2=36×10-6 C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从U1=10 V增加到U2,问:
(1)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多大?
(2)U2为多少?
(3)如要使两极板电势差从10 V降为U2'=6 V,则每板需减少多少电荷量?
尝试解答
1.某平行板电容器标有“10 V,2.5μ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容器的击穿电压是10 V
B.要使两板间电压降低1 V,它所带的电荷量必减少2.5×10-6 C
C.电容器只有在带电时电容才为2.5×10-6 F
D.如在板间插入电介质,电容将减小
2.某一电容器中所带电荷量和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如果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从40 V降低到36 V,电容器的电荷量减少了(  )
A.0.02 C B.0.08 C
C.0.16 C D.0.20 C
要点三 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变化
【探究】
 平行板电容器由两块平行放置的金属板组成。利用平行板电容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保持Q和d不变,减小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观察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分析电容C的变化。
(2)如图乙所示,保持Q和S不变,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d,观察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分析电容C的变化。
(3)如图丙所示,保持Q、S、d不变,插入电介质,观察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分析电容C的变化。从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
1.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动态问题
(1)电容器始终连接在电源两端。
(2)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
2.两类动态问题中各物理量的关系
所用公式(1)C=;(2)E=;(3)C=∝
始终连接在电源两端,U不变 充电后断开电源,Q不变
由εr、S或d的变化判断C、Q、E的变化 由εr、S或d的变化判断C、U、E的变化
Q=UC∝C∝ U=∝∝
E=∝,与S无关 E=∝,与d无关
3.针对两极板所带的电荷量保持不变的情况,还可以认为一定量的电荷对应着一定数目的电场线。两极板间的距离变化时,场强不变(如图乙所示);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变小时,电场线变密,场强增大(如图丙所示)。
【典例3】 (多选)两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金属平板平行放置,构成一平行板电容器,与它相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接通开关S,电源给电容器充电(  )
A.保持S接通,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两极板间电场的电场强度减小
B.保持S接通,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电介质,则极板上的电荷量增大
C.断开S,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
D.断开S,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电介质,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大
尝试解答
1.(多选)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在充电后不切断电源,此时板间有一带电尘粒恰能在电场中静止,当正对的平行板左右错开一些时(  )
A.带电尘粒将向上运动
B.带电尘粒将保持静止
C.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A到B
D.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B到A
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其中电容器左侧极板B和静电计外壳均接地,电容器右侧极板A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使电容器带电后与电源断开,下列操作能使静电计的指针张角变大的是(  )
A.减小A板与B板之间的水平距离
B.将橡胶棒插入A板与B板之间
C.A板位置不动,将B板稍微竖直向下平移
D.将A板也接地
要点回眸
1.根据电容器的电容的定义式C=,可知(  )
A.电容器带电的电荷量Q越多,它的电容C就越大,C与Q成正比
B.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
C.电容器两极之间的电压U越高,它的电容C就越小,C与U成反比
D.电容器的电容大小与电容器的带电情况无关
2.飞机油箱内的油量是估计其续航时间和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参数。一种电容式测量飞机油箱内油量的装置如图所示,油箱内置圆筒形电容器,电容的变化反映了油面高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飞机加油时油量增加,相当于改变了电容器中的电介质,电容会增大
B.给飞机加油时油量增加,相当于改变了电容器中的电介质,电容会减小
C.飞行过程中油量减少,相当于改变了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电容会减小
D.飞行过程中油量减少,相当于改变了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电容会增加
3.如图所示,平行板a、b组成的电容器与电阻R、电池串联,在平行板电容器中的P点处固定放置一带负电的点电荷,b板接地,现将电容器的b板向下稍微移动,则(  )
A.点电荷所受电场力增大
B.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减少
C.P点电势减小
D.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增加
4.(1)如图甲所示为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给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若将B板上移,电容器的电容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若将B板左移,静电计指针偏角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2)“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图中G为电流传感器,先将开关接a,待电容器充电后将开关扳到b,利用传感器记录电容器放电过程,得到该电容器放电过程的I-t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估算出电容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为     C,已知电源电压保持为2 V,则电容器的电容C=    F(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第5节 科学探究:电容器
【基础知识·准落实】
知识点一
1.电荷 平行板 2.(1)异种 电场 (2)中和
知识点二
1.(2) (3)容纳电荷 (4)法拉 10-6 10-12
2.(1)正比 正比 反比 (2) k εr
知识点三
1.(1)固定 可变 (2)云母
情景思辨
(1)× (2)× (3)× (4)×
【核心要点·快突破】
要点一
知识精研
【典例1】 (1)B (2)A
解析:(1)电容器在充电的过程中,两板之间电压升高,电容器的电容不变,则电容器的电荷量增加,故选B。
(2)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本身特性决定,与电容器是否正在充、放电及带电荷量无关,则电容器在放电的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容不变,故选A。
素养训练
1.AC 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流减小,则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小,B错误;根据Q=It可知,I-t图像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容器放出的总电荷量,即Q=S,电容器的最大电压等于R的最大电压,即Umax=I0R,根据C=可知电容器的电容为C==,C正确;电源提供的电压等于电容器充满电两板间的电压,也就是刚开始放电时的电压,A正确;电容器放电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向左,则由计算机采集的电流可知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规定向左为正,D错误。
2.充电 电流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到零
解析:由图乙所示I-t图像可知,电流为正值,则电流流向沿逆时针方向,与电源提供的电流方向一致,该图像记录的是电容器的充电过程,电容器所带电荷量逐渐增加。由图像可知,在此过程中,电流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到零,且电流减小得越来越慢。
要点二
知识精研
【探究】 提示:(1)充电过程中电源内的化学能转化为电容器内的电场能。
(2)放电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为电路中其他形式的能量。
(3)增大;不变。
【典例2】 (1)3 μF (2)12 V (3)1.2×10-5 C
解析:(1)电容器的电容
C== F=3×10-6 F=3 μF。
(2)因为电容器的电容不变,所以
U2== V=12 V。
(3)根据电容的定义,它等于每增加(或减少)1 V电势差所需增加(或减少)的电荷量,即C=,要求两极板间电势差降为6 V,则每板应减少的电荷量为
ΔQ'=CΔU'=3×10-6×(10-6)C=1.2×10-5 C。
素养训练
1.B 铭牌上标的是额定电压和电容,不是击穿电压,A错误;根据C==,两板间电压降低1 V,它所带的电荷量必减少2.5×10-6 C,B正确;不管电容器是否带电,其电容均为2.5×10-6 F,C错误;根据C=,插入电介质,电容将增大,D错误。
2.A 根据Q-U图像的斜率表示电容器的电容,有C== F= F,则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从40 V降低到36 V,电荷量的减少量ΔQ=C·ΔU=×(40-36)C=0.02 C,故A正确,B、C、D错误。
要点三
知识精研
【探究】 提示:(1)实验结论:S减小,电势差U增大,电容C减小。
(2)实验结论:d增大,电势差U增大,电容C减小。
(3)实验结论:插入电介质,电势差U减小,电容C增大。
【典例3】 BC S接通时,电容器上电压U不变,板间距离d减小,电场强度E=增大,A错误;插入电介质后,由C=可知,电容C增大,U不变,由C=,则电荷量Q增大,B正确;断开S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不变,减小d,电容C增大,由C=可知,电势差U减小,C正确;插入电介质,则电容C增大,板间电势差U减小,D错误。
素养训练
1.BC 由于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故电容器两端电压不变,因板间距不变,故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带电尘粒所受的静电力不变,尘粒仍能保持静止,A错误,B正确;因正对面积减小,由C=知,C减小,因电压不变,由C=知,Q减小,故电容器放电,因电容器上极板接电源正极,上极板带正电,所以通过电流的方向由A流向B,D错误,C正确。
2.C 静电计反映的是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电容器带电后与电源断开,则Q不变,减小A板与B板之间的水平距离,根据C=可知,电容C增大,根据U=,可知U变小,指针偏角变小,A错误;将橡胶棒插入A板与B板之间,εr变大,根据C=可知电容C增大,根据U=可知U变小,指针偏角变小,B错误;A板位置不动,将B板稍微竖直向下平移,S变小,根据C=可知电容C减小,根据U=,可知U变大,指针偏角变大,C正确;将A板也接地,A、B两板间电势差变为0,则指针偏角变小,D错误。
【教学效果·勤检测】
1.D 电容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大小,电容大小与电容器的带电情况及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2.A 给飞机加油时油量增加,相当于改变了电容器中的电介质,根据C=可知,电容会增大;飞行过程中油量减少,相当于改变了两极板间的电介质,电容会减小。故A正确。
3.B 电容器与电池始终相连,则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b板下移,则板间距离d增大,由E=可知两板间电场强度E变小,则点电荷所受电场力F=Eq变小,A错误;两板间电场强度E变小,由UaP=EdaP知,P点与a板间的电势差减小,而a板的电势不变,故P点的电势升高,由于点电荷带负电,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减少,B正确,C错误;b板下移,板间距离d增大,由C=可知,电容C减小,由Q=CU可知Q减小,D错误。
4.(1)变小 变大 (2)1.7×10-2 8.5×10-3
解析:(1)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电荷量保持不变,甲图将B板上移,即两极板正对面积减小,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得知,电容变小。
同理,将B板左移,即两极板间距变大,根据电容的决定式得知,电容变小,而电容器的电荷量Q不变,由电容的定义式C=分析得到,板间电势差变大,即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
(2)由丙图可知图像包围面积即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1.7×10-2 C。两板间的电压为2 V,则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8.5×10-3 F。
9 / 9(共101张PPT)
第5节 科学探究电容器

心 素
养 目
标 物理
观念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平行板电容器的主要构造。
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科学
思维 1.通过类比建立电容的概念;通过电容的定义进一步体
会比值定义法。
2.结合具体问题构建电容器动态分析模型
目 录
01.
基础知识·准落实
02.
核心要点·快突破
03.
教学效果·勤检测
04.
课时训练·提素能
基础知识·准落实
梳理归纳 自主学习
01
知识点一 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1. 电容器
能储存 的电学元件称为电容器。两块彼此绝缘的平行金属
板可组成最简单的电容器,即 电容器。在电路中电容器
的表示符号为 。
电荷 
平行板 
2. 电容器的充、放电
(1)充电:当原来不带电的电容器的两极板连接电源时,电容器
充电,两极板会分别带上等量 电荷。电容器充电后
两极板间存在 ,电荷因受静电力的作用而储存在极
板上。
(2)放电:当充电后的电容器两极板通过导体接通时,电路中
会形成瞬时电流而放电,使两极板的电荷 而不再
带电。
异种 
电场 
中和 
知识点二 电容器的电容
1. 电容
(1)定义: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电压U的比值称为
电容。
(2)表达式:C= 。
(3)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 本领的物理量。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 ,简称
法,符号为F。1 F=1 C/V,1 μF= F,1 pF
= F。
 
容纳电荷 
法拉 
10-6 
10-12 
2.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1)决定因素:电容C与两极板间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成 ,
跟极板的正对面积S成 ,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

(2)决定式:C= , 为静电力常量, 为电介
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正比 
正比 

比 
 
k 
εr 
知识点三 常见电容器及其应用
1. 分类
(1)按电容是否可变来分: 电容器、 电容器。
(2)按电介质来分:空气电容器、 电容器、纸质电容
器、陶瓷电容器、涤纶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
2. 额定电压和击穿电压
(1)额定电压:电容器能够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2)击穿电压:电介质被击穿时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极限电
压,若电压超过这一限度,则电容器就会被损坏。
固定 
可变 
云母 
3. 常见的电容器
(1)电解电容器
(2)可变电容器
【情景思辨】
 如图所示是我们常见的形形色色的电容器。
(1)电容大的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一定多。 ( × )
(2)电容为C的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若电荷量增大为2Q,则电容
变为2 C。 ( × )
(3)图中最右边的电容器上的50 V为击穿电压。 ( × )
(4)图中最右边的电容器的电压为50 V时,电容才是1 000 μF。
( × )
×
×
×
×
核心要点·快突破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02
要点一 研究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
【解读】
1.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了解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两极板间电
压和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2)判断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两极板储存电荷量的
变化。
2. 实验器材
直流电源、电阻、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单刀双掷开关、
导线等。
3. 实验原理与设计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当开关拨到位置1时,电源E对电容器充
电;当开关拨到位置2时,电容器放电。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
中,利用电流表观察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利用电
压表观察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的变化,进而判断电容器两极板
储存电荷量的变化。
4. 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
(2)把开关S接1,此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
的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3)把开关S接2,此时电容器对电阻R放电,观察电压表和电流
表的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4)断开开关,拆除电路,整理实验器材。
5. 实验结论
充电过程
(1)电压表示数迅速增大,随后逐渐稳定在某一数值,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增大;
(2)充电电流由电源的正极流向电容器的正极板,同时,电流从电容器的负极板流向电源的负极,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充电电流逐渐减小,最后为0;
(3)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电荷量增加;
(4)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增大;
(5)充电过程中,电容器从电源获取的能量转化为电场能,不断地储存在电容器中
放电过程
(1)电压表示数逐渐减小,最后为0,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逐渐减小,最后为0;
(2)放电电流由电容器的正极板经过电阻R流向电容器的负极板,放电电流逐渐减小,最后为0;
(3)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电荷量减少;
(4)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场强度减小;
(5)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成电路中其他形式的能量
6. 注意事项
(1)电压表和电流表正、负极不能接反,以免损坏。
(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避免短路。
(3)合理选择各电子元器件的量程,避免充电电流超过量程。
【典例1】 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可研究电容器的充、放电。先使
开关S与1端相连,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然后把开关S掷向2端,电容器
通过电阻R放电。
(1)电容器在充电的过程中,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B 
解析:电容器在充电的过程中,两板之间电压升高,电容器的
电容不变,则电容器的电荷量增加,故选B。
(2)电容器在放电的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容   。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A
解析: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本身特性决定,与电容器是否正
在充、放电及带电荷量无关,则电容器在放电的过程中,电容
器的电容不变,故选A。
1. (多选)某同学按照如图甲所示连接了电路,利用电流传感器研究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先使开关S接1,电容器充电完毕后将
开关掷向2,可视为理想电流表的电流传感器将电流信号传入计算
机,屏幕上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乙所示。定值电
阻R已知,且从图中可读出最大放电电流I0以及图线与坐标轴围成
的面积为S,流过R的电荷量可用Q=It计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能求出电源提供的电压
B. 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大
C. 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能求出电容器的电容
D. 由计算机采集的电流可知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规定向右为正
解析: 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流减小,则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
小,B错误;根据Q=It可知,I-t图像与两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
容器放出的总电荷量,即Q=S,电容器的最大电压等于R的最大电
压,即Umax=I0R,根据C=可知电容器的电容为C==,C
正确;电源提供的电压等于电容器充满电两板间的电压,也就是刚
开始放电时的电压,A正确;电容器放电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向
左,则由计算机采集的电流可知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规定向左为
正,D错误。
2. 把电容器、电流传感器、电阻、电源、单刀双掷开关按图甲所示连
接。先使开关S与“1”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然后把开关S
掷向“2”端,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与电流传感器相连接的计
算机(图中未画出)可记录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规定逆时针
的电流流向为正方向。
图乙是某次实验中与电流传感器相连接的计算机所记录的I-t图像,
可判断出该图像记录的是电容器的 过程(选填“充电”或
“放电”)。请你用语言描述在此过程中电流随时间如何变
化: 。
充电 
电流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到零 
解析:由图乙所示I-t图像可知,电流为正值,则电流流向沿逆时针
方向,与电源提供的电流方向一致,该图像记录的是电容器的充电
过程,电容器所带电荷量逐渐增加。由图像可知,在此过程中,电
流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到零,且电流减小得越来越慢。
要点二 对电容的理解
【探究】
(1)把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对电容器进行充
电,该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提示:充电过程中电源内的化学能转化为电容器内的电场能。
(2)当把电容器两极相接,使电容器放电,该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
化的?
提示:放电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为电路中其他形式的
能量。
(3)当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增加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如何变
化?带电荷量Q和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
提示:增大;不变。
【归纳】
1. 对公式C=的理解
(1)C=是电容的定义式,不能理解为电容C与Q成正比,与U成
反比。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本身的属性决定,跟电容器是
否带电、带电荷量多少以及两极板间电势差的大小无关。
(2)通过Q-U图像理解,如图所示,Q-U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
直线,其中Q为一个极板上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U为两
板间的电势差,直线的斜率表示电容大小。因而电容器的
电容也可以表示为C=,即电容的大小在数值上还等于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变化量Δ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
变化量ΔU的比值。
2. 电容器和电容的不同
电容器和电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容器是一个电子元件,电容是
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典例2】 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使它每个极板的电荷量从Q1=
30×10-6 C增加到Q2=36×10-6 C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从U1=10 V增
加到U2,问:
(1)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多大?
答案:3 μF
解析:电容器的电容
C== F=3×10-6 F=3 μF。
解析:因为电容器的电容不变,所以
U2== V=12 V。
(2)U2为多少?
答案: 12 V
解析:根据电容的定义,它等于每增加(或减少)1 V电势差所
需增加(或减少)的电荷量,即C=,要求两极板间电势差降
为6 V,则每板应减少的电荷量为ΔQ'=CΔU'=3×10-6×(10-
6)C=1.2×10-5 C。
(3)如要使两极板电势差从10 V降为U2'=6 V,则每板需减少多少电
荷量?
答案: 1.2×10-5 C
1. 某平行板电容器标有“10 V,2.5μ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电容器的击穿电压是10 V
B. 要使两板间电压降低1 V,它所带的电荷量必减少2.5×10-6 C
C. 电容器只有在带电时电容才为2.5×10-6 F
D. 如在板间插入电介质,电容将减小
解析: 铭牌上标的是额定电压和电容,不是击穿电压,A错
误;根据C==,两板间电压降低1 V,它所带的电荷量必减少
2.5×10-6 C,B正确;不管电容器是否带电,其电容均为2.5×10-6 F,C错误;根据C=,插入电介质,电容将增大,D错误。
2. 某一电容器中所带电荷量和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如
果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从40 V降低到36 V,电容器的电荷量减少了
(  )
A. 0.02 C B. 0.08 C
C. 0.16 C D. 0.20 C
解析: 根据Q-U图像的斜率表示电容器的电容,有C== F
= F,则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从40 V降低到36 V,电荷量的减少
量ΔQ=C·ΔU=×(40-36)C=0.02 C,故A正确,B、C、D
错误。
要点三 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变化
【探究】
 平行板电容器由两块平行放置的金属板组成。利用平行板电容器进
行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保持Q和d不变,减小两极板的正对面积S,观察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分析电容C的变化。
提示:实验结论:S减小,电势差U增大,电容C减小。
(2)如图乙所示,保持Q和S不变,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d,观察
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分析电容
C的变化。
提示:实验结论:d增大,电势差U增大,电容C减小。
(3)如图丙所示,保持Q、S、d不变,插入电介质,观察电势差U
(静电计指针偏角)的变化,依据C=,分析电容C的变化。
从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实验结论:插入电介质,电势差U减小,电容C增大。
【归纳】
1.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动态问题
(1)电容器始终连接在电源两端。
(2)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
2. 两类动态问题中各物理量的关系
所用公式(1)C=;(2)E=;(3)C=∝
始终连接在电源两端,U不变 充电后断开电源,Q不变
由εr、S或d的变化判断C、Q、
E的变化 由εr、S或d的变化判断C、U、E的变

Q=UC∝C∝ U=∝∝
E=∝,与S无关 E=∝,与d无关
3. 针对两极板所带的电荷量保持不变的情况,还可以认为一定量的电
荷对应着一定数目的电场线。两极板间的距离变化时,场强不变
(如图乙所示);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变小时,电场线变密,场强增
大(如图丙所示)。
【典例3】 (多选)两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金属平板平行放置,构成一平行板电容器,与它相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接通开关S,电源给电容器充电(  )
A. 保持S接通,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两极板间电场的电场强度减

B. 保持S接通,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电介质,则极板上的电荷量增大
C. 断开S,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
D. 断开S,在两极板间插入一块电介质,则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大
解析:S接通时,电容器上电压U不变,板间距离d减小,电场强度E
=增大,A错误;插入电介质后,由C=可知,电容C增大,U不
变,由C=,则电荷量Q增大,B正确;断开S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Q不变,减小d,电容C增大,由C=可知,电势差U减小,C正确;
插入电介质,则电容C增大,板间电势差U减小,D错误。
1. (多选)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在充电后不切断电源,此时板间
有一带电尘粒恰能在电场中静止,当正对的平行板左右错开一些时
(  )
A. 带电尘粒将向上运动
B. 带电尘粒将保持静止
C. 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A到B
D. 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B到A
解析: 由于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故电容器两端电压不变,因
板间距不变,故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带电尘粒所受的静电力不
变,尘粒仍能保持静止,A错误,B正确;因正对面积减小,由C
=知,C减小,因电压不变,由C=知,Q减小,故电容器放
电,因电容器上极板接电源正极,上极板带正电,所以通过电流的
方向由A流向B,D错误,C正确。
2.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其
中电容器左侧极板B和静电计外壳均接地,电容器右侧极板A与静
电计金属球相连,使电容器带电后与电源断开,下列操作能使静电
计的指针张角变大的是(  )
A. 减小A板与B板之间的水平距离
B. 将橡胶棒插入A板与B板之间
C. A板位置不动,将B板稍微竖直向下平移
D. 将A板也接地
解析: 静电计反映的是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电容器带
电后与电源断开,则Q不变,减小A板与B板之间的水平距离,根据
C=可知,电容C增大,根据U=,可知U变小,指针偏角变
小,A错误;将橡胶棒插入A板与B板之间,εr变大,根据C=
可知电容C增大,根据U=可知U变小,指针偏角变小,B错误;A
板位置不动,将B板稍微竖直向下平移,S变小,根据C=可知
电容C减小,根据U=,可知U变大,指针偏角变大,C正确;将A
板也接地,A、B两板间电势差变为0,则指针偏角变小,D错误。
要点回眸
教学效果·勤检测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03
1. 根据电容器的电容的定义式C=,可知(  )
A. 电容器带电的电荷量Q越多,它的电容C就越大,C与Q成正比
B. 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
C. 电容器两极之间的电压U越高,它的电容C就越小,C与U成反比
D. 电容器的电容大小与电容器的带电情况无关
解析: 电容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大小,电容大小与
电容器的带电情况及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无关,故A、B、C错
误,D正确。
2. 飞机油箱内的油量是估计其续航时间和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参数。
一种电容式测量飞机油箱内油量的装置如图所示,油箱内置圆筒形
电容器,电容的变化反映了油面高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给飞机加油时油量增加,相当于改变了电容器中的电介质,电容会增大
B. 给飞机加油时油量增加,相当于改变了电容器中的电介质,电容会减小
C. 飞行过程中油量减少,相当于改变了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电容会减小
D. 飞行过程中油量减少,相当于改变了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电容会增加
解析: 给飞机加油时油量增加,相当于改变了电容器中的电介
质,根据C=可知,电容会增大;飞行过程中油量减少,相当
于改变了两极板间的电介质,电容会减小。故A正确。
3. 如图所示,平行板a、b组成的电容器与电阻R、电池串联,在平行
板电容器中的P点处固定放置一带负电的点电荷,b板接地,现将
电容器的b板向下稍微移动,则(  )
A. 点电荷所受电场力增大
B. 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减少
C. P点电势减小
D. 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增加
解析: 电容器与电池始终相连,则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b板
下移,则板间距离d增大,由E=可知两板间电场强度E变小,则
点电荷所受电场力F=Eq变小,A错误;两板间电场强度E变小,
由UaP=EdaP知,P点与a板间的电势差减小,而a板的电势不变,故
P点的电势升高,由于点电荷带负电,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减
少,B正确,C错误;b板下移,板间距离d增大,由C=可知,
电容C减小,由Q=CU可知Q减小,D错误。
4. (1)如图甲所示为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实
验,给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若将B板上移,电容器的电容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若将B板左移,静电计
指针偏角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小 
变大 
解析: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电荷量保持不变,甲图将B板上
移,即两极板正对面积减小,根据电容的决定式C=得知,电
容变小。
同理,将B板左移,即两极板间距变大,根据电容的决定式得知,
电容变小,而电容器的电荷量Q不变,由电容的定义式C=分析得
到,板间电势差变大,即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
(2)“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乙所
示,图中G为电流传感器,先将开关接a,待电容器充电后将
开关扳到b,利用传感器记录电容器放电过程,得到该电容器
放电过程的I-t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估算出电容器全部
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为 C,已知电源电压保
持为2 V,则电容器的电容C= F(结果均保留2位
有效数字)。
1.7×10-2 
8.5×10-3 
解析:由丙图可知图像包围面积即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为1.7×10-2 C。两板间的电压为2 V,则该平行板电容器的
电容为C==8.5×10-3 F。
04
课时训练·提素能
分层达标 素养提升
1. 某电容器上标有“1.5 μF 9 V”字样,则表示该电容器(  )
A. 只有在9 V的电压下它的电容才是1.5 μF
B. 只有在9 V的电压时,电容器才能正常工作
C. 所加的电压不应超过9 V
D. 当它的电压为4.5 V时,它的电容变为0.75 μ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电容器上标有“1.5 μF  9 V”字样,说明电容器的电
容是1.5 μF,是电容器本身的特性,与所加电压无关,电压是9 V
或4.5 V时,电容都是1.5 μF,A、D错误;9 V是电容器的额定电
压,即能承担的最大电压,不是只有在9 V的电压时,电容器才能
正常工作,B错误;9 V是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即能承担的最大电
压,所加的电压不能超过9 V,但9 V不是击穿电压,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下列电容器相关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为电容器充电示意图,充完电后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两极
板间的电压U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
B. 图乙为电容器放电示意图,放电过程中电流大小保持不变
C. 图丙为电解电容器的实物图和符号,图丁为可变电容器及其符
号,两种电容使用时都严格区分正负极
D. 图戊中的电容器上有“5.5 V 1.0 F”字样,其中的5.5 V 是电容
器的击穿电压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图甲为电容器充电示意图,电容器上极板与电源的
正极相连,充完电后两极板间的电压U等于电源的电动势E,故
A正确;图乙为电容器放电示意图,放电过程中电流将逐渐减
小,故B错误;图丙为电解电容器的实物图和符号,图丁为可
变电容器及其符号,前者电容器使用时严格区分正负极,后者
不用严格区分,故C错误;图戊中的电容器上有“5.5 V 1.0
F”字样,5.5 V是最大电压或额定电压,不是击穿电压,击穿
电压大于5.5 V,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 如图所示,让平行板电容器带电后,静电计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
若不改变A、B两极板带的电荷量而将A极板向左移动,增大电容器
两极板间的距离时,那么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  )
A. 一定减小 B. 一定增大
C. 一定不变 D. 可能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题意可知,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根据电容的决定式
C=可知,电容减小,电容器的电荷量不变,由C=得知,板
间电势差增大,则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一定增大,B正确,A、
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电容式加速传感器常用于触发汽车安全气囊,简化图如图所示,极
板M、N组成的电容器为平行板电容器,M固定,N可左右移动,通
过测量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压的变化来确定汽车的加速度。当汽车遇
紧急情况刹车时,极板M、N间的距离减小,若极板上的电荷量不
变,则电容器(  )
A. 电容变小
B. 极板间的电压变大
C. 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小
D. 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极板M、N间的距离减小,根据C=可知电容变大,
A错误;根据C=和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可知极板间的电压变
小,B错误;由E=、C=,C=,联立求得E=,极板间
的电场强度不变,C错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某电容传声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人对着传声器讲话,膜片会
振动。若某次膜片振动时,膜片与极板距离增大,则在此过程中
(  )
A. 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容增大
B. 极板所带电荷量增大
C. 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
D. 电阻R中有电流通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根据公式C=可知,膜片与极板距离增大,膜片
与极板间的电容减小,A错误;根据公式Q=CU可知膜片与极
板距离增大,电容减小,电压不变,则极板所带电荷量减小,
因此电容器要通过电阻R放电,B错误,D正确;根据电场强度
公式E=可知,膜片与极板距离增大,膜片与极板间的电场强
度减小,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 如图所示,M、N两金属板竖直放置,使其带电,悬挂其中的带电
小球P偏离竖直方向。下列措施会使OP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
的是(P球不与金属极板接触)(  )
A. 增大M、N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B. 减小M、N两极板的带电荷量
C. 保持板间间距不变,将M、N板一起向右平移
D. 保持极板带电荷量不变,将N板向右平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使OP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即是增大小球所受
的静电力。增大M、N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根据E=,d不变,可
知电场强度将变大,根据F=Eq可知静电力将增大,A正确;减小
M、N两极板的带电荷量,根据U=,C不变时电势差减小,则电
场强度减小,小球所受静电力将减小,B错误;保持板间间距不
变,将M、N一起平移,电势差不变,OP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
变,C错误;根据C==可得电场强度E==,保持极板
带电荷量不变,将N板向右平移,可知E不变,所以静电力不变,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 如图所示,两块较大的金属极板A、B相距为d,平行放置并与一电
源相连。S闭合后,两极板间恰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油滴
处于静止状态。保持电容器下极板不动,在用绝缘工具将上极板缓
缓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灵敏电流计G中有电流通过,方向从a向b
B. 灵敏电流计G中没有电流通过
C. 带电油滴向下做直线运动
D. 若将S断开,无论上极板是否移动,油滴都将做
自由落体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根据C=、C=可知Q=,用绝缘工具将上极板
缓缓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的过程中,d增大,其余不变,则Q减
小,灵敏电流计G中有电流通过,方向从b向a,A、B错误;将上
极板A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后,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增大,即d增
大,原来油滴静止状态,则有qE=mg,U不变,d增大,由E=可
知,E变小,则qE<mg,油滴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C正确;若S
断开,则Q不变,由C=、C=、U=Ed可得E=,不变,
油滴静止,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 手机APP运动步数的测量是通过手机内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实现
的,如图所示,M极板固定,当手机的加速度变化时,N极板只能
按图中标识的“前后”方向运动。图中R为定值电阻。下列对传感
器描述正确的是(  )
A. 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容器两极板不带电
B. 保持向前匀加速运动时,电路中没有电流
C. 由静止突然向后加速时,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D. 由静止突然向前加速时,电流由a向b流过电流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静止时,N板不动,电容器的电容不变,则电容器电荷
量不变,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容器保持与电源相连,两极板带电,
A错误;保持向前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恒定不变,则N板的位置
在某位置不动,电容器电容不变,电容器保持与电源相连,电压不
变,由Q=CU知电荷量不变,电路中无电流,B正确;由静止突然
向后加速时,N板相对M板向前移动,则极板间距减小,根据C=
知电容C增大,C错误;由静止突然向前加速时,N板相对M板向后移动,则极板间距增大,根据C=知电容C减小,电压不变,由Q=CU知电容器电荷量减小,电容器放电,电流由b向a流过电流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计算机键盘每个按键下有块小金属片,与该金属片隔有一定空气间
隙的是另一块小的固定金属片,两片金属片组成一个小电容器。且
电压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键盘连着正在工作的计算机,按下
“?”键过程中,按键金属片间组成的电容器(  )
A. 电容变小
B. 金属片间的电场强度变小
C. 电荷量增大
D. 处于放电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按下“?”键过程中,按键金属片间组成的电容器两极
板间距d减小,根据C=可知电容C变大,因两板间电压U一
定,根据Q=CU可知,电容器带电荷量增大,电容器处于充电状
态,此时根据E=可知金属片间的电场强度E变大,故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 (多选)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
源E相连,在距离两板等距离的M点有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b板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稳定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液滴带负电
B. 液滴将加速向下运动
C. M点电势升高
D. 带电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于液滴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且处于静止状态,则
其还应受向上的电场力,上极板为正极,可知液滴带负电,故A
正确;电容器与电源保持相连,电容器板间的电压不变,将b板向
下平移一小段距离,根据E=分析得知板间电场强度减小,液滴
所受的电场力减小,液滴将加速向下运动,故B正确;由U=Ed
知,M与a间的电场差减小,a点的电势为零,M点的电势小于
零,则知M点的电势升高,故C正确;由于液滴带负电,则带电液
滴在M点的电势能减小,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
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P
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p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
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
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
A. θ增大,E增大 B. θ减小,Ep增大
C. θ增大,Ep不变 D. θ减小,Ep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电容器电荷量保持不变,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
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两极板间距d减小,根
据公式C=可知电容C变大,再根据C=,可知两板间电压减
小,故θ减小;根据E==可知两板间电场强度E不变;P点
与下板间的电势差为UP下=EdP下=φP-φ下,其中,E、dP下不变,
φ下=0,则可知φP不变,则根据Ep=φPq可知Ep不变。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 (多选)目前智能手机普遍采用了电容触摸屏。因为工作面上接
有高频信号,当用手指触摸电容触摸屏时,手指和工作面形成一
个电容器,控制器精密确定手指位置。对于电容触摸屏,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电容触摸屏只需要触摸,不需要压力即能产生位置信号
B. 使用绝缘笔在电容触摸屏上也能进行触控操作
C. 手指压力变大时,由于手指与屏的夹层工作面距离变小,电容变

D. 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变大时,电容变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题干可以看出当用手指触摸电容触摸屏时,手指和
工作面形成一个电容器,控制器精密确定手指位置,因此不需要
手指有压力,故A正确;绝缘笔与工作面不能形成一个电容器,
所以不能在电容触摸屏上进行触控操作,故B错误;手指压力变
大时,由于手指与屏的夹层工作面距离变小,根据C=可知电
容将变大,故C错误;手指与屏的接触面积变大时,根据C=
可知电容变大,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 (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是构成平行板电容器的两金属
极板,P为其中的一个点。将开关S闭合,电路稳定后将B板向下
平移一小段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B. 在B板下移过程中,电阻R中有向上的电流
C. A、B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增大
D. P点电势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电容器的电容公式C=可知距离增大时,电容
减小,故A错误;开关S闭合,说明电容器两端电压一定,在B板
下移过程中,由电容的定义式C=可知电荷量减小,电容器对外
放电,电阻R中有向上的电流,故B正确;电压一定,由电场强度
公式E'=可知距离增大时A、B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故C错
误;电源负极接地,电势为零,A板电势与电源正极电势相等为
E,则P点电势可表示为φP=E-E'dAP,因电场强度减小,说明P
点电势升高,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在“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实验中,按图甲所示连
接电路。电源电压为8.0 V。单刀双掷开关S先跟2相接,某时刻开
关改接1,一段时间后,把开关再改接2,实验中使用了电流传感
器来采集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开关S改接2后,电容器进行的是 (选填“充电”或
“放电”)过程。此过程得到的I-t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用
阴影标记的狭长矩形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

如果不改变电路其他参数,只减小电阻R的阻值,则此过程
的I-t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将 (选填“减
小”“不变”或“增大”)。
放电 
0.2 s内电容器
放出的电荷量 
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将开关S接通1,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所以电容器充电;再将S接通2,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图中横坐标分成许多很小的时间间隔,在这些很小的时间间隔里,放电电流可以视为不变,则IΔt为这段时间内的电荷量,所以图中用阴影标记的狭长矩形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电容器0.2 s内电容器放出的电荷量。根据Q=CU,电荷量与电阻值R无关,如果不改变电路其他参考数,只减小电阻R的阻值,则此过程的I-t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将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若实验中测得该电容器在整个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Q=
3.44×10-3 C,则该电容器的电容为 μF。
解析:== C=430 μF。
4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电容器是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高电阻放
电法测一标示模糊的电容器的电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②先使开关S与2端相连,此时电容器处于 (填“充
电”或“放电”)状态,这个过程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1)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①按图甲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充电 
③再把开关S与1端相连,同时开始计时并测量数据,每
隔5 s或10 s读一次电流I的值,将测得数据填入预先设计
的表格中;
④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标出测量的数据点,并用平滑的
曲线把数据点连接起来。
解析:开关S与2端相连,电容器与电源相连,电容器处于
充电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以下电子元件中,属于电容器的是 。
A 
②若电源两端的电压为8 V,可估算电容器的电容
为 F(结果保留
2位有效数字)。
1.0×10-3(9.7×10-4~1.0×10-3均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①A元件外表面标识了2 200 μF ,说明是电容器,B
中是电阻, C图是线圈,故选A;
②乙图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放电总电荷量,通过
数小方格可以得到约32格,每格面积表示250×10-6 C,则
总电荷量Q=32×250×10-6 C=8.0×10-3 C,代入电容定
义式C=可得C=1.0×10-3 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如图所示是一对彼此绝缘、相距d=5 cm的平行金属带电极板M、
N,N板接地,M板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为Q=6×10-6 C。在两极板
MN间A点有一带电荷量为q=4×10-6 C的带电液滴,其质量m=
4×10-4kg,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则:
(1)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为多少?
答案:1 000 N/C
解析:由平衡条件qE=mg 得E=1 000 N/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平行金属板MN所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C等于多少?
答案:1.2×10-7 F
解析:两板间的电势差U=Ed=1 000×0.05 V=50 V
电容器的电容C== F=1.2×10-7 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AN两点间的电势差是
UAN=-EdNA=-20 V
N点的电势为零,所以A点的电势是φA=-20 V
则q在A点的电势能为EpA=qφA=-20×4×10-6 J=-8×10-5 J。
(3)若A点到N板的距离为2 cm,则q在A点的电势能为多少?
答案:-8×10-5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