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础课时6 化学反应速率 练习(含答案)2025秋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基础课时6 化学反应速率 练习(含答案)2025秋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4 13:3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基础课时6 化学反应速率
A级 合格过关练
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1.(8分)判断正误(正确划“√”,错误划“×”)。
(1)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1·s-1是指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 mol·L-1。(  )
(2)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正值,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是负值。(  )
(3)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越大,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
(4)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逆反应速率。(  )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
若一段时间内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s-1,就是指在该时间段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 mol·L-1·s-1
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mol·L-1·s-1和mol·L-1·min-1
3.将5.6 g铁粉投入盛有100 mL 2 mol·L-1稀硫酸的烧杯中,2 min时铁粉刚好完全溶解。下列有关这个反应的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0~2 min内,铁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min-1
0~2 min内,H2SO4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min-1
2 min末,FeSO4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min-1
0~2 min内,H2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1·min-1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一般计算
4.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90 s后测得A的浓度为1 mol/L,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
2 mol/(L·min) 0.67 mol/(L·min)
1 mol/(L·min) 0.5 mol/(L·min)
5.在反应N2+3H22NH3中,经一段时间后,氨的浓度增加了0.6 mol·L-1,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9 mol·L-1·s-1,则反应所经历的时间为(  )
0.44 s 1 s
0.33 s 2 s
6.(6分)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1)(2分)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 mol/(L·s)。
(2)(2分)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 mol/L。
(3)(2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7.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 mol·L-1·s-1、②v(B)=0.6 mol·L-1·s-1、③v(C)=0.4 mol·L-1·s-1、④v(D)=0.45 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①>③>②>④ ①>②=③>④
②>①=④>③ ①>④>②=③
8.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下列表示反应3A(g)+B(g)===2C(g)+3D(g)速率最快的是(  )
vA=0.9 mol·L-1·min-1
vB=0.35 mol·L-1·min-1
vC=0.01 mol·L-1·s-1
vD=0.015 mol·L-1·s-1
(四)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三段式的应用
9.将1 mol A和2 mol B放入5 L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2D(g),一定温度,经5 min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 mol·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在5 min内该反应用D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1·min-1
5 min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 mol
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会增大
5 min时,容器内C的浓度为0.1 mol·L-1
10.(6分)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2D(g),经过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1,c(A)∶c(B)=3∶5,C的反应速率是0.1 mol·L-1·min-1。
(1)(2分)x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A在5 min末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B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的平均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 素养培优练
11.向一容积为5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5 mol A与8 mol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g)+3B(g)xC(g)+yD(g)(x、y为正整数)反应进行2 min后达到平衡,这2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C)=0.3 mol·L-1·min-1,D的平衡浓度为0.3 mol·L-1,又知v(B)∶v(C)=3∶2,则下列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x∶y=2∶1
v(A)∶v(C)=1∶1
A的平衡浓度为0.4 mol/L
A与B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3
12.某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3A(g)+bB(g)cC(g) ΔH=-Q kJ·mol-1(Q>0),12 s时反应达到平衡(即A和B的量不再发生变化),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8 mol,反应过程中A、B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前12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s-1
12 s后,物质C的量将会逐渐增大
化学计量数之比b∶c=2∶1
12 s内,A和B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4Q kJ
13.(3分)(2022·福建卷节选)异丙醇(C3H8O)可由生物质转化得到,催化异丙醇脱水制取高值化学品丙烯(C3H6)的工业化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主要反应如下:
Ⅰ.C3H8O(g)C3H6(g)+H2O(g) ΔH1=+52 kJ·mol-1
Ⅱ.2C3H6(g)C6H12(g) ΔH2=-97 kJ·mol-1
在1 350 ℃下,刚性密闭容器中的反应体系内水蒸气浓度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μs 0 4 8 12 t 20
H2O浓度/ppm 0 2 440 3 200 3 600 4 000 4 100
(1)(2分)4~8 μs内,v(C3H8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m·μs-1。
(2)(1分)t________16(填“>”“<”或“=”)。
14.(2分)(2021·湖北卷节选)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由丙烷直接脱氢或氧化脱氢制备。
反应Ⅰ(直接脱氢):C3H8(g)===C3H6(g)+H2(g) ΔH1=+125 kJ·mol-1
反应Ⅱ(氧化脱氢):C3H8(g)+O2(g)===C3H6(g)+H2O(g) ΔH2=-118 kJ·mol-1
在温度为T2时,通入气体分压比为p(C3H8)∶p(O2)∶p(N2)=10∶5∶85的混合气体,各组分气体的分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0~1.2 s生成C3H6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 kPa·s-1。
基础课时6 化学反应速率
1.(1)× (2)× (3)× (4)×
2.C [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则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A正确;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如火药爆炸、食物腐败,故B正确;若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s)-1是指用某一物质表示的平均速率,与用其他物质表示的速率不一定相等,C错误;公式v=中,浓度的单位是mol/L,时间单位常用s、min,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mol·L-1·s-1和mol·L-1·min-1,D正确。]
3.B [铁为固体,不能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A错误;5.6 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1 mol,由Fe+H2SO4===FeSO4+H2↑,可知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故用硫酸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min),B正确;2 min末硫酸亚铁的反应速率表示瞬时速率,而0.5 mol/(L·min)表示2 min内硫酸亚铁的平均反应速率,C错误;氢气为气体,必须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方可用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量表示反应速率,D错误。]
4.B [已知开始时A的浓度为4 mol÷2 L=2 mol/L,90 s后A的浓度为1 mol/L,则A的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0.67 mol/(L·min),故答案选B。]
5.B [设反应所经过的时间为t s,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9 mol·L-1·s-1,则v(NH3)=v(H2)=0.6 mol·L-1·s-1,0.6 mol·L-1·s-1×t=0.6 mol·L-1,解得:t=1 s。]
6.(1)0.079 (2)0.395 (3)X+Y2Z
解析 (1)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0.079 mol/(L·s)。(2)反应开始到10 s时,Y物质的量减少1 mol-0.21 mol=0.79 mol,Y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0.395 mol/L。(3)由图像可以看出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与化学计量数之比成正比,则有Y∶X∶Z=(1.20 mol-0.41 mol)∶(1.0 mol-0.21 mol)∶1.58 mol=1∶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Y2Z。
7.D [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①=0.45 mol·L-1·s-1;②=0.2 mol·L-1·s-1;③=0.2 mol·L-1·s-1;④=0.225 mol·L-1·s-1;反应速率①>④>②=③。]
8.B [把A、C、D项的速率都转化为以B表示的速率:A项为vB=0.3 mol·L-1·min-1,C项为vB=0.3 mol·L-1·min-1,D项为vB=0.3 mol·L-1·min-1,即可知速率最快的是B。]
9.B [经5 min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 mol/L,可知转化的B为0.2 mol/L×5 L=1 mol,则
在5 min内,该反应用D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D)===0.04 mol·L-1·min-1,A正确;A为固体,B、C、D为气体,5 min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1+0.5+1=2.5 mol,B错误;恒温恒容下,压强与气体物质的量成正比,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即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则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会增大,C正确;5 min时,容器内C的浓度为c===0.1 mol/L,D正确。]
10.(1)2 (2)0.75 mol·L-1
(3)0.05 mol·L-1·min-1 0.1 mol·L-1·min-1
解析 v(D)==0.1 mol·L-1·min-1,与C的反应速率相等,故x=2。设起始时A与B的浓度均为c mol·L-1,则
根据题意得(c-0.75)∶(c-0.25)=3∶5,解得c=1.5,故A在5 min末的浓度为1.5 mol·L-1-0.75 mol·L-1=0.75 mol·L-1。v(B)==0.05 mol·L-1·min-1。
11.D [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变化为0.6 mol/L,D的平衡浓度为0.3 mol/L,对于可逆反应计量系数之比等于浓度变化量之比,则Δc(C)∶Δc(D)=x∶y,x∶y=2∶1,A正确;计量系数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v(B)∶v(C)=3∶2,可求出x=2,y=1,则v(A)∶v(C)=1∶1,B正确;由v(A)∶v(C)=1∶1,Δc(A)=Δc(C)=0.6 mol/L,参加反应的A浓度为0.6 mol/L,则A的平衡浓度为1 mol/L-0.6 mol/L=0.4 mol/L,C正确;计量系数之比等于浓度变化量之比,=,则参加反应的B的浓度为0.9 mol/L,B的平衡浓度为1.6 mol/L-0.9 mol/L=0.7 mol/L,A与B的平衡浓度比等于=,D错误。]
12.D [图像分析可知A的浓度变化=0.8 mol/L-0.2 mol/L=0.6 mol/L,反应速率v===0.05 mol/(L·s),A错误;12 s时反应达到平衡(即A和B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所以C 的量也不再发生变化,B错误;前12 s内,B的浓度变化量为(0.5-0.3) mol/L=0.2 mol/L,生成C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0.4 mol/L,故b∶c=0.2 mol/L∶0.4 mol/L=1∶2,C错误;12 s内反应3 mol A放热Q kJ,反应A的物质的量=(0.8 mol/L-0.2 mol/L)×2 L=1.2 mol,结合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3A(g)+B (g)2C(g) ΔH=-Q kJ·mol-1,1.2 mol A反应放出热量0.4Q kJ,D正确。]
13.190 >
解析 ①4~8 μs内,v(H2O)= ppm·μs-1=190 ppm·μs-1,则v(C3H8O)=v(H2O)=190 ppm·μs-1;②0~4 μs、4~8 μs、8~12 μs,Δc(H2O)逐渐减小,说明反应速率减小,8~12 μs内,Δc(H2O)=400 ppm,12~t μs内,Δc(H2O)=400 ppm,则t-12>4,即t>16。
14.2
解析 0~1.2 s内C3H6的分压由0增大为2.4 kPa,则生成C3H6的平均速率为=2 kPa·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