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础课时8 化学平衡状态 练习(含答案)2025秋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基础课时8 化学平衡状态 练习(含答案)2025秋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人教版2019)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4 13:3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基础课时8 化学平衡状态
A级 合格过关练
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
(一)对可逆反应的理解
1.下列反应中,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N2+3H22NH3,2NH33H2+N2
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H2O+CO2===2NaHCO3
CH3CH2OHCH2===CH2↑+H2O,CH2===CH2+H2OCH3CH2OH
2Na+Cl22NaCl,2NaCl(熔融)2Na+Cl2↑
2.(2024·广州六校期中联考)已知COS(g)+H2(g)H2S(g)+CO(g) ΔH=-17 kJ·mol-1,则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S(g)和1 mol H2(g),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  )
大于17 kJ 等于17 kJ
小于17 kJ 上述都有可能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平衡状态的理解
3.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H2+I22H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平衡建立过程中v正始终大于v逆
平衡时反应进行至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
在容器中只加入HI将不发生反应
平衡时反应停止以保持各组分浓度恒定
4.某温度时,在5 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Y2Z
0~1 min,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8 mol·L-1·min-1
5 min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小于反应前
5 min后,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5.(2024·四平期中)(气相反应)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g)O2(g)+2SO2(g)。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SO3、SO2、O2三种气体共存时
SO3的消耗速率等于O2的消耗速率
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容器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
6.(含有非气体的反应)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容器容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下列可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变
消耗1 mol NH2COONH4同时生成44 g CO2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7.(综合分析)(2024·天津第一百中学、咸水沽第一中学高二联考)以下可逆反应,在给定的条件下一定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2NO2(g)2NO(g)+O2(g)(在恒容条件下,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CO(g)+H2O(g)CO2(g)+H2(g)(在恒容容器中,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2SO2(g)+O2(g)2SO3(g)(在恒压条件下,总质量不再改变)
N2(g)+3H2(g)2NH3(g)(在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33.3%)
8.(综合分析)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C(s)+H2O(g)CO(g)+H2(g);乙:CO(g)+H2O(g)CO2(g)+H2(g)。现有下列状态:
①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②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③各组成气体浓度相等
④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
⑤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
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水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比为9∶1
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②⑤ ③④⑥
⑥⑦ ④⑤
B级 素养培优练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出现的数据是(  )
c(SO3)=0.4 mol·L-1
c(SO3)=0.15 mol·L-1,c(SO2)=0.15 mol·L-1
c(O2)=0.3 mol·L-1
c(SO3)+c(SO2)=0.4 mol·L-1
10.一定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的焓变为ΔH。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11.某温度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3.0 mol X,发生反应3X(s)Y(g)+2Z(g),反应过程中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Z的物质的量/mol 0 0.1 0.18 0.25 0.25 0.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5 min时,Y的浓度为0.025 mol·L-1
0~10 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04 5 mol·L-1·min-1
当容器内的值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12.(10分)NOx、SO2等大气污染物的妥善处理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4分)汽车中的三元催化器能使尾气中的NO和CO发生反应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g)+2NO(g)N2(g)+2CO2(g)。
①下图为相同时间内不同温度下汽车尾气中NO的转化率的变化情况。该反应最佳的催化剂与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和1 mol NO,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CO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D.2v(N2)正=v(CO)逆
(2)(6分)为研究如何增大NO和CO催化反应的速率,某课题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编号 t/℃ c(NO)/mol·L-1 c(CO)/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Ⅰ 280 6.50×10-3 4.00×10-3 80.0
Ⅱ 280 6.50×10-3 4.00×10-3 120.0
Ⅲ 360 6.50×10-3 4.00×10-3 80.0
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Ⅰ组实验中,达到平衡时NO的浓度为________。
②由曲线Ⅰ、Ⅱ可知,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该化学反应速率将________(“增大”“减小”或“无影响”)。
③由实验Ⅰ和Ⅲ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课时8 化学平衡状态
1.A [氮气、氢气合成氨气,在相同的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属于可逆反应,A正确;碳酸氢钠的分解和碳酸氢钠的生成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B错误;乙醇的消去反应和乙烯的加成反应,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C错误;钠在氯气中点燃生成氯化钠,熔融氯化钠电解生成钠和氯气,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D错误。]
2.C [对于反应COS(g)+H2(g)H2S(g)+CO(g) ΔH=-17 kJ·mol-1,表示1 mol COS(g)和1 mol H2(g)完全反应时放出17 kJ热量;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S(g)和1 mol H2(g),无法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17 kJ。]
3.B [化学反应正向建立平衡时,平衡建立过程中v正始终大于v逆,化学反应逆向建立平衡时,平衡建立过程中v正始终小于v逆,A错误;化学反应进行至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时,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在容器中只加入HI,反应可以逆向建立平衡,故C错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仍在进行,保持各组分浓度恒定,D错误。]
4.D [A由题干图像信息可知,5 min内X减少了0.2 mol,Y减少了0.2 mol,Z增加了0.4 mol,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Y2Z,A错误;由题干图像信息可知,0~1 min,Z增加了0.2 mol,则X减少了0.1 mol,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0.02 mol·L-1·min-1,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反应体系中三种物质均为气体,故气体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故5 min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等于反应前,C错误;由题干图像信息可知,5 min后,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正确。]
5.C [可逆反应只要反应发生,就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体系,A错误;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SO3的消耗速率等于O2的消耗速率2倍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无论反应是否平衡,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均不改变,D错误。]
6.A [NH2COONH4(s)为固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为变量,混合气体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变量,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表明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消耗1 mol NH2COONH4同时一定生成1 mol CO2,即44 g CO2,均为正反应,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只有NH3(g)、CO2(g)为气体,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2∶1,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始终不变,不能判断平衡状态,C错误;容器中只有NH3和CO2为气体,且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2∶1,则NH3的体积分数始终为,不能根据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判断平衡状态,D错误。]
7.A [在恒容条件下,反应2NO2(g)2NO(g)+O2(g)中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表明NO2的浓度保持不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对于反应CO(g)+H2O(g)CO2(g)+H2(g),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相等,在恒容容器中,不管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不符合题意;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不管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混合气的总质量始终不变,则在恒压条件下,总质量不再改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对于反应N2(g)+3H2(g)2NH3(g),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33.3%,可能是反应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不一定是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8.D [甲:C(s)+H2O(g)CO(g)+H2(g);乙:CO(g)+H2O(g)CO2(g)+H2(g)。①反应过程中,甲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断发生改变,乙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则反应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时,乙不一定达平衡状态;②恒温时,甲中压强不断发生改变,乙中气体压强始终不变,则气体压强不再改变时,乙不一定达平衡状态;③各气体组成浓度相等时,甲、乙都不一定达平衡状态;④甲、乙反应发生后,反应体系的温度都会发生改变,当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时,两反应都达平衡状态;⑤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则甲、乙两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分别相等,反应都分别达平衡状态;⑥甲中反应进行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断发生改变,而乙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甲中气体达平衡状态,乙中气体不一定达平衡状态;⑦单位时间内,消耗水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比为9∶1,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同,甲、乙两反应都不一定达平衡状态;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④⑤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故选D。]
9.D [反应过程中的某一时间SO2、O2和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0.1 mol/L和0.2 mol/L,若极限转化,则SO2、O2和SO3的浓度分别为:0.4 mol/L、0.2 mol/L和0 mol/L或0 mol/L、0 mol/L和0.4 mol/L;根据分析可知0<c(SO3)<0.4 mol/L,A错误;SO3的浓度减小,SO2的浓度增大,B错误;根据分析可知0<c(O2)<0.2 mol/L,C错误;根据硫元素守恒,应有c(SO2)+c(SO3)=0.4 mol/L,D正确。]
10.D [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增大,气体的密度逐渐减小,A中曲线趋势错误;ΔH是恒量,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B错误;该反应是充入1 mol N2O4,N2O4的正反应速率应是逐渐减小直至不变,C中曲线趋势不正确;该反应由正反应开始进行,N2O4的转化率逐渐增大,达平衡时保持不变,D正确。]
11.C [5 min时,生成Z为0.1 mol,Y的浓度为=0.025 mol·L-1,A正确;0~10 min内,生成Y的浓度为=0.045 mol·L-1,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5 mol·L-1·min-1,B正确;反应中,容器内=,为常数,当容器内的值不变时,无法判断是否达平衡状态,C错误;当混合气体的密度ρ=,反应向右进行,气体质量增大,气体体积不变,密度增大,当气体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D正确。]
12.(1)①PtO-CeO2-OMS、250 ℃ ②B
(2)①3.50×10-3 mol/L ②增大 ③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解析 (1)①由图知,当催化剂为PtO-CeO2-OMS、温度在250 ℃左右时NO的转化率已经比较高了,故该反应最佳的催化剂与温度为:PtO-CeO2-OMS、250 ℃;②由于充入的CO和N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和1 mol,反应时消耗的CO和NO的物质的量相同,那么当CO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A不符合题意;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恒容,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故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同,那么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一直在变化,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C不符合题意;2v(N2)正=v(CO)逆说明正逆反应程度相当,反应达到了平衡,D不符合题意;(2)①由图知,第Ⅰ组实验中,从开始反应到达到平衡,CO的浓度减少了(4.00-1.00)×10-3 mol/L=3.00×10-3 mol/L,则NO的浓度也减少这么多,达到平衡时NO的浓度为(6.50-3.00)×10-3 mol/L=3.50×10-3 mol/L;②实验Ⅰ和Ⅱ的反应物浓度相同而Ⅱ中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由图中Ⅰ、Ⅱ对应的曲线知,二者平衡时各组分浓度相同,但曲线Ⅱ先达到平衡,说明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该化学反应速率将增大;③实验Ⅰ和Ⅲ的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比表面积均相同,Ⅲ的温度高于Ⅰ,由图中Ⅰ、Ⅲ对应的曲线知,曲线Ⅲ先达到平衡,故由实验Ⅰ和Ⅲ可得出的结论是: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