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古诗三首
12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学习任务一
自由读三首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熏香
乃父
nǎi
xūn
学认字
家祭 熏风 杭州
依恃 己亥 悲哀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学习任务二
请结合注释理解三首诗的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什么疑问。
《示儿》
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
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地点。
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
学习任务三
请结合注释理解三首诗
示 儿
陆游
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谁来猜一下,他或许会交代什么?
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陆游的遗嘱内容到底是什么吧。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简介背景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最终灭国,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陆游
给儿子们看
揭示诗题
质疑提问
看了诗题,你有提出哪些问题?
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
什么时候告诉的?
为什么告诉儿子?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万事空
定中原
示儿
九州同
告乃翁
爱国情怀
解诗题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临安邸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介绍诗人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①休:停止、罢休。 ②直:简直。③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④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⑤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等方法将诗句译通译顺。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这些达官贵人们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停止
一起解诗意
西湖歌舞几时休
达官贵人在这里不是商讨恢复中原的大计,而是天天寻欢作乐,因此作者愤怒质问。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北宋京城
简直
诗意:暖洋洋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游人们,简直是把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
龚自珍
解诗题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作者简介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祭
jì
左上部分不是“夕”,不要少写一点。
书写指导
哀
āi
衰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深层含义: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不限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自然界的统治者②暗指当政者
振作
诗意: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种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根据这两句诗想象诗人与天公对话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气魄。
要读出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风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根据下面的提示,朗读古诗。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