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与小测】人教九下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综合小测(PDF,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复习与小测】人教九下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综合小测(PDF,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13 14:38:09

文档简介

9数下复习与小测
第 28 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小测
一、选择题(共 35 分)
1.如图,在Rt△ 中,∠ = 90 , 为边 上一点,过点 作 ⊥ ,垂足为 ,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sin = B.cos =


C.tan = D.tan =

2.在△ 中,若三个内角∠ :∠ : ∠ = 1: 2: 3 ,则sin : sin = ( )
A.1: 2 B.1: √3 C.1: 3 D.2: √3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射线 与 轴正半轴的夹角为 ,点 在射线 上,
4
若cos = ,则点 的坐标可能是( )
5
A.(3,5) B.(5,3) C.(3,4) D.(4,3)
4. 中国古代在公元前 2世纪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潜望镜雏形,西汉初年成书的《淮南万毕
术》中有这样的记载:“高悬大镜,坐见四邻”,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主要利用了光
的反射.在图(2)中, 为水平面, , 为法线,∠ = ∠ = 41 ,∠ = 37 ,
⊥ ,已知 = 11√2米,则镜面上点 到水盆 的距离为(结果精确到 1米,参考数据:
sin 82 ≈ 0.99,cos 82 ≈ 0.14,tan 82 ≈ 7.12 )( )
图(1) 图(2)
A.8 米 B.9 米 C.10米 D.11米
24/33
9数下复习与小测
5.【2025宁夏模拟】如图,在△ 中, 是△ 的中线, = 2 , = 6√5,tan
1
= ,那么 的长为( )
2
A.6 B.7 C.8 D.9
6.如图,在△ 中, = , ⊥ 交 延长线于点 , ⊥ ,交 延长线于点 .
若tan = , = 1,则 的值为( )
1 1
A. B. C. 2 D.
2
7.如图,在Rt△ 中,1 < < 5,tan∠ = 2.分别以点 , 为圆心,以 2和 3为半
径作弧,两弧交于点 (点 在 的左侧),连接 , , ,则 的最大值为( )
3 3
A.√5 + 1 B.2√5 + 1 C.√5 + D.2√5 +
2 2
二、填空题(共 15 分)
8.用含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的式子表示√2 = 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在矩形 中, 是对角线, ⊥ ,垂足为 ,连接 ,若 的坡度是1: 2,
则tan∠ 的值是__.
3
10.如图,在Rt△ 中, = 6,tan∠ = ,点 为斜边 的中点, 为 上任一点,
4
过点 作 ⊥ 于点 , ⊥ 于点 ,则 + = ___.
25/33
9数下复习与小测
三、解答题(共 50 分)
√2 111.已知 是锐角,且cos( + 15 ) = ,计算:( ) 1
sin
+ (π 3.14)0 + |2√3 3tan 2 |
2 2 √3
12.图(1)、图(2)、图(3)均是5 × 5 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点
, 均在格点上.在图(1)、图(2)、图(3)中,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
要求画图,不要求写画法,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图(1) 图(2) 图(3)
(1)在图(1)中以线段 为边画△ ,使点 在格点上,且tan = 1 ;
2
(2)在图(2)中以线段 为边画△ ,使tan = ;
3
9
(3)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在图(3)中以线段 为边画△ ,使 △ = ,tan = 1 2
26/33
9数下复习与小测

13.如图,四边形 内接于⊙ , 是⊙ 的直径, = .过点 作⊙ 的切线,交
延长线于点 ,连接 .
(1)求证:∠ = 90 ;
2
(2)若tan∠ = , = 4,求 的长.
3
14.直觉的误差:有一张8 cm × 8 cm 的正方形纸片,面积是64 cm2.把这张纸片按图(1)(单
位:cm )所示剪开成四小块,其中两块是三角形,另外两块是梯形.把剪出的四个小块按图
(2)(单位:cm )所示重新拼合,这样就得到了一个13 cm × 5 cm的矩形,面积是65 cm2 ,
面积比之前多了1 cm2 .这是为什么?
小明给出如下证明:如图(2),可知tan∠ =________,tan∠ = _______,
∴ tan∠ > tan∠ ,∴ ∠ > ∠ . ∵ // ,∴ ∠ + ∠ = 180 ,∴ ∠ +
∠ > 180 ,∴ , , 三点不共线,同理 , , 三点不共线.∴ 拼合的长方形内部有
空隙,故面积多了1 cm2 .
(1)将小明的证明补充完整,tan∠ =______,tan∠ = _____;
(2)小红给出的证明思路为以 为原点, 所在的直线为 轴, 所在的直线为 轴,建立
平面直角坐标系,证明三点不共线,请你帮小红完成她的证明.
图(1) 图(2)
27/339数下复习与小测
第 28 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小测
一、选择题(共 35 分)
1.如图,在Rt△ 中,∠ = 90 , 为边 上一点,过点 作 ⊥ ,垂足为 ,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sin = B.cos =


C.tan = D.tan =

答案:B
解析:
A 在 Rt△ 中,sin = ,故 A不符合题意
B 在 Rt△ 中,cos = ,故 B符合题意
C 在 Rt△ 中,tan = ,故 C不符合题意
D 在 Rt△ 中,tan = ,故 D不符合题意
2.在△ 中,若三个内角∠ :∠ : ∠ = 1: 2: 3 ,则sin : sin = ( )
A.1: 2 B.1: √3 C.1: 3 D.2: √3
答案:B
解析:∵ ∠ ,∠ ,∠ 的度数之比为1: 2: 3,∠ + ∠ + ∠ = 180 ,
1 2 1
∴ ∠ = × 180 = 30 ,∠ = × 180 = 60 ,∴ sin = sin 30 = ,
6 6 2
√3 1 √3
sin = sin 60 = ,∴ sin : sin = : = 1: √3 ,故选 B.
2 2 2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射线 与 轴正半轴的夹角为 ,点 在射线 上,
4
若cos = ,则点 的坐标可能是( )
5
41/58
9数下复习与小测
A.(3,5) B.(5,3) C.(3,4) D.(4,3)
答案:D
4
解析:过点 作 ⊥ 轴于点 ,如图.∵ cos = = ,∴ 可假设 = 4,则 = 5,∴
5
= √52 42 = 3,∴ 点 的坐标可能是(4,3) .故选 D.
4. 中国古代在公元前 2世纪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潜望镜雏形,西汉初年成书的《淮南万毕
术》中有这样的记载:“高悬大镜,坐见四邻”,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主要利用了光
的反射.在图(2)中, 为水平面, , 为法线,∠ = ∠ = 41 ,∠ = 37 ,
⊥ ,已知 = 11√2米,则镜面上点 到水盆 的距离为(结果精确到 1米,参考数据:
sin 82 ≈ 0.99,cos 82 ≈ 0.14,tan 82 ≈ 7.12 )( )
图(1) 图(2)
A.8 米 B.9 米 C.10米 D.11米
答案:D
42/58
9数下复习与小测
解析:如图, 过点 作 ⊥ ,垂足为 ,则
∠ = ∠ = 90 . ∵ ⊥ ,∴ ∠ = 90 . ∵ ∠ = ∠ = 41 ,∴ ∠ = 82 . ∵
∠ = 37 ,∴ ∠ = ∠ ∠ = 53 , ∴ ∠ = 180 ∠ ∠ = 45 .
√2
在Rt△ 中,∠ = 45 ,∴ = sin 45 = 11√2 × = 11 (米).在Rt△ 中,
2
∠ = 82 ,∴ = ÷ sin 82 ≈ 11 ÷ 0.99 ≈ 11 (米),故选 D.
5.【2025宁夏模拟】如图,在△ 中, 是△ 的中线, = 2 , = 6√5,tan
1
= ,那么 的长为( )
2
A.6 B.7 C.8 D.9
答案:C
解析:过点 作 ⊥ 于点 ,过点 作 ⊥ 交 的延长线于 ,
1
如图所示. ∵ 是△ 的中线, = 6√5,∴ = = = 3√5.
2
1
在Rt△ 中,tan = = ,∴ = 2 .由勾股定理得 = √ 2 + 2 = √5 ,∴ 3
2
√5 = √5 ,∴ = 3,∴ = 2 = 6. ∵ ⊥ , ⊥ ,∴ // . 又∵ 是△
的中线,∴ 是△ 的中位线,∴ = 2 = 6 , = = 6.设 = ,则 =
= 6 , = + = 6 + .在Rt△ 中,由勾股定理得 2 = 2 + 2 = 32 + 2,
在Rt△ 中,由勾股定理得 2 = 2 + 2 = (6 )2 + 62. ∵ = 2 ,∴ 4(32 +
2) = (6 )2 + 62,整理得 2 + 4 12 = 0,解得 = 2或 = 6 (不合题意,舍去),∴
43/58
9数下复习与小测
= 6 + = 8 .故选 C.
6.如图,在△ 中, = , ⊥ 交 延长线于点 , ⊥ ,交 延长线于点 .
若tan = , = 1,则 的值为( )
1 2 1A. B. C. D.
2
答案:A
解析:∵ = ,∴ ∠ = ∠ .又∵ ⊥ , ⊥ ,∴ ∠ = ∠ = 90 ,∴ ∠
+ ∠ = ∠ + ∠ = 90 ,∴ ∠ = ∠ ,∴ ∠ = ∠ ,∴ tan∠ = tan = .

在Rt△ 中,tan = = ,∴ 令 = , = .又∵ = 1,∴ 2 + 2 2 = 12 ,

则 2
1
= 2 .在Rt△ 中,tan∠ = = ,∴ =
2 ,∴ = √ 2 4 + 2 2 =
+1
√ 2
1
2( 2 + 1) = √ 2 2
2
( + 1) = .故选 A.
+1
7.如图,在Rt△ 中,1 < < 5,tan∠ = 2.分别以点 , 为圆心,以 2和 3为半
径作弧,两弧交于点 (点 在 的左侧),连接 , , ,则 的最大值为( )
3 3
A.√5 + 1 B.2√5 + 1 C.√5 + D.2√5 +
2 2
答案:C

解析:在Rt△ 中,tan∠ = 2,则 = 2,可设 = , = 2 .由 2 = 2 + 2,

44/58
9数下复习与小测
2 2√5 1
得 = √5 ,∴ cos∠ = = .如图, 作∠ = 90 ,且 =
√5 5 2
3 1 1
= ,连接 , ,则tan∠ = = .∵ tan∠ = = ,∴ tan∠ = tan∠ . ∵
2 2 2
两角均为锐角,∴ ∠ = ∠ ,∴ ∠ ∠ = ∠ ∠ ,即∠ = ∠ . ∵
2√5 2√5
cos∠ = cos∠ = ,∴ = = ,∴ = .又∵ ∠ = ∠ ,∴
5 5
2√5
△ ∽△ ,∴ = = .∵ = 2,∴ = √5.由题意可知, ≤ + = √5 +
5
3 3
.∵ 当 , , 三点共线时, 的值最大,∴ 的最大值为√5 + .故选 C.
2 2
二、填空题(共 15 分)
8.用含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的式子表示√2 = _____________________.
sin 45
答案: (答案不唯一)
sin 30

解析:∵ sin 30
1 √2 sin 45 sin 45
= ,sin 45 = ,∴ √2 = .故答案为 (答案不唯一).
2 2 sin 30 sin 30
9.如图,在矩形 中, 是对角线, ⊥ ,垂足为 ,连接 ,若 的坡度是1: 2,
则tan∠ 的值是__.
2
答案:
3
解析:如图,过点 作 ⊥ 于 ,则∠ = ∠ = 90 . ∵ 四边形 是矩形,∴ =
∠ = ∠ ,
, // ,∴ ∠ = ∠ .在△ 与△ 中,{∠ = ∠ , ∴ △ ≌△ (
= ,
1
AAS),∴ = , = . ∵ tan∠ = = = ,∴ 可设 = , = 2 ,∴ = √5
2
1 1 2√5 √5
. ∵ △ = = ,∴ = = ,∴ 易得 = = ,∴ = 2 2 5 5
45/58
9数下复习与小测
2√5 3√5 2 2
2 = √5 = ,∴ tan∠ = = .故答案为 .
5 5 3 3
3
10.如图,在Rt△ 中, = 6,tan∠ = ,点 为斜边 的中点, 为 上任一点,
4
过点 作 ⊥ 于点 , ⊥ 于点 ,则 + = ___.
24
答案:
5
3 4
解析:在Rt△ 中,∵ tan∠ = = ,∴ = × 6 = 8 ,
4 3
6 3
∴ = √62 + 82 = 10,∴ sin = = .∵ 点 为斜边 的中点,
10 5
3
∴ = = ,∴ ∠ = ∠ ,∴ 在Rt△ 中,sin∠ = = ,
5
3 3 3
∴ = .在Rt△ 中,sin = = ,∴ = ,
5 5 5
3 3 3 24 24
∴ + = ( + ) = = × 8 = .故答案为 .
5 5 5 5 5
三、解答题(共 50 分)
√2 1
11.已知 是锐角,且cos( + 15 ) = ,计算:( ) 1
sin
+ (π 3.14)0 + |2√3 3tan 2 |
2 2 √3
√2
解:∵ 是锐角,且cos( + 15 ) = ,∴ + 15 = 45 ,∴ = 30 ,
2
1
1
∴ ( ) 1
sin √3
+ (π 3.14)0 + |2√3 3tan 2 | = 2 + 2 1 + |2√3 3tan 60 | = 2 + 1
2 √3 √3 6
√3 7√3
+ |2√3 3 × √3| = 1 + + √3 = 1 + .
6 6
12.图(1)、图(2)、图(3)均是5 × 5 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点
, 均在格点上.在图(1)、图(2)、图(3)中,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
要求画图,不要求写画法,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46/58
9数下复习与小测
图(1) 图(2) 图(3)
(1)在图(1)中以线段 为边画△ ,使点 在格点上,且tan = 1 ;
解:如图(1),△ 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
2
(2)在图(2)中以线段 为边画△ ,使tan = ;
3
解:如图(2),△ 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
9
(3)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在图(3)中以线段 为边画△ ,使 △ = ,tan = 12
.
解:如图(3),△ 即为所求.

13.如图,四边形 内接于⊙ , 是⊙ 的直径, = .过点 作⊙ 的切线,交
延长线于点 ,连接 .
47/58
9数下复习与小测
(1)求证:∠ = 90 ;

连接 交 于点 .∵ = , 为⊙ 的半径,∴ 易得 ⊥ . ∵ 为⊙ 的切
线,∴ ∠ = 90 .∵ 是⊙ 的直径,∴ ∠ = ∠ = 90 ,∴ 四边形 为矩形,
∴ ∠ = 90 .
2
(2)若tan∠ = , = 4,求 的长.
3
2
解:连接 .在△ 中,∠ = 90 ,tan∠ = = , = 4 ,
3
∴ = 6. ∵ 四边形 是矩形,∴ = = 4, = = 6.设⊙ 的半径为
.在Rt△ 中, 2 + 2 = 2, = 4,∴ ( 4)2 + 62 = 2 ,解得
13 5
= ,∴ = 4 = .∵ ⊥ ,∠ = 90 ,∴ // .又∵ = ,
2 2
∴ 是△ 的中位线,∴ = 2 ,∴ = 5 .
14.直觉的误差:有一张8 cm × 8 cm 的正方形纸片,面积是64 cm2.把这张纸片按图(1)(单
位:cm )所示剪开成四小块,其中两块是三角形,另外两块是梯形.把剪出的四个小块按图
(2)(单位:cm )所示重新拼合,这样就得到了一个13 cm × 5 cm的矩形,面积是65 cm2 ,
面积比之前多了1 cm2 .这是为什么?
小明给出如下证明:如图(2),可知tan∠ =________,tan∠ = _______,
∴ tan∠ > tan∠ ,∴ ∠ > ∠ . ∵ // ,∴ ∠ + ∠ = 180 ,∴ ∠ +
∠ > 180 ,∴ , , 三点不共线,同理 , , 三点不共线.∴ 拼合的长方形内部有
空隙,故面积多了1 cm2 .
图(1) 图(2)
48/58
9数下复习与小测
(1)将小明的证明补充完整,tan∠ =______,tan∠ = _____;
8 13
答案: ,
3 5
解析:依题意得拼接的四边形 为矩形,∴ = = 5 , = = + = 8 + 5
8 13
= 13,则在Rt△ 中,tan∠ = = ,在Rt△ 中,tan∠ = = ,∴ tan∠
3 5
> tan∠ ,∴ ∠ > ∠ . ∵ // ,∴ ∠ + ∠ = 180 ,∴ ∠ + ∠ >
180 ,∴ , , 三点不共线,同理 , , 三点不共线.∴ 拼合的长方形内部有空隙,故面积
2 8 13多了1 cm .故答案为 , .
3 5
(2)小红给出的证明思路为以 为原点, 所在的直线为 轴, 所在的直线为 轴,建立
平面直角坐标系,证明三点不共线,请你帮小红完成她的证明.
解:以 为原点, 所在的直线为 轴, 所在的直线为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延长
交 于 ,如图所示. 依题意得拼合的四边形 为矩形,则
四边形 ,四边形 ,四边形 都是矩形,∴ = = 5, = = +
= 8 + 5 = 13 , = = 8, = = 5,则 = = 5 3 = 2,∴ 点 (0,5) ,
点 (5,3),点 (8,2),点 (13,0).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 = + .将 (0,5) , (13,0)代入
5
= 5, = , 5
= + ,得{ 解得{ 13 ∴ 直线 的解析式为 = + 5.当 = 5时,
13 + = 0, = 5, 13
5 40 5
= × 5 + 5 = ≠ 3,∴ 点 不在直线 上,∴ , , 三点不共线.当 = 8时, = × 8
13 13 13
25
+ 5 = ≠ 2 ,∴ 点 不在直线 上,∴ , , 三点不共线,∴ 拼合的长方形内部有空隙,
13
故面积多了1 cm2 .
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