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新教材)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 及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新教材)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 及参考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3 15:1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四单元 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核心主题,选编了《圆明园的毁灭》《示儿》《少年中国说(节选)》《己亥杂诗》等经典篇目。核心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我们通过文本与背景资料,感受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请带着对家国的敬意,认真完成以下题目!
积累与运用(38分)
一、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灰烬(jìn) 侵略(lüè) 己亥(hài) 玲珑剔(tī)透
B. 屡(lǔ)次 流泻(xiè) 石碑(bēi) 万马齐喑(yīn)
C. 轮胎(tāi) 惶(huāng)恐 抖擞(sǒu) 有恃(shì)无恐
D. 战役(yì) 波澜(nán) 鳞(lín)爪 武陵(líng)春色
二、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4分)
站在圆明园遗址前,曾经金碧huī huáng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zhòng xīng gǒng yuè般的园林布局,hóng wěi的diàn táng,如今只剩断壁残垣。1860年,英法联军chuǎng rù园内,抢掠珍宝后,为xiāo huǐ罪证,fèn mìng纵火,这座“万园之园”最终化为灰烬,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yí hàn。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1.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形容名声极大。( )
2.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不敢发表意见,气氛沉闷。( )
3.形容建筑、陈设等华丽精致,气势宏伟。( )
4.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核心人物。( )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13分)
国泰民( ) 丰衣( )( ) 安居( )( )
兵荒( )乱 ( )( )外患 家破( )( )
民不聊( ) 夜不( )( ) 人寿( )( )
1.旧中国时期,(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如今,我们生活在( )的时代,每个人都能安心工作、学习。
3.在古代的太平盛世,社会安定,百姓( ),一片祥和景象。
4.春节时,人们总会祈祷新的一年( ),风调雨顺。
五、关于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
A. 《圆明园的毁灭》朗读时,应放缓语速,语调沉痛,表达对遗址的惋惜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B. 《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陆游临终前仍牵挂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
C. 《少年中国说(节选)》朗读时,应语调高昂,语速稍快,展现少年的朝气蓬勃与壮志豪情。
D. 《己亥杂诗》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表达诗人对社会繁荣景象的赞美。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题临安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反问语气谴责南宋统治者沉迷享乐、不顾国难。
2.《示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陆游临终前的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寄托他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呼吁打破陈规,选拔有用之才,为社会注入活力。
七、有人提议在圆明园遗址上重建园林,恢复其昔日风貌;也有人认为应保留遗址,以警示后人。你赞同哪种观点?结合单元主题说明理由(4分)
阅读理解(32分)
八、阅读理解(32分)
(一)课内阅读《少年中国说(节选)》(11分)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 用“______”画出选文的中心句(2分)
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故今日之责任( ) (2)干将发硎( )
3. 文中以“潜龙”比喻少年中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以“宝剑”比喻少年才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分)
4. 选文第二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二)阅读材料,完成练习(7分)
材料一: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园内汇集了江南园林的精巧与西方建筑的特色,藏有无数奇珍异宝,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大肆抢掠后纵火焚烧,大火持续三天三夜,这座世界园林瑰宝化为废墟。
材料二:
近年来,关于“是否重建圆明园”的争议不断。支持重建者认为,重建能重现园林艺术精华,增强民族自豪感;反对者则表示,圆明园遗址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保留断壁残垣,能让后人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激发爱国情怀。2020年,国家文物局明确回应:圆明园遗址的历史价值在于其“残破之美”,重建需慎重论证,应优先保护遗址的历史真实性。
材料三:
如今,圆明园遗址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家长带孩子参观时,常会讲述圆明园的历史,让孩子在断壁残垣前感受历史的沉重,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1.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圆明园由三座园林组成,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特色。( )
(2)国家文物局明确反对重建圆明园,认为重建毫无意义。( )
(3)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教育意义,在于让后人铭记历史,激发爱国情。( )
(4)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是因为园内珍宝无法全部运走。( )
2.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圆明园遗址历史价值”的理解(3分)
(三)阅读短文《铭记圆明园》(14分)
①秋日的阳光洒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上,斑驳的石墙上爬满青苔,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沧桑。我站在大水法遗址前,眼前仿佛浮现出昔日的辉煌:汉白玉雕刻的喷泉在阳光下闪耀,精致的廊柱环绕着宫殿,奇花异草遍布园林,各国使节在此惊叹于中国的园林艺术。
②然而,这一切都在1860年的那场大火中化为乌有。侵略者不仅抢走了数以万计的珍宝——从先秦的青铜礼器到唐宋的名人字画,从明代的瓷器到清代的钟表,还放火烧毁了这座凝聚着无数工匠心血的园林。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浓烟笼罩着北京城,也笼罩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
③如今,遗址上的每一块石头都带着伤痕,但它们依然屹立,像是在提醒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有位白发老人正给孩子讲解圆明园的故事,孩子瞪大双眼,小手紧紧攥着拳头;一群大学生在遗址前庄严宣誓,立志为国家富强而努力。这些场景,让我想起梁启超先生的话:“少年强则国强。”
④走出遗址公园,夕阳将影子拉得很长。我知道,圆明园的毁灭不是终点,而是警钟。它让我们明白,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守护好自己的文化与尊严;它更激励着我们,要以史为鉴,用努力与奋斗,让中华民族不再受欺辱,让中华文化永远传承。
1. 作者是按照______顺序游览圆明园的,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短语可以看出(3分)
2. 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3分)
3.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圆明园遗址的“教育意义”体现在哪里(4分)
4. 短文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A.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B.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C.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D.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5. 读完短文,你想对“中国少年”说些什么?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2分)
写作与表达(30分)
九、写作(30分)
题目:《______,让我读懂了爱国》
要求:1. 先补全题目(如“圆明园的断壁残垣”“陆游的《示儿》”“一次参观”);2. 结合具体事例或文本,写出你对“爱国”的理解;3. 字数不少于450字,语句通顺,情感真挚。
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综合素质达标卷(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38分)
一、字音辨析(3分)
A(B项“屡”应读“lǚ”,“惶”应读“huáng”;C项“波澜”的“澜”应读“lán”;D项“惶”应读“huáng”,故选A)
二、看拼音写词语(4分)
辉煌;众星拱月;宏伟;殿堂;闯入;销毁;奉命;遗憾(每空0.5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煌”“拱”“殿”“憾”注意字形规范)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1. 举世闻名 2. 万马齐喑 3. 金碧辉煌 4. 众星拱月(每空1分,符合意思即可,如“金碧辉煌”可替换为“富丽堂皇”)
四、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13分)
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兵荒马乱;内忧外患;家破人亡;民不聊生;夜不闭户;人寿年丰
1. 内忧外患(旧中国既有内部动荡,又有外部侵略,符合“水深火热”的语境)
2. 国泰民安(如今国家太平、人民安定,符合“安心工作、学习”的语境)
3. 夜不闭户(太平盛世社会安定,百姓无需关门防盗,符合“祥和景象”)
4. 人寿年丰(春节祈祷新年平安丰收,与“风调雨顺”搭配合理)(每空1分)
五、课文内容判断(3分)
D(《己亥杂诗》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表达诗人对社会沉闷、人才压抑的不满,而非“对社会繁荣景象的赞美”,A、B、C项表述均正确)
六、课文内容填空(7分)
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每空1分,出自《题临安邸》,谴责统治者沉迷享乐)
2.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每空1分,前两句写陆游临终遗憾,后两句写收复失地的期盼)
3.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每空1分,出自《己亥杂诗》,呼吁选拔人才)(错字不得分)
七、观点表达(4分)
示例:我赞同保留圆明园遗址。理由:圆明园遗址是近代中国被侵略的历史见证,断壁残垣能让后人直观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激发“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若重建,可能淡化历史记忆,违背本单元“铭记历史、坚守家国责任”的主题。(观点明确,结合“爱国情怀”主题说明理由,合理即可)
阅读理解(32分)
八、 (一)课内阅读《少年中国说(节选)》(11分)
1.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2分,准确画出中心句,多画、漏画均不得分)
2. (1)所以(“故”表因果,引出“责任在少年”的结论) (2)磨刀石(“硎”指磨刀石,“干将发硎”指宝剑刚磨好,比喻少年展露才华)(每空1分)
3.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每空1分,前者以“潜龙”喻少年中国,后者以“宝剑”喻少年才华)
4.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将“少年中国”比作“红日”“潜龙”“乳虎”“奇花”等,生动展现少年中国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排比句式(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增强语势,突出“少年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核心,表达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与期望(3分)。(共5分)
(二)材料阅读(7分)
1. (1)√(材料一明确“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融合中西方建筑特色”)
(2)×(国家文物局表示“重建需慎重论证”,并非“明确反对、认为毫无意义”)
(3)√(材料三提到家长带孩子参观,让孩子感受历史、树立志向,体现教育意义)
(4)×(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是为“销毁罪证”,而非“珍宝无法全部运走”)(每空1分)
2. 圆明园遗址的历史价值在于:它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活教材”,断壁残垣能让后人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同时,它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激发后人努力奋斗、振兴中华的决心,守护文化尊严(3分,结合材料合理即可)
(三)课外阅读《铭记圆明园》(14分)
1. 游览;站在大水法遗址前;走出遗址公园(3分,每空1分,根据作者游览路线判断顺序)
2. 想象(1分);通过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汉白玉喷泉、精致廊柱等),与如今的断壁残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侵略者的残暴和历史的沉重,引发读者对历史的反思(2分)。(共3分)
3. ①白发老人给孩子讲解圆明园历史,让孩子了解屈辱过往,树立历史认知;②大学生在遗址前宣誓,立志为国家富强努力,将历史教训转化为奋斗动力;③遗址提醒所有人“以史为鉴”,明白“国家强大才能守护文化与尊严”(4分,答出两点即可)
4. A(结尾段总结圆明园的“警钟”意义,升华“铭记历史、传承文化、振兴中华”的主题,故选A)
5. 示例:中国少年,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你们要以史为鉴,努力学习知识、锻炼本领,长大后为国家富强贡献力量,让中华民族不再受欺辱,让中华文化永远传承(2分,结合短文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九、写作与表达(30分)
评分标准
等级 得分区间 评分要求
一等 (25-30 分) 1. 题目补全合理(如 “圆明园的断壁残垣”“陆游的《示儿》”);2. 结合具体事例,深入体现对 “爱国” 的理解(如爱国是铭记历史、是坚守信念);3. 语句通顺,情感真挚,细节描写生动,字数达标(450 字以上)。
二等 (20-24 分) 1. 题目补全,有具体事例;2. 对 “爱国” 的理解较清晰,情感较真挚;3. 语句较通顺,少量错别字,字数达标。
三等 (15-19 分) 1. 题目补全,事例简略,对 “爱国” 的理解不深刻;2. 语句基本通顺,错别字较多,字数接近 450 字。
四等 (14 分以下) 1. 偏离主题,无具体事例,未体现对 “爱国” 的理解;2. 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字数不足 400 字。
示例范文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