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小数乘小数
教案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6-1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2.
能力目标:经历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规律、发现规律的数学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解决小数乘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解决小数乘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图片展示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
卡片、粉笔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找同学回答。(回答略)然后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列竖式计算老师卡片上写的题目:0.25×20=
0.65×80=
这两个题目都是后面带0的,注意点小数点时不要漏掉后面的0。
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乘法中的小数乘小数的运算。(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情景导入
教师:星期天老师测量我们教室里的黑板的长和宽分别是3.1m和1.2m,怎样求这块黑板的面积
学生:用长乘宽就得到黑板的面积,算式是3.1×1.2
教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乘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两个数都是小数。
老师:说的对,同学们都会算3.1×12,我们计算时用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运用的转化的方法。把3.1看做31,用31×12=372,再把372缩小10倍得37.2。
教师:3.1×1.2与3.1×12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3.1×12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而3.1×1.2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教师:那么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怎样计算3.1×1.2这个式子呢?
(二)尝试计算,探索小数乘小数的方法
老师找一个小组的组员代表来回答问题。学生回答讨论的结果:用“转化为整数”的方法来计算这个式子。
再找另一小组的学生到黑板上来计算这个式子,老师引导其说一说思考过程,重点归纳出把3.1看成31,原数扩大了10倍,把1.2看成12,原数扩大了10倍,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所以算出积后,要把积缩小100倍,所以3.1×1.2=3.72。
教师:计算3.1×1.2和计算3.1×12有什么相同 什么不同
学生:相同点是都要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乘。不同点是3.1×12中只有一个因数需要转化成整数,而3.1×1.2中两个因数都需要转化成整数。
教师:如果每道小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都这样想:两个因数各扩大了多少倍,积扩大了多少倍,然后再缩小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从这里面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教师:通过尝试计算我们已经摸索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那谁能说一说小数乘法怎样计算?
学生: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规律)
教师:大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这个问题吗 已知123×45=5535,你能马上得到1.23×45的积吗?1.23×4.5呢?找学生回答,然后得出答案。(板书)
教师:刚才大家总结出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真不错。学会了小数乘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课本的例题。
让学生快速的计算例题2:产奶多少吨?例题5:长颈鹿的高,把答案写到课本上。
(三)小组内交流,自学例题4:买肉
教师总结估算的方法:本例题的估算是为了快速计算而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来计算,但有时也为把值估算为精确度高一些的数,而把其中一个估算为整数,一个估算为小数,例如19.8×1.4把19.8估算为20,把1.4估算为1.5来计算,20×1.5=30。需要结果的精确度高一些还是需要估算速度快一些,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来思考,这也正是估算灵活性的体现。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7页试一试,第9页课堂活动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尝试计算,找到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希望你们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9-11页练习二。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3.1×1.2=3.72。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23×45=5535
1.23×45=55.35
1.23×4.5=5.535
三、估算
把小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数来快速计算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比较3.1×1.2和3.1×12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剖析新旧知识,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这样通过比较和辨析,就能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思考如何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