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小巷深处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体会盲母对“我”的坚忍而又无私的爱;学习选取生活琐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情感的写作方法;理解亲人之间的情感依赖与牵挂。21cnjy.com
2学情分析
母亲是孩子最坚实的依靠,每个孩子都知道,知道母亲为自己付出许多,但是不知道自己也是母亲的依赖和幸福的牵挂。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的他们在心理上渴望成熟独立,叛逆心渐强,但事实上又离不了父母的照顾,不理解父母对他们的良苦用心。这正是他们的幼稚之处,也是为人处世肤浅的一面,他们的真情需要熏陶,更需要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学会珍惜亲情,感恩生活。2·1·c·n·j·y
3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品读,体会盲母对“我”的坚忍而又无私的爱;理解亲人之间的情感依赖与牵挂,认识到这一点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21·世纪
教育网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感激发
伴随着《烛光里的妈妈》,朗诵下面的文字。
1972年秋天,一个女孩来来到这个世界,她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这个全新的世界,便被抛弃。母亲的怀抱本应是她最温暖的港湾,母亲的肩膀本应是她最坚实的依靠,可她却再也享受不到。这样一个小小的生命如那秋风中飘飞的落叶,不知身归何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作者林莉。请同学们翻开课主《小巷深处》,一起去看看,后来这个女婴怎么样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2【讲授】引出依靠
1、这个女婴后来怎么样了?
被盲女英姨收养了,有了一个依靠
2、盲女为什么要收养她?
希望有个依靠(文中:将来也有个靠;人们说:总比不知冷热的“竹棒”强,抓住不知冷热进行分析)
结:她们的命运有一个相似点:都是被抛弃的孤苦无依的人,她们都需要依靠。
活动3【讲授】分析依靠
1、究境谁才是谁的依靠?
(1)我”被收留后: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9节,我们成为了彼此的依靠
我:顺顺利利地代替了母亲常年用的那根光润的竹棒。并为此而满足、自豪。
英姨:a收养我,在秋风落叶的环境中,在围观人们的冷漠中,母亲向“我”敞开了她“瘦瘪却温暖”的怀抱。
b花掉所有的积蓄在小巷深处给我建了一个家
c改变了她以往的泼辣性格
d苦心经营:炎夏,为“比别人多赚一分钱”“她如同一尊雕像”一样,“执着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柜箱旁”,任凭太阳的炙烤,而无怨无悔!一年四季的忙碌,换来的是“饭桌上经常能见到的荤菜”,和“我”见不到补丁的衣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E以我为傲:为结:母亲更是我最坚实的依靠
(2)渐渐长大: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是母亲的依靠,母亲又拿出那根竹棒。
重点分析我对母亲和对家的疏远,而母亲却默默忍受女儿所有的虚荣和不理解。
我远离母亲,远离家,渴望到与家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县城去读书,母亲却满面春风,心里却是无比的落寞。
当我因为虚荣心不想让母亲去学校看我时,母亲又是那样的自尊而又隐忍,却依然惦着我温饱:“我想去扶母亲,母亲轻轻地推开我……我去给你弄点吃的”。21·cn·jy·com
日渐淡忘母亲,快要毕业时,从给我捎东西的一个老婆婆那里得知,原来每月是母亲来为我送生活费,希望自己又搜索着回去。重点分析“摸”字,一个摸字,写同出一个盲人从小巷深处,来这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县城是多么的不易,母爱是多么的伟大和无私。
结:当我的远离母亲,母亲依然是我最坚实的依靠。
(3)妈妈,我回来了,我真的回来了。
我又回到母亲的身边
结:我们又成为了彼此的依靠。
活动4【讲授】(三)提升依靠
“我”回来了,到底是什么回来了呢?仅仅是人回到母亲身边吗?
前文中当我还没离开家的时候,虽然人在母亲身边,心却已不再母亲身边了。这里的回来了,更是心回来了,我理解了母亲的付出,理解了母亲。而母亲的心却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一直牵挂着我。我们又成为了彼此的依靠。21教育网
依靠不仅仅是外在的互相扶持与帮助,更是心灵的牵挂与理解。其实“人”字由一撇一纳构成,不就是两部分的相互依靠吗?www.21-cn-jy.com
活动5【导入】作业
选取文中你认为最感人的片断,读熟并背诵下来。
写一个发生在你和亲人之间的感人的片断,25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