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4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3(原卷版+解析版+讲解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4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3(原卷版+解析版+讲解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3 15:17:0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4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3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磨难。生活拮据,衣衫 lán lǚ① 褴褛 是一种磨难;妻离子散,有家难归是一种磨难……对于磨难我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接受。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坚强的意志与日俱增,磨难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芒;被动承受磨难的人,内心惶遽,轻而易举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yuán② 圆 滑。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因此,若想成为一个出类拔cuì③ 萃 的人,则不妨多些磨难。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拮据 B.与日俱增 C.轻而易举 D.仿佛
【解析】C.“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搭配不当,可用“十拿九稳”。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4)远远围墙, 隐隐茅堂 。(秦观《行香子》)
(5)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6)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7)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两句写出了春夏时节醉翁亭的景色。
(8)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姜太公、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一展宏才的理想。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表示贬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泊桑,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D.北宋范仲淹称“范文正公”,古时“文正”是文人的最高谥号,“文”指才华出众,“正”指品质端正。
【解析】B.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列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哪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    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A.员外 B.都头 C.太尉 D.提辖
【解析】C.该故事节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第十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陆虞候是受太尉高俅差遣去杀害林冲的。
7.金圣叹评价《水浒传》中两个人物:“矫矫虎臣,翩翩儒将,合之双璧,分之两俊。两个英雄,充满个性色彩和气质魅力。”根据提示和要求,完成表格内容。(2分)
评价内容 人物 相关情节概括 形象特点
矫矫虎臣 武松 ① 武松到达发配地,施恩讲情,免了武松一百杀威棒。为报此情,武松醉打蒋门神,替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  知恩图报,重情重义
翩翩儒将 ② 花荣  三打祝家庄时,以精准箭法射灭烛灯 武艺高强,箭法精准
(二)现代文阅读
看 望
[德]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教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天啊,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
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选自《读写月报》,有删改)
8.下列从“培德”第一人称的角度对主要情节的概述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妈妈到学校来看望“我”,给“我”送来新衬衣和蛋糕。
B.“我”担心妈妈被同学瞧不起,让她赶紧离开学校。
C.送妈妈上车后,“我”回到宿舍,有一点自责难受。
D.“我”消除了担心、顾虑后,主动与齐姆森分吃蛋糕。
【解析】D.在室友齐姆森的责备、开导下,“我”消除了担心、顾虑,和齐姆森分吃蛋糕。但不是“我”“主动”与齐姆森分吃蛋糕。
9.下列与齐姆森的形象不相符的一项是( A )(3分)
A.傲慢挑剔 B.彬彬有礼 C.成熟懂事 D.热心仁厚
10.有人认为文中第3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4分)
不同意。①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②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埋下伏笔。
11.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简述文中运用“延迟”手法的一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5分)
知识卡片:“延迟”是小说创作的一种手法。作者故意让情节、人物等延迟出现,让读者不时地觉得会发生些什么,从而造成心理期待。如《故乡》中母亲与“我”一开始就谈到闰土,却一再延迟闰土的出场。
示例一:小说先通过培德之口提到齐姆森家有钱,爸爸是工厂主,汽车像他们的房间那么大,却到最后才点明齐姆森父母已经离婚的情况。通过这一处“延迟”,先让培德与齐姆森形成对比,渲染了培德的自卑心理,最后笔锋一转,更加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示例二:小说先提到培德的同学中有很多有钱、傲慢的男孩子,又让培德向妈妈提到室友齐姆森家很有钱,后来才让齐姆森出场。这个人物的“延迟”,能够渲染培德因贫穷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也造成了悬念,让读者期待齐姆森看到培德妈妈时的场面。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韩 青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成长、声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结局定是平庸、恶俗。
③当然,做人不能盲目地坚定,有些没有把握的事,就不要随意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臣常忧虑自己的官职太卑微,一旦敌军渡江,臣一定能立功当上太尉。”陈后主认为他说得正确,结果也就没有严加防范,结果兵败亡国,孔范也流落到偏远地方。孔范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事实,自以为是,盲目坚定。可见,对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盲目的坚定,只能害人害己。
④    ,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还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能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谋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额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会变得不再完整。也许有人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行了。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有八九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甚至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有它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2.下列与文中“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D )(3分)
A.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
B.《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老师曾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C.文天祥被俘后,抵制各种诱惑,在《正气歌》中写下“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句子,以表明心志。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正如他自己所说:“务斯道,废寝忘餐。”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解析】D.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这个论据的中心是“坚持”“恒心”,与“坚定”无关。
13.下列选项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A.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 B.坚定,需要坚持不懈
C.坚定,需要勇往直前 D.坚定,需要乐观的精神
【解析】A.由文中第④段可知,林肯在竞选总统时,宁可失败,也不许可政治交易的例子,是“独立的人格”的体现,与“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乐观的精神”无关。
14.文章第⑥段谈到“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请根据此段内容,就“坚定与心灵”这个话题,用下面句式作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合理。(3分)
  坚定源于心灵,最重要的是……,而不是……。坚定听从心灵,就要抛开……。
示例:坚定源于心灵,最重要的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而不是随波逐流。坚定听从心灵,就要抛开所有的私心杂念。
15.文章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请结合全文回答。(4分)
①把坚定比作黄金,强调坚定的重要性;②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③有了坚定,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④没有坚定,人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是不归路。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使为之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职位卑微之人。③圆:圆滑。④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16.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婴儿很喜欢这个玩具。
B.公植来元结家看到圆转玩具,就急忙快步向前把它烧了。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解析】C.从原文中提到的“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和“教儿学圆且陷不义”可知次山在家中是随意给孩子制作圆转玩具以及教孩子玩圆会让孩子们以后说话做事也变得圆滑。
17.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对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我认为公植的观点过于偏激。人不可因噎废食,“圆”的意思有多种,因为怕为人圆滑而避开圆东西,这不可能做到,比如碗是圆的,日月也是圆的,难道让孩子都不用、不看?孩子的为人是要教育引导的,与外在事物的形体没有关系。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B )(3分)
A.有乳母为圆转之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B.以悦婴儿    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C.及见之    及郡下,诣太守(陶渊明《桃花源记》)
D.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    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解析】A.动词,做;B.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介词,凭借;C.到,等到;D.疑问代词,表反问。
【参考译文】
元结家里有位乳母制作了一个圆转玩具,来引逗婴儿高兴,婴儿很喜欢。母亲就让乳母召集一些幼童陪伴婴儿一同玩乐。朋友公植,听说有取乐婴儿的玩具,便请求看看。等看到圆转玩具,就急忙快步向前把它烧了,并责怪元结说:“我听说古代有个憎恶圆的读书人唱道:‘宁可正直而职业卑微,不能圆滑谋求显荣。宁可因为正直地位低下,也不能做人圆滑求得富贵显达。’次山你怎么能随意制作圆转玩具,听任用它来取乐婴儿?婴儿从小就喜欢圆,长大必定爱好圆。教婴儿学圆滑,已陷入不义;亲自玩圆,又丧失了正直的品德。唉!唉!次山(你)回家喜欢婴儿玩圆,出外一定喜欢小人趋奉圆滑。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这样圆滑地度过一生呢?我哪能做次山的朋友啊!”
元结召唤季川,对他说:“由于我让婴儿耍戏圆转玩具,公植尚且这样骂我,说要和我绝交;我与你如果圆滑应付事物,圆滑迎合时俗,不圆滑的事不参与,不圆滑的事不去做,公植大概会拿着矛或戟来刺杀我的!”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9.对本诗第一、二句山村环境特点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B )(3分)
A.萧条 B.幽静 C.热闹 D.诡秘
【解析】B.本诗第一、二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意思是雨天晦明变化的天色引来几声鸡鸣声,溪流翠竹掩映着山村小路穿过斜板桥。前两句通过对鸡鸣声的描写,以动衬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
20.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简要陈述你的理由。(4分)
“闲”。这个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忙碌,没有时间去欣赏后庭中的栀子花。栀子花开得闲适自在,衬托人们的忙碌情景,富有情趣。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为调动同学们阅读小说的积极性,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各班级特此举办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
21.下面一段话是关于读书方法的,选出语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A )(3分)
①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②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
③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④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⑤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A.②①③⑤④ B.②③①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②⑤④①③
【解析】通过读这五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精读或跳读的方法”,按照论述的层次关系来写,确定②是首句,紧接着介绍精读①,接着介绍跳读③,最后举例加总结⑤④。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②①③⑤④,据此可知答案为A。
22.下面是班级要出的“小说天地”主题板报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小说是拥有读者最多的一种文学体裁之一。②阅读小说能增长我们的见识,陶冶我们的性情,净化我们的灵魂。③走进小说天地,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冒着暴风雨在芦苇荡中寻找鸭群的杜小康,有自私贪婪的杨二嫂,还有穷困潦倒的于勒等。④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不忘。
第①句语义重复,删除“之一”。第④句语序不当,将“我”和“他们”互换位置。
23.下面是“小说天地”社团活动计划的流程图,请你用连贯的语言将这个流程图完整准确地介绍给同学们,100字左右。(6分)
示例:“小说天地”社团主要组织讲座和实践课程两项活动。讲座主要讲人物鉴赏和情节构思。实践课程由阅读课和写作课构成,阅读课举办讲故事比赛和表演课本剧,写作课进行小说创作和小说鉴赏。学期末将对实践课程进行表演、展示。
五、写作能力(60分)
24.初心,承载着一个人最初的理想和信念;初心,促使一个人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畏险阻,砥砺奋进。不忘初心,方能无怨无悔安然前行;守住初心,才能善始善终一路追寻。
请你以“守住初心”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2)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3)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4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3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磨难。生活拮据,衣衫 lán lǚ① 褴褛 是一种磨难;妻离子散,有家难归是一种磨难……对于磨难我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接受。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时,坚强的意志与日俱增,磨难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芒;被动承受磨难的人,内心惶遽,轻而易举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yuán② 圆 滑。就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因此,若想成为一个出类拔cuì③ 萃 的人,则不妨多些磨难。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拮据 B.与日俱增 C.轻而易举 D.仿佛
【解析】C.“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搭配不当,可用“十拿九稳”。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4)远远围墙, 隐隐茅堂 。(秦观《行香子》)
(5)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6)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7)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两句写出了春夏时节醉翁亭的景色。
(8)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姜太公、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一展宏才的理想。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表示贬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泊桑,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D.北宋范仲淹称“范文正公”,古时“文正”是文人的最高谥号,“文”指才华出众,“正”指品质端正。
【解析】B.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列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哪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    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A.员外 B.都头 C.太尉 D.提辖
【解析】C.该故事节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第十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陆虞候是受太尉高俅差遣去杀害林冲的。
7.金圣叹评价《水浒传》中两个人物:“矫矫虎臣,翩翩儒将,合之双璧,分之两俊。两个英雄,充满个性色彩和气质魅力。”根据提示和要求,完成表格内容。(2分)
评价内容 人物 相关情节概括 形象特点
矫矫虎臣 武松 ① 武松到达发配地,施恩讲情,免了武松一百杀威棒。为报此情,武松醉打蒋门神,替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  知恩图报,重情重义
翩翩儒将 ② 花荣  三打祝家庄时,以精准箭法射灭烛灯 武艺高强,箭法精准
(二)现代文阅读
看 望
[德]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教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天啊,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
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选自《读写月报》,有删改)
8.下列从“培德”第一人称的角度对主要情节的概述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妈妈到学校来看望“我”,给“我”送来新衬衣和蛋糕。
B.“我”担心妈妈被同学瞧不起,让她赶紧离开学校。
C.送妈妈上车后,“我”回到宿舍,有一点自责难受。
D.“我”消除了担心、顾虑后,主动与齐姆森分吃蛋糕。
【解析】D.在室友齐姆森的责备、开导下,“我”消除了担心、顾虑,和齐姆森分吃蛋糕。但不是“我”“主动”与齐姆森分吃蛋糕。
9.下列与齐姆森的形象不相符的一项是( A )(3分)
A.傲慢挑剔 B.彬彬有礼 C.成熟懂事 D.热心仁厚
10.有人认为文中第3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4分)
不同意。①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②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埋下伏笔。
11.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简述文中运用“延迟”手法的一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5分)
知识卡片:“延迟”是小说创作的一种手法。作者故意让情节、人物等延迟出现,让读者不时地觉得会发生些什么,从而造成心理期待。如《故乡》中母亲与“我”一开始就谈到闰土,却一再延迟闰土的出场。
示例一:小说先通过培德之口提到齐姆森家有钱,爸爸是工厂主,汽车像他们的房间那么大,却到最后才点明齐姆森父母已经离婚的情况。通过这一处“延迟”,先让培德与齐姆森形成对比,渲染了培德的自卑心理,最后笔锋一转,更加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示例二:小说先提到培德的同学中有很多有钱、傲慢的男孩子,又让培德向妈妈提到室友齐姆森家很有钱,后来才让齐姆森出场。这个人物的“延迟”,能够渲染培德因贫穷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也造成了悬念,让读者期待齐姆森看到培德妈妈时的场面。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韩 青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成长、声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结局定是平庸、恶俗。
③当然,做人不能盲目地坚定,有些没有把握的事,就不要随意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臣常忧虑自己的官职太卑微,一旦敌军渡江,臣一定能立功当上太尉。”陈后主认为他说得正确,结果也就没有严加防范,结果兵败亡国,孔范也流落到偏远地方。孔范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事实,自以为是,盲目坚定。可见,对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盲目的坚定,只能害人害己。
④    ,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还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能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谋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额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会变得不再完整。也许有人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行了。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有八九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甚至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有它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2.下列与文中“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D )(3分)
A.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
B.《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老师曾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C.文天祥被俘后,抵制各种诱惑,在《正气歌》中写下“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句子,以表明心志。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正如他自己所说:“务斯道,废寝忘餐。”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解析】D.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这个论据的中心是“坚持”“恒心”,与“坚定”无关。
13.下列选项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A.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 B.坚定,需要坚持不懈
C.坚定,需要勇往直前 D.坚定,需要乐观的精神
【解析】A.由文中第④段可知,林肯在竞选总统时,宁可失败,也不许可政治交易的例子,是“独立的人格”的体现,与“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乐观的精神”无关。
14.文章第⑥段谈到“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请根据此段内容,就“坚定与心灵”这个话题,用下面句式作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合理。(3分)
  坚定源于心灵,最重要的是……,而不是……。坚定听从心灵,就要抛开……。
示例:坚定源于心灵,最重要的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而不是随波逐流。坚定听从心灵,就要抛开所有的私心杂念。
15.文章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请结合全文回答。(4分)
①把坚定比作黄金,强调坚定的重要性;②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③有了坚定,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④没有坚定,人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是不归路。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使为之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职位卑微之人。③圆:圆滑。④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
16.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婴儿很喜欢这个玩具。
B.公植来元结家看到圆转玩具,就急忙快步向前把它烧了。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解析】C.从原文中提到的“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和“教儿学圆且陷不义”可知次山在家中是随意给孩子制作圆转玩具以及教孩子玩圆会让孩子们以后说话做事也变得圆滑。
17.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对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我认为公植的观点过于偏激。人不可因噎废食,“圆”的意思有多种,因为怕为人圆滑而避开圆东西,这不可能做到,比如碗是圆的,日月也是圆的,难道让孩子都不用、不看?孩子的为人是要教育引导的,与外在事物的形体没有关系。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B )(3分)
A.有乳母为圆转之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B.以悦婴儿    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C.及见之    及郡下,诣太守(陶渊明《桃花源记》)
D.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    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解析】A.动词,做;B.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介词,凭借;C.到,等到;D.疑问代词,表反问。
【参考译文】
元结家里有位乳母制作了一个圆转玩具,来引逗婴儿高兴,婴儿很喜欢。母亲就让乳母召集一些幼童陪伴婴儿一同玩乐。朋友公植,听说有取乐婴儿的玩具,便请求看看。等看到圆转玩具,就急忙快步向前把它烧了,并责怪元结说:“我听说古代有个憎恶圆的读书人唱道:‘宁可正直而职业卑微,不能圆滑谋求显荣。宁可因为正直地位低下,也不能做人圆滑求得富贵显达。’次山你怎么能随意制作圆转玩具,听任用它来取乐婴儿?婴儿从小就喜欢圆,长大必定爱好圆。教婴儿学圆滑,已陷入不义;亲自玩圆,又丧失了正直的品德。唉!唉!次山(你)回家喜欢婴儿玩圆,出外一定喜欢小人趋奉圆滑。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这样圆滑地度过一生呢?我哪能做次山的朋友啊!”
元结召唤季川,对他说:“由于我让婴儿耍戏圆转玩具,公植尚且这样骂我,说要和我绝交;我与你如果圆滑应付事物,圆滑迎合时俗,不圆滑的事不参与,不圆滑的事不去做,公植大概会拿着矛或戟来刺杀我的!”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9.对本诗第一、二句山村环境特点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B )(3分)
A.萧条 B.幽静 C.热闹 D.诡秘
【解析】B.本诗第一、二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意思是雨天晦明变化的天色引来几声鸡鸣声,溪流翠竹掩映着山村小路穿过斜板桥。前两句通过对鸡鸣声的描写,以动衬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
20.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简要陈述你的理由。(4分)
“闲”。这个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忙碌,没有时间去欣赏后庭中的栀子花。栀子花开得闲适自在,衬托人们的忙碌情景,富有情趣。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为调动同学们阅读小说的积极性,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各班级特此举办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
21.下面一段话是关于读书方法的,选出语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A )(3分)
①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②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
③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④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⑤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A.②①③⑤④ B.②③①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②⑤④①③
【解析】通过读这五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精读或跳读的方法”,按照论述的层次关系来写,确定②是首句,紧接着介绍精读①,接着介绍跳读③,最后举例加总结⑤④。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②①③⑤④,据此可知答案为A。
22.下面是班级要出的“小说天地”主题板报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小说是拥有读者最多的一种文学体裁之一。②阅读小说能增长我们的见识,陶冶我们的性情,净化我们的灵魂。③走进小说天地,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冒着暴风雨在芦苇荡中寻找鸭群的杜小康,有自私贪婪的杨二嫂,还有穷困潦倒的于勒等。④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不忘。
第①句语义重复,删除“之一”。第④句语序不当,将“我”和“他们”互换位置。
23.下面是“小说天地”社团活动计划的流程图,请你用连贯的语言将这个流程图完整准确地介绍给同学们,100字左右。(6分)
示例:“小说天地”社团主要组织讲座和实践课程两项活动。讲座主要讲人物鉴赏和情节构思。实践课程由阅读课和写作课构成,阅读课举办讲故事比赛和表演课本剧,写作课进行小说创作和小说鉴赏。学期末将对实践课程进行表演、展示。
五、写作能力(60分)
24.初心,承载着一个人最初的理想和信念;初心,促使一个人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不畏险阻,砥砺奋进。不忘初心,方能无怨无悔安然前行;守住初心,才能善始善终一路追寻。
请你以“守住初心”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2)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3)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
人教新版 九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版九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新考向)讲解课件
九上语文第4单元检测卷03
范围:4单元
一、书写水平(5分)
1. 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磨难。生活拮.据.,衣衫 lán lǚ
① 是一种磨难;妻离子散,有家难归是一种磨难……对于磨难我们有两种
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接受。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痛苦
时,坚强的意志与.日.俱.增.,磨难使他好像刀剑磨出锋芒;被动承受磨难的人,内心
惶遽,轻.而.易.举.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磨难使他仿.佛.卵石愈见yuán② 滑。就
人生而言,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
教益浅,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因此,若想成为一个出类拔cuì③ 的人,
则不妨多些磨难。
褴褛 
圆 
萃 
2. 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 拮据 B. 与日俱增 C. 轻而易举 D. 仿佛
【解析】C.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搭配不当,可用“十拿
九稳”。
C
4.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 ,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见赠》)
(2) ,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4)远远围墙, 。(秦观《行香子》)
(5)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6)假如我是一只鸟, 。(艾青《我爱这土
地》)
(7)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两句写
出了春夏时节醉翁亭的景色。
(8)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
”运用姜太公、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一展宏才的理想。
巴山楚水凄凉地 
寂寂江山摇落处 
月有阴晴圆缺 
隐隐茅堂 
青鸟殷勤为探看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
边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表示贬官之意,常用“左迁”一
词。
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泊桑,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
等。
C.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
活的文学体裁。
D. 北宋范仲淹称“范文正公”,古时“文正”是文人的最高谥号,“文”指才华
出众,“正”指品质端正。
【解析】B.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B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 下列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哪里去!”
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
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
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     差
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
你事?且吃我一刀!”
A. 员外 B. 都头 C. 太尉 D. 提辖
【解析】C. 该故事节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第十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
候火烧草料场”。陆虞候是受太尉高俅差遣去杀害林冲的。
C
7. 金圣叹评价《水浒传》中两个人物:“矫矫虎臣,翩翩儒将,合之双璧,分之两
俊。两个英雄,充满个性色彩和气质魅力。”根据提示和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2分)
评价内容 人物 相关情节概括 形象特点
矫矫虎臣 武松 ①

知恩图报,
重情重义
翩翩儒将 ② 三打祝家庄时,以精准箭法射灭烛灯 武艺高强,
箭法精准
武松到达发配地,施恩讲情,免了武
松一百杀威棒。为报此情,武松醉打蒋门
神,替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 
花荣 
(二)现代文阅读
看 望
[德]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
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教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
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
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
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
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
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
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
吗?”
天啊,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
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
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
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
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
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
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蛋糕,
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
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
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
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
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
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
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
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
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
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
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
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
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
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蛋糕气味
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
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
“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
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
了。”
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选自《读写月报》,有删改)
8. 下列从“培德”第一人称的角度对主要情节的概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3分)
A. 妈妈到学校来看望“我”,给“我”送来新衬衣和蛋糕。
B. “我”担心妈妈被同学瞧不起,让她赶紧离开学校。
C. 送妈妈上车后,“我”回到宿舍,有一点自责难受。
D. “我”消除了担心、顾虑后,主动与齐姆森分吃蛋糕。
【解析】D. 在室友齐姆森的责备、开导下,“我”消除了担心、顾虑,和齐姆森
分吃蛋糕。但不是“我”“主动”与齐姆森分吃蛋糕。
9. 下列与齐姆森的形象不相符的一项是( A )(3分)
A. 傲慢挑剔 B. 彬彬有礼 C. 成熟懂事 D. 热心仁厚
D
A
10. 有人认为文中第3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4分)
不同意。①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
宽裕;②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埋下伏笔。
11.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简述文中运用“延迟”手法的一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5分)
知识卡片:“延迟”是小说创作的一种手法。作者故意让情节、人物等延迟出
现,让读者不时地觉得会发生些什么,从而造成心理期待。如《故乡》中母亲
与“我”一开始就谈到闰土,却一再延迟闰土的出场。
示例一:小说先通过培德之口提到齐姆森家有钱,爸爸是工厂主,汽车像他们
的房间那么大,却到最后才点明齐姆森父母已经离婚的情况。通过这一处“延
迟”,先让培德与齐姆森形成对比,渲染了培德的自卑心理,最后笔锋一转,
更加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示例二:小说先提到培德的同学中有很多有钱、傲慢的男孩子,又让培德向妈
妈提到室友齐姆森家很有钱,后来才让齐姆森出场。这个人物的“延迟”,能
够渲染培德因贫穷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也造成了悬念,让读者期待齐姆森看到
培德妈妈时的场面。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韩 青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
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
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
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
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
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
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
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
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
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
子熟了啊。”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成长、声
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结局定是平庸、恶俗。
③当然,做人不能盲目地坚定,有些没有把握的事,就不要随意判断其发生的
可能性。《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
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
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臣常忧虑自己的官职太卑微,一旦敌军渡江,臣
一定能立功当上太尉。”陈后主认为他说得正确,结果也就没有严加防范,结果兵
败亡国,孔范也流落到偏远地方。孔范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事实,自以为是,盲目
坚定。可见,对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盲目的坚定,只能
害人害己。
④     ,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
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还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能给
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谋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额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
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
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会变得不再完整。也
许有人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行了。这种利益至上的
人,十有八九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
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他们早
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甚至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
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
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
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
改变它,因为有它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
贵,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2. 下列与文中“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D )
(3分)
A. 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
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
B. 《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老师曾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
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C. 文天祥被俘后,抵制各种诱惑,在《正气歌》中写下“是气所磅礴,凛烈万
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句子,以表明心志。
D.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正如他
自己所说:“务斯道,废寝忘餐。”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D
【解析】D.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这
个论据的中心是“坚持”“恒心”,与“坚定”无关。
13. 下列选项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A. 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 B. 坚定,需要坚持不懈
C. 坚定,需要勇往直前 D. 坚定,需要乐观的精神
【解析】A. 由文中第④段可知,林肯在竞选总统时,宁可失败,也不许可政治
交易的例子,是“独立的人格”的体现,与“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乐观
的精神”无关。
A
14. 文章第⑥段谈到“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请根据此段内容,
就“坚定与心灵”这个话题,用下面句式作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
晰,论证合理。(3分)
  坚定源于心灵,最重要的是……,而不是……。坚定听从心灵,就要抛
开……。
示例:坚定源于心灵,最重要的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而不是随波逐
流。坚定听从心灵,就要抛开所有的私心杂念。
15. 文章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请结合全文回
答。(4分)
①把坚定比作黄金,强调坚定的重要性;②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
干扰;③有了坚定,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④没有坚定,人可能
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是不归路。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使为之聚孩孺,助婴儿
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
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
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
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
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
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
隶,泛指职位卑微之人。③圆:圆滑。④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
弟。⑥预:参与。
16.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 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婴儿很喜欢这个玩具。
B. 公植来元结家看到圆转玩具,就急忙快步向前把它烧了。
C. 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 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解析】C. 从原文中提到的“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和“教
儿学圆且陷不义”可知次山在家中是随意给孩子制作圆转玩具以及教孩子玩圆
会让孩子们以后说话做事也变得圆滑。
C
17. 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对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我认为公植的观点过于偏激。人不可因噎废食,“圆”的意思有多种,
因为怕为人圆滑而避开圆东西,这不可能做到,比如碗是圆的,日月也是圆
的,难道让孩子都不用、不看?孩子的为人是要教育引导的,与外在事物的形
体没有关系。
18.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B )(3分)
A. 有乳母为.圆转之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B. 以.悦婴儿                 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C. 及.见之                   及.郡下,诣太守(陶渊明《桃花源记》)
D. 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     安.求其能千里也(韩愈《马说》)
【解析】A. 动词,做;B.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介词,凭借;C. 到,等到;
D. 疑问代词,表反问。
B
【参考译文】
元结家里有位乳母制作了一个圆转玩具,来引逗婴儿高兴,婴儿很喜欢。母亲
就让乳母召集一些幼童陪伴婴儿一同玩乐。朋友公植,听说有取乐婴儿的玩具,便
请求看看。等看到圆转玩具,就急忙快步向前把它烧了,并责怪元结说:“我听说
古代有个憎恶圆的读书人唱道:‘宁可正直而职业卑微,不能圆滑谋求显荣。宁可
因为正直地位低下,也不能做人圆滑求得富贵显达。’次山你怎么能随意制作圆转
玩具,听任用它来取乐婴儿?婴儿从小就喜欢圆,长大必定爱好圆。教婴儿学圆
滑,已陷入不义;亲自玩圆,又丧失了正直的品德。唉!唉!次山(你)回家喜欢
婴儿玩圆,出外一定喜欢小人趋奉圆滑。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
做圆滑的事,这样圆滑地度过一生呢?我哪能做次山的朋友啊!”
元结召唤季川,对他说:“由于我让婴儿耍戏圆转玩具,公植尚且这样骂我,
说要和我绝交;我与你如果圆滑应付事物,圆滑迎合时俗,不圆滑的事不参与,不
圆滑的事不去做,公植大概会拿着矛或戟来刺杀我的!”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9. 对本诗第一、二句山村环境特点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B )(3分)
A. 萧条 B. 幽静 C. 热闹 D. 诡秘
【解析】B. 本诗第一、二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意思是雨天
晦明变化的天色引来几声鸡鸣声,溪流翠竹掩映着山村小路穿过斜板桥。前两
句通过对鸡鸣声的描写,以动衬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
B
20. 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4分)
“闲”。这个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忙碌,没有时间去欣赏后
庭中的栀子花。栀子花开得闲适自在,衬托人们的忙碌情景,富有情趣。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为调动同学们阅读小说的积极性,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各班级特此举办以“走
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
21. 下面一段话是关于读书方法的,选出语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A )(3分)
①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②我们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
的方法。
③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④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⑤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A
A. ②①③⑤④ B. ②③①⑤④
C. ④①③⑤② D. ②⑤④①③
【解析】通过读这五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精读或跳读的方法”,按
照论述的层次关系来写,确定②是首句,紧接着介绍精读①,接着介绍跳读
③,最后举例加总结⑤④。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②①③⑤④,据此可知答案
为A。
22. 下面是班级要出的“小说天地”主题板报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表达不
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小说是拥有读者最多的一种文学体裁之一。②阅读小说能增长我们
的见识,陶冶我们的性情,净化我们的灵魂。③走进小说天地,我们认识
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冒着暴风雨在芦苇荡中寻找鸭群的杜小康,
有自私贪婪的杨二嫂,还有穷困潦倒的于勒等。④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让我久久不忘。
第①句语义重复,删除“之一”。第④句语序不当,将“我”和“他们”互换
位置。
23. 下面是“小说天地”社团活动计划的流程图,请你用连贯的语言将这个流程图
完整准确地介绍给同学们,100字左右。(6分)
示例:“小说天地”社团主要组织讲座和实践课程两项活动。讲座主要讲人物
鉴赏和情节构思。实践课程由阅读课和写作课构成,阅读课举办讲故事比赛和
表演课本剧,写作课进行小说创作和小说鉴赏。学期末将对实践课程进行表
演、展示。
五、写作能力(60分)
24. 初心,承载着一个人最初的理想和信念;初心,促使一个人在实现理想的道路
上不畏险阻,砥砺奋进。不忘初心,方能无怨无悔安然前行;守住初心,才能
善始善终一路追寻。
请你以“守住初心”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2)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3)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