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4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4(原卷版+答案版+讲解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4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4(原卷版+答案版+讲解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3 15:21:5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4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4
河南等地适用 范围:4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乡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思乡情结,不仅仅是文学书写的文化现象,它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唤醒过去生活中的种种短暂而美好的回忆,记载和传承一个民族共有的历史文化脉①(洛络)。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的那缕②(吹炊)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乡愁是老家树冠上的那个鸟窝,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孵化春天;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活蹦乱跳的童年还在心中嬉闹。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你作出选择。(D)(2分)
A.zhàn zài ɡuān B.zhàn zǎi ɡuàn
C.zàn zài ɡuàn D.zàn zǎi ɡuān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乡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思乡情结,不仅仅是文学书写的文化现象,它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唤醒过去生活中的种种短暂而美好的回忆,记载和传承一个民族共有的历史文化脉①络(洛络)。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的那缕②炊(吹炊)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乡愁是老家树冠上的那个鸟窝,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孵化春天;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活蹦乱跳的童年还在心中嬉闹。
2.古诗词默写。(8分)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随秦观寻找村庄,在绿树碧水间感受“①树绕村庄,②水满陂塘”的烂漫春光(《行香子》);看欧阳修用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邂逅“③野芳发而幽香,④佳木秀而繁阴 的惊喜(《醉翁亭记》);陪许浑登上咸阳城东楼,发出“⑤行人莫问当年事,⑥故国东来渭水流”的痛惜之情;听韩愈抒“英雄之志”,面对贬谪,他用“⑦欲为圣明除弊事,⑧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了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班上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共10分)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活动主题。(3分)
示例:走进小说天地,品味多彩人生。
(2)某小组正在制作手抄报,准备将下面的材料刊登在手抄报上,请你帮他们设计栏目名称。(4分)
栏目一:(示例)名家点评(书里书外)
明末清初的旷世才子金圣叹非常喜欢《水浒传》,把《水浒传》列为世间“第五才子书”。他为《水浒传》写了三篇序和一篇读法;还写了许多批语,并修改了书中的部分文字;他把七十回以下全部删去。经他评点删改过的《水浒传》,从清初以来,甚为风行。美国人赛珍珠女士,她在1933年出版了《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书名取自《论语》,叫作《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本书当时在美国颇为畅销。
栏目二:阅读指南(方法荟萃)
首先要通读原著,注意作者着力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西游记》线索单一,头绪比较简单,而《水浒传》则人物众多,头绪比较复杂,要注意比较这两种结构方式。《西游记》里的故事充满哲理,《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充满智慧,要注意从阅读中获得启示。
(3)小锋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写了一段话来表达他阅读小说的感受。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小说,以其鲜活的人物、跌宕的情节吸引了万千读者。翻开语文课本,走进小说天地,我见到了一个个鲜明的形象:有沙地护瓜、聪明伶俐的小闰土, 有视财如命、让人鄙视的菲利普夫妇,示例:有侠肝义胆、除暴安良的梁山好汉,有神通广大、意志坚定的孙悟空……他们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久久浮现,让我印象深刻。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共16分)
被光阴治愈
积雪草
①记得小时候,你是我的玩伴儿,我们在一起时,你老是欺负我。丢沙包,你是挡在中间的那个人;跳格子,你是那个随意捣乱的人;跳皮筋,你竟然好意思把皮筋给绷断了。最过分的一次,是我穿了一双新鞋子,你一眨眼的工夫,把我的新鞋子偷偷丢掉一只,我哭着喊着,说你欺负人,你兴高采烈,扮鬼脸嘲笑我。那时候,我就发过誓,永远恨你,这辈子再也不跟你一起玩儿了。
②好多年过去了,我发现当年对你那种强烈的仇恨早已烟消云散,我记得你的,全是你的好。一起滑冰,我掉进了冰窟窿里,是你把我拖出来的,为此你还摔了一个大马趴,被冰水湿透了衣衫。某天傍晚,天黑又停电,我吓得哭了,是你跑来,陪我在烛火下一起看小人书,一直陪我到妈妈回来。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你的好。
③上学时,你是我的同学,我们在一起时,你老是欺负我。我的橡皮丢了,借用同学的一块橡皮,你跑去老师那里告我的黑状,说我偷了同学的橡皮。我没有哭,用眼睛狠狠地瞪你,那时候我暗暗发誓,永远不理你这个马屁精。一起去郊外旅游,你拿了苹果,给我的同桌一个,却没有给我。那时候,我生气了,发誓再也不认你这个朋友。
④好多年过去了,我发现我当年对你的仇恨都跑到“爪哇国”里去了,我记得你的,全是你的好。我记得那次旅游,虽然我没有吃到你的苹果,可是我因为摔倒了,膝盖磕破了,是你把我背到山下的,我忍着痛,不肯对你说谢谢,只因为那个苹果。我还记得有一次,用小刀削铅笔,却不小心削到了手指头,是你在衣襟上撕下一条布,胡乱地帮我把手裹好,使我看上去更像一个刚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员。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你的好。
⑤参加工作时,工作也不是那么称心如意,那时候在一家公司上班,你就坐在我旁边的位置,我们年龄相仿,有聊不完的话题,衣服饰品妆容八卦娱乐,什么都能拿来做主题。我把你当成朋友,后来发现,你总是有意无意撬走我的客户,你总是有意无意跑到“老大”面前说我的坏话,你总是有意无意把我当成对手,我气愤不过,发誓再也不拿你当朋友。
⑥好多年过去了,我发现我当年对你强烈的仇恨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强烈,我记得的,全是你的好。我感冒几日不好,你买了感冒药放到我的桌子上;我失恋,你安慰我说:“天涯何处无芳草,找不到极品男人,还找不到一棵狗尾巴草?何必偏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我忍不住笑了。好多年过去了,我只记得你的好。
⑦世间的事,百种样。世间的人,百种多。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种事毕竟不多,多的是鸡毛蒜皮,鸡零狗碎。当年觉得能恨一辈子的人和事,到头来会觉得不过如此而已。光阴是一剂药,在不知不觉中医好了内心的忧伤、困惑以及所谓的仇恨。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10月,有删改)
4.请将下图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5.文中多次出现“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你的好”。在朗读这句话时你会选择哪两处读出重音?请简述理由。(3分)
“好多年”和“一直记得”。表达了“我”对文中“你”的怀念,也表明“光阴”总是在无声无息中治愈了我们内心的忧伤、仇恨。
6.本文回忆了“我”和“你”的许多事,作者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的?请概括作答。(3分)
按照时间顺序结构全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7.班级开展戏剧创编与表演活动,小文把这篇文章改成了一个短剧,出演了文中的“我”,请你帮她完成下列任务。(6分)
(1)小文演到最后会静静站在台上闭目深思30秒,请你为她配写一段内心独白。
示例:青春易逝,韶华易老,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也带走多愁善感的青春。光阴是每个人治疗的心灵良方。
(2)在为上面的内心独白选配背景音乐时你选了歌曲《光阴的故事》结尾部分(歌词见下),请你向小文说明理由。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示例:岁月无情,只有多年之后,我们才能认识到,青春的一切回忆,都会是那个故事里最好的情节。光阴让我们感到怀念,让我们感觉在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回忆,它即使沾染再多的灰尘,有更多的东西堆砌在它之上,你也永远不会忘掉它。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8-10题。(共12分)
【文本一】
①《弟子规》在读书人当中拥有巨大影响力,“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一语,尤为彻透。一旦见到别人不好的地方,不是义正词严地指斥他,而是反躬自省,看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倘若有,就要马上改过;如果没有,则要警醒自己时刻惕之、戒之。
②一个“省”字,意蕴很深。
③【甲】夏朝的伯启,就是勇于“自省”的典范。当时,诸侯有扈氏反叛,伯启受禹之命率军平叛。不幸的是,大败而回。事后,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诿过于人,而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自己所属的国家,兵多地广,又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等优势,却强不敌弱,一定是个人德行和才能不够所致。因此,他励精图治,兴利除弊,礼贤下士,体恤百姓。此后,国渐富,兵日强,政通人和,众志成城。一年后,有扈氏闻知,顿时打消进犯之念,自缚其身,俯首请降。
④数千年来,孔子一直被奉为圣贤的化身和代表,他也是“三省吾身”的终生践行者。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带众弟子周游列国时,途中断炊,多亏颜回讨来一些米,才解燃眉之急。饭快要煮熟时,孔子却无意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心里很不高兴。随后,颜回恭请老师吃饭,孔子却说:“我刚才梦见了先父,正好这饭洁净,我就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颜回一听就急了:“使不得,这饭已经不干净了。刚才煮饭时,有炭灰掉进锅里,丢掉可惜,我就将脏的地方抓起来吃了。”孔子一听,不禁慨叹道:“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呀。”倘若人们自以为是,不能自觉地时时“自省”,就会不经意间犯下很多错误。
⑤“自省”乃一剂良药。荀子靠它“日参省乎己”,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孔子靠它“见不贤而内自省”,进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王国。看来,“自省”的确很有必要。
【文本二】
①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②“泾溪石险人竞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③【乙】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危险就会接踵而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自己排队时,不希望别人插队;自己插队时,要求别人闭嘴。”凡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只指责别人过错,而不找自己的问题,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
④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己”。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⑤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得以化解。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要是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这个社会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鲁迅名言“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可以作为文本一第⑤段段首的道理论据。
B.文本一第③段和第④段都写了历史人物反省的事件,两段中都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又连续运用短句子,使文章论述显得严谨有力。
C.文本二告诉我们要时时自省,事事自省,才可以避免把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D.两个文本的第⑤段都融入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B.文本一第④段没有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和短句子,只有第③段符合说法。
9.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简述其论证思路。(5分)
文章开头引用《弟子规》的句子,引出论题;然后列举伯启自省后不战而胜、孔子误解颜回后自省明理这两个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自省的重要性;最后,在文章结尾得出本文论点“‘自省’的确很有必要”。
10.论证方法是证明论点的“利器”,请比较阅读两文本中的【甲】【乙】两段,说说它们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何异同。(4分)
同:【甲】【乙】两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甲】段举夏朝伯启勇于“自省”的事例,证明了自省的重要性;【乙】段举“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不检视自己”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自省的力量。异:【乙】段还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危急时刻,人们反省自己”和“平常时候,人们容易失去警觉”两种表现进行对比,点明了不断反思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甲】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1-14题。(共11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上下一白”中的“一”是全、都的意思,形容大雪之后天地白茫茫的景象。
B.“拥毳衣炉火”中的“拥”是裹、围的意思,突出了天气的寒冷。
C.“是金陵人,客此”中的“客”是客居的意思,指作者作客杭州。
D.“则已心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将一个初游西湖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解析】C.“客”指的是在湖心亭遇到的金陵人在杭州作客。
1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13.【甲】文段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3分)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
14.两个文段都是写西湖美景,但流露出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甲】文段中的作者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超然脱俗的性格,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及淡淡的故国之思。【乙】文段通过写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乙文参考译文】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秀眉;桃花红艳艳的,如同粉颊;温风拂面,如同美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吧。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第二天早上,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16题。(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请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表达效果。(2分)
示例:“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荒僻凄凉,被贬时间之长(或“二十三年”写出了被贬时间之长,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凄凉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言之有理即可)
16.“舟”“树”是诗词中常见意象,请结合本诗分析这两个意象抒发作者怎样的复杂情绪。(2分)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出三重情绪:一是感到惆怅,因为经历长时间的贬谪生活,已是世事沧桑、人事皆非;二是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了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三是表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答出两点即可)
四、名著阅读(5分)
17.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西游记》与《水浒传》的故事十分生动,二者也有很多相似的情节,比如很多英雄好汉都是在切磋中相识的。请你任选一组人物,简述他们不打不相识的情节。
①孙悟空和猪八戒(《西游记》)②武松和孙二娘(《水浒传》)
示例①:唐僧和孙悟空来到高老庄,正巧碰上高家的仆人去请法师来降服猪八戒,孙悟空就变成高小姐的样子探清了猪八戒的底细。孙悟空现出原身,举棒与猪八戒打斗,打着打着,孙悟空才知道猪八戒也是奉观世音菩萨之命来保护唐僧西去取经的,就把猪八戒带到唐僧面前,认了师父。
示例②:孙二娘和张青在孟州道十字坡开店卖人肉包子。武松被发配到孟州路过十字坡,孙二娘在酒里下蒙汗药,武松假装昏迷,捉住了孙二娘。张青替她求饶,武松于是与张青、孙二娘夫妇相识。
(2)古典小说中很多情节都与“三”有关,《水浒传》也有“三打镇关西”“三打祝家庄”等情节,有人说“三打祝家庄”对梁山来说是个重要的里程碑,请说说你的理解。
示例:“三打祝家庄”是梁山组织大规模对外行动的起点,也是晁盖时代向宋江时代的过渡。经此一战,梁山扩大了影响,也增强了实力,宋江也在梁山确立了领导地位。
五、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海德格尔说:“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当你用认真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那些看似无趣的小事时,就会收获一份份小小而确定的幸福,从而觉得生活美好无比。所以,回归生命的本真,真正的诗意永远藏在生活的烟火气里。因为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1)请以“人间烟火”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为了保障正常的“烟火气”,我们时代青年需要怎么做?请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人教新版 九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版九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新考向)讲解课件
九上语文第4单元检测卷04
河南等地适用 范围:4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乡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思乡情结,不仅仅是文学书写的文化现象,它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唤醒过去生活中的种种短暂.而美好的回忆,记载.和传承一个民族共有的历史文化脉①  络  (洛 络)。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的那缕②  炊  (吹 炊)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乡愁是老家树冠.上的那个鸟窝,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孵化春天;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活蹦乱跳的童年还在心中嬉闹。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你作出选择。( D )(2分)
A.zhàn zài ɡuān B.zhàn zǎi ɡuàn
C.zàn zài ɡuàn D.zàn zǎi ɡuān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D
乡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思乡情结,不仅仅是文学书写的文化现象,它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唤醒过去生活中的种种短暂.而美好的回忆,记载.和传承一个民族共有的历史文化脉①  络  (洛 络)。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的那缕②  炊  (吹 炊)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乡愁是老家树冠.上的那个鸟窝,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孵化春天;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活蹦乱跳的童年还在心中嬉闹。


2.古诗词默写。(8分)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随秦观寻找村庄,在绿树碧水间感受“①  树绕村庄  ,②  水满陂塘  ”的烂漫春光(《行香子》);看欧阳修用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邂逅“③  野芳发而幽香  ,④  佳木秀而繁阴  ”的惊喜(《醉翁亭记》);陪许浑登上咸阳城东楼,发出“⑤  行人莫问当年事  ,⑥  故国东来渭水流  ”的痛惜之情;听韩愈抒“英雄之志”,面对贬谪,他用“⑦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⑧  肯将衰朽惜残年  ”表达了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班上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共10分)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活动主题。(3分)
示例:走进小说天地,品味多彩人生。
树绕村庄
水满陂塘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

行人莫问
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2)某小组正在制作手抄报,准备将下面的材料刊登在手抄报上,请你帮他们设计栏目名称。(4分)
栏目一:  (示例)名家点评(书里书外) 
明末清初的旷世才子金圣叹非常喜欢《水浒传》,把《水浒传》列为世间“第五才子书”。他为《水浒传》写了三篇序和一篇读法;还写了许多批语,并修改了书中的部分文字;他把七十回以下全部删去。经他评点删改过的《水浒传》,从清初以来,甚为风行。 美国人赛珍珠女士,她在 1933 年出版了《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书名取自《论语》,叫作《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本书当时在美国颇为畅销。
(示例)名家点评(书里书外)
栏目二:  阅读指南(方法荟萃) 
首先要通读原著,注意作者着力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西游记》线索单一,头绪比较简单,而《水浒传》则人物众多,头绪比较复杂,要注意比较这两种结构方式。《西游记》里的故事充满哲理,《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充满智慧,要注意从阅读中获得启示。
阅读指南(方法荟萃)
(3)小锋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写了一段话来表达他阅读小说的感受。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小说,以其鲜活的人物、跌宕的情节吸引了万千读者。翻开语文课本,走进小说天地,我见到了一个个鲜明的形象:有沙地护瓜、聪明伶俐的小闰土,有视财如命、让人鄙视的菲利普夫妇,  示例:有侠肝义胆、除暴安良的梁山好汉  ,  有神通广大、意志坚定的孙悟空  ……他们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久久浮现,让我印象深刻。
示例:有侠肝义胆、除暴安良的梁山
好汉
有神通广大、意志坚定的孙悟空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共16分)
被光阴治愈
积雪草
①记得小时候,你是我的玩伴儿,我们在一起时,你老是欺负我。丢沙包,你是挡在中间的那个人;跳格子,你是那个随意捣乱的人;跳皮筋,你竟然好意思把皮筋给绷断了。最过分的一次,是我穿了一双新鞋子,你一眨眼的工夫,把我的新鞋子偷偷丢掉一只,我哭着喊着,说你欺负人,你兴高采烈,扮鬼脸嘲笑我。那时候,我就发过誓,永远恨你,这辈子再也不跟你一起玩儿了。
②好多年过去了,我发现当年对你那种强烈的仇恨早已烟消云散,我记得你的,全是你的好。一起滑冰,我掉进了冰窟窿里,是你把我拖出来的,为此你还摔了一个大马趴,被冰水湿透了衣衫。某天傍晚,天黑又停电,我吓得哭了,是你跑来,陪我在烛火下一起看小人书,一直陪我到妈妈回来。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你的好。
③上学时,你是我的同学,我们在一起时,你老是欺负我。我的橡皮丢了,借用同学的一块橡皮,你跑去老师那里告我的黑状,说我偷了同学的橡皮。我没有哭,用眼睛狠狠地瞪你,那时候我暗暗发誓,永远不理你这个马屁精。一起去郊外旅游,你拿了苹果,给我的同桌一个,却没有给我。那时候,我生气了,发誓再也不认你这个朋友。
④好多年过去了,我发现我当年对你的仇恨都跑到“爪哇国”里去了,我记得你的,全是你的好。我记得那次旅游,虽然我没有吃到你的苹果,可是我因为摔倒了,膝盖磕破了,是你把我背到山下的,我忍着痛,不肯对你说谢谢,只因为那个苹果。我还记得有一次,用小刀削铅笔,却不小心削到了手指头,是你在衣襟上撕下一条布,胡乱地帮我把手裹好,使我看上去更像一个刚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员。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你的好。
⑤参加工作时,工作也不是那么称心如意,那时候在一家公司上班,你就坐在我旁边的位置,我们年龄相仿,有聊不完的话题,衣服饰品妆容八卦娱乐,什么都能拿来做主题。我把你当成朋友,后来发现,你总是有意无意撬走我的客户,你总是有意无意跑到“老大”面前说我的坏话,你总是有意无意把我当成对手,我气愤不过,发誓再也不拿你当朋友。
⑥好多年过去了,我发现我当年对你强烈的仇恨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强烈,我记得的,全是你的好。我感冒几日不好,你买了感冒药放到我的桌子上;我失恋,你安慰我说:“天涯何处无芳草,找不到极品男人,还找不到一棵狗尾巴草?何必偏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我忍不住笑了。好多年过去了,我只记得你的好。
⑦世间的事,百种样。世间的人,百种多。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种事毕竟不多,多的是鸡毛蒜皮,鸡零狗碎。当年觉得能恨一辈子的人和事,到头来会觉得不过如此而已。光阴是一剂药,在不知不觉中医好了内心的忧伤、困惑以及所谓的仇恨。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10月,有删改)
4.请将下图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5.文中多次出现“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你的好”。在朗读这句话时你会选择哪两处读出重音?请简述理由。(3分)
“好多年”和“一直记得”。表达了“我”对文中“你”的怀念,也表明“光阴”总是在无声无息中治愈了我们内心的忧伤、仇恨。
6.本文回忆了“我”和“你”的许多事,作者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的?请概括作答。(3分)
按照时间顺序结构全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7.班级开展戏剧创编与表演活动,小文把这篇文章改成了一个短剧,出演了文中的“我”,请你帮她完成下列任务。(6分)
(1)小文演到最后会静静站在台上闭目深思30秒,请你为她配写一段内心独白。
示例:青春易逝,韶华易老,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也带走多愁善感的青春。光阴是每个人治疗的心灵良方。
(2)在为上面的内心独白选配背景音乐时你选了歌曲《光阴的故事》结尾部分(歌词见下),请你向小文说明理由。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示例:岁月无情,只有多年之后,我们才能认识到,青春的一切回忆,都会是那个故事里最好的情节。光阴让我们感到怀念,让我们感觉在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回忆,它即使沾染再多的灰尘,有更多的东西堆砌在它之上,你也永远不会忘掉它。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8-10题。(共12分)
【文本一】
①《弟子规》在读书人当中拥有巨大影响力,“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一语,尤为彻透。一旦见到别人不好的地方,不是义正词严地指斥他,而是反躬自省,看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倘若有,就要马上改过;如果没有,则要警醒自己时刻惕之、戒之。
②一个“省”字,意蕴很深。
③【甲】夏朝的伯启,就是勇于“自省”的典范。当时,诸侯有扈氏反叛,伯启受禹之命率军平叛。不幸的是,大败而回。事后,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诿过于人,而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自己所属的国家,兵多地广,又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等优势,却强不敌弱,一定是个人德行和才能不够所致。因此,他励精图治,兴利除弊,礼贤下士,体恤百姓。此后,国渐富,兵日强,政通人和,众志成城。一年后,有扈氏闻知,顿时打消进犯之念,自缚其身,俯首请降。
④数千年来,孔子一直被奉为圣贤的化身和代表,他也是“三省吾身”的终生践行者。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带众弟子周游列国时,途中断炊,多亏颜回讨来一些米,才解燃眉之急。饭快要煮熟时,孔子却无意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心里很不高兴。随后,颜回恭请老师吃饭,孔子却说:“我刚才梦见了先父,正好这饭洁净,我就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颜回一听就急了:“使不得,这饭已经不干净了。刚才煮饭时,有炭灰掉进锅里,丢掉可惜,我就将脏的地方抓起来吃了。”孔子一听,不禁慨叹道:“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呀。”倘若人们自以为是,不能自觉地时时“自省”,就会不经意间犯下很多错误。
⑤“自省”乃一剂良药。荀子靠它“日参省乎己”,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孔子靠它“见不贤而内自省”,进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王国。看来,“自省”的确很有必要。
【文本二】
①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②“泾溪石险人竞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③【乙】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危险就会接踵而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自己排队时,不希望别人插队;自己插队时,要求别人闭嘴。”凡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只指责别人过错,而不找自己的问题,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
④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己”。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⑤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得以化解。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要是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这个社会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鲁迅名言“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可以作为文本一第⑤段段首的道理论据。
B.文本一第③段和第④段都写了历史人物反省的事件,两段中都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又连续运用短句子,使文章论述显得严谨有力。
C.文本二告诉我们要时时自省,事事自省,才可以避免把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D.两个文本的第⑤段都融入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B.文本一第④段没有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和短句子,只有第③段符合说法。
B
9.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简述其论证思路。(5分)
文章开头引用《弟子规》的句子,引出论题;然后列举伯启自省后不战而胜、孔子误解颜回后自省明理这两个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自省的重要性;最后,在文章结尾得出本文论点“‘自省’的确很有必要”。
10.论证方法是证明论点的“利器”,请比较阅读两文本中的【甲】【乙】两段,说说它们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何异同。(4分)
同:【甲】【乙】两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甲】段举夏朝伯启勇于“自省”的事例,证明了自省的重要性;【乙】段举“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不检视自己”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自省的力量。异:【乙】段还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危急时刻,人们反省自己”和“平常时候,人们容易失去警觉”两种表现进行对比,点明了不断反思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甲】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1-14题。(共11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上下一白”中的“一”是全、都的意思,形容大雪之后天地白茫茫的景象。
B.“拥毳衣炉火”中的“拥”是裹、围的意思,突出了天气的寒冷。
C.“是金陵人,客此”中的“客”是客居的意思,指作者作客杭州。
D.“则已心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将一个初游西湖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解析】C.“客”指的是在湖心亭遇到的金陵人在杭州作客。
1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C
13.【甲】文段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3分)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
14.两个文段都是写西湖美景,但流露出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甲】文段中的作者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超然脱俗的性格,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及淡淡的故国之思。【乙】文段通过写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乙文参考译文】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秀眉;桃花红艳艳的,如同粉颊;温风拂面,如同美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吧。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第二天早上,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16题。(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请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表达效果。(2分)
示例:“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荒僻凄凉,被贬时间之长(或“二十三年”写出了被贬时间之长,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凄凉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言之有理即可)
16.“舟”“树”是诗词中常见意象,请结合本诗分析这两个意象抒发作者怎样的复杂情绪。(2分)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出三重情绪:一是感到惆怅,因为经历长时间的贬谪生活,已是世事沧桑、人事皆非;二是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了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三是表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答出两点即可)
四、名著阅读(5分)
17.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西游记》与《水浒传》的故事十分生动,二者也有很多相似的情节,比如很多英雄好汉都是在切磋中相识的。请你任.选.一.组.人物,简述他们不打不相识的情节。
①孙悟空和猪八戒(《西游记》)   ②武松和孙二娘(《水浒传》)
示例①:唐僧和孙悟空来到高老庄,正巧碰上高家的仆人去请法师来降服猪八戒,孙悟空就变成高小姐的样子探清了猪八戒的底细。孙悟空现出原身,举棒与猪八戒打斗,打着打着,孙悟空才知道猪八戒也是奉观世音菩萨之命来保护唐僧西去取经的,就把猪八戒带到唐僧面前,认了师父。
示例②:孙二娘和张青在孟州道十字坡开店卖人肉包子。武松被发配到孟州路过十字坡,孙二娘在酒里下蒙汗药,武松假装昏迷,捉住了孙二娘。张青替她求饶,武松于是与张青、孙二娘夫妇相识。
(2)古典小说中很多情节都与“三”有关,《水浒传》也有“三打镇关西”“三打祝家庄”等情节,有人说“三打祝家庄”对梁山来说是个重要的里程碑,请说说你的理解。
示例:“三打祝家庄”是梁山组织大规模对外行动的起点,也是晁盖时代向宋江时代的过渡。经此一战,梁山扩大了影响,也增强了实力,宋江也在梁山确立了领导地位。
五、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海德格尔说:“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当你用认真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那些看似无趣的小事时,就会收获一份份小小而确定的幸福,从而觉得生活美好无比。所以,回归生命的本真,真正的诗意永远藏在生活的烟火气里。因为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1)请以“人间烟火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为了保障正常的“烟火气”,我们时代青年需要怎么做?请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4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4
河南等地适用 范围:4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乡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思乡情结,不仅仅是文学书写的文化现象,它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唤醒过去生活中的种种短暂而美好的回忆,记载和传承一个民族共有的历史文化脉①(洛络)。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的那缕②(吹炊)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乡愁是老家树冠上的那个鸟窝,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孵化春天;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活蹦乱跳的童年还在心中嬉闹。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你作出选择。(D)(2分)
A.zhàn zài ɡuān B.zhàn zǎi ɡuàn
C.zàn zài ɡuàn D.zàn zǎi ɡuān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乡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思乡情结,不仅仅是文学书写的文化现象,它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唤醒过去生活中的种种短暂而美好的回忆,记载和传承一个民族共有的历史文化脉①络(洛络)。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的那缕②炊(吹炊)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乡愁是老家树冠上的那个鸟窝,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孵化春天;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活蹦乱跳的童年还在心中嬉闹。
2.古诗词默写。(8分)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随秦观寻找村庄,在绿树碧水间感受“①树绕村庄,②水满陂塘”的烂漫春光(《行香子》);看欧阳修用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邂逅“③野芳发而幽香,④佳木秀而繁阴 的惊喜(《醉翁亭记》);陪许浑登上咸阳城东楼,发出“⑤行人莫问当年事,⑥故国东来渭水流”的痛惜之情;听韩愈抒“英雄之志”,面对贬谪,他用“⑦欲为圣明除弊事,⑧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了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班上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共10分)
(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活动主题。(3分)
示例:走进小说天地,品味多彩人生。
(2)某小组正在制作手抄报,准备将下面的材料刊登在手抄报上,请你帮他们设计栏目名称。(4分)
栏目一:(示例)名家点评(书里书外)
明末清初的旷世才子金圣叹非常喜欢《水浒传》,把《水浒传》列为世间“第五才子书”。他为《水浒传》写了三篇序和一篇读法;还写了许多批语,并修改了书中的部分文字;他把七十回以下全部删去。经他评点删改过的《水浒传》,从清初以来,甚为风行。美国人赛珍珠女士,她在1933年出版了《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书名取自《论语》,叫作《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本书当时在美国颇为畅销。
栏目二:阅读指南(方法荟萃)
首先要通读原著,注意作者着力塑造的那些人物形象。《西游记》线索单一,头绪比较简单,而《水浒传》则人物众多,头绪比较复杂,要注意比较这两种结构方式。《西游记》里的故事充满哲理,《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充满智慧,要注意从阅读中获得启示。
(3)小锋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写了一段话来表达他阅读小说的感受。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小说,以其鲜活的人物、跌宕的情节吸引了万千读者。翻开语文课本,走进小说天地,我见到了一个个鲜明的形象:有沙地护瓜、聪明伶俐的小闰土, 有视财如命、让人鄙视的菲利普夫妇,示例:有侠肝义胆、除暴安良的梁山好汉,有神通广大、意志坚定的孙悟空……他们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久久浮现,让我印象深刻。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共16分)
被光阴治愈
积雪草
①记得小时候,你是我的玩伴儿,我们在一起时,你老是欺负我。丢沙包,你是挡在中间的那个人;跳格子,你是那个随意捣乱的人;跳皮筋,你竟然好意思把皮筋给绷断了。最过分的一次,是我穿了一双新鞋子,你一眨眼的工夫,把我的新鞋子偷偷丢掉一只,我哭着喊着,说你欺负人,你兴高采烈,扮鬼脸嘲笑我。那时候,我就发过誓,永远恨你,这辈子再也不跟你一起玩儿了。
②好多年过去了,我发现当年对你那种强烈的仇恨早已烟消云散,我记得你的,全是你的好。一起滑冰,我掉进了冰窟窿里,是你把我拖出来的,为此你还摔了一个大马趴,被冰水湿透了衣衫。某天傍晚,天黑又停电,我吓得哭了,是你跑来,陪我在烛火下一起看小人书,一直陪我到妈妈回来。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你的好。
③上学时,你是我的同学,我们在一起时,你老是欺负我。我的橡皮丢了,借用同学的一块橡皮,你跑去老师那里告我的黑状,说我偷了同学的橡皮。我没有哭,用眼睛狠狠地瞪你,那时候我暗暗发誓,永远不理你这个马屁精。一起去郊外旅游,你拿了苹果,给我的同桌一个,却没有给我。那时候,我生气了,发誓再也不认你这个朋友。
④好多年过去了,我发现我当年对你的仇恨都跑到“爪哇国”里去了,我记得你的,全是你的好。我记得那次旅游,虽然我没有吃到你的苹果,可是我因为摔倒了,膝盖磕破了,是你把我背到山下的,我忍着痛,不肯对你说谢谢,只因为那个苹果。我还记得有一次,用小刀削铅笔,却不小心削到了手指头,是你在衣襟上撕下一条布,胡乱地帮我把手裹好,使我看上去更像一个刚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员。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你的好。
⑤参加工作时,工作也不是那么称心如意,那时候在一家公司上班,你就坐在我旁边的位置,我们年龄相仿,有聊不完的话题,衣服饰品妆容八卦娱乐,什么都能拿来做主题。我把你当成朋友,后来发现,你总是有意无意撬走我的客户,你总是有意无意跑到“老大”面前说我的坏话,你总是有意无意把我当成对手,我气愤不过,发誓再也不拿你当朋友。
⑥好多年过去了,我发现我当年对你强烈的仇恨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强烈,我记得的,全是你的好。我感冒几日不好,你买了感冒药放到我的桌子上;我失恋,你安慰我说:“天涯何处无芳草,找不到极品男人,还找不到一棵狗尾巴草?何必偏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我忍不住笑了。好多年过去了,我只记得你的好。
⑦世间的事,百种样。世间的人,百种多。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种事毕竟不多,多的是鸡毛蒜皮,鸡零狗碎。当年觉得能恨一辈子的人和事,到头来会觉得不过如此而已。光阴是一剂药,在不知不觉中医好了内心的忧伤、困惑以及所谓的仇恨。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10月,有删改)
4.请将下图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5.文中多次出现“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你的好”。在朗读这句话时你会选择哪两处读出重音?请简述理由。(3分)
“好多年”和“一直记得”。表达了“我”对文中“你”的怀念,也表明“光阴”总是在无声无息中治愈了我们内心的忧伤、仇恨。
6.本文回忆了“我”和“你”的许多事,作者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的?请概括作答。(3分)
按照时间顺序结构全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7.班级开展戏剧创编与表演活动,小文把这篇文章改成了一个短剧,出演了文中的“我”,请你帮她完成下列任务。(6分)
(1)小文演到最后会静静站在台上闭目深思30秒,请你为她配写一段内心独白。
示例:青春易逝,韶华易老,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也带走多愁善感的青春。光阴是每个人治疗的心灵良方。
(2)在为上面的内心独白选配背景音乐时你选了歌曲《光阴的故事》结尾部分(歌词见下),请你向小文说明理由。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示例:岁月无情,只有多年之后,我们才能认识到,青春的一切回忆,都会是那个故事里最好的情节。光阴让我们感到怀念,让我们感觉在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回忆,它即使沾染再多的灰尘,有更多的东西堆砌在它之上,你也永远不会忘掉它。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8-10题。(共12分)
【文本一】
①《弟子规》在读书人当中拥有巨大影响力,“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一语,尤为彻透。一旦见到别人不好的地方,不是义正词严地指斥他,而是反躬自省,看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倘若有,就要马上改过;如果没有,则要警醒自己时刻惕之、戒之。
②一个“省”字,意蕴很深。
③【甲】夏朝的伯启,就是勇于“自省”的典范。当时,诸侯有扈氏反叛,伯启受禹之命率军平叛。不幸的是,大败而回。事后,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诿过于人,而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自己所属的国家,兵多地广,又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等优势,却强不敌弱,一定是个人德行和才能不够所致。因此,他励精图治,兴利除弊,礼贤下士,体恤百姓。此后,国渐富,兵日强,政通人和,众志成城。一年后,有扈氏闻知,顿时打消进犯之念,自缚其身,俯首请降。
④数千年来,孔子一直被奉为圣贤的化身和代表,他也是“三省吾身”的终生践行者。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带众弟子周游列国时,途中断炊,多亏颜回讨来一些米,才解燃眉之急。饭快要煮熟时,孔子却无意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心里很不高兴。随后,颜回恭请老师吃饭,孔子却说:“我刚才梦见了先父,正好这饭洁净,我就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颜回一听就急了:“使不得,这饭已经不干净了。刚才煮饭时,有炭灰掉进锅里,丢掉可惜,我就将脏的地方抓起来吃了。”孔子一听,不禁慨叹道:“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呀。”倘若人们自以为是,不能自觉地时时“自省”,就会不经意间犯下很多错误。
⑤“自省”乃一剂良药。荀子靠它“日参省乎己”,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孔子靠它“见不贤而内自省”,进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王国。看来,“自省”的确很有必要。
【文本二】
①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②“泾溪石险人竞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③【乙】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危险就会接踵而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自己排队时,不希望别人插队;自己插队时,要求别人闭嘴。”凡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只指责别人过错,而不找自己的问题,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
④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己”。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⑤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得以化解。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要是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这个社会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鲁迅名言“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可以作为文本一第⑤段段首的道理论据。
B.文本一第③段和第④段都写了历史人物反省的事件,两段中都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又连续运用短句子,使文章论述显得严谨有力。
C.文本二告诉我们要时时自省,事事自省,才可以避免把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D.两个文本的第⑤段都融入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B.文本一第④段没有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和短句子,只有第③段符合说法。
9.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简述其论证思路。(5分)
文章开头引用《弟子规》的句子,引出论题;然后列举伯启自省后不战而胜、孔子误解颜回后自省明理这两个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自省的重要性;最后,在文章结尾得出本文论点“‘自省’的确很有必要”。
10.论证方法是证明论点的“利器”,请比较阅读两文本中的【甲】【乙】两段,说说它们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何异同。(4分)
同:【甲】【乙】两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甲】段举夏朝伯启勇于“自省”的事例,证明了自省的重要性;【乙】段举“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不检视自己”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自省的力量。异:【乙】段还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危急时刻,人们反省自己”和“平常时候,人们容易失去警觉”两种表现进行对比,点明了不断反思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甲】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1-14题。(共11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上下一白”中的“一”是全、都的意思,形容大雪之后天地白茫茫的景象。
B.“拥毳衣炉火”中的“拥”是裹、围的意思,突出了天气的寒冷。
C.“是金陵人,客此”中的“客”是客居的意思,指作者作客杭州。
D.“则已心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将一个初游西湖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解析】C.“客”指的是在湖心亭遇到的金陵人在杭州作客。
1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13.【甲】文段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3分)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
14.两个文段都是写西湖美景,但流露出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甲】文段中的作者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超然脱俗的性格,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及淡淡的故国之思。【乙】文段通过写西湖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乙文参考译文】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秀眉;桃花红艳艳的,如同粉颊;温风拂面,如同美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吧。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第二天早上,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16题。(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请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表达效果。(2分)
示例:“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荒僻凄凉,被贬时间之长(或“二十三年”写出了被贬时间之长,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凄凉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言之有理即可)
16.“舟”“树”是诗词中常见意象,请结合本诗分析这两个意象抒发作者怎样的复杂情绪。(2分)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出三重情绪:一是感到惆怅,因为经历长时间的贬谪生活,已是世事沧桑、人事皆非;二是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了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三是表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答出两点即可)
四、名著阅读(5分)
17.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西游记》与《水浒传》的故事十分生动,二者也有很多相似的情节,比如很多英雄好汉都是在切磋中相识的。请你任选一组人物,简述他们不打不相识的情节。
①孙悟空和猪八戒(《西游记》)②武松和孙二娘(《水浒传》)
示例①:唐僧和孙悟空来到高老庄,正巧碰上高家的仆人去请法师来降服猪八戒,孙悟空就变成高小姐的样子探清了猪八戒的底细。孙悟空现出原身,举棒与猪八戒打斗,打着打着,孙悟空才知道猪八戒也是奉观世音菩萨之命来保护唐僧西去取经的,就把猪八戒带到唐僧面前,认了师父。
示例②:孙二娘和张青在孟州道十字坡开店卖人肉包子。武松被发配到孟州路过十字坡,孙二娘在酒里下蒙汗药,武松假装昏迷,捉住了孙二娘。张青替她求饶,武松于是与张青、孙二娘夫妇相识。
(2)古典小说中很多情节都与“三”有关,《水浒传》也有“三打镇关西”“三打祝家庄”等情节,有人说“三打祝家庄”对梁山来说是个重要的里程碑,请说说你的理解。
示例:“三打祝家庄”是梁山组织大规模对外行动的起点,也是晁盖时代向宋江时代的过渡。经此一战,梁山扩大了影响,也增强了实力,宋江也在梁山确立了领导地位。
五、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海德格尔说:“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当你用认真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那些看似无趣的小事时,就会收获一份份小小而确定的幸福,从而觉得生活美好无比。所以,回归生命的本真,真正的诗意永远藏在生活的烟火气里。因为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1)请以“人间烟火”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为了保障正常的“烟火气”,我们时代青年需要怎么做?请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