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3 15:5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ɡ) 澄清(chénɡ) 黄晕(yùn) 梦寐(mèi)
B.济南(jǐ) 看护(kàn) 萧瑟(sè) 枯涸(hé)
C.贮蓄(chǔ) 栀子(zhī) 肥硕(shuò) 响晴(xiǎnɡ)
D.发髻(jì) 唱和(hè) 栖息(xī) 竦峙(zh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矫健 敏捷 追逐 烘托 B.郎润 攀附 安适 廖阔
C.绿萍 澄清 幽径 玄奥 D.清澈 凝神 肥硕 澹澹
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春华秋实,没有那海藻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
C.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D.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不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B.“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
C.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D.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
5. 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B. 秋日的田野就像一张没有边际的金色毛毯。(明喻)
C.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拟人)
D.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拟人、比喻)
6.小语从《济南的冬天》中摘录了四个句子,并设计了重音(用“.”标示)和停连(停顿用“|”或“∧”标示,连接用“⌒”标示),你认为重音和停连设计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
B.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D. 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7.仿照示例,从《春》或《济南的冬天》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为它作批注。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批注: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不仅写出了春风的轻柔,而且还能让读者回忆起母亲的手带给自己的温暖感觉,这春风仿佛吹起了我们童年的回忆。所以春风不仅温暖、轻柔,还蕴含一种默默的爱。
8.按照要求用原句填空。
(1)海日生残夜, 。
(2) ,闻道龙标过五溪。
(3)《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诗句是: ,

(4)《观沧海》中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
(5)《春》文末赞美春天“新”的特点的句子是
9.学完本单元后,七(2)班的同学开展了以“感受自然”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任务。
(1)请结合活动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
(2)现在请你来负责这次活动,请你拟一个开展“感受自然”活动的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方式(最少两项):
(3)现在,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请你拟写一则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宣传语。
示例: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B.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11.“潮平两岸阔”的“阔”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对突破三条红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在生态保护红线方面,要建立严格的管控体系,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在环境质量底线方面,将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底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对生态破坏严重、环境质量恶化的区域必须严肃问责。在资源利用上线方面,不仅要考虑人类和当代的需要,也要考虑大自然和后人的需要,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度,不要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
(摘自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材料二:
主流化在国际上已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措施之一。依托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基础,我国逐步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得以实施,从而避免“先破坏后保护”,做到防患于未然,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和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探讨如何在经济学中考虑这些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资本。据统计,在2018年及此前几年,我国每年投入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公共财政资金达26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的0.3%),是2008年投入的6倍。相比之下,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资金(包括公共和私人来源的资金)流向生物
多样性约占全球名义GDP(即货币GDP)的0.1%。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重要制度创新之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我国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的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正逐步恢复。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与生命线。它是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根据保护需要提出的创新性举措,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特有的概念,于2017年被国家正式采用。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公园、湿地公园和饮用水源地,以及其他重要区域如生态廊道和极小种群栖息地。截至2020年,我国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覆盖了大量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与脆弱区、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保护了全国近40%的水源涵养与洪水调蓄功能、约32%的防风固沙功能,以及约45%的固碳量。
我国对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例如在“十三五”期间开展了抚仙湖等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试点。这些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有助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而且极大地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碳封存功能,提升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以流域保护为例,在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施“十年禁渔”制度,而且它作为修复长江水生生态系统的关键之举,已开始在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中发挥作用。在2021年上半年,东北虎、亚洲象、豹、棕熊和貉等野生动物频频出现在人类聚居区,这一方面说明无论在荒野还是城市,部分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正在显著地恢复,另一方面说明局部的人与野牛动物冲突与共存将是未来需要解决的命题。
此外,自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于1981年4月8日正式在我国生效以来,我国坚定履行该公约义务,建立以《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为主体的履约立法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我国在该公约秘书处组织的履约国内立法评估中被评为最高等级,多次获得公约秘书长表彰证书、克拉克·巴文奖,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亚洲环境执法奖等奖项。
(摘编自李琴、陈加宽《全球环境治理视角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与智慧》)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地揭示了生态环境和生产力这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B.一旦确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我们就绝不允许任意突破这三条红线的行为。
C.为避免“先破坏后保护”,我国依托政策基础,已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得以实施。
D.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极大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认可。
1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水青山不仅可以带来生态效益,改善自然环境,而且还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B.我们如果能够解决好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就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C.从资金的投入上看,我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
D.以往不太常见的野生动物频频出现在人类聚居区,说明我国的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
15.下列案例不适合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与智慧的一项是( )
A.上海崇明生态岛建设经历了从20世纪末开始的早期探索、战略定位、规划先导,发生了巨变,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在自然生态、人居生态和产业生态三个方面的建设成效赢得了国际声誉。
B.河北塞罕坝依靠制度优势和保障、科技创新等方式,把高原荒漠变成绿水青山,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成功探索出一种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C.浙江长兴在全国率先实行河长制,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D.横店影视城是中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现已发展成为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影视产业园区,拥有众多高水准的影视拍摄基地,如明清宫苑、梦幻谷、秦王宫等。
16.《孟子》中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与当下的生态保护理念相契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请根据材料加以概括。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读书,人才更像人
严文井
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这样一个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相反,如果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就会远离知识,在他自以为是在前进的时候,走着倒退的路。当我明白了自己读书非常少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当我知道了世界上书籍数目如何庞大的时候,我又产生了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
教科书不过是古往今来的各种书籍当中的一小部分,你不得不尊敬它们,但不必害怕它们,更不要被它们捆住手脚。为此,我已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我没能考进大学,我并不认为自己学不好。
如果我在思考一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答,我就去向古代的智者和当代的求索者求教,按照一个明显的目的,我打开了一本又一本书。
有的书给了我许多启发多有的书令我失望。即使在那些令我失望的书面前,我还是感觉有收获。那就是:道路没有完毕,还得继续走下去。
书籍默不作声,带着神秘的笑容等待着我们。当你打开任何一本书籍的时候,马上你就会听到许多声音,美妙的音乐或刺耳的噪声。你可以停留在里面,也可以马上退出来。
至于我,即使那本书里有魔鬼在嚎叫,我也要听一听,这是为了辨别小夜曲、牛鸣、苍蝇的嗡嗡、狮吼和魔鬼的歌唱有什么差别。这些差别也是知识。书籍对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即使你没有上过任何学校多只要你愿意去求教,它们都不拒绝。
我读过一点点书,最初是为了从里面寻找快乐和安慰,后来是为了从里面寻找苦恼和疑问。只要活着,我今后还要读一点点书,这是为了更深地认识我自己和我同辈人知识的贫乏。
书籍,在所有动物里面,只有人这种动物才能制造出来。读书,人才更加像人。
(选自《严文井文集》)
18.作者说“即使在那些令我失望的书面前,我还是感觉有收获”,这个“收获”是指什么
19.文中画线句中的“美妙的音乐”、“刺耳的噪声”分别比喻什么
20.作者说自己开始读书是为了寻找快乐,可后来为什么却变为寻找苦恼和疑问呢
21.本文题目是“读书,人才更像人”,结合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十姐妹”出走
梁晓声
①且说那一天我在家对面的小树林散步,遇见了几个年轻人。其中一个拎着纸盒箱,箱四周扎了许多透气孔。见着我,拎纸盒箱的自言自语:“这么大一个北京,竟没识货的人!”仿佛自言自语,其实说给我听。那模样,那口吻,使我联想到受高衙内指使,诱林冲中计的那个卖刀人……
②我问:“什么?”
③他们中有人答:“鸟儿……”
④“什么鸟儿?”
⑤“十姐妹……”
⑥好悦心的鸟名——我不禁掀开纸箱盖儿一角往里瞅,但见十位“小姐”挤缩十处,十双黑晶晶的小眼睛瞪着我,胆怯而又乞怜。黄嘴边儿还没褪哪,羽毛还没长全哪,毛根间暴露着粉红的肉色,如同一群只扎肚兜儿的光身子小孩儿……
⑦并不雅的些个小东西!
⑧“卖?”“卖!”“多少钱?”“二十元!”“太小哇。”“这您就外行啦,养鸟儿都得从小养起。”“不好看呀,跟麻雀似的!”“毛长全就好看了,不好看能叫‘十姐妹’吗?”
⑨于是我一念顿生,成了“十姐妹”的“家长”。
⑩最初养在一个极小的笼子里,用两个瓶盖儿喂它们水和小米。后来要买回了一个漂亮的够大的笼子,于是它们“迁”入了新居,好比住在小破房里的普通百姓,一步登天搬进了花园洋房。那一天“她们”显得好高兴噢,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们一家三口看着“她们”高兴,各自心里也高兴……
自从阳台上有了“十姐妹”,便热闹起来。“小姐”们一会儿“说”一会儿“唱”。“说”时其音细碎一片,吴侬软语似的,使我联想到一群上海姑娘聚在一起聊悄悄话儿。“唱”时反倒不那么动听了,类乎“喳”的一个单音,此长彼短,自我陶醉。没一个嗓子强点儿或可出息为歌唱家的。于“她们”正应了那句话——“说的比唱的好听。”
那时我正写作,便不免地会有些烦,常到阳台上去冲“她们”喝唬一句。喝唬一句大概能消停五分钟。于是最后只有关上几扇门,隔断“她们”的噪声,将自己关在最里边的小屋。
安定且无忧无虑的生活,使“她们”长大得明显,羽毛日渐丰满了,一个个都出落得非麻雀可比了。秀小的头,鱼形的身,颔下和喙根两侧,以及翅膀和尾翼之间,是洁白的绒羽和翅子。若补充些想象看“她们”,也还算漂亮。
有天我发现“她们”争争吵吵拥拥挤挤地围住饮水罐儿,衔了水梳理羽毛。我想——哦,“小姐”们是该洗次澡了。便将一个饼干盒盖注满清水,将笼底抽下,将笼子置于盒盖上,伫立一旁静观。“她们”不争不吵不拥不挤了,一只只侧着头,矜持地瞪我。我刚一转身离去,阳台上便溅水声大作。水珠竟透过纱门溅入室内。偷窥之,见“她们”洗得那个欢呢!而且相互梳洗……
于是便宠出了“她们”的娇惯毛病。每至中午,倘不为“她们”提供此项服务,阳台上一片抗议之声,不予理睬简直就不可能。
原先,鸟笼放在一把椅子上的。阳台下半部是砌严的,小时候它们则只能看到一片天空,倒也都甘于做井底之蛙。有一天“她们”就以“她们”的嗓音,提出了开阔视野高瞻远瞩的要求。于是中午洗过澡后,我将鸟笼挂在晾衣竿上。第一次透过阳台窗望到外面的广大世界,“她们”真是显得惊奇极了。“说”了一中午,“唱”了一中午。反反复复“唱”的,在我听来,仿佛始终是那么一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听不得“她们”向我传达的那份儿幽怨,干脆启开笼门,将“她们”放飞在阳台上。不消说,从此我更得勤于打扫阳台了……
我常想起买下“她们”时的情形。不知命运如何,“她们”的那份儿胆怯好可怜的。不愁冷暖不愁饥渴了,就产生了对“居住”条件的高要求。“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了,就渐渐滋长了“贵族”习惯,每天还得洗次澡。一旦“贵族”起来了,则又开始向往自由了。给予了“她们”一个阳台的自由范围,最初的喜悦和兴奋过后,又分明地向往起“外面的世界”来……有天“她们”一溜儿蹲栖在窗格上,静悄悄的,都很忧伤的样子,仿佛些个囚徒似的。我几经犹豫,开了一扇阳台窗。
轻风和爽气扑人,“她们”都扇动起翅膀来……我说:“小姐们,请吧,我还你们自由……”“她们”一只只从敞开的窗子跳进跃出着,不停地扇翅,一会儿倒头看我,一会儿仰望天空,似有依恋之意 我又说:“想回来时就回来,这扇窗将随时为你们打开……”我也满怀着对“她们”的依恋,离开了阳台。半小时后,十只鸟儿剩下五只了。一小时后,阳台上一只鸟儿都不见了,颂时寂静得使人悒郁……有几只鸟儿飞回来过——吃点儿食,饮点儿水,洗次澡,又飞走……从此,我在早晚散步时,总能听到“她们”的声音,传出自小树林里。我的“丫头”们的声音,我是听得出来的……
有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老了的自己,被十个女儿围绕着,还有十个女婿侍守一旁,而且“十姐妹”也并非就全是“丫头”,但仍没妨碍我做了那么一个很幸福的梦……
(选自梁晓声《独自走过悲喜》,有删改)
22.小文想把本文改编成一部动画短片,已经设计了两个场景,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再设计两个场景,并描述画面。
场景 画面描述
场景一:在纸箱里 十只黄嘴边儿还没褪、羽毛还没长全的小鸟挤缩一处,十双黑晶晶的小眼睛瞪着我,胆怯而又乞怜。
场景二:住进大鸟笼 羽毛日渐丰满的鸟儿们很高兴,叽叽喳喳,说说唱唱,陶醉不已。
场景三:① ②
场景四:③ ④
23.作者对“十姐妹”的感情越来越深,从称呼的变化就可看出。请简要分析。
24.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一处并品析其表达效果。
25.作者在描写“十姐妹”时,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感悟。结合文中画线内容,说说作者借此传达的生活感悟。
三、作文
26.告别小学,你已经在全新的校园里生活学习了一个多月。想必这个一多月的初中生活,你对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学习生活有着新的感受。
请以“新生活,新感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事例抒发感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
答案
1.A 2.B 3.C 4.D 5.C 6.A 7.示例: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批注: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比喻看似都是写
春雨的绵密,但侧重点却不同。比作“牛毛”强调的是“密”,比作“花针”强调的是“细”,比作“细丝”强调的是“柔”。8.(1)江春入旧年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9.(1)投入自然怀抱,争当阳光少年。(2)关注自然,关注环境 通过活动,让大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 组织一次秋游;野外写生;讲述心中的美景。(3)还我蓝天碧水,给你心旷神怡。
10、D 11. ①“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 。② 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冰雪消融,大地回春,春意已浓的景象。 ③ “阔”字,又抒发胸怀,展示诗人开阔的胸襟;
11、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将“生”和“入”拟人化,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景中寓情,思乡而不低沉,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哲理,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引发人们对未来美的遐想,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13C 14、D 15、D
16. ①《孟子》中的话意思是,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捞,鱼鳖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这体现的是古人朴素的生态保护思想。②当下的生态保护理念是,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与《孟子》中的生态保护思想是一致的。
17. ①依托政策基础,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得以实施,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②加大资金投入,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财政支持。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④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⑤履行国际公约义务,建立以《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为主体的履约立法体系。
18.道路没有完毕,还得继续走下去。
19.“美妙的音乐”比喻积极的思想和内容;“刺耳的噪声”比喻消极的思想和内容。
20.开始读书只注意故事情节的精彩,后来读书变为一种探究和质疑,变被动为主动。
21.书籍只有人这种动物才能制造出来;读书能让人更聪明更有智慧;读书能让人的精神更高尚,读书能让人的生活更充实;读书能让我们人类社会更加进步和发展。
22.示例1:在饼干盒盖上 鸟儿们一只只侧着头,矜持地瞪“我”。(或:鸟儿们衔了水梳理羽毛,水花四溅。)
示例2:鸟笼挂在晾衣竿上 鸟儿们惊奇极了,透过阳台张望外面的世界,不停地叫着,好像在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示例3:鸟笼打开 小鸟们在阳台上飞着,叫着。(或:鸟儿们一溜儿蹲栖在窗格上,静悄悄的,都很忧伤的样子。)(答案不唯一)
23.示例:刚买下时,称为“小东西”;养在家里时,称为“她们”“‘小姐’们”;放飞以后再次遇见,称为“我的‘丫头’们”。这些称呼表达了作者对“十姐妹”的怜惜、喜爱、依恋与不舍,感情越来越深。
24.示例:“小姐”们一会儿“说”一会儿“唱”。“说”时其音细碎一片,吴侬软语似的,使我联想到一群上海姑娘聚在一起聊悄悄话儿。
表达效果:用“说”“唱”“吴侬软语”“聊悄悄话”,赋予鸟儿们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鸣叫时可爱的样子,富有情趣,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答案不唯一,句子选择正确,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5.示例:这里写鸟儿最初胆怯与可怜,得到温饱后,对居住条件产生高要求,居住条件改善了,又养成“贵族”习惯,接着又向往自由。作者借此传达出生活中人们的追求是不断变化和升级的,当一种需求满足后,又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意近即可)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