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3 23: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程标准】:知道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了解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知道炎帝和黄帝等古史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距今约1万年
早期农业出现
距今约7000年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6000年
半坡遗址
距今约
5300-4300年
良渚古城遗址
距今约
4300-4000年
陶寺古城遗址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了解早期国家形成的过程,知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社会的关系。
(2)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知道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了解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构建时空观念、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3)家国情怀:知道炎帝和黄帝等古史传说,了解禅让制和大禹治水的故事,认识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进一步提升史料实证的能力。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 文明的标志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 判断“文明” 的标志有哪些?
①物质文明的标准: 金属工具
②政治文明的标准: 国家出现
③精神文明的标准: 文字出现
④考古学上的标准: 城市出现
疆域
人口
土地
军队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 国家产生的条件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公共权力的设立:军事民主制——内部分化与外部战争的加剧。
阶级分化的出现:私有制产生——墓葬规模与居住规格等差异。
历史解释
【合作探究】归纳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农牧业
大发展
剩余
产品
私有制
贫富
分化
阶级
统治者
阶级
矛盾
被统治者
征服者
部落
战争
被征服者
政府
军队监狱
公共权力
古国产生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拓展学习】阅读材料,找一找“夏朝是我国第一个早期国家”的证据。
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二里头遗址从第二期开始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和宫城。宫城方正规矩,有中轴线规划。其中一号宫殿有面积近达一万平方米的夯土底座。中心大殿前有广庭,四周有回廊。整个宫殿建筑群壮观、庄严,具备了后世宫廷的规模特征,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墓葬等级分化严重,高等级墓葬随葬品丰富,有铜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陶器等……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框架,如国君、官吏、部门、赋税、刑法、军队的一套国家机器。夏朝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转变为“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
①有象征权力地位的宫殿建筑群
②墓葬等级分化严重
③具备成体系的国家机器
④确立王位世袭制
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有五千年?
唯物史观
▲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说明: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牛梁河遗址的祭坛、积石冢,良渚古城遗址和龙山文化中的山西襄汾陶寺墓地遗址都说明当时已出现了私有制,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并出现了大型公共建筑,有专家甚至认为已进入国家初始状态,标志着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
二、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
(一) 良渚古城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6,回答下列信息。
1.基本概况
(1)地点:
(2)年代:
(3)构成:
(4)水利:
(5)社会经济:
浙江余杭
距今约5300-4300年
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出土了约20万千克碳化稻谷
约300万m
约630万m
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二、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
(一) 良渚古城
材料一:“第一等级以大量玉礼器随葬的墓为代表;第二等级既随葬少量玉礼器,又有生产工具随葬的;第三等级仅以少量陶器和石器随葬为代表;第四等级以无随葬品的殉葬墓为代表。”
——姜军《神巫的世界·良渚文化综述》
2.考古发现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及神人兽面纹线描图
材料二:阅读课本P17的相关史事
(1)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2)王权、军权的象征;
(3)当时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宗教信仰。
地位: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二、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
(二) 陶寺古城
1.基本概况
(1)地点:
(2)年代:
(3)构成:
山西襄汾
距今4300-4000年
280万平方米
二、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
(二) 陶寺古城
2.考古发现
▲陶寺遗址墓地部分及2001号大墓出土时全景
(1)阶级分化严重
▲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器物
(2)各地文化汇聚中原
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书写符号的出现,为国家的管理和统治提供了基础条件
发现有可能是观象台的遗迹:观象台用于观象授时,是从国家层面推动农业生产的重要设施
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城内在有的贵族墓地还发现人殉葬的现象:贵族、平民,以及人殉、人牲的发现表明陶寺古城内的阶级分化已经十分严重
二、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
【想一想】从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考古发现,谈谈为什么说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
都发现了墓葬随葬品
随葬品数量都有显著差别
建筑规模宏大,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了公共权力
出现私有制
出现阶级分化
出现早期国家
良渚遗址
陶寺遗址
焦家遗址
凌家滩遗址
二里头遗址
红山遗址
石家河遗址
三星堆遗址
石峁(mǎo)遗址
殷墟遗址
中原核心
家国情怀
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三、远古的传说
1.“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
五帝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伏羲、女娲)
时代较早,神话色彩浓厚
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炎黄部落联盟:炎帝与黄帝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
禅让制
部落联盟: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某种需要结成暂时或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
三、远古的传说
2. 炎黄部落联盟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氏。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首领,神话中的武战神。蚩尤已经学会用铜冶铸兵器,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大,他的部落曾横行一时。后来他被奉为兵主,战神,各处为他立祠,受到华夷各族的共同祭祀。
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三、远古的传说
阪泉之战

炎帝部落
归顺
炎黄联盟
蚩尤部落
涿鹿之战

融合
其他部落
华夏族
黄帝联盟
人文初祖
【材料研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各族,在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
三、远古的传说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龙是由下面动物的身体组成的:
狮头、鹿角、虾腿、鳄鱼嘴、乌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金鱼尾
尧帝像
禅让
舜帝像
禅让
大禹治水像
三、远古的传说
3.尧舜禹的禅让
事迹: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事迹: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
原则:贤德
事迹:治理洪水,解除水患。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舍小家为大家
实质:原始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阅读课本P19《学史崇德》
三、远古的传说
【课后活动】说说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和远古传说对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
远古人类生活
涌现
英雄人物
(炎帝、黄帝等)
口耳相传
神话传说
现代考古
考证
(1)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实证,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具体的历史场景和物质证据。
(2)远古传说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基于真实的历史或事件,但是在流传过程中带有一定的虚构夸张神话色彩,能够从精神层面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观念和价值体系。。
(3)考古发现和远古传说之间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为全面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
课堂小结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
远古的传说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部落联盟时期
炎黄联盟
华夏族的形成
禅让制
尧舜禹的事迹
长江流域——良渚古城遗址
黄河流域——陶寺古城遗址
城市出现、有大型高等级建筑、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炎黄联盟
尧舜禹的禅让
中考真题
1.“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2.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 D.尧、舜、禹
A
C
3.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城址城壕、专用玉石兵器、有大量随葬品的显贵大墓及专用的贵族墓地,以及散见于遗址内的非正常死亡遗骸等,这些发现可以用来证明(  )
A.阶级分化和斗争加速国家出现
B.玉器是进入文明时期的标志
C.中国华北地区最早出现了国家
D.当时中国南北联系日益加强
A
中考真题
中考真题
4.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  )
A.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B.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C.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D
课后思考
1.早期国家逐步形成的原因有哪些?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的墓葬随葬品差异说明了什么?早期国家形成的表现有哪些?两处历史遗址的历史价值有哪些?
3.黄帝和炎帝为什么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原始社会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哪些人是通过这种制度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禹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