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3 16:4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5分)
1.根据拼音写词语。(共7分)
1.站在泰山顶上,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zhuànɡ zāi(   ) ,wēi wēi(   )的泰山。”
2.xián yuè(   )四重奏是著名的演奏形式,许多作曲家为它精心pǔ xiě(   )乐曲。
3.mánɡ rén(   )钢琴家的手指按在qín jiàn(   )上,霎时优美的琴声传出来,人们被深深地táo zuì(   )了。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善哉(zāi) 琴弦(xuán) 抽搐(chù)
B.奴婢(pí) 莱茵河(lái) 波光粼粼(lín)
C.恬静(tián) 驰骋(pì) 尴尬(gān)
D.绱鞋底(shàng) 凸显(tū ) 虚拟( nǐ )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轻歌慢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公
B.唯妙惟肖  无穷无尽  有板有眼
C.字正腔圆  曲终人散  天籁之音
D.余音绕粱  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上课铃响了,教室里的喧闹声戛然而止。
B.太鲁阁峡谷壮丽的景色,真是巧夺天工。
C.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你永远学不完。
D.画上的鸟儿栩栩如生,似乎要展翅飞翔。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B.我们要认真地把教室布置得干干净净。
C.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反映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B.《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苏轼,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C.钢琴曲《月光曲》是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学完课文《月光曲》之后,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技术的高超,对穷人的同情以及对音乐的热爱。
D.中国的国剧——评剧,有丰富多彩的脸谱,用马鞭这种实在的道具表现骑马,用亮相来表现人物形象。
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尾搐/入两股/间
C.处士/笑而然之
D.汤汤/乎若/流水
8.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以及乐曲与你之间的故事,如《童年》让你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②不管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③这些故事包括乐曲本身的故事,如《月光曲》与贝多芬、《二泉映月》与阿炳。
④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⑤想一想,哪一首最让你怀念,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由此你联想起怎样的故事。
A.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⑤①③ 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①③⑤
9.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拟人)
B.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反问)
C.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引用)
D.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反问)
10.京剧脸谱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非常有讲究。红脸表现忠贞、英勇,多为正面角色;黑脸表现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白脸表现奸诈多疑,多含贬义;蓝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下面人物依次对应的脸谱应该是(2分)( )
关羽 曹操 张飞
A.蓝脸 白脸 黑脸
B.红脸 白脸 黑脸
C.红脸 白脸 红脸
D.白脸 黑脸 红脸
11.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共10分)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④其侄曰:“汝⑥胡不早问,致余⑦忘之。”
【注释】①流象:同象,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像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话:责骂,⑥汝:你,①胡:为什么 ⑦余:我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
A.优点多的 B.常容易(发生某事) C.喜爱 D.表示赞许
(2)执所书问曰(   )
A.坚持 B.拿着 C.捉住 D.凭证,单据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3).“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二、阅读理解(共35分)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共14分)
老鼠的困惑
主人钓了几条鱼儿放在厨房的水桶里。
鱼儿在水桶里唉声叹气:“唉,只怪蚯蚓太可恨,我上了蚯蚓的当。”
一只老鼠爬出洞来觅食,路过水桶时正好听见了鱼儿的话,于是便对鱼儿教导开了:“朋友,你此言差矣,都怪你自己太馋.太贪婪了。若你不吞吃蚯蚓钓饵,你怎么会被钓上岸来呢?”老鼠东走西蹿,转悠了老半天也没有找到什么食物,饥肠辘辘地朝洞里走去,路过墙角时发现地上有一条死鱼。老鼠一见,欣喜若狂:哇!多肥的一条鱼儿,这回可该我美餐一顿了。老鼠刚要吃鱼时,转而一想, 甲 刚才我教导鱼儿不该被诱饵所骗,现在自己若是上当,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老鼠昂首从鱼儿跟前走过。可是它刚走过一两步,突然又停住了脚步,心想: 乙 鱼儿不愿遭受油炸之苦,想逃活命,于是便从水桶里蹦跳出来,老鼠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思路正确,便毫不犹豫地反身叼住了鱼儿,快步向洞里奔去。老鼠回到洞里后,三口两口就把鱼儿吃了个一干二净。不一会儿,老鼠肚里疼痛难忍,四肢抽搐,七窍流血。直到这时,老鼠才知道鱼儿确实是主人为诱杀它所设下的毒饵。它心中充满了困惑,其实道理自己都懂,怎么事到临头就糊涂了呢?
(1).根据词义,把加点字换一种说法。
觅食:                    
若是:                         
此言差矣:                          
欣喜若狂:                         
(2).文中“困惑”的意思是( )。
A.不知道该怎么办。
B.感觉疑惑,不知道为什么。
(3).把下面两句话填人甲、乙处,将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这不是诱饵。 (2)这是不是骗我的诱饵?
甲:              乙:               
(4).文中“直到这时”是指( )
A.老鼠叼起鱼。
B.老鼠把鱼吃了个一干二净。
C.老鼠四肢抽搐,七窍流血。
(5).老鼠心中的困惑是什么?
                                    
(6).文章最后一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共21分)
春光美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您是说,用爱吗?”
“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1).细读全文,题目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4).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
                                
(5).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
                                
三、作文(共30分)
14.写作。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温暖:团结有爱的班集体是温暖的,温馨和睦的家庭是温暖的,和谐有受的社会是温暖的……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1). 壮哉(2). 巍巍(3). 弦乐(4). 谱写(5). 盲人(6). 琴键(7). 陶醉
2.D
3.C
4.B
5.A
6.D
7.C
8.C
9.A
10.B
11. 1. (1). C1. (2). B2. 你为什么不早点儿问我?导致我都忘记了3.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4. 要知错就改,不能把自己的错强加在别人身上
二、阅读理解
12. 1. (1). 寻1. (2). 如果1. (3). 这1. (4). 好像2. B3. (1). (2)3. (2). (1)4. C5. 主人用鱼做毒饵诱杀它,自己本来想到了,却为什么偏偏上当了呢?6. 我们人类也是这样,往往是当局者迷,所以遇到事情,我们应从中解脱出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去思考。
13. 1. ①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②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③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④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2. 指小花不美,也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表现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3.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女孩比作花儿,形象生动的表达了老人对女孩的希望和鼓励;虽残缺卑小,但仍然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开放,乐观生活。4. 花儿的开放与残缺、卑小无关,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可有所作为;一个人只要用心、用爱去感受世间万物,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5. 这样结尾使读者觉得老人的形象更高大,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三、作文
温暖
我的爸爸和妈妈是很关心我的人,特别是生病时更能体会得到。
那天晚上,我头晕脑胀,浑身发热,还不时打着喷嚏,翻来覆去睡不着,别提多难受了。我大叫起来:“爸爸!妈妈!受不了了,我头晕。”爸爸和妈妈听了连忙跑了过来,爸爸拿来体温计,让我量体温。过了一会,爸爸取出了体温计,认真地看了一下,心急的大叫:“发高烧了!”我也心急地想:这可不行啊!我还要上学呢,我要让烧尽快地退下去。爸爸和妈妈不管外面很冷,披上衣服,带着我,冲向医院。医生给我开了几个药,回到家,吃了药,也不见好转。妈妈去冰箱里拿了一块冰,敷在我头上,我感受到头上凉凉的,妈妈用手扶着冰块,不让它掉下去,妈妈的手被冰块捂得冰凉,可她还是坚定地扶着,这是为了我的病快点好起来。爸爸去拿了一些白酒,给我刮痧,爸爸用力地刮着,爸爸他手酸了,可他还在不停地刮着。我虽然痛得哇哇大叫,但我知道这是在帮我退烧,经过爸爸妈妈的努力,我的烧终于退下去了。这可恶的病毒,把我弄得十分难受,又把爸妈折腾地一夜未眠,我对病毒恨之入骨。
这就是关爱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对我的温情时时温暖着我,让我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