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 2025 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语文试题
欢迎参加中考,相信你能成功!请先阅读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本卷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时,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选择
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0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 分)
芒种,不仅是收获的时节,还是播种的时节。谚语有云:芒种芒种,忙收忙种。在这样的缤分节气里,
有两种鲜艳色彩在交织,一种是麦子金黄,一种是稻秧 bì绿;一边是北方独属的阳光灿烂,一边是南方特
有的细雨如烟。如此________(辉映 掩映)在一起,哪一个节气的景象可以如此绚丽壮观?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2 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 分)bì:________ 属:________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1 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 分)________
2.学校开展以“美丽校园我先行”为主题的环保活动,请你参与。(8 分)
(1)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要做好环保工作,请从以下几个地方任选一处,写一则提示语。(3 分)
要求:不超过 15 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①电灯开关处 ②饮水机旁 ③小花坛边
答:我选________(填序号)
提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语负责出一期以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小文也想申请加入,小文会如何说呢?(2 分)
小文:小语,你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加活动后,同学们有很多收获,请仿照示例将你的收获写下来。(3 分)
示例:我原以为环保是大人的事,没想到我们也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文名句填空。(6 分)
三年的初中生活转瞬即逝,《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1)________”让我们感慨时光匆匆。王湾《次
北固山下》中的“(2)________,风正一帆悬”激励我们扬帆远航;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3)__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启发我们无惧险阻;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4)________”告诉我
们希望就在转角。让我们带着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美好祝愿“(5)________,________”,
奔赴星辰大海。
二(70 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4~5 题。(6 分)
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
元稹(唐)
欲知春与夏,仲吕①启朱明②。
蚯蚓谁教出,王菰③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注】①仲吕:农历四月的代称。②朱明:夏季的别称。③王菰:即“王瓜”,一种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
4.诗中哪些画面能体现立夏时节的生机?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 6~10 题。(18 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相如从上至长杨①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曰: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②。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
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③之兽,骇不存之地,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④之技不得
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
出万有一危之涂⑤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⑥千
金,坐不垂堂⑦。’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选自《汉书·司马相如传》,有删改)
【注】①长杨:宫殿名。②乌获:战国力士。庆忌:善奔跑的人。贲、育:著名勇士。③逸材:喻指凶猛
超常的野兽。④逢蒙:善射箭的人。⑤涂:通“途”。⑥家累:家产。⑦垂堂:靠近屋檐处。屋檐处瓦片易
落伤人,是危险的地方。
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2 分)
臣 窃 为 陛 下 不 取
7.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的词。(4 分)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 【成语关联法】乐善好施 (1)________
窃以为人诚有之 【课内迁移法】岂不诚大丈夫哉 (2)________
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语境分析法】司马相如劝谏天子 (3)________
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 【查阅词典法】①轻视②轻易③轻快 (4)________(填序号)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如从上至长杨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乙】文,说说司马相如劝谏的智慧有哪些。(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认为天子会明白司马相如的劝谏意图吗?联系【甲】文观点和【乙】文内容阐述理由。(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名著,完成 11~14 题。(12 分)
选段一
太阳(节选)
只要你能向我们说一句话
一句从未听见却又很熟识的话
只是为了那句话我们才活着
只要你会说:凡看见你的都将会幸福
只要勤劳的汗有报偿,盲者有光
只要我们不再看见恶者的骄傲,正直人的血
只要你会以均等的光给一切的生命
我们相信这话你一定会有一天要证实
(选自《艾青诗选》)
选段二 他是儒家的信徒,“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素志。又身经乱离,亲见了民间疾苦。
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唐代以诗取士,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
妓唱了去伺候宫廷及贵人的玩意儿。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
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
,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11.在班级诗歌朗诵会上,小语准备朗诵选段一,发现“只要”一词多次出现,于是决定在朗诵时选用________
的基调。(限选一种,填序号)(2 分)
①清新舒展 ②喜悦明快 ③深沉坚定
小贴士:基调,简单地说就是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诵作品。
12.小文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发现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请结合选段二说说你的理解。(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语与小文进行名著阅读交流,请根据选段内容,补全对话。(4 分)
小文: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提到,杜甫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
小语:我发现艾青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诗也有这样的特点,《太阳》这首诗就描写了当时
社会________________(情形),发抒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感想)。
14.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3 分)
A.《儒林外史》展现了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明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B.《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读来情趣盎然,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C.《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D.《骆驼祥子》中老实、健壮、坚忍的祥子靠拉洋车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四)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 15~18 题。(16 分)
材料一
某市马拉松赛事规模、报名人数和中签率统计表
年份
赛事规模 报名人数 中签率
项目
2023 年 5000 人 9081 人 55.1%
2024 年 10000 人 25700 人 38.9%
2025 年 12000 人 60493 人 19.8%
【注】马拉松赛事的中签率是指通过抽签方式获得参赛资格的跑者数量与报名人数的比例。
(摘编自网络相关资料)
材料二
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人类逃避猛兽和追逐猎物都需要奔跑。到了现代,奔跑对于我们有了更多意义,
比如增强自信心,扩大社交圈等。
1954 年 5 月 6 日,英国人罗杰·班尼斯特创造了历史,成为首位在 4 分钟内跑完一英里(约 1.6 千米)
的运动员。70 年后,一项针对这一壮举的后续研究显示,世界上前 200 名达到这一成就的运动员有一个显
著的共同点:他们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长。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跨国研究团队对这些运动员的健康记录进
行了追踪,他们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多出 5 年。
之前,有观点认为,尽管优秀运动员拥有较大的心脏和更高效的血氧供应系统,但这可能会对他们的
寿命产生负面影响。然而,这项研究却证明,正是由于持续的有氧能力输出,参与中长跑等耐力运动的人
更有可能活得更久。
此外,英国牛津大学等研究团队在近期发表的研究中指出,每天仅持续 5~10 分钟的中度至剧烈间歇性
运动,如快速折返跑、爬楼梯,都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选自 2024.08A《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三
长跑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了他们的心肺功能和免疫力。有学生反馈,“起初我跑一两圈腿就软
了,经过坚持,到后来第 8 圈还能铆足劲儿冲刺”。
看似占用时间的跑步,实则通过科学规划反哺学习。运动后,学生的专注力得到很大提升,学习更有
效率。一些学生反馈,长跑后,能以更饱满的状态来投入学习。
在锻炼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能使人产生愉悦感和放松感,当学
生们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跑步后,往往会感到心情舒畅,压力也会得到释放。因为坚持长跑需要一定的毅
力和自律性,所以也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韧、自信。
有学生说,长跑赋予的韧性已融入血液,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遭遇挫折时仍保持前行。学生们迎着夕
阳奔跑的时光,早已超越单纯的体能训练,化作了一种生命态度,指引他们在未来的路途上稳健前行。
(选自 2025 年 5 月 16 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3 分)
A.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奔跑对于我们人类都有重要意义。
B.所有 4 分钟内跑完一英里的运动员都活到了 70 岁以上。
C.中度以上间歇性运动能降低死亡风险,所以锻炼时间越长越好。
D.锻炼之后,身体只分泌内啡肽、多巴胺这两种神经递质。
16.阅读材料一,你从图表里得出哪些结论?(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校举办“阳光体育节”,学生会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请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
容。(4 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跑步是一种十分有益的运动方式,它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可以________,可以________,可以________,
还可以________……为此,我校开展“奔跑吧,少年”活动,让更多的人成为跑步的受益者。现发出以下倡
议:
一、坚持每天跑步半小时。
二、积极分享跑步心得。
三、带动更多人加入跑步队伍。
青春正是跑步季,期待大家的加入!
校学生会
2025 年 5 月 4 日
18.联系生活经历,谈谈材料二、材料三两处画线句子带给你的启示。(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9~22 题。(18 分)
在高原种红柳
胡铮
①行走在高原边关,一路见到的风景,让人心生豪迈。
②我从车窗向外望去,天空湛蓝,雪山连绵,共同交织出高原的壮美。随着海拔升高,原来在高处的
浮云,转眼间已近在咫尺。我们乘车继续前行,道路两侧一簇簇、一片片的高原红柳映入眼帘。眼前,天
与山相融、云和柳相拥,我不禁发出阵阵赞叹。
③西北高原的戈壁滩上,红柳是较为常见的植物。它们用坚韧的根系抓住脚下的土地,用火红的花穗
点缀着苍茫戈壁。去年 8 月,我到红其拉甫边防连参观见学,正巧赶上红柳花开的季节。在帕米尔高原,
盛开的红柳花是一道引人入胜的风景线。它们为高原增添了一抹绚烂色彩。
④与我同行的某部班长告诉我,红柳多生长于戈壁大漠深处,枝条婀娜多姿,花色雅致。它们不惧风
沙和贫瘠,顽强扎根,向上生长。红柳花像是在大漠燃起的火把,虽然没有牡丹的华贵,也没有玫瑰的娇艳,
却能在狂风飞沙之中,傲然绽放。
⑤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 4500 米以上。盐碱地上渗出一层白霜,红柳的根却在更深的地下。风起时,枝
条颤动,整片红柳林都在簌簌作响,在苍茫高原唱起昂扬的歌。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守防官兵驻守在
这里,战天斗地,也扎下了根。红柳顽强的生命力,让边防官兵坚信能够在这里种出一片绿意。
⑥从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帕米尔高原那天起,守防官兵从未停止过植树的努力。班长为我讲述了他们
在高原种红柳树的艰辛历程。
⑦那时,红柳树究竟能不能种活,谁心里都没有底。营区的后方有一座山,乱石林立,寸草不生。树
能种活吗?地方绿化单位的人看过后直摇头:“条件太差了,不可能种活……”
⑧“这里根本就不长树。如果大家付出艰辛劳动,树却没有活,恐怕会伤了官兵的心。”在征求植树意
见的会议上,官兵讨论激烈。还有人说:“种树搞绿化,意义长远,只是干起来不容易啊!”
⑨“不容易?我们还真要和这个‘不容易’较量一下!”当时团里的干部坚定地说:“大家不要忘了我们团
的前身。我们是三五九旅的传人。战争年代,先辈们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风餐露宿,将满目荒凉
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战争年代,在南泥湾开荒,容不容易?老边防住
地窝子、喝雪水守边防,容不容易?先辈们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⑩当时,植树最难的是在石头山上挖坑,工兵连主动接过这个艰难任务。在训练之余,官兵们艰苦奋战,
在后山开挖出总长 100 多公里、深半米的坑道。
为了改换土壤,官兵需要在坑道上每隔 3 米挖一个深半米、直径半米的树坑,然后端起脸盆,用拉
来的新土回填。半年下来,守防官兵磨破了约 2 万副手套,用坏了上千把锹镐。一名入伍 16 年的老兵摸着
手上的老茧说:“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勇往直前,办法总比困难多!”
高原植树不仅是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不能蛮干。在植树之初,他们就请来农林专家,反复进行
研究论证,最终形成“深挖坑、广填土、施有机肥、采用滴灌技术、选栽耐旱树种、套种高原花草”的绿
化方案。
“官兵对绿树的珍惜,让人感动。”一名干部回忆起当年的高原军营生活,眼中闪烁着泪花。那年冬
天,一场暴风雪摧折了连队门口的唯一一棵白杨树。在高原戍守了 10 年的老连长,抱着折断的树干,哭得
像个孩子。听闻哭声,几名班长从房子里跑出来,也抱着那棵树大哭。
“其实,有红柳陪伴,我们守防时,就像有了很多朝夕相伴的朋友。”告别班长时,他说的这句话,
像是在戈壁上扎下根的红柳,在我的心头沙沙作响。听着班长的讲述,我许久没有回过神来,眼前浮现出
守防官兵在戈壁荒山上植树、浇水、护树的身影。等我缓过神来,再次望向道路两侧的红柳,它们在我的
心中更加鲜活起来,也有了新的含义。高原红柳,恰似一个个守护在边防线上的戍边官兵。
默默地,我抬起手,向他们敬了一个军礼,久久没有放下……
(选自 2025 年 3 月 12 日《解放军报》,有删改)
19.阅读文章后,红柳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⑨段团里干部讲述先辈们的故事,有何作用?(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第 段出现了多个数据,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最后一段“我”“向他们敬了一个军礼,久久没有放下”,联系全文探究其中的原因。(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60 分)
2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60 分)
曹植在《酒赋》中说:“或秋藏冬发,或春酝夏成。”
酝,指酿造,也指逐渐形成。成,可以是完成,也可以是变成……
请以“春酝夏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祝贺你顺利完成答题,可别忘了认真检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