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9课《晏子使楚》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9课《晏子使楚》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2 13:57: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十 晏子使楚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把握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情节。
3.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能把握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情节。
2.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经常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二、自主预习
1.走近晏子。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酒酣(hān)  诣(yì)  曷(hé)  枳(zhǐ)
3.理解词义。
习辞:善于辞令。习,熟练。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避席:离开坐位,表示郑重。
其实:它的果实。
熙:同“嬉”,开玩笑。
左右:近旁的人,文中指近侍。
所以:表示“……的原因”。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明确: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2)请简要概括文章两段的内容。
明确:
第一段,写楚国君臣事前的密谋策划。
第二段,写晏子机智地挫败了楚国君臣的阴谋。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请简要概括文中楚王和晏子的性格特征。
明确: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机智善辩,有政治家、外交家的风范。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明确:采取迂回战术,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二)深层探究
晏子是如何反驳楚王,而又使楚王无话可说的?
明确: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而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三)写法探究
你欣赏晏子的说话艺术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欣赏晏子的说话艺术。他在无法澄清“齐人坐盗”这一事实的情况下,巧用类比进行反驳,只言片语间化被动为主动,既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
四、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楚国君臣
密谋策划目的:楚王欲辱晏子
方法:诬蔑齐人为盗自作聪明
仗势欺人
晏子机智
挫败阴谋橘生淮南为橘
橘生淮北为枳}水土异也
       类比
民生长于齐不盗
民入楚则盗}楚之水土
使民善盗捍卫国家尊严机智能言善辩
五、课外拓展
晏子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示例: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松懈。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护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比如最近的钓鱼岛事件,我们要有理有据有节地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绝不能被日本首相安倍的嚣张气焰所吓倒。
六、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教学生弄懂文言知识,以及晏子的机智、能言善辩,体会语言的艺术。由于学生的思维变化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使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多。尤其是探究性学习,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强调顺学而导,作为教师我们要随时捕捉学生的信息,从而调整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