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甜甜的泥土》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3 08:46: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十二 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
1.感受母爱亲情。
2.妙用对比手法。
3.学习小小说立意新颖,结尾惊奇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妙用对比手法。(重点)
2.学习小小说立意新颖,结尾惊奇的写法。(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看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人,不管是谁,都会潸然泪下,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学生跟唱)。是的,母爱的天空是温暖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台湾作家黄飞的《甜甜的泥土》,感受母子深情。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黄飞,原名黄晓红,台湾现代作家。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游历甚丰,足迹遍及五大洲。写作题材包括人物专访、游记、音乐、文学、艺术、时装、美食等。已出版的作品包括人物专访《富豪精英录》《办公室AQ》《追梦者言》《与精彩人有约》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黯淡(àn)  愠色(yùn)  晕眩(yūn xuàn)
蹭着(cèng) 呆滞(zhì) 踉跄(liàng qiàng)
吮着(shǔn) 蓦地(mò dì) 愣怔(lèng zhèng)
3.理解词义。
愠色:恼怒的脸色。
气势汹汹:形容盛怒时很凶的样子。
愣怔:眼睛发直,发愣。也指发呆。
情不自禁:感情自然流露而无法控制自己。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请根据情节发展,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这篇小小说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破题,又称“交代”。交代矛盾和冲突发生前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等。
第二部分(第6-18段):故事的开端,或称“起因”。通过对“她”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她内心的震撼和悲痛。
第三部分(第19段):故事的发展。写王小亮得到奶糖后的欢乐情景。
第四部分(第20-21段):故事的高潮。写王小亮回忆在家里受后妈虐待的情况。
第五部分(第22-24段):故事的终结。写王小亮感受到了至爱真情。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一位离异母亲给在新家庭中受到虐待的孩子送奶糖吃的故事。
(2)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情节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明确:课文以“一包奶糖”为线索,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
(3)这篇课文以晓畅的文字、细腻的笔法表达了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爱。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爱?把这些语句摘出来,并作评论。
明确: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赏析:从人物“倚着”的这一动作中表明她站在那里的时间已很久。“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以生动的比喻说明她专心致志等候着放学后儿子的出现,表现了她对儿子的至爱亲情。
(4)王小亮现在生活得幸福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
王小亮生活得不仅不幸福,而且经常受到后妈的虐待。从下面几处文字中可以看出:
“孩子(王小亮)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
“……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
(5)王小亮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怎样看出的?
明确:王小亮是一个聪明、懂事、尊敬老师、受小朋友欢迎的孩子。从他分奶糖这件事可以看出。
(二)深层探究
(1)“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课文中有些故意省略的内容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明白。你能联系上下文,说出“她”知道些什么吗?
明确:“她”(过去的妈妈)知道中午放学后儿子王小亮没有出校门回家,她更知道王小亮因为得不到现在的爸爸妈妈的爱抚而过着艰难的日子,如中午不能回家吃热饭,只能在学校里啃冷馍。
(2)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
王小亮知道这包糖是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知道。因为这包糖是他“最喜欢吃的奶糖”,也只有王小亮“过去的妈妈”才知道儿子最喜欢吃奶糖。王小亮吃了奶糖后,当晚“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3)“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课文结尾这句话还有没有其他的含义?
明确:①那甜丝丝的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小亮的至爱亲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②那甜丝丝的泥土不仅饱含着“过去的妈妈”的母爱,也饱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心,让这些父母离异后的小孩也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③人间的至爱亲情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等。
(4)小说前面写王小亮的亲妈妈“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后面又写王小亮埋糖于地底下,奶糖却因地温回升而融化。奶糖放在棉袄口袋里未能融化,地温回升难道能超过体温吗?你是如何理解小说的这一艺术构思的呢?
明确:
答案一:这个细节不真实。气温不会在一夜之间回升得这么快,王小亮亲妈妈把奶糖放在棉袄口袋里(人体体温是37℃)未能融化,地温一夜突然回升难道能超过人的体温吗?
答案二:这个细节真实。春天的气候“一日三变脸”,奶糖埋在雪中,雪融化成水,水浸湿奶糖的包装纸,进而融化糖,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三)写法探究
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手法主要有:(1)“她”(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在学校放学前后的对比;(2)前后两个妈妈对王小亮截然不同态度的对比;(3)王小亮埋糖、挖糖前后的对比;(4)学校传达室老头对“她”的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等等。这样写可以突出母爱的珍贵、伟大及其巨大的感染力。
四、板书设计
甜甜的泥土
破题——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
开端——送奶糖
发展——吃奶糖
高潮——埋奶糖
结尾——化奶糖渴望至爱亲情
五、课外拓展
你能写出两句有关母爱的名言警句吗?
示例:
①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②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六、教学反思
初二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曲折生动的故事吸引,想像力丰富,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让他们能体会出身边亲人对自己的至爱亲情。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主干知识突出并得以拓展,学生多元智能得到开发,课堂氛围民主和谐、愉快融洽等是其成功之处。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口头表达的训练上有个别学生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因此需要长期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