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从小就要爱科学》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从小就要爱科学》精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3 09:2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十六 从小就要爱科学
【学习目标】
1.了解序言的内容、特点和写作要求。
2.树立从小爱科学、崇尚科学、学科学的意识,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3.品析严密准确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树立从小爱科学、崇尚科学、学科学的意识,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重点)
2.品析严密准确的语言。(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留下了很多光辉灿烂的科技发明。文明是需要传承的,“少年强则国强”,正值青少年的你们身上就肩负着弘扬并发展文明的责任。当历史将要进入21世纪的时候,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作序,对青少年朋友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序言。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苏步青(1902-2003),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浙江平阳人。
2.了解序言。
序言,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体现书的内容,本文属于后者。
3.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遨(áo)游  
猕猴(mí) 
 编撰(zhuàn)
受益匪(fěi)浅  如火如荼(tú)
4.理解词义。
受益匪浅:得到的益处很多。
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本文用来比喻改革、开放的热潮。
5.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可分为哪几部分。
明确: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
第二部分(第4段),说明这套《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和意义。
第三部分(第5段),勉励青少年朋友“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作者极力地给我们推荐《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这套书,那么这套书好在哪里呢?
明确:“小读者们阅读之后定会受益匪浅”——这是作者对该书所作的最好评价。(即书的价值)“全面介绍古今中外人类科研成果、科技精英及主要科技知识”——书的内容;“该书文字简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查阅”——书的形式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圈画出关于科学的意义、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对青少年殷切期望的语句。
明确:
科学的意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
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远远超越昔日的预测或构想。……而且,现在的电脑网络全球通,绵羊、猕猴的无性繁殖等。”
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二)深层探究
(1)首段中能否删去“从一定角度上看,……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去。因为严格说来,“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这句流行语本身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电脑与外语主要性质还在于工具性,而不是知识本身,更没有涉及到道德品质问题,加上“从一定角度上看”,表明了对这句话有保留地承认和肯定。
(2)第二段中“如果说,在20世纪……那么,今天……”中“如果…那么…”这个关联词是不是假设和结果的关系?
明确:不是,因为“如果”后面说的不是假设,而是既成的事实。这两个句子,前面一句说明一种事实或作出一种判断,衬托后面的句子,加以对比,含有既然前面说的是事实,后面说的也就是事实的意思,也显得表意严密。
(3)末段中能否删去“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去。这些句子概括了当前的大好形势,富于激励、鼓动效果。
(4)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就“文盲与科盲”问题认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明确: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科盲,指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扫除科盲是比扫除文盲更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认为,在今天一个缺乏科学常识的人就是一个文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5)“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提供了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拓宽了眼界和思路。”中“这些”具体指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这些”指全面介绍古今中外人类科研成果、科技精英及主要科技知识。这句话的含义:说明新科技可以为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学习提供帮助,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发展。
(三)写法探究
前三段内容跟该书有关系吗?可不可以删去?
明确:第一段,“知识就是力量”;第二段,现代社会,我国“科教兴国”的国策;第三段,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远远超越昔日的预测或构想。勉励广大青少年朋友“从小就要爱科学”。总之前三段内容说明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从而交代了《百科全书》的编撰背景和目的,所以不能删。
四、板书设计
从小就要爱科学
第一部分(第1-3段),交代《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写作背景出版的时代背景、出版的社会背景、提供广阔空间
第二部分(第4段),
说明这套书的特点和意义编撰目的、形式特点、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第5段),号召广大青少年朋友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五、课外拓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能举出身边的例子来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么?
示例:太空婚礼、克隆马、互联网、试管婴儿……
六、布置作业
(一)你看过哪些科技书籍 简要介绍你最感兴趣的科技知识。
(二)课后去图书馆借阅《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
(三)反馈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遨游(áo)
编撰(zuàn)
曾经(cénɡ)
B.猕猴(mí)
图文并茂(mào)
受益匪浅(fěi)
C.如火如荼(tú)
羡慕(xiàn)
蓬勃(bó)
D.殷切希望(yīn)
提倡(chànɡ)
翅膀(chì)
【解析】选A。A项中的“撰”应读zhuà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些新成就,为广大青少年朋友拓宽了眼界和思路。
B.青少年朋友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更是令人羡慕的新一代跨世纪建设者。
C.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远远超越昔日的预测或构想。
D.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利身之本。
【解析】选D。D项中的“利身”应为“立身”。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
如火如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读者们阅读之后定会受益匪浅。
受益匪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2)得到的益处很多。
4.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今天_________(排除扫除)“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们的迫切要求。
(2)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_________(提供提倡)了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拓宽了眼界和思路。
(3)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_________(创作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答案:(1)扫除(2)提供(3)创造
5.下列各句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在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B.因为在它的背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
C.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它适应了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
D.“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牢记邓小平爷爷的教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解析】选C。C项中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其他三项表示引用。
6.根据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颠沛流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意淡然,失意夷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活艰难,四处流浪。(2)得志时不以为意,失意时心境平和。
7.作者为什么说这些文章的情调是优美的、健康的、引人向上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文中第三段的第二句来概括即可。
答案:因为这些作者有坚定的信心、远大的理想、美好的希望。
8.文中“全心全意地做着‘护花’的工作”一句中,由“护花”可联想到龚自珍的哪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能力。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举例子。
10.在作者喜欢的警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试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句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从语段中找出恰当语句,然后从修辞、表现手法、用词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语境来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榕树,它显得魁伟、庄严、恬静、安详……我敬仰青松,但我更加喜欢榕树……”
这句话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榕树作为某种精神的象征,通过榕树“魁伟、庄严、恬静、安详”的形象特点,以及与青松的对比,表达了对榕树的喜爱、赞美之情。
11.作者苏步青高度评价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这部书的价值,勉励青少年要爱科学、学科学。2010年4月1日在上海举行的“科学生活大使”比赛更让我们深受启发,为了让大家从小爱科学,我们开展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实践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以下活动。
(1)为这次活动拟两条张贴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一个为科学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崇尚科学放飞理想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教学步骤,使学生基本能掌握“序”的特点;二是注意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比如有关知识方面的名言警句,有关字词在特定环境中的含义。课堂效果还比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加强学习,用更好的教学手段,尽可能的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