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幽径悲剧》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幽径悲剧》精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12 14:21: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二十三 幽径悲剧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重点)
2.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先跟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一次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被一个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鸟儿堕地身亡。接下来的一幕让世人震撼: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神情沮丧,马上终止比赛,跑到小鸟跟前,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双手合拢,表示忏悔。他因自己的失误而深深地一跪已经成为经典的一幕让世人永远难忘。而在我国,北大教授季羡林悲天悯人,因为一株藤萝被他人无情地砍伐,引发内心深深的痛惜,其博大的胸怀可见一斑。他奋笔疾书,将痛楚化为文字,呈现于世人的面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幽径悲剧》。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清平人。北京大学教授、作家。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蜿蜒(wān
yán)
 
潋滟(liàn
yàn)
抖擞(dǒu
sǒu)
弥(mí)补
虬干(qiú)
惆怅(chóu
chàng)
毛骨悚(sǒng)然
愚氓(méng)
荆棘(jí)
3.理解词义。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富有情趣。
潋滟:①形容水满或满而溢出。②形容水波流动。
猬集:比喻事情繁多,像刺猬的硬刺那样聚在一起。
蓦地:突然地,出乎意料地。
顾而乐之:看到它而感到很快乐。
虬干:弯曲的枝干。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致,情趣。
愚氓:愚蠢的人。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一下本文可以分为哪三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第1-6段)写幽径美景。
第二部分(第7-10段)写古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第11-16段)写藤萝的悲剧。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在这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明确: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萝被毁灭的悲剧。
(2)文章开头描绘了幽径之美,美在哪里?
明确:
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这一句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临其境,如入画中,神奇而美好。
写夏季的荷塘,“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写湖中之美,美在“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3)依次概括下列语句所表现的古藤萝的特点。
①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②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③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明确:①生机勃勃;②需求甚少,生长顽强;③毫不张扬,默默无闻,颇有隐者的风范。
(二)深层探究
(1)文章主要内容既然是写古藤萝的悲剧,本文题目为什么不用“古藤悲剧”,而是用“幽径悲剧”?
明确:
①古藤生长在幽径中,古藤的悲剧也是幽径的悲剧。
②以“幽径悲剧”为题,能扩大悲剧性,因为这条曲径本有来历,风景也秀美,却遭破坏。
③幽僻之处,尚有悲剧发生,以“幽径悲剧”为题,更能揭示这也是时代的悲剧、人类的悲剧,以此深化主题。
(2)“幽径悲剧”仅仅是指幽径中的一棵古藤萝被砍断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悲剧不仅仅是指古藤萝被砍断,更悲的是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没有人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任那些愚氓者任意地践踏生活中的真、善、美。
(3)作为一个大师级的学者,一位令世人钦佩、敬仰的文化巨匠,他的悲愤、惆怅、安慰仅仅是像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悲叹个人身世不幸吗?
明确: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对自己的苦难他一定曾经悲叹过,但作为一位文化巨匠,对那一段历史他思考得更深,更远。他更悲叹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在真、善、美被践踏、遭劫难之后,这株仅存的藤萝,就具有了特殊意义:不是所有的真、善、美都被毁灭殆尽,如天使一般的纯真、善良、美好的化身——古藤不是依然在那里释放着力量吗?所以这让作者觉得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三)写法探究
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如此用力描绘幽径之美,是否有些浪费笔墨?因为至此文章的主角——古藤萝还没出场,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
明确:幽径神奇而美丽,如诗如画,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间,长于其间的古藤萝,将更是一个不同凡响,让你难以忘怀,让你刻骨铭心的角色。这便是铺垫、蓄势——用不同寻常的神奇秀美环境来烘托古藤萝之美。
四、板书设计
藤萝之美
外在美
形:“盘曲而上”
色:“苍黑”、“万绿丛中一点红”
香:“一股幽香”
声:“嗡嗡的蜂声”
内在美
和:与大树和睦相处
善:阅尽沧桑、从无害人之意
五、课外拓展
如今,人们依然在现实生活中不自觉地扮演着刽子手的角色,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智慧的人们创造出美好的世界;愚昧的人们制造着一幕幕悲剧;珍爱环境,善待自然;共同生存,共同发展,不要让悲剧在我们手中重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引导学生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树立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3.学习层层铺笔的描写手法及作用,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重点)
2.学习层层铺笔的描写手法及作用,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幽径悲剧》的内容,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
二、自主预习
阅读“从此以后,……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两段文字,一段写自己看到古藤那让人“毛骨悚然”的惨相后“悲哀至极”的心情,一段写古藤对“无端被人杀害”的“控诉”,你觉得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明确:形式上是并列关系,实际上两段都表现“我”无比悲痛的心情。藤萝无知,藤萝的“哭泣”“控诉”实际上是“我”的感情迁移的结果,或者说,“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和“控诉”,是“我”在极度悲痛情况下的一种幻觉,是“我”在哭泣,在控诉。
(2)“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愚氓灭美”之事?
明确:
表现作者无比悲痛愤慨的心情。
愚昧无知也可以毁美,与血腥暴力有着同样的恶果,文章的揭露十分深刻。说明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否则就会制约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和人类自身的发展。
(3)说说下列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①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②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明确:①反问,突出表明自己心情的悲哀。②拟人,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丽。
三、合作探究
(一)品味语言
(1)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为什么作者走到古藤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就“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明确:对古藤的感觉,是与特定的环境分不开的。“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这一棵藤萝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即仅存的一棵,因而也就成了惟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2)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写得生动传神,请加以赏析。
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明确:将古藤比作“吊死鬼”“失掉了母亲的孤儿”,形象地写出了古藤被毁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欲哭无泪。“微笑”一词,运用拟人的手法,以笑来写悲,更渲染了悲剧的表达效果。
(二)体会感情
(1)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他对此有怎样的感触认识呢?
明确:他悲愤、惆怅,但他有一点安慰,他觉得这个世界还值得留恋,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2)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作者对他所说的“真正的伟人”是什么感情?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作者对他所说的伟人有着鄙视的感情。“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这样”指的是富于感情,“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具有博爱之心。伟人们决不泛爱生灵,处事铁面无情,甚至滥杀无辜。作者将“伟人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无疑怀着鄙视厌弃的感情。
(3)“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
明确:作者批评世人只知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
(三)写法探究
季羡林自称“经营派”,他认为散文要讲究章法,结构严谨,要“惨淡经营”,绝不能随意为之。本文也巧妙地运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来突出中心,请你分析并概括这种手法在全文中的具体表现。
明确:写幽径是为写古藤作铺垫;写古藤是为写一棵古藤作铺垫;写众多古藤在文章中未能幸免于难,而独有这一棵躲过了劫难,为下面写它受到愚氓砍伐的悲剧命运作铺垫;前边的描述为后边的抒情作铺垫。这样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十分关注和热爱。
(四)体验与反思
“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里的“十字架”是什么呢?为什么作者要背下去?
明确:这里的十字架指的是“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作者深感到社会对于“愚氓”毁灭美丽的现象还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为社会群体提高爱美护美的意识,自己愿意承担起呼唤人们重视美,保护美的责任,表现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四、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紫藤萝瀑布》选段,回答问题。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同样的事物,寄寓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试揣摩一下,两文的作者借助于“藤萝”这一特定的事物,分别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示例:《幽径悲剧》选段:善待生命,善待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紫藤萝瀑布》选段:正确对待生命中的不幸,在生命的长河中不懈努力。
五、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具有强烈悲剧效果的散文,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悲痛欲绝?如何让学生体悟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最好的法宝就是读。教师之前所有的预设都应该基于学生能接受的基础之上,其次再考虑形式是否新颖。所谓创新,不是指形式的创新,而是通过这堂课学生的能力是否能有所创新,在备课环节中,千万不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