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葡萄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葡萄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3 19:4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上10《葡萄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以“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为核心,从出产水果、葡萄特点、老乡热情、葡萄干有名四个方面,展现葡萄沟的风土人情。课文语言生动,既有“五光十色”等精准词语,也有“枝叶像绿色凉棚”等形象比喻,既能帮助学生积累写景语句,又能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边疆之美。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他们已学完第一课时,掌握了生字词,能初步朗读课文,具备提取简单文本信息的能力。但对新疆风土人情了解较少,例如“梯田”“晾房”、葡萄干制作过程,教学需借助直观素材激活认知,激发探索欲望。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句式明白葡萄沟葡萄的特点。
2.以读促悟,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发展语言,能用积累的语言、句式,从水果品种多、葡萄美而甘甜、老乡热情好客等方面夸夸葡萄沟,学会推荐一个好地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能借助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夸夸葡萄沟,把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葡萄沟》这篇课文的生字词,通过读课文,了解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葡萄沟,去看一看、游一游吧。(板书课题:葡萄沟)
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出产水果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生答:出产水果、很多水果……)
2.葡萄沟都有哪些水果呢?你能找一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出示句子:五月有桑葚,六月有杏子、无花果,到了七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其实葡萄沟的水果还不止这些呢,葡萄沟还有沙果、蜜桃、香梨,你看,这么多的水果,说明葡萄沟出产水果。(板书:出产水果)
3.这些水果,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呢?(葡萄)
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读出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指名读)
指导朗读:“最”要读得重一些,读出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4.哇,这里的水果这么多,难怪人们都说——生齐答: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葡萄又多又好,老乡热情好客
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地方叫葡萄沟吗?因为这儿的葡萄非常有名,这里还有专门给游客参观游览的葡萄园,我们快去看看吧!
出示四幅图片:梯田、葡萄茂密的枝叶、五光十色的葡萄、热情好客的老乡摘下最甜的葡萄给我们品尝
这个暑假,老师的一位朋友就到葡萄沟游玩,她在朋友圈发了这些照片,你能找出课文中的哪句话是在描写这些图片的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这四幅图片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标上序号。(生自由读课文)
2.你最喜欢哪张照片呢?文中有哪句话是在描写这张照片的?
3.梯田图
(1)师:葡萄种在哪儿?
预设: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2)梯田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梯田就是在山坡上开辟的农田,样子像楼梯,一级一级的。
我们广昌也种葡萄,但是只是在家门前的院子里搭个葡萄架,而葡萄沟的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梯田上搭满了葡萄架,(出示图片)说明这儿的葡萄很多。
(3)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
4.枝叶图
出示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葡萄的枝叶是什么样子的?你会怎么来形容呢?请你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茂密)
(2)“茂密”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叶子密密麻麻,叶子很多,一片一片地叠在一块儿了,叶子间没有一点儿缝隙,下面非常阴凉。)
师:这么密密麻麻的枝叶、层层叠叠的枝叶,它们组合在一块儿,雨落不进来了,阳光也照不进来了,就像搭起了绿色的凉棚。
(3)这么舒服的凉棚只有一个吗?(一个个)说明这儿的葡萄园很多。夏天葡萄的枝叶长得非常茂盛,到了秋天,就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所以,这里满山遍野都是葡萄,这儿的葡萄非常“多”。
同学们,走进这样的葡萄园,你是什么心情?你能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一个个”重读,语调要轻快一些。
5.葡萄图
出示句子: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葡萄长得怎么样?(很好)
(2)你从哪个词看出葡萄很好呢?(一大串一大串)
(3)你能读一读吗?
指导朗读:“一大串一大串”要读得慢一点重一点。
(4)还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葡萄长得很好呢?(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呢?你还能用其他的词语来替换它吗?(五颜六色)
那课文中为什么不换成“五颜六色”,而要用“五光十色”呢?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五光十色”。你们看,葡萄水灵灵的,阳光照在葡萄上,还会反射出光芒呢,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所以,“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相比,不仅指颜色多,还写出颜色有光亮,成熟的葡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样就更美了。
葡萄既有这么漂亮的颜色,又有这么耀眼的光芒,难怪会夸它美丽极了,看到这么漂亮的葡萄,你的心情如何呢?指导学生读出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是啊,这儿的葡萄不仅多,还非常好呢,真是惹人喜爱!(板书:葡萄又多又好)
(5)仿写句子:
同学们,我们再看看这个句子,这句话写出了葡萄颜色多,有哪些颜色呢?(生:红的、白的、紫的……)呀,各种各样的颜色都列举出来了呢。最后还用了两个词语进行概括,哪两个词语呢?(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也像这样来写一写吧。
出示第一幅图片,你能用一个词总结一下花的特点吗?指导学生从花的颜色、样子来写。
出示第二幅图片,想一想自己还有同学们平时在操场上会做些什么活动。
6.老乡图
出示句子: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生齐读)
(1)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维吾尔族老乡吗?(热情好客)
(2)从哪些词语看出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呢?(准会、最甜、吃个够)
多么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啊,(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指导朗读:“准会”“最甜”“吃个够”要重读。
7.小结:同学们,来到葡萄沟,这儿有美丽的葡萄园,有世界上最甜的葡萄,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难怪人们会说——生齐答: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葡萄干有名
葡萄沟的葡萄这么多,这些葡萄都到哪去了呢?(有些运到城市去,有些运到晾房制成了葡萄干。)
你们想了解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吗?走,我们一起跟着老乡们去看看吧。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晾房是什么?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2.晾房修在哪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用途呢?(点名回答)
出示句子:晾房修在山坡上,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
3.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呢?
师:(出示示意图)葡萄成熟以后,人们把成串成串的葡萄挂在晾房的木架子上,关上门,不让葡萄淋雨晒太阳,热空气从小孔中流进,把葡萄的水分蒸发掉,由于葡萄沟这个地方干热又多风,晾房里的葡萄经过四十多天就能变成葡萄干了。
谁能来当一当小导游,向远方来的客人介绍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吗?引导学生用“先,然后,再,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说一说(点名回答,你真是一名合格的小导游)
4.用这种方式制成的葡萄干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在文中找一找,用横线画一画。
出示句子: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板书)
指导朗读:“非常”要重读
5.葡萄干这么好吃,一些来葡萄沟参观的世界各国的游客想学着葡萄沟的方法制作葡萄干,可是没有做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葡萄沟很热,只有利用流动的热空气自然烘干的葡萄干才会颜色鲜、味道甜。所以,中国葡萄沟的葡萄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板书:葡萄干有名)
葡萄沟制作出来的葡萄干色鲜味甜,这么有名,难怪人们会说——生齐答: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游览了葡萄沟,这儿风景优美,出产水果,尤其是葡萄,这儿的老乡热情好客,出产的葡萄干驰名中外,让我们感受到了葡萄沟的魅力。对于这样一个地方,我们怎么能不赞美它,喜欢它呢?生再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生再读)
2.(出示图片,播放音乐)其实,不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个好地方。那里风景优美,是个旅游圣地;那里牛羊成群,瓜果遍地;那里的人民热情淳朴,能歌善舞。那里有炎热的太阳,有青青的大草原,那里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有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站。正如歌中所唱的“新疆是个好地方,青山绿水好风光……不到新疆你真遗憾。”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有机会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到美丽的葡萄沟去看看。
六、布置作业
介绍我们美丽的广昌——白莲之乡。可从莲花,莲子的样子、味道,或家乡人的热情等不同方面介绍,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