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七中教育集团初一历史学情调研10月
一、选择题(一个2分,共40分)
1.考古学家高星曾说:“我们用地层作为纸张,用文化遗物和遗迹作为文字书写历史。”元谋人和那县人相
关的考古发掘可用于“书写”中国()
A.百万年的人类史B.一万年的文化史
C.五千年的文明史D.王朝国家的历史
2.“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C.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D.能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过群居生活
3.榫卯(s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
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波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A.制作精美玉器B.制作青铜农具
C.建造干栏式房屋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4.同学们在参观某处历史遗址时,讲解员介绍道:“这里的人们生活在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居住半地
穴式圆形房屋。”他们参观的这处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5.公元前4000年前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迅速发展,无论是从地理还是文化的意义上,都为此后中国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反映出()
A.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
B。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的特征
C.仰韶文化最早形成文化圈
D.中华文明以中原地区为引领
6.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半坡遗址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
C.黄帝生活在五六千年前,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D,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据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
7.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如图流程图标题的是()
陶唐氏
有虞氏
联盟首→尧)推举,()让位(
夏后氏
贤德之人
◇
Quark夸克
高清扫描还原文档
A.各部族的统一
B.大禹治水
C.禅让制的实行
D.华夏族的形成
8.远古时期有“神农耕而作陶”“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的传说。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等
地发掘出距今8000一6000年的独木舟、陶器等。这些考古发现()
A.证明黄帝发明了独木舟
B.印证了传说都不可信
C.证明神农发明了陶器
D.印证传说蕴含真实的历史信息
9.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夏
①
西周
春秋
战国
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
B.盘庚迁殷,青铜灿烂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10.青铜器大盂鼎的铭文记载,孟(人名,战功显赫的重臣)受命继承祖先南公的职务,“受民受疆土”,
王还赏赐酒、衣饰、车马、旌旗与臣仆。该铭文可以用于研究()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11.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
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这表明,分封制()
A.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
C.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
D.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
12.他任用管仲为相,“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成为春秋一霸。材料中的“他”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3.《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赙
(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群雄兼并D.王室衰微
14.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
期的时代特点是()
A.奴隶制度开始形成B.封建制度正式确立C.诸侯争霸兼并不断D.生产技术不断发展
15。《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
料说明春秋时期()
A.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B.诸侯争鬍战争具有两面性
C.保住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D.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2
■
Quark夸克
高清扫描还原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