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1.下列关于核外电子排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B.次外层中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次外层不为第一、二电子层)
C.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的电子层一定是第一电子层
D.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的电子层一定是第二电子层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B.它是一种金属元素
C.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
D.其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
3.某同学在进行元素推断时,草稿纸上记录了以下的四条推断结论,其中推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4.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A.OH-、H2O、F- B.NH3、N、N
C.H3O+、N、N D.HCl、F2、H2S
5.A+、B2+、C-、D2-4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现有以下排列顺序,其中按核电荷数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B2+>A+>C->D2-
B.D2->C->A+>B2+
C.C->D2->A+>B2+
D.B2+>A+>D2->C-
6.下列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的是( )
A.Mg2+ B.O2-
C.K+ D.Al3+
7.下列有关核电荷数1~18的元素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原子形成简单离子后,其最外层电子数可超过8
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均为2
C.原子核外电子中,位于最外层上的电子能量最高
D.当最外层电子数变为4时,粒子达稳定结构
8.已知A、B、C三种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A<B<C,且都小于18。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原子的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三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A ,B ,C 。
(2)画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 ,B ,C 。
9.某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下列关于该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是金属元素
B.对应原子一定容易失去2个电子
C.最高正价一定为+2价
D.化学性质可能不活泼
10.已知某微粒A的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Y=8时,该微粒为氖原子
B.当X-Y>2时,该微粒为阴离子
C.当Y=7且微粒A为原子时,该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AO4
D.当X=13时,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
11.有如下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是同种元素的微粒,属于两种核素
B.①②③中还原性最强的是①
C.②③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两者化学性质相同
D.①②互为同位素
12.X、Y、Z、W为核电荷数小于18的四种元素的原子,已知X核外电子总数等于电子层数,Y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Z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常见的氧化剂,W+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2-与W+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B.YZ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化合物YZ2属于电解质
C.化合物WZX的水溶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元素X、Z之间可以形成X2Z和X2Z2两种化合物
13.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a,最外层电子数为(2a+1)。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X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a2-1)
B.元素X形成的单质既能做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
C.元素X形成的简单离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均达到2n2(n表示电子层数)
D.由元素X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14.已知几种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的相关叙述如表所示。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的相关叙述
T 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与Ne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其某种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也是最常见的助燃剂
Z 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个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原子质量用作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标准,这种同位素的原子符号是 。
(2)Y形成的另一种单质主要存在于地球的平流层中,被称作地球生物的保护伞,该单质的化学式是 。
(3)元素Z在海水中含量非常高,海水中Z元素与T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画出T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5)T元素组成的单质在Y元素组成的常见单质中燃烧,得到的产物是 (填化学式)。
15.核外电子排布能够揭示原子每个电子层的电子分布情况,结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2)已知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试回答:
①当x-y<10时,该微粒为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②当y=8时,该微粒可能为 (填名称,任写5种)。
16.A、B、C、D是四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都小于20。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原子与C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0.2 mol C单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放出H2 6.72 L(标准状况),A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比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多5个,C原子与D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32。
(1)A、B、C、D的元素符号分别为 、 、 、 。
(2)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C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C单质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1.D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应为2n2,A项正确;次外层不为第一、二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B项正确;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的电子层一定是第一电子层,即K层,C项正确;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因此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的电子层不一定是第二电子层,D项错误。
2.C 由结构示意图知,最外层有3个电子,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A正确;此微粒的核电荷数为13,是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正确;形成离子只是核外电子数改变,质子数不变,C错误;Al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3,D正确。
3.B K、L、M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K层上可排1个电子,也可排2个电子,所以A项有可能;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上一定排满了8个电子,而M层上最多只能排18个电子,所以B项一定是错误的;K层上最多只能排2个电子,M层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即M层和L层都为8个电子,相应离子有K+、Ca2+等,则C项有可能;H和He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D项有可能。
4.D OH-和F-的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9+1=10,而H2O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10,A项不符合题意;NH3的质子数与电子数均为7+3=10,N的质子数为7+4=11、电子数为11-1=10,N的质子数为7+2=9、电子数为9+1=10,B项不符合题意;H3O+的质子数为3+8=11、电子数为11-1=10,N的质子数为7+4=11、电子数为11-1=10,N的质子数为7+2=9、电子数为9+1=10,C项不符合题意;HCl、F2、H2S三者的质子数均为18,均不带电荷,所以电子数也均为18,D项符合题意。
5.A 由题意知,A+是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B2+是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两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核电荷数:B2+>A+;D2-是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阴离子,C-是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阴离子,两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核电荷数:C->D2-。即核电荷数:B2+>A+>C->D2-。
6.C 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Mg2+的结构示意图为,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不符合题意;O2-的结构示意图为,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B不符合题意;K+的结构示意图为,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C符合题意;Al3+的结构示意图为,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不符合题意。
7.C 核电荷数1~18的元素原子中,当原子形成简单离子后,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超过8,A错误;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可能为2或8,B错误;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原子的核外电子中,离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高,则最外层上的电子能量最高,C正确;当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时(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为2),粒子达稳定结构,D错误。
8.(1)碳、C 硅、Si 氯、Cl
(2)
解析:由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可知A是碳元素;由B元素原子的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可知B为硅元素;由C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且质子数:A<B<C,可知C为氯元素。
9.D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可能为氦原子、镁原子等。氦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项错误;氦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对应原子不容易失去电子,B项错误,D项正确;氦元素难形成化合物,化合价通常为0价,C项错误。
10.D Y=8时,表示核外电子数为10,而核内质子数可能等于10,也可能大于10或小于10,故该微粒可能为Ne原子、阳离子、阴离子,A错误;当X-Y>2时,说明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阳离子,B错误;Y=7且微粒A为原子时,该元素为F元素,F元素没有+7价,C错误;X=13时,该元素为Al,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位居第三,D正确。
11.B 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为Al原子,②为 Al3+,③为Ne原子。①②是同种元素的微粒,但由于②为离子,故不属于两种核素,A错误;①易失电子,但②③均不能失电子,故①②③中还原性最强的是①,B正确;②③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C错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而②为离子,故两者不互为同位素,D错误。
12.B X、Y、Z、W为核电荷数小于18的四种元素的原子,已知X核外电子总数等于电子层数,说明X为氢,Y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说明Y为碳,Z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常见的氧化剂,说明Z为氧,W+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明W为钠。 Z2-与W+原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A正确;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H2CO3发生电离,所以H2CO3为电解质,CO2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正确;元素氢和氧之间可以形成H2O和H2O2两种化合物,D正确。
13.C 因电子层数只能为整数,根据题意知,1≤a≤3。当a=1时,不成立;当a=2时,最外层电子数为5,为N元素;当a=3时,最外层电子数为7,为Cl元素。当X为N元素时,质子数=2a2-1=2×22-1=7,当X为Cl元素时,质子数=2a2-1=2×32-1=17,A正确;由Cl2+H2OHCl+HClO、N2+3H22NH3、N2+O22NO知,元素X形成的单质既能做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B正确;Cl-的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数达不到2n2,C错误;如果X为Cl,则可形成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D正确。
14.(1)12C (2)O3 (3)NaCl (4) (5)Na2O2
解析:T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与Ne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T是Na;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X是C;Y的某种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也是最常见的助燃剂,Y是O;Z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个电子,Z是Cl;Z元素和T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Cl。T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15.(1) (2)①阴离子 ②氩原子、氯离子、硫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设核电荷数=质子数=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x,最外层电子数为y,依题意有a=5x,a=3y,则5x=3y,x=,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即y为 1~8的正整数,故仅当y=5,x=3时合理,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①当x-y<10时,x<10+y,说明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微粒应为阴离子。②当y=8时,应是18电子微粒,所以可能为氩原子、氯离子、硫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
16.(1)F Cl Al K (2)
(3)Al2(SO4)3 2Al+3H2SO4Al2(SO4)3+3H2↑
解析:由A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可推知A元素为F;又由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B元素为Cl;根据0.2 mol C单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0.3 mol H2,可判断C单质与酸反应时生成了+3价的化合物,则C元素为Al;再由C原子与D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32,可推知D元素为K。
2 / 2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课程 标准 1.知道核电荷数1~20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掌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化合价的关系
分点突破(一) 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
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N O P Q
离核远近 由 及
电子能量 由 到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一低”——一般,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排满能量较低的电子层后,再排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2)
(3)“一稳定”
3.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如钠)
(2)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得到或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原子核不发生改变,只是核外电子(一般是最外层电子)数目发生了改变。因此,简单离子可用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其核外电子排布,如Mg2+和Cl-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和 。
①离子结构示意图中,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且差值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②离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一般为8电子稳定结构。
有人形象地把核外电子排布比喻成洋葱切面,表明核外电子根据能量高低是分层排布的。当一个原子核外有多个电子时,不同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又有所不同,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交流讨论】
1.原子核周围是否真实存在这样的壳层?
2.你能写出O、P、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吗?
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一定相同吗?
4.当原子第四层上有电子时,第三层上的电子是否已经排满?
5.M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为什么钾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是,而是?
1.He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的燃料,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H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相对原子质量为2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下列微粒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B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S2-的结构示意图:
C.F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Na+的结构示意图:
分点突破(二)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 密切相关。
(1)稀有气体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氦原子除外,它的最外层只有 个电子),原子结构稳定,原子既不容易获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原子较易 电子形成阳离子,金属单质只具有还原性。
(3)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原子较易 电子形成阴离子,非金属单质大多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2.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 电子数有关。
(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元素通常表现为0价。
(2)金属元素只显正价,且一般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非金属元素既显正价,也显负价,其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最低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
1.对于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只有2种
2.已知氡(R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试根据氡(Rn)的原子结构预测氡气的化学性质( )
A.非常活泼,容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B.比较活泼,能与钠等反应
C.不太活泼,与氮气性质相似
D.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分点突破(三) 常见的电子数相同的微粒
1.常见的10电子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 Ne N3-、O2-、F-、Na+、Mg2+、Al3+
两核10电子 HF OH-
三核10电子 H2O N
四核10电子 NH3 H3O+
五核10电子 CH4 N
2.常见的18电子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 Ar K+、Ca2+、Cl-、S2-
两核18电子 F2、HCl HS-、
三核18电子 H2S —
四核18电子 PH3、H2O2等 —
其他 CH3CH3(乙烷)、N2H4(肼)、CH3OH等 —
3.推断10电子微粒和18电子微粒的思维模型
(1)10电子微粒的推断
(2)18电子微粒的推断
CH3—CH3、H2N—NH2、HO—OH、
F—F、F—CH3、CH3—OH……
1.下列微粒中,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①13Al3+ ②
③Cl- ④F-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指定粒子构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37Cl与39K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第114号元素的一种核素X与82P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C.H3O+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D.和S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单核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则该微粒一定是Ne
B.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N与H3O+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4.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D的化学式:A ;D 。
(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原子结构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分析与推理)
有V、W、X、Y、Z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18。其中只有X、Y为金属元素;V和X的最外层均只有1个电子;W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W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
(1)上述各元素分别是什么?如何确定的?
(2)V的一种核素中质子数为中子数的,则该核素的名称为 。
(3)Y形成的简单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4)Z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 ,最低化合价为 。
【规律方法】
1.解答原子结构推断类题目的思维模型
2.核电荷数1~20元素原子的结构特点
(1)没有中子的原子是H。
(2)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K。
(3)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Ca。
(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存在倍数关系
①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②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③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④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⑤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Si。
(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他相关数的关系
①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②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③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Ca。
④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Na。
⑤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
⑥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⑦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Mg、Ca。
【迁移应用】
1.核电荷数1~18的元素A和B,其中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a,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L层电子数是(a+b),则A、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表示为( )
A.B3A2 B.AB2
C.A3B2 D.BA2
2.一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标出其质子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做出判断。
(1)若该粒子为中性微粒,则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2)若该粒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变为中性原子,其原子很容易失去电子,则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3)若该微粒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中性原子,其原子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则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3.现有X、Y、Z三种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变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X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请完成下列问题:
(1)X元素的名称是 ;Y元素的名称是 ;Z元素的名称是 。
(2)XZ3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3)根据X的原子结构,预测X具有 (填“得电子性”或“失电子性”)。
(4)分别写出X、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 、 。
1.“原子”原意是“不可再分”。20世纪初,人们才认识到原子不是最小的粒子。从电子层模型分析,Ca原子核外N层中运动的电子数为( )
A.8 B.2
C.18 D.1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多电子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
B.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例如只有M层排满后才排N层
C.某原子M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有aXn+和bYm-两种元素的简单离子,若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n+m
B.a-b=n-m
C.核电荷数:Y<X
D.质子数:Y>X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则该微粒一定是氩原子
B.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的微粒只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F-、Na+、Al3+是与N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D.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5.A、B、C、D都是10电子微粒。
(1)A为中性微粒。如果A的水溶液显碱性,则A是 。
(2)B为带电微粒。如果B为阳离子,且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B是 ;如果B为阴离子,且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B是 。
(3)C微粒中含有5个原子,带正电荷,遇碱放出NH3,则C是 。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基础知识·准落实】
分点突破(一)
师生互动
1.K L M 近 远 低 高 3.(1)电荷 质子
探究活动
交流讨论
1.提示:电子层不是真实存在的,是科学家为了使表达更加形象化,根据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而设想的结构模型。
2.提示:O、P、S。
3.提示:不一定。H和D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Ca2+和Cl-的核外电子排布均为2、8、8,其化学性质不同。
4.提示:不一定。第三层排满时是18个电子,当第三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8个电子,故当第三层排布8个电子后,如果还有电子,就排布在第四层上,例如,钙原子的第一、二、三、四层的电子数分别为2、8、8、2。
5.提示:(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应用其中的一项。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布18个电子,而当它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布8个电子。
(2)电子不一定排满M层才排N层,如K和Ca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分别为K、Ca。
自主练习
1.CHe核外电子数为2,质量数为3,核外的2个电子排布在K层上,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正确。
2.B Be原子的核电荷数是4,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S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得到2个电子后,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质子数不变,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B正确;氟原子的核电荷数是9,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钠离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质子数不变,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
分点突破(二)
师生互动
1.最外层电子数 (1)8 2 (2)失去 (3)获得 2.最外层
自主练习
1.C 在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有H、Li、Na,其中H是非金属元素,A项错误;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有He、Be、Mg,其中He是非金属元素,B项错误;H、He、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它们是非金属元素,C项正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有H、Be、Al,D项错误。
2.D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知,Rn的最外电子层已达到8电子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D项正确。
分点突破(三)
自主练习
1.C 13Al3+、、F- 核外均有10个电子,③Cl-的电子数是18,故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①②④。
2.C 37Cl与39K所具有的中子数都是20, A项正确;第114号元素的一种核素X与82Pb都是 ⅣA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为4,B项正确;H3O+与OH-的质子数分别是11和9,C项错误;和S2-的质子数都是16、电子数都是18,D项正确。
3.C A项中的微粒还可以是Na+、Mg2+、F-、O2-等,错误;B项中的原子最外层为1个电子的元素还可以是氢元素,错误;D项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碳元素,而碳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难得到电子,也难失去电子,错误。
4.(1)N H2O (2)HS-+OH-S2-+H2O(或H2S+OH-HS-+H2O或H2S+2OH-S2-+2H2O)
解析:(1)10电子微粒A、B反应得到两种10电子微粒,应是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得到氨气与水,而C、B都能与氢离子反应,可推知A为N,B为OH-,C为NH3,D为H2O。(2)如果A、C均是18电子的粒子,B、D是10电子的粒子,结合转化关系,可推断:A为H2S或HS-,B为OH-,C为HS-或S2-,D为H2O; 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H-S2-+H2O(或H2S+OH-HS-+H2O或H2S+2OH-S2-+2H2O)。
【关键能力·细培养】
(1)提示:
(2)提示H符合要求,名称为氚。
(3)提示:。
(4)提示:+6价、-2价。
迁移应用
1.D 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L层电子数是(a+b),则L层电子数为8,即a+b=8,元素A有两个电子层,则b=2,所以a=8-2=6,则A为氧元素;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6-2=4,B为硅元素,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SiO2,即BA2。
2.(1)Ne (2)Na+ (3)F-
解析:(1)若为中性微粒,说明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即该微粒质子数为10,为Ne。(2)若该微粒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中性原子,则该微粒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离子为Na+。(3)若该微粒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中性原子,则该微粒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离子为F-。
3.(1)氮 碳 氢 (2)NH3 (3)得电子性 (4)HNO3 H2CO3
解析:由Y入手进行推断,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可推断Y为C,不可能是S(S有3个电子层,若为S,则与题意不符),由XZ3结合题设可推断为NH3,从而得知X、Y、Z三种元素分别是氮、碳和氢元素。X(氮)具有两个电子层,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是5,可得到3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表现得电子性。
【教学效果·勤检测】
1.B C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N层为第四电子层,有2个电子,选B。
2.D 在多电子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A项错误;原子核外电子通常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但不完全遵循先排满内电子层,再排外电子层的规律,如钾原子的N层上有1个电子,若该电子排在M层上,则M层变为最外层,且有9个电子,不符合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的规律,B项错误;M层最多能容纳18个电子,C项错误;O2-的结构示意图是,其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项正确。
3.C aXn+、bY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即二者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存在a-n=b+m,a-b=m+n,可知质子数、核电荷数:Y<X。
4.C 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不一定是氩原子,还可能是氯离子、钾离子等,A项错误;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的微粒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也可能是阴离子或阳离子,B项错误;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该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B,D项错误。
5.(1)NH3 (2)H3O+ OH- (3)N
解析:(1)中性微粒溶于水显碱性,应为NH3。(2)阳离子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应为H3O+;阴离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应为OH-。(3)含有5原子的阳离子,遇碱放出NH3,应为N。
2 / 2(共90张PPT)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课
程 标
准 1.知道核电荷数1~20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掌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化合价的关系
目 录
1、基础知识·准落实
2、关键能力·细培养
3、教学效果·勤检测
4、学科素养·稳提升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分点突破(一) 核外电子排布
1. 电子层
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N O P Q
离核远近 由 及
电子能量 由 到
K
L
M
近
远
低
高
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一低”——一般,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
排满能量较低的电子层后,再排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2)
(3)“一稳定”
3.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如钠)
(2)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得到或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原子
核不发生改变,只是核外电子(一般是最外层电子)数目发
生了改变。因此,简单离子可用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其核外
电子排布,如Mg2+和Cl-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和 。
①离子结构示意图中,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且差值为离子所带的电
荷数。
②离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一般为8电子稳定结构。
有人形象地把核外电子排布比喻成洋葱切面,表明核外电子根据能
量高低是分层排布的。当一个原子核外有多个电子时,不同电子经常
出现的区域又有所不同,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交流讨论】
1. 原子核周围是否真实存在这样的壳层?
提示:电子层不是真实存在的,是科学家为了使表达更加形象化,
根据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而设想的结构模型。
2. 你能写出O、P、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吗?
提示:O 、P 、S 。
3.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一定相同吗?
提示:不一定。H和D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Ca2+
和Cl-的核外电子排布均为2、8、8,其化学性质不同。
4. 当原子第四层上有电子时,第三层上的电子是否已经排满?
提示:不一定。第三层排满时是18个电子,当第三层为最外层时不
能超过8个电子,故当第三层排布8个电子后,如果还有电子,就排
布在第四层上,例如,钙原子的第一、二、三、四层的电子数分别
为2、8、8、2。
5. M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为什么钾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
是 ,而是 ?
提示:(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应用其
中的一项。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布18个电子,而当
它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布8个电子。
(2)电子不一定排满M层才排N层,如K和Ca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分别为K 、Ca 。
1. He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的燃料,其原子核中质
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 H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 相对原子质量为2
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解析: He核外电子数为2,质量数为3,核外的2个电子排布在
K层上,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正确。
2. 下列微粒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 B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S2-的结构示意图:
C. F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Na+的结构示意图:
解析: Be原子的核电荷数是4,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
错误;S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得到2个电子后,最外层达到8个电
子的稳定结构,质子数不变,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正
确;氟原子的核电荷数是9,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错误;
钠离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质子数不变,其离子结构示意
图为 ,D错误。
分点突破(二)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1.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 密切相关。
(1)稀有气体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氦原子除外,它的
最外层只有 个电子),原子结构稳定,原子既不容易获
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
反应。
最外层电子数
8
2
(2)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原子较易 电
子形成阳离子,金属单质只具有还原性。
失去
(3)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原子较
易 电子形成阴离子,非金属单质大多具有氧化性和
还原性。
获得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 电子数
有关。
(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元素通常表现
为0价。
(2)金属元素只显正价,且一般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非金属元素既显正价,也显负价,其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
数(O、F除外),最低负价=最外层电子数-8。
最外层
1. 对于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 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只有2种
解析: 在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的元素有H、Li、Na,其中H是非金属元素,A项错误;原子最外
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有He、Be、Mg,其中He是非金属元素,B项
错误;H、He、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它们是非金属元
素,C项正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有H、Be、
Al,D项错误。
2. 已知氡(R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试根据氡(Rn)
的原子结构预测氡气的化学性质( )
A. 非常活泼,容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B. 比较活泼,能与钠等反应
C. 不太活泼,与氮气性质相似
D. 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解析: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知,Rn的最外电子层已达到8电子稳
定,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D项正确。
分点突破(三) 常见的电子数相同的微粒
1. 常见的10电子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 Ne N3-、O2-、F-、Na+、Mg2+、Al3+
两核10电子 HF OH-
三核10电子 H2O N
四核10电子 NH3 H3O+
五核10电子 CH4 N
2. 常见的18电子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 Ar K+、Ca2+、Cl-、S2
-
两核18电子 F2、HCl HS-、
三核18电子 H2S —
四核18电子 PH3、H2O2等 —
其他 CH3CH3(乙烷)、N2H4
(肼)、CH3OH等 —
3. 推断10电子微粒和18电子微粒的思维模型
(1)10电子微粒的推断
(2)18电子微粒的推断
1. 下列微粒中,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①13Al3+ ② ③Cl- ④F-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 13Al3+、 、F- 核外均有10个电子,③Cl-的电子
数是18,故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①②④。
2. 下列关于指定粒子构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37Cl与39K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第114号元素的一种核素 X与82P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C. H3O+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D. 和S2-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解析: 37Cl与39K所具有的中子数都是20, A项正确;第114号元
素的一种核素 X与82Pb都是 ⅣA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为
4,B项正确;H3O+与OH-的质子数分别是11和9,C项错误;
和S2-的质子数都是16、电子数都是18,D项正确。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单核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则该微粒一定是Ne
B. 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 N 与H3O+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
解析: A项中的微粒还可以是Na+、Mg2+、F-、O2-等,错
误;B项中的原子最外层为1个电子的元素还可以是氢元素,错
误;D项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碳元
素,而碳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难得到电子,也难失去
电子,错误。
4. 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粒子,它们之间存
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D的化学
式:A ;D 。
解析:10电子微粒A、B反应得到两种10电子微粒,应是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得到氨气与水,而C、B都能与氢离子反应,可推知A为N ,B为OH-,C为NH3,D为H2O。
N
H2O
(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
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HS-+OH- S2-+H2O
(或H2S+OH- HS-+H2O或H2S+2OH- S2-+
2H2O)
解析:如果A、C均是18电子的粒子,B、D是10电子的粒子,结合转化关系,可推断:A为H2S或HS-,B为OH-,C为HS-或S2-,D为H2O; 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H- S2-+H2O(或H2S+OH- HS-+H2O或H2S+2OH- S2-+2H2O)。
关键能力·细培养
2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原子结构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分析与推理)
有V、W、X、Y、Z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
于18。其中只有X、Y为金属元素;V和X的最外层均只有1个电子;
W和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W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Y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 。
(1)上述各元素分别是什么?如何确定的?
提示:
(2)V的一种核素中质子数为中子数的 ,则该核素的名称为 。
提示: H符合要求,名称为氚。
(3)Y形成的简单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提示: 。
(4)Z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 ,最低化合价为 。
提示:+6价、-2价。
【规律方法】
1. 解答原子结构推断类题目的思维模型
(1)没有中子的原子是 H。
(2)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K。
(3)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Ca。
(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存在倍数关系
①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②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③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④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⑤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Si。
2. 核电荷数1~20元素原子的结构特点
(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他相关数的关系
①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②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③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Ca。
④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Na。
⑤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
⑥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⑦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Mg、Ca。
【迁移应用】
1. 核电荷数1~18的元素A和B,其中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a,次外层电子数是b;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L层
电子数是(a+b),则A、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
表示为( )
A. B3A2 B. AB2
C. A3B2 D. BA2
解析: B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a-b),L层电子数是
(a+b),则L层电子数为8,即a+b=8,元素A有两个电子
层,则b=2,所以a=8-2=6,则A为氧元素;B元素的原子M层
电子数是a-b=6-2=4,B为硅元素,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
物为SiO2,即BA2。
2. 一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时,忘记在
圆圈内标出其质子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做出判断。
(1)若该粒子为中性微粒,则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解析:若为中性微粒,说明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即该微粒质子数为10,为Ne。
(2)若该粒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变为中性原子,其原子很容易失去
电子,则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解析:若该微粒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中性原子,则该微
粒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离子为Na+。
Ne
Na+
(3)若该微粒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中性原子,其原子很容易得到
1个电子,则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
解析:若该微粒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中性原子,则该微粒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离子为F-。
F-
3. 现有X、Y、Z三种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变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之和是5。X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最
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请完成下列
问题:
(1)X元素的名称是 ;Y元素的名称是 ;Z元素的名
称是 。
(2)XZ3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3)根据X的原子结构,预测X具有 (填“得电子
性”或“失电子性”)。
氮
碳
氢
NH3
得电子性
(4)分别写出X、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
式 、 。
解析:由Y入手进行推断,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
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可推断Y为C,不可能是S(S有3个
电子层,若为S,则与题意不符),由XZ3结合题设可推断为
NH3,从而得知X、Y、Z三种元素分别是氮、碳和氢元素。
X(氮)具有两个电子层,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是5,可
得到3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表现得电子性。
HNO3
H2CO3
教学效果·勤检测
3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原子”原意是“不可再分”。20世纪初,人们才认识到原子不
是最小的粒子。从电子层模型分析,Ca原子核外N层中运动的电子数为( )
A. 8 B. 2
C. 18 D. 10
解析: C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N层为第四电子层,有2个电子,选B。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多电子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
B. 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例如只有M层排满
后才排N层
C. 某原子M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D. 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解析: 在多电子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
内运动,A项错误;原子核外电子通常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
上,但不完全遵循先排满内电子层,再排外电子层的规律,如钾原
子的N层上有1个电子,若该电子排在M层上,则M层变为最外层,
且有9个电子,不符合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的规律,B项错
误;M层最多能容纳18个电子,C项错误;O2-的结构示意图
是 ,其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项正确。
3. 有aXn+和bYm-两种元素的简单离子,若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b-a=n+m
B. a-b=n-m
C. 核电荷数:Y<X
D. 质子数:Y>X
解析: aXn+、bY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即二者的核外电子数
相等,存在a-n=b+m,a-b=m+n,可知质子数、核电荷
数:Y<X。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则该微粒一定是氩原子
B. 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的微粒只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 F-、Na+、Al3+是与N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D. 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解析: 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不一定是氩原
子,还可能是氯离子、钾离子等,A项错误;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
结构的微粒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也可能是阴离子或阳离子,
B项错误;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该元素不一定是金
属元素,也可能是B,D项错误。
5. A、B、C、D都是10电子微粒。
(1)A为中性微粒。如果A的水溶液显碱性,则A是 。
解析:中性微粒溶于水显碱性,应为NH3。
(2)B为带电微粒。如果B为阳离子,且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
液变红,则B是 ;如果B为阴离子,且其水溶液能
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B是 。
解析:阳离子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应为H3O+;阴离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应为OH-。
NH3
H3O+
OH-
(3)C微粒中含有5个原子,带正电荷,遇碱放出NH3,则C
是 。
解析:含有5原子的阳离子,遇碱放出NH3,应为N 。
N
学科素养·稳提升
4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1. 下列关于核外电子排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B. 次外层中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次外层不为第一、二电子
层)
C. 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的电子层一定是第一电子层
D. 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的电子层一定是第二电子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
电子数应为2n2,A项正确;次外层不为第一、二电子层时,最多
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B项正确;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的电子层一
定是第一电子层,即K层,C项正确;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
个,因此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的电子层不一定是第二电子层,D项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错
误的是( )
A. 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B. 它是一种金属元素
C. 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
D. 其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结构示意图知,最外层有3个电子,容易失去最外层3
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A正确;此微粒的核电荷
数为13,是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正确;形成离子只是核外电
子数改变,质子数不变,C错误;Al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13,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 某同学在进行元素推断时,草稿纸上记录了以下的四条推断结论,
其中推断肯定错误的是( )
A. 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 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 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 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K、L、M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
K层上可排1个电子,也可排2个电子,所以A项有可能;当M层上
排有电子时,L层上一定排满了8个电子,而M层上最多只能排18个
电子,所以B项一定是错误的;K层上最多只能排2个电子,M层和
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即M层和L层都为8个电子,相应离
子有K+、Ca2+等,则C项有可能;H和He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
子数相等,所以D项有可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A. OH-、H2O、F- B. NH3、N 、N
C. H3O+、N 、N D. HCl、F2、H2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OH-和F-的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9+1=10,而H2O的
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10,A项不符合题意;NH3的质子数与电子数
均为7+3=10,N 的质子数为7+4=11、电子数为11-1=
10,N 的质子数为7+2=9、电子数为9+1=10,B项不符合题
意;H3O+的质子数为3+8=11、电子数为11-1=10,N 的质
子数为7+4=11、电子数为11-1=10,N 的质子数为7+2=
9、电子数为9+1=10,C项不符合题意;HCl、F2、H2S三者的质
子数均为18,均不带电荷,所以电子数也均为18,D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A+、B2+、C-、D2-4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现有以下排
列顺序,其中按核电荷数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 B2+>A+>C->D2- B. D2->C->A+>B2+
C. C->D2->A+>B2+ D. B2+>A+>D2->C-
解析: 由题意知,A+是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B2+是失
去2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两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核电荷
数:B2+>A+;D2-是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阴离子,C-是得到1个
电子形成的阴离子,两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核电荷数:C-
>D2-。即核电荷数:B2+>A+>C->D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 下列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的是( )
A. Mg2+ B. O2-
C. K+ D. Al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Mg2+的结构示意图
为 ,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不符合题意;O2-的
结构示意图为 ,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B不符合题
意;K+的结构示意图为 ,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相
同,C符合题意;Al3+的结构示意图为 ,与氖原子的核外电
子排布相同,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 下列有关核电荷数1~18的元素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原子形成简单离子后,其最外层电子数可超过8
B.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均为2
C. 原子核外电子中,位于最外层上的电子能量最高
D. 当最外层电子数变为4时,粒子达稳定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核电荷数1~18的元素原子中,当原子形成简单离子后,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超过8,A错误;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
可能为2或8,B错误;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原子的核外电
子中,离核越远的电子能量越高,则最外层上的电子能量最高,C
正确;当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时(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为2),粒子达
稳定结构,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 已知A、B、C三种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A<B<C,且都小于
18。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原子
的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
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三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A ,B ,
C 。
碳、C
硅、Si
氯、C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画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 ,
B ,C 。
解析:由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可知A是碳元素;由B元素原子的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
数的一半,可知B为硅元素;由C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
最外层电子数多1且质子数:A<B<C,可知C为氯元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某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下列关于该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一定是金属元素
B. 对应原子一定容易失去2个电子
C. 最高正价一定为+2价
D. 化学性质可能不活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可能为氦原子、镁原子等。氦
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项错误;氦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
质不活泼,对应原子不容易失去电子,B项错误,D项正确;氦元
素难形成化合物,化合价通常为0价,C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 已知某微粒A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Y=8时,该微粒为氖原子
B. 当X-Y>2时,该微粒为阴离子
C. 当Y=7且微粒A为原子时,该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
HAO4
D. 当X=13时,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Y=8时,表示核外电子数为10,而核内质子数可能等
于10,也可能大于10或小于10,故该微粒可能为Ne原子、阳离
子、阴离子,A错误;当X-Y>2时,说明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
数,该粒子为阳离子,B错误;Y=7且微粒A为原子时,该元素
为F元素,F元素没有+7价,C错误;X=13时,该元素为Al,在
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位居第三,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1. 有如下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是同种元素的微粒,属于两种核素
B. ①②③中还原性最强的是①
C. ②③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两者化学性质相同
D. ①②互为同位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为Al原子,②为 Al3
+,③为Ne原子。①②是同种元素的微粒,但由于②为离子,故
不属于两种核素,A错误;①易失电子,但②③均不能失电子,
故①②③中还原性最强的是①,B正确;②③核外电子排布相
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C错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
位素,而②为离子,故两者不互为同位素,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 X、Y、Z、W为核电荷数小于18的四种元素的原子,已知X核外
电子总数等于电子层数,Y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
倍,Z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常见的氧化剂,W+与氖原子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Z2-与W+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B. YZ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化合物YZ2属于电解质
C. 化合物WZX的水溶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 元素X、Z之间可以形成X2Z和X2Z2两种化合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X、Y、Z、W为核电荷数小于18的四种元素的原子,
已知X核外电子总数等于电子层数,说明X为氢,Y最外层电子数
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说明Y为碳,Z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
一,是常见的氧化剂,说明Z为氧,W+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
同,说明W为钠。 Z2-与W+原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具有相同的
核外电子排布,A正确;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H2CO3发生
电离,所以H2CO3为电解质,CO2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氢氧化
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正确;元
素氢和氧之间可以形成H2O和H2O2两种化合物,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 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a,最外层电
子数为(2a+1)。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X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a2-1)
B. 元素X形成的单质既能做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
C. 元素X形成的简单离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均达到2n2(n表示电
子层数)
D. 由元素X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因电子层数只能为整数,根据题意知,1≤a≤3。当a
=1时,不成立;当a=2时,最外层电子数为5,为N元素;当a
=3时,最外层电子数为7,为Cl元素。当X为N元素时,质子数=
2a2-1=2×22-1=7,当X为Cl元素时,质子数=2a2-1=2×32
-1=17,A正确;由Cl2+H2O HCl+HClO、N2+
3H2 2NH3、N2+O2 2NO知,元素X形成的单质既能
做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B正确;Cl-的结构示意图为 ,
最外层电子数达不到2n2,C错误;如果X为Cl,则可形成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已知几种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的相关叙述如表所示。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的相关叙述
T 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与Ne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其某种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也是最常见的助燃剂
Z 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个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原子质量用作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标
准,这种同位素的原子符号是 。
(2)Y形成的另一种单质主要存在于地球的平流层中,被称作地
球生物的保护伞,该单质的化学式是 。
(3)元素Z在海水中含量非常高,海水中Z元素与T元素形成的化
合物的化学式为 。
(4)画出T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12C
O3
NaC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T元素组成的单质在Y元素组成的常见单质中燃烧,得到的
产物是 (填化学式)。
解析:T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与Ne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则T是Na;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X是C;
Y的某种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也是最常见的助燃剂,Y
是O;Z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个电
子,Z是Cl;Z元素和T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Cl。
T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Na2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5. 核外电子排布能够揭示原子每个电子层的电子分布情况,结合核
外电子排布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
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解析:设核电荷数=质子数=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x,最外层电子数为y,依题意有a=5x,a=3y,则5x=3y,x= ,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即y为 1~8的正整数,故仅当y=5,x=3时合理,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已知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试回答:
①当x-y<10时,该微粒为 (填“原子”“阳
离子”或“阴离子”)。
②当y=8时,该微粒可能为
(填名称,任写5种)。
阴离子
氩原子、氯离子、硫离子、
钾离子、钙离子(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①当x-y<10时,x<10+y,说明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微粒应为阴离子。②当y=8时,应是18电子微粒,所以可能为氩原子、氯离子、硫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 A、B、C、D是四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都小于20。A原子与B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原子与C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0.2 mol C单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放出H2 6.72 L(标准状况),
A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比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多5个,C原子与D
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32。
(1)A、B、C、D的元素符号分别
为 、 、 、 。
F
Cl
Al
K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 。
(3)C的硫酸盐的化学式为 ,C单质与稀硫酸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l2(SO4)3
2Al+3H2SO4 Al2(SO4)3+
3H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由A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可推知A元素为F;又由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B元素为Cl;根据0.2 mol C单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0.3 mol H2,可判断C单质与酸反应时生成了+3价的化合物,则C元素为Al;再由C原子与D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32,可推知D元素为K。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