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4 15:2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 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 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 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2. 道光十九年(注:道光元年是1821年),一份英国密件这样写道:“陛下政府感觉,对于中国人所加于不列颠人民和女王官吏的暴行,不得不表示愤怒。……为此,陛下政府意将派遣海军到中国海去,可能还有少量陆军……陛下希望占领一个岛,作为远征军的供应中心与行动基地。”以下信息不能从上述材料中获取的是(  )
A. “暴行”指的是虎门销烟 B. 英国政府试图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C. 英国人试图建立侵略中国的基地 D. 英国在同中国的正当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3. 它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中国长期独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被迫融入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潮流之中。“它”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瑷珲条约》
4. 刘宗绪在《历史学科专题讲座》一书中写道:“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合众国民人在中国各港口,自因财产涉讼,由本国领事等官讯明办理;若合众国民人在中国与别国贸易之人因事争论者,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这一规定说
明列强侵略导致中国丧失了(  )
A. 关税主权 B. 司法主权
C. 贸易主权 D. 领土主权
5. 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 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 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 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6. 某战争开始后不久,林则徐便遭到贬黜。清政府虽几次用兵,但派来的主帅大多无能、无勇、无谋,致使清军节节败退,最终清政府战败。材料中的“战争”(  )
A.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B. 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D. 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7.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南京条约》的签订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矛盾,欧洲人渴望中国作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也就毫不奇怪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强调的是(  )
A.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 鸦片战争的影响
C.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D.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8. 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虎门销烟浮雕”和“圆明园大水法遗址”。有人说,虎门销烟和火
烧圆明园的“两把大火”,拥有不同的色彩。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虎门销烟是胜利的正义之举,火烧圆明园是屈辱历史
B.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所为,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所为
C. 虎门销烟燃起了“黑色的烟雾”,火烧圆明园是“红色火焰”
D. 虎门销烟中中国没有损失,火烧圆明园中中国损失很大
9.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研究边疆的学者,他们编著了一大批边疆历史、地理、军事类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 热衷于开发边疆 B. 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C. 地理学研究兴起 D. 学习西方成为潮流
10.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是由于(  )
A.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 《瑷珲条约》的危害
C.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11. (五六十年代的这次)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这次起义的代表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洪秀全
C. 陈化成 D. 曾国藩
12. 洪秀全怀着浓厚的复古情愫,将小农生活理想化、绝对化,试图根据自己的设想重塑中国社会。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具体反映洪秀全这一思想的文件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海国图志》 D. 《劝世良言》
13.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材料中洪仁玕的主张是(  )
A. 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 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C. 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 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14、“这种现象所引发的问题,严重困扰着道光皇帝。据统计,大清外流白银约有1亿两,这使大清国库严重空虚。”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 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B. 清军战斗力的下降
C. 鸦片走私贸易猖獗 D. 英军骚扰沿海地区
15.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这反映了(  )
A. 中国的独立主权遭到破坏 B. 农民阶级反帝救国的强烈愿望
C. 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D.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16、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为西方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这表明中国(  )
A.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 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C. 开始进入近代社会 D.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7.1825年,歇夫列里提出黑色火药的最佳化学反应方程式,据此可知最佳火药配方的硝、硫、炭的组配比率应为74.84%、11.84%、11.32%,但关天培的火药配方仍是8∶1∶1,也无法像英国一样在工厂中生产高纯度硝和硫。这说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  )
A. 制度腐败 B. 固守传统
C. 国力薄弱 D. 科技落后
18、中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谈判期间,清政府代表桂良认为:“(条约)万不可作为真凭实据,不过假此数纸,暂且退却海口兵船。将来倘欲背盟弃好,只需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咸丰帝也同意先敷衍一时。由此可见(  )
A. 清政府对列强抱有幻想 B. 清朝官员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C. 清政府被列强任意宰割 D. 清政府积极抵抗列强的侵略
19.“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深知圆明园在咸丰帝心中的地位,它不仅是清朝皇帝经常居住的行宫,也是皇帝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枢,将其焚毁可以对清廷产生强烈的震慑作用。”据此可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是(  )
A. 显示其军事力量的强大 B. 对清王朝施加压力
C. 掩盖抢夺文物等罪行 D. 对民众抵抗的报复
20、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产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的过程。导致太平天国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B. 农民无法突破阶级局限
C.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 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
二、非选择题
21.填空题
(1)鸦片战争是 的开端。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 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 一带深入到 地区,俄国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 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 与 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三大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和司法主权遭到了破坏。当一个国家已经不能全部独立地拥有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和司法主权时,这个国家的主权完整就遭到了破坏。这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危害。由此,清政府也开始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材料二: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体制,已开始解体。1899年全国进出口货值264 748千海关两,出口货值195 785千海关两,两笔共达460 533千海关两。这就是说,中国经济已基本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用机器的近代工矿企业陆续出现。据统计,1895年全国近代工矿企业总数达200家,资本总额5 004万元,工人总数91 350—98 060人。近代交通运输业和近代商业也陆续出现。
——摘编自陈卫文《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三大主权遭到了破坏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起义军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宣称:“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衣食者,上帝之衣食,非胡虏之衣食也;子女民人者,上帝之子女民人,非胡虏之子女民人也。”
材料二:《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材料三: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自粤匪(指太平天国)之乱以来,蔓延及十余省,沦陷至六百余城。……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以纡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斗争目标,并分析其提出这一目标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案体现了太平天国怎样的理想?这一理想能否实现?为什么?
材料三反映了曾国藩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以及他提出的应对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曾国藩的这一主张。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9 年 6 月 3 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销毁鸦片持续了 23 天,销毁鸦片 110 多万千克。
材料二:《南京条约》部分条文:
(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二)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三)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虎门销烟的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中的条款分别破坏了中国的哪些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
1-5DDABA 6-10CCABA 11-15BABCD 16-20BDBBB
(1)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东南远海 长江中下游 (3)鸦片战争 统治阶级 劳动群众
(1)领土主权:《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关税主权:《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司法主权: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2)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基本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陆续出现。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
23.(1)斗争目标:反对清朝统治(“讨胡”)。原因:利用宗教宣传动员群众;清朝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
(2)理想: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建立 “有田同耕” 的平等社会。不能实现。原因:这一理想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无法实现;太平天国缺乏稳定的环境推行这一方案。
(3)曾国藩主张利用外国势力镇压太平天国(“资夷力以助剿”),同时学习西方技术制造船炮(“师夷智以造炮制船”)。评价:这一主张一方面维护了清朝统治,镇压了农民运动;另一方面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辩证评价即可)
24.(1)特点:规模大(销毁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公开销毁。(任答两点)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条款(一)破坏贸易主权,条款(二)破坏领土主权,条款(三)破坏财产主权。(任答两点)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