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安徽省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篇)安徽省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13 22:0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培优篇)安徽省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2∶18=,18是比的( )。
A.前项 B.后项 C.比值
2.已知磊磊小时走千米,他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列式是( )。
A. B. C.
3.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60°,其余两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1,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4.乐乐和笑笑分别买了一支相同的钢笔,乐乐用了所带钱数的,笑笑用了所带钱数的,他俩所带钱数比是( )。
A.3∶4 B.4∶3 C.3∶8 D.8∶3
5.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1∶5∶3,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6.a是一个非零自然数,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A. B. C. D.
7.肖宁在整理柳树、银杏树、枫树和枇杷树这四种树的树叶数据时,忘记标出树叶的名称,他只记得柳树叶最狭长。从下列数据可以判断出( )是柳树叶。
A.长35毫米,宽52毫米 B.长242毫米,宽77毫米
C.长90毫米,宽11毫米 D.长40毫米,宽55毫米
8.学校食堂有20吨大米,平均每天吃,可以吃( )天。
A.4 B.5 C.20 D.100
9.如图,正方形花池中玫瑰花占地,三角形花池中菊花占地,玫瑰花种植面积与菊花种植面积的比是( )。
A.4∶3 B.2∶3 C.3∶2
10.袋子里红球与白球的个数比是19∶13。放入若干只红球后,红球与白球数量之比是5∶3,再放入若干只白球后,红球与白球数量之比是13∶11。已知放入的白球比红球多80只。那么原来袋子中有白球( )只。
A.360 B.350 C.390 D.400
二、填空题
11.除以7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的( )是多少。
12.一辆汽车行千米用汽油升,则1升汽油可行( )千米,照这样计算,王老师汽车上油量显示为20升,他最多可行( )千米就须加油。
13.在括号里填上“>”“<”或“=”。
( ) ( ) ( )
14.一辆汽车行千米用汽油升,1升汽油可供这辆汽车行( )千米;行1千米要用汽油( )升。
15.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相加的和是150,已知差是减数的。减数是( )。
16.如果(、、都大于0),那么、、中最大是( ),最小是( )。
17.把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8.小明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一部分,已读的和未读的页数比是1∶5,第二天读了30页,这时已读的和未读的页数比是5∶7,这本书有( )页。
19.明明和芳芳共收集邮票120枚,若明明把自己的邮票的送给芳芳,两人的邮票枚数就同样多,原来明明有邮票( )枚,芳芳有邮票( )枚。
20.丁老师买来一些铅笔作为同学们的奖品。送出后,又送出6支,这时送出的支数正好是剩下的。王老师最初买来铅笔( )支。
三、判断题
2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
22.如果,那么的值是4。( )
23.和是倒数。( )
24.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已修的和剩下的比是5∶1。( )
四、计算题
25.口算。


五、解答题
26.五(1)班有女生18人,比男生少3人。
(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7.配制一种糖水,糖和水的质量比是1∶10。
(1)10克糖需要加水多少克?
(2)1000克水需要加糖多少克?
28.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蚂蚁森林”的工作人员在西北某沙漠种植了一批需水量较低的树木。其中种植了600棵胡杨,种植沙柳的棵数是胡杨棵数的,是沙棘棵数的。工作人员种植了多少棵沙棘树?
29.蛋糕店烤了一些桃酥,每盒装千克可装60盒,如果改用净含量是千克的小盒装,则这些桃酥可装多少盒?
30.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需要6天。现在甲乙两队合修,完成任务时,甲乙两队修的米数比是5∶3。已知乙队每天修36米,如果这条路单独由乙队修,需要多少天?
31.夏天酸酸甜甜的酸梅汤最受大家喜欢。明明用240毫升的酸梅原汁加水调制了600毫升的酸梅汤。妈妈说:“当酸梅原汁与水的比是3∶7时口感最佳。”明明应该再往酸梅汤里加什么?加多少毫升?
32.深度相同且都注满水的甲、乙两蓄水池,各有一个排水管,放完甲池中的水需要3小时,放完乙水池的水需要5小时,同时打开两个水池的排水管,经过一段时间后,关闭排水管,甲水池水面高度为乙水池的,从开始排水到关闭水管,共用了多少小时?
《(培优篇)安徽省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D B A C B C C
1.B
【分析】根据比各部分名称,12∶18=,12是比的前项,18是比的后项,∶是比号,是比值。
【详解】12∶18=,18是比的后项。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比的各部分名称,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2.A
【分析】由“磊磊小时走千米”知:时间是:小时,路程是: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将数据代入即可。
【详解】由速度=路程÷时间知:求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应列式为:。
故答案为:A
3.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已知,即可求得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再根据三个内角的度数进一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即可。
【详解】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60度,其余两个内角的和是180°-60°=120°
3+1=4(份)
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120°×
=120°×
=90°
120°×
=120°×
=30°
所以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和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4.D
【分析】设这支钢笔的单价是1,用1÷,求出乐乐带的钱数;用1÷,求出笑笑带的钱数,再根据比的意义,用乐乐带的钱数∶笑笑带的钱数,化简,即可解答。
【详解】设钢笔的价格是1。
(1÷)∶(1÷)
=(1×4)∶(1×)
=4∶
=(4×2)∶(×2)
=8∶3
乐乐和笑笑分别买了一支相同的钢笔,乐乐用了所带钱数的,笑笑用了所带钱数的,他俩所带钱数比是8∶3。
故答案为:D
5.B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1∶5∶3,则最大的角占内角和的,用180°乘即可求出最大角的度数。最大的角是什么角,这个三角形就是什么三角形。
【详解】180×=100°,最大的角是钝角,则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的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个内角度数比,求出最大的角占内角和的几分之几是解题的关键。
6.A
【分析】当除数小于1(除数不为0),则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则商小于被除数;
在乘法算式中,(第一个乘数不为0)如果第二个乘数小于1,积小于第一个乘数,如果第二个乘数大于1,积大于第一个因数;
减法算式中,a减去一个数结果一定小于a,据此即可选择。
【详解】A.由于<1,即>a
B.由于<1,即<a
C.由于>1,即<a
D.<a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积和乘数的关系以及商和被除数的关系,熟练掌握它们的关系并灵活运用。
7.C
【分析】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分别写出各选项长和宽的比,柳树叶最狭长,说明柳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大,据此求出各选项长和宽的比值,比值最大的是柳树叶,求比值,直接用比的前项÷后项即可。
【详解】A.35∶52=35÷52≈0.67
B.242∶77=242÷77≈3.14
C.90∶11=90÷11≈8.18
D.40∶55=40÷55≈0.73
8.18>3.14>0.73>0.67
长90毫米,宽11毫米是柳树叶。
故答案为:C
8.B
【分析】把这些大米的吨数看作单位“1”,平均每天吃,求可以吃几天,也就是求“1”里面包含几个,用1除以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
1÷=5(天)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除法,分数包含除法与整数包含除法的意义相同,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多少个另一个数,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即可。
9.C
【分析】把正方形面积看作单位“1”,正方形花池中玫瑰花占地,求出假山占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三角形花池中菊花占地,求出假山占三角形花池面积的几分之几;
假山的面积作为1倍数,分别求出玫瑰花种植面积、和菊花种植面积是假山面积的几倍,进一步求出玫瑰花种植面积与菊花种植面积的比。
【详解】把正方形面积看作单位“1”。
1-=
玫瑰花种植面积是假山面积的3倍:
1-=
÷=2
菊花种植面积是假山面积的2倍。
所以,玫瑰花种植面积与菊花种植面积的比是3∶2。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使假山面积作为中间量,找到玫瑰花、菊花占地与假山面积的倍数关系,再根据比的意义求解。
10.C
【分析】已知原来红球与白球的个数比是19∶13,可知原来红球的个数是白球的,可以设原来袋子里有只白球,则原来袋子里有红球只;
放入若干只红球后,红球与白球数量之比是5∶3,此时白球的数量仍是只,而红球的数量变成只,则放入的红球数量是(-)只;
再放入若干只白球后,红球与白球数量之比是13∶11,此时红球数量是白球的;已知放入的白球比红球多80只,即放入的白球数量是(-+80)只,再加上原来白球的数量只,即是白球的总数量;
根据等量关系:红球的总数量=白球的总数量×,据此列出方程,并求解。
【详解】解:设原来袋子里有只白球,则原来袋子里有红球只。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80×
=390
那么原来袋子中有白球390只。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的数量关系较复杂,把比转化成分数,得出每一次数量变化时,红球的数量与白球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1. 7
【分析】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需要用除法计算,则除以7就是把平均分为7份。
根据分数的意义,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此题一个整体就是,平均分成7份,求每份就是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就是。
【详解】平均分用除法计算,则除以7就是把平均分为7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把整体,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就是求的是多少。
即除以7就是把平均分为7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的是多少。
12. 250
【分析】汽车行千米用汽油升,则1升汽油可行÷= (千米),照这样计算,20升汽油可行×20=250(千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千米)
20升汽油可行×20=250(千米)
由分析可知,一辆汽车行千米用汽油升,则1升汽油可行千米,照这样计算,王老师汽车上油量显示为20升,他最多可行250千米就须加油。
13. < > =
【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0除外),商大于这个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相当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据此解答。
【详解】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14. 6
【分析】用所行里程除以所用油的升数,即得1升汽油可供这辆汽车行多少千米;用所用油的升数除以所行里程,即得行1千米用汽油多少升;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27=6(千米)
÷=×=(升)
所以,一辆汽车行千米用汽油升,1升汽油可供这辆汽车行6千米;行1千米要用汽油升。
15.55
【分析】根据减数+差=被减数,从“被减数、减数、差相加的和是150”可知,150里包含2个被减数,用150÷2,即可得到被减数,也就是减数加差的和。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则有=4∶11,即差∶减数=4∶11。以被减数为单位“1”,减数就是被减数的,用被减数×,即可求出减数是多少。据此解答。
【详解】=4∶11
150÷2×
=75×
=55
减数是55。
16.
【分析】令连等的三个算式的结果为1,从而求出、、,再比较大小。
【详解】令,
那么,

>>,所以、、中最大是,最小是。
17. 4
【分析】,前项和后项同时乘10,变成整数比,再同时除以9,化成最简整数比;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详解】
.
=4∶1
把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4∶1,比值是4。
【点睛】此题中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和求比值是不同的,求比值结果是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而化简比,结果是一个比。
18.120
【分析】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第一天读了一部分,已读的和未读的页数比是1∶5,即已读的页数占总页数的;第二天读了30页,这时已读的和未读的页数比是5∶7,即已读的页数占总页数的;
那么第二天读的30页占总页数的(-),单位“1”未知,用第二天读的页数除以(-),即可求出这本书的总页数。
【详解】30÷(-)
=30÷(-)
=30÷(-)
=30÷
=30×4
=120(页)
这本书有120页。
19. 96 24
【分析】将明明邮票数量看作单位“1”,明明把自己的邮票的送给芳芳,两人的邮票枚数就同样多,说明明明比芳芳多了明明的×2,芳芳邮票数量是明明的(1-×2),两人总数量是明明的(1-×2+1),总数量÷对应分率=明明邮票数量,总数量-明明邮票数量=芳芳邮票数量。
【详解】120÷(1-×2+1)
=120÷(1-+1)
=120÷
=120×
=96(枚)
120-96=24(枚)
原来明明有邮票96枚,芳芳有邮票24枚。
【点睛】关键是确定单位“1”,根据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确定芳芳的对应分率,从而确定总数量的对应分率,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先求出明明邮票数量。
20.72
【分析】根据题意,第二次送出6支后,这时送出的支数正好是剩下的,把最初的铅笔看作单位“1”,可以知道两次共送出的支数是单位“1”的,而第一次送出,用两次送出的总分率减去第一次送出的分率,即可求得第二次送出的分率,再用第二次送出的支数除以第二次送出的分率即可。
【详解】由分析得:
5+7=12
-=
6÷=72(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应用,关键是确定单位“1”,以及求出送出的6支铅笔所对应的分率。
21.√
【详解】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如:2∶3=2÷3=
(2×2)∶(3×2)
=4∶6
=4÷6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2.×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因为=,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3.×
【分析】一个数的分子和分母互换位置,得到这个数的倒数。倒数是较一个数而言,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倒数。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是的倒数,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24.√
【分析】已经修了,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把这条公路长度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已经修了5份,剩下(6-5)份,据此写出已修的和剩下的比。
【详解】5∶(6-5)=5∶1
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已修的和剩下的比是5∶1。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5.;;;;125
6;8;;0;
【解析】略
26.(1)
(2)
【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1)将女生人数加上3人,求出男生人数。用女生人数除以男生人数,求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将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求出全班人数。用男生人数除以全班人数,求出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详解】(1)18+3=21(人)
18÷21==
答: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2)18+21=39(人)
21÷39==
答: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7.(1)100克
(2)100克
【分析】已知糖和水的质量比是1∶10,可以把糖的质量看作1份,水的质量看作10份。
(1)求10克糖需要加水多少克,用糖的质量除以糖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乘水的份数,即可求出需加水的质量。
(2)求1000克水需要加糖多少克,用水的质量除以水的份数,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乘糖的份数,即可求出需加糖的质量。
【详解】(1)10÷1×10=100(克)
答:10克糖需要加水100克。
(2)1000÷10×1=100(克)
答:1000克水需要加糖100克。
28.400棵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据此用胡杨的棵树乘即可求出沙柳的棵树,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用沙柳的棵树除以即可得到沙棘的棵树。
【详解】600×÷
=500×
=400(棵)
答:工作人员种植了400棵沙棘树。
29.75盒
【分析】先用每盒的重量×盒数=桃酥的总重量,即60×,求出桃酥的重量,再用桃酥的重量÷一小盒装桃酥的重量=可以装的盒数,即可解答。
【详解】60×÷
=15÷
=15×5
=75(盒)
答:这些桃酥可以装75盒。
30.10天
【分析】把修这条路的总长度看作单位“1”,则甲队的工作效率是,由于二人的工作时间相同,所以完成任务时,甲乙两队修的米数比是5∶3,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也是5∶3,用甲队的工作效率除以5,再乘3,就可以计算出乙队每天修这条路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计算出这条路单独由乙队修,需要多少天。
【详解】1÷6=
=××3
=×3


=1×10
=10(天)
答:这条路单独由乙队修,需要10天。
【点睛】本题考查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解题关键是要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理解由于二人的工作时间相同,所以完成任务时,甲乙两队修的米数比是5∶3,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也是5∶3,先求出乙队的工作效率后,再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列式计算。
31.加水;200毫升
【分析】首先确定应该加酸梅原汁还是加水,分别求出明明配制的酸梅汤中酸梅原汁与水的比并求出比值、妈妈的说法中酸梅汤中酸梅原汁与水的比并求出比值,通过比较即可确定应该加酸梅原汁还是加水。通过计算得知,应该再往酸梅汤加水。按妈妈的说法,当酸梅原汁与水的比是3∶7时口感最佳,则把酸梅原汁看作3份,水看作7份,即水占酸梅原汁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240毫升乘就是240毫升酸梅原汁应加水的毫升数,用600毫升减240毫升就是已加水的毫升,再用应加水的毫升数减已加水的毫升数。
【详解】

应该再往酸梅汤加水
(毫升)
答:明明应该再往酸梅汤里加水,加200毫升。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一是根据明明配制的、妈妈说的,确定应该再往酸梅汤里加水还是再往酸梅原汁;二是按妈妈说的,计算出240毫升原汁需要加水多少毫升,进而计算出再加水多少毫升。
32.2.5小时
【分析】把甲乙水池满水时的水量看做单位“1”,甲每小时排水量:1÷3=,乙每小时排水量:1÷5=,可以设从开始排水到关闭水管已用了x小时,此时甲水池的水面高度为1-x,因为是排水管排水,不是放水,水面高度以下的是未排的水,所以甲水池的水面高度用1-x表示。同理,乙水池的水面高度为1-x,根据题意建立方程式:1-x=(1-x),据此解出方程即可解答。
【详解】解:设从开始排水到关闭水管已用了x小时,
1-x=(1-x)
1-x=-x
1-x+x=-x+x
1=+x
1-=+x-
x=
x÷=÷
x=×
x=2.5
答:从开始排水到关闭水管共用了2.5小时。
【点睛】本题考查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关系,明确它们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