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质量监测(一)
七年级历史科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I卷(选择题56分)
本卷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是元谋人上门齿化石和北京人牙齿化石。它反映出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手段和
方法是(
A.对历史书籍的研究
B.对历史史料的实证
C.对考古实物的发掘
D.对神话传说的归纳
图1
元谋人上门齿化石
北京人牙齿化石
2.我国学者在云南元谋发掘出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可以看出元
谋人(
A能够制作工具
B.使用磨制石器
C.能够制作陶器
D.人工栽培作物
3.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蓝田人遗址属于我国
()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4.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那县人遗址
D.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5.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发掘出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图2)。可以
看出山顶洞人()
A使用磨制石器
B.知道人工取火
C.有爱美意识
D.过着集体生活
图2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6.某校举办文物图片展,图3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A.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B.河姆渡居民会制作磨制石器
C.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D.河姆渡居民己经能烧制陶器
图3
7.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A.会制作玉器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C.主要种植粟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七年级历史科试卷第1页共6页
8.考古学家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精美的磨制石器、
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9.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一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北有水利系统,城
中有大型广场和高级建筑,墓葬中有祭祀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说明
当时(
)
A.出现早期文明特征
B.贫富分化非常严重
C.城市规划十分完美
D.玉器工艺世界领先
10.在陶寺遗址的墓葬区中,大型墓葬已发现9座: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
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据此推测墓主应是掌握祭祀和军事大权的部落首领人物:
而小型墓葬中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这表明当时的黄河流域(
)
A原始手工业发展迅速
B.社会阶级分化较为明显
C.己出现早期国家形态
D.居民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11.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陶器(图4),共同印证了(
图4
陕西半坡出土的陶盆
河南三门峡出土的陶
山西临汾出土的陶盆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1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传说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
B.尧
C.舜
D.大禹
13.《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中国远古的传说所反映的共同价值追求是
(
A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B.众志成城的合作精神
C.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D.仁爱宽容的人文情怀
14.《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
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这种说法体现了()
A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B.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C.中华民族存在共同的民族认同感
D.《史记》记载的所有内容都是真实的历史
15.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
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这表明(
)
A.中原地区文化领先
B.远古传说即为真实历史
C.彩陶工艺技术成熟
D.考古发现印证远古传说
16.尧、舜、禹通过“将部落首领传给贤德之人”而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把这
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推荐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七年级历史科试都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