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2) 总第 45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2.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3.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4.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
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教学难点: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考点、易错点: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溶解性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不同的物质,溶解性不同。那么,物质的溶解性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课题:第八单元 第二节 海水“晒盐”(2) 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学习目标: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2.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3.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二、先学
(一)教师点拨
【师】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生】做出猜想: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等。
【师】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吗?
【生】讨论,提出方案并表述,教师点评。
【师】演示实验:
【师】引导小结: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师】质疑:那么,要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需要控制哪些变量呢?
【师】课件展示,学生回答行不行及原因。
【师】引导学生小结:比较两种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应该限定以下条件:
1、温度相同 2、溶剂的量相同 3、溶解达到最大量:达到饱和 4、计量单位相同
【师】观察下列数据,这样能比较了吗?
温度/oC 水/g 氯化钠最多溶解 硝酸钾最多溶解
20 100 36g 31.6g
【生】在20摄氏度时,氯化钠的溶解性比硝酸钾的好。
【师】通过具体的数据,定量的衡量出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上面的36g和31.6g就分别叫做氯化钠和硝酸钾在20摄氏度时的溶解度。你能说出什么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吗?
【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溶解度。
【生】看书,明确具体的溶解度的定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指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师】质疑:说出下表中溶解度的含义:
温度/oC 20 60
硝酸钾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 31.6g 115g
【生】说出:在20℃时,硝酸钾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31.6g(或最多溶解31.6g);在60℃时,硝酸钾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115g(或最多溶解115g)。
【师】质疑:在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时,用把握几个关键点:
【生】讨论后回答: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是质量
【师】练习:下列说法正确吗?
1.100g水中溶解了36g食盐刚好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2. 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了3.6g氯化钠,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3.20℃时,10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4. 在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了33.3g氯化铵,则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
【生】判断对错。
【师】解释:
【师】质疑: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什么因素影响?生答:温度。
【师】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师】这是列表法表示,你能绘制一条曲线吗?哼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溶解度:
【生】绘制:
【过渡】这样的曲线更直观的表现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你能从这条曲线上获得哪些信息呢?
(二)自学指导
请大家阅读教材P39-40.,思考下列问题:
1、在同一坐标系中我们还可绘制出了许多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大家分析这两幅图,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把80o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oC会有什么现象?
3、为什么海水晒盐用蒸发结晶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学生自学】
按要求看书自学,思考问题。
【检测自学效果】
1.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氢氧化钙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
2.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硝酸钾适合用什么方法结晶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钠适合用什么方法结晶___________________。
4、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是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左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后教】
【师】评价第2题:
拓展: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较大;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较小;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二减小。
【师】评价第3题:演示实验:降温结晶析出硝酸钾固体。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合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较大的固体物质:
蒸发结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较小的固体物质。
【师】评价第5题:引导学生多发现问题,点拨、启发: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陡升型”,该类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__;“缓升型”,这类物质(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__;“下降型”,它(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
(4)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若按曲线下面的任何一点的数据所配溶液,均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____________溶液;如按曲线上面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数据配制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未溶解的晶体,所配溶液为_______
(5)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可比较___________。
(6)结晶的方法(提纯方法)降温结晶法(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适合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_________________;蒸发结晶:适合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_________________。
S
(7)根据溶解度判断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__________×100%
100g+S
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仅限于饱和溶液)
三、当堂测试
1、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A>B>C
B.tl℃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变成饱和溶液
D.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有晶体析出
2、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
(2)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 :
(3)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80℃时4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1)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2)喝了汽水后,你常会打嗝,这是什么原因?
(3)打开汽水瓶盖,你能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四、教学反思(共23张PPT)
微山县鲁桥一中 朱政芝
第二节 海水晒盐(2)
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
溶质的种类
溶剂的种类
温度
控制变量法
2、温度的影响
请以硝酸钾为例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1、溶剂种类的影响
以氯化钠和碘为例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溶剂的种类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氯化钠完全溶解水中,碘完全溶解在酒精中
温度越高时,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性越强。
加热的试管中硝酸钾完全溶解不加热的没有完全溶解
溶质的种类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进行实验
碘
氯化钠
10毫升水
2g硝酸钾
5毫升水
加热后
加热前
10毫升酒精
10 ℃
40 ℃
氯化钠
硝酸钾
不行
应该在同一温度下
这样行吗?
氯化钠
硝酸钾
不行
应该在相同量的溶剂里
这样行吗?
1克氯化钠
1克硝酸钾
2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这可以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吗?
20克水
不行
应该达到饱和状态
这样行吗?
这样行吗?
36克氯化钠
31.6cm3硝酸钾
20℃,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最多溶解31.6cm硝酸钾,这可以说明氯化钠的溶解性比硝酸钾的溶解性好吗?
100克水
不行
单位统一:质量
这样行吗?
这样行吗?
20℃时
比较两种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应该限定以下条件:
1、温度相同
2、溶剂的量相同
3、溶解达到最大量:达到饱和
4、计量单位相同
温度/oC 水/g 氯化钠最多溶解 硝酸钾最多溶解
20 100 36g 31.6g
定量的表示出了溶解性的大小
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指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常用单位是“克”
温度/oC 20 60
硝酸钾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 31.6g 115g
分析31.6g和115g两个数值的含义。
在20℃时,硝酸钾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31.6g(或最多溶解31.6g)。
在60℃时,硝酸钾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115g(或最多溶解115g)。
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外界条件: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状态:
溶解度单位:
溶解度四要素
一定温度
100g(水)
达到饱和状态
g
1.100g水中溶解了36g食盐刚好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一定温度
2. 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了3.6g氯化钠,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100g水
3. 20℃时,10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饱和状态
4. 在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了33.3g氯化铵,则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
单位:g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性
>10
1~10
0.01~1
<0.01
20 ℃溶解度/g
.
0.01g
1g
10g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20℃的溶解度/g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下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100
溶解度/
g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
.
.
.
.
.
.
.
.
.
.
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60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硝酸铵
硝酸钾
硝酸钠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A
90
80
70
50
40
30
20
1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200
190
180
170
0
溶解度/
g
温度/℃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认识溶解度曲线
.B
点:
1、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2、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对应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线: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变化不大 ,如NaCl。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面:
1、曲线上方的点: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且有剩余。
2、曲线下方的点: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比较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确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改变温度)
判断物质的结晶方法: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大的物质。
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较大的物质。
判断物质的提纯方法:
提纯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大的物质:蒸发结晶
提纯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较大的物质:降温结晶
判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a%=———— X100%
s+100g
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根据下图,
80 ℃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 克。
20 ℃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 克。
若该硝酸钾饱和溶液269克由80 ℃降温至20 ℃,有何现象
有 克硝酸钾析出。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169
137.4
31.6
多识一点
硝酸钾
169
31.6
溶解度/克
0 20 80
温度/ ℃
0 20 80
温度/ ℃
36.5
34.5
溶解度/克
氯化钠
1、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A>B>C
B.tl℃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变成饱和溶液
D.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有晶体析出
A
2、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
(2)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 :
(3)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80℃时4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
8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0g
不饱和
3、对下列现象你熟悉吗?请上网查阅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相关资料,来解释一下吧!
(1)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2)喝了汽水后,你常会打嗝,这是什么原因?
(3)打开汽水瓶盖,你能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