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习题课四 交变电流与变压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 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习题课四 交变电流与变压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 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14 11:11:40

文档简介

习题课四 交变电流与变压器
1.阻值为100 Ω的纯电阻元件通以如图所示的交变电流,则该元件的发热功率为(  )
A.121 W B.302.5 W
C.484 W D.605 W
2.发电机能够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原理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的面积为S,匝数为N,电阻为r,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方向的轴OO'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利用该发电机向定值电阻R供电,电压表和电流表均可视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圈平面通过图示位置时电流方向改变
B.电压表的读数为
C.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30°时,线圈中的电流为
D.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30°的过程中,通过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为
3.(多选)如图所示,固定平行的长直导轨M、N放置于匀强磁场中,导轨间距L=1 m,磁感应强度B=5 T,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驱动导体棒使其在磁场区域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v=2sin 10πt(m/s),导轨与阻值为R=9 Ω的外电阻相连,已知导体棒的电阻r=1 Ω,不计导轨与电流表的电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频率为5 Hz的正弦式交变电流
B.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10 V
C.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
D.0~时间内R产生的热量为0.45 J
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2,正弦式交流电源电压有效值U=12 V,电阻R1=1 Ω,R2=2 Ω,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为20 Ω,滑片P处于中间位置,则(  )
A.R1与R2消耗的电功率相等
B.通过R1的电流为3 A
C.若向上移动P,电压表读数将变大
D.若向上移动P,电源输出功率将不变
5.图甲中的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22∶3,输入端a、b所接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灯泡L的电阻恒为15 Ω,额定电压为24 V。定值电阻R1=10 Ω、R2=5 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0 Ω。为使灯泡正常工作,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应调节为(  )
A.1 Ω  B.5 Ω
C.6 Ω   D.8 Ω
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在交流电源上,图中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时,R1消耗的功率变大
B.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时,电压表V示数变大
C.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A1示数变大
D.若闭合开关S,则电流表A1示数变大,A2示数变大
7.(多选)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S为单刀双掷开关,定值电阻R1、R2均为10 Ω。在原线圈c、d两端加上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S与a连接后,理想电流表示数为2.2 A
B.当S与a连接后,理想电压表示数为11 V
C.当S由a拨到b后,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变为25 Hz
D.当S由a拨到b后,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
8.(多选)如图甲所示,单匝闭合矩形线框电阻为R,在匀强磁场中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线框平面与中性面垂直
B.线框的感应电动势有效值为
C.线框转一周外力所做的功为
D.从t=0到t=过程中线框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9.(多选)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所在电路的输入端接电压有效值为220 V的正弦交变电流,匝数为30的副线圈2与规格为“12 V 36 W”的灯泡L1连接,副线圈3与规格为“18 V 54 W”的灯泡L2连接,原线圈与额定电压为40 V的灯泡L连接。若电路接通时,三个灯泡均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线圈1两端的电压为180 V
B.原线圈1的匝数为500
C.副线圈3的匝数为50
D.通过灯泡L的电流有效值为0.5 A
10.如图所示,长ab为20 cm、宽ad为10 cm、电阻为0.2 Ω的300匝矩形金属线框在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100 rad/s匀速转动,设磁感应强度为0.01 T,此时图中小灯泡正常发光,小灯泡的电阻为1 Ω,求:
(1)图中理想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2)在小灯泡两端再并联一个同样的小灯泡,如果保证两灯泡正常发光,则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角速度应变为多少。
习题课四 交变电流与变压器
1.B 根据电热公式Q=T和交变电流有效值的定义得×0.01 s+×0.01 s=×0.02 s,该元件的发热功率P=,联立解得P=302.5 W,故B正确。
2.D 线圈平面在中性面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电流为零,电流方向改变,A错误;电压表测得的是路端电压,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max=NBSω,有效值E有效=,由于线圈有电阻,路端电压要比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小,B错误;从题图所示位置开始转动,电动势E=NBSωcos ωt,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30°时,电流I===,C错误;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30°的过程中ΔΦ=BSsin 30°=,D正确。
3.AD 根据题意,导体棒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为v=2sin 10πt(m/s),则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BLv=10sin 10πt(V),即产生频率为f== Hz=5 Hz的正弦式交变电流,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峰值Em=10 V,则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E==5 V,故A正确,B错误;电流表示数I== A= A,故C错误;交变电流的周期T==0.2 s,在0~时间内电阻R产生的热量Q=I2R·=×9×0.1 J=0.45 J,故D正确。
4.B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2,可知通过原、副线圈的电流之比为2∶1,根据P=I2R可知,R1与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2∶1,故A错误;设通过R1的电流为I,则通过副线圈的电流为0.5I,原线圈两端电压为U-IR1=12-I(V),根据匝数比可知,副线圈两端电压为2(12-I)(V),则=R2+R3m=12 Ω,解得I=3 A,故B正确;若向上移动P,则滑动变阻器R3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通过副线圈的电流变大,原线圈中的电流也变大,根据P=IU可知,电源输出功率将变大,电阻R1两端的电压变大,变压器输入电压变小,副线圈两端电压变小,电压表读数将变小,故C、D错误。
5.A 由题图乙可知理想变压器输入电压U1=220 V,应用理想变压器变压公式==,可得副线圈输出电压U2=30 V。灯泡正常工作时,灯泡两端电压为UL=24 V,电流IL==1.6 A。设R1两端电压为U,由U2=UL+U,可得U=6 V。由+=IL,解得R=1 Ω,选项A正确。
6.B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变大,则副线圈所在电路的总电阻R总变大,因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1、U2不变,则通过R1的电流I2=变小,R1消耗的功率PR1=R1变小,选项A错误;R1两端的电压UR1=I2R1变小,则电压表V的示数UV=U2-UR1变大,选项B正确;原、副线圈的电流关系为=,I2变小,则I1变小,即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选项C错误;若闭合开关S,则副线圈所在电路的总电阻R总'变小,通过副线圈的电流I2'=变大,则通过原线圈的电流I1'变大,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R1两端的电压UR1'=I2'R1变大,则R2两端的电压UR2'=U2-UR1'变小,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选项D错误。
7.AD 由题图乙可知,交变电流的电压有效值为220 V、周期为0.02 s,频率为50 Hz。当S接a时,由变压器的原理可知,副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22 V,得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22 V,理想电流表示数为2.2 A,故选项A正确,B错误;当S由a拨到b后,原线圈电压、频率不变,原线圈匝数减半,则副线圈频率不变,副线圈两端电压加倍,负载电阻不变,副线圈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也变为原来的4倍,故选项C错误,D正确。
8.BC 时刻线框在中性面,中性面的特点是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故A错误;电动势最大值为Em=BSω=Φmω=Φm,对正弦交流电,E有==,故B正确;由功能关系知,线框转一周外力做的功等于产生的电能,则W=E电=·T=,故C正确;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故D错误。
9.AD 因为三个灯泡均正常发光,所以灯泡L两端的电压UL=40 V,可得原线圈1两端的电压为U1=220 V-UL=180 V,选项A正确;根据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有==其中U2=12 V、U3=18 V、n2=30,解得原线圈1与副线圈3的匝数分别为n1=450、n3=45,选项B、C均错误;对理想变压器,根据功率关系有U1I1=P1+P2其中P1=36 W、P2=54 W,解得通过灯泡L的电流有效值为I1=0.5 A,选项D正确。
10.(1)5 V 5 A (2) rad/s
解析:(1)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
Em=nBSω=300×0.01×20×10-2×10×10-2×100 V=6 V
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E==6 V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电流为
I== A=5 A
电流表的示数为5 A
电压表的示数为
U=IR=5×1 V=5 V。
(2)在小灯泡两端再并联一个同样的小灯泡,外电阻为
R'==0.5 Ω
正常发光的电流还是5 A,总电流为I'=2I=10 A,
电源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E'=I'(R'+r)=7 V
电动势的最大值为
Em'=E'
又Em'=nBSω'
解得ω'= rad/s。
3 / 3习题课四 交变电流与变压器
要点一 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四值问题
 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四值比较
物理含义 重要关系 适用情况
瞬 时 值 交变电流某一时刻的值 e=Emsin ωt i=Imsin ωt 计算线圈某一时刻的受力情况
最 大 值 最大的瞬时值 Em=NBSω Im= 确定电容器的耐压值
有 效 值 跟交变电流的热效应等效的恒定电流值、电压值 E= U= I= (1)计算与电流热效应相关的量(如功率、热量); (2)交流电表的测量值; (3)电气设备标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4)保险丝的熔断电流
平 均 值 交变电流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与时间之比 =n = 计算通过电路横截面的电荷量
【典例1】 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正方形闭合线圈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已知线圈的匝数N=100,边长l=20 cm,电阻R=10 Ω,转动频率f=50 Hz,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5 T,求:
(1)外力驱动线圈转动的功率;(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当线圈转至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30°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的大小;
(3)线圈由中性面转至与中性面成60°角的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
尝试解答
1.电阻R1、R2与交流电源按照图甲所示的方式连接,R1=10 Ω,R2=20 Ω。合上开关S后,通过电阻R2的正弦式交变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  )
A.通过R1的电流有效值是 A
B.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 V
C.通过R2的电流最大值是 A
D.R2两端的电压最大值是6 V
2.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 V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电功率为。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  )
A.5 V B.5 V
C.10 V D.10 V
要点二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和制约关系
(1)理想变压器
①没有能量损失(铜损、铁损);
②没有磁通量损失(磁通量全部集中在铁芯中)。
(2)基本关系和制约关系
①电压:副线圈电压U2由原线圈电压U1和匝数比决定,=;
②功率:原线圈的输入功率P入由副线圈的输出功率P出决定,P入=P出;
③电流:原线圈电流I1由副线圈电流I2和匝数比决定,n1I1=n2I2;
④频率:原、副线圈中电流的频率相等。
2.多副线圈变压器
对于有两个及以上的副线圈的理想变压器,电压与匝数成正比是成立的,而电流比与匝数比成反比的规律不成立。但在任何情况下,电流关系都可以根据原线圈的输入功率等于副线圈的输出功率即P入=P出,进行求解。
3.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常见的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问题一般有两种:匝数比不变的情况和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
匝数比不变的情况 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
(1)U1不变,根据=,输入电压U1决定输出电压U2,可以得出不论负载电阻R如何变化,U2不变。 (2)当负载电阻发生变化时,I2变化,根据输出电流I2决定输入电流I1,可以判断I1的变化。 (3)I2变化引起P2变化,根据P1=P2,可以判断P1的变化 (1)U1不变,发生变化,U2变化。 (2)R不变,U2变化,I2发生变化。 (3)根据P2=和P1=P2,可以判断P2变化时,P1发生变化,U1不变时,I1发生变化
【典例2】 (多选)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1∶5,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 Ω,定值电阻R3的阻值为10 Ω,图甲中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原线圈输入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流,其有效值不随负载变化。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由50 Ω减小到0的过程中(  )
A.电流表的示数为5 A
B.通过R2的电流减小
C.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D.R2和R3的总电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尝试解答                      
                      
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原线圈接入图乙所示的不完整的正弦交流电,副线圈接火灾报警系统(报警器未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0和R1为定值电阻,R为半导体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R处出现火警时电压表示数增大
B.R处出现火警时电流表示数减小
C.图乙中电压的有效值为220 V
D.电压表的示数为11 V
2.(多选)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连接一只电流表,副线圈接入电路的匝数可以通过滑片Q调节,如图,在副线圈上连接了定值电阻R0和滑动变阻器R,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原线圈两端接在电压为U的交流电源上,则(  )
A.保持Q的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大
B.保持Q的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C.保持P的位置不动,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大
D.保持P的位置不动,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1.(多选)在匀强磁场中,一个100匝的闭合矩形金属线圈绕与磁感线垂直的固定轴匀速转动,穿过该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按图示变化。设线圈总电阻为2 Ω,则(  )
A.t=0时,线圈平面平行于磁感线
B.t=1 s时,线圈中的电流改变方向
C.t=1.5 s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D.一个周期内,线圈产生的热量为8π2 J
2.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u=220sin 100πt(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R=55 Ω的负载,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220 W B.电流表的读数为1 A
C.电压表的读数为110 V D.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50 s
3.如图所示,n匝矩形线圈abcd,放置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线圈面积为S,匀强磁场的边界线OO'恰好位于ab和cd中点的连线上,线圈绕OO'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线圈与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相连,其余电阻不计,则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电压表的示数为
B.该线圈转过90°过程中,通过R的电荷量为
C.t时间内,电阻R产生的热量为
D.当线圈转过30°时,磁通量变化率为
4.(多选)教学用发电机能够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利用该发电机通过理想变压器向用电器供电,电路如图所示。副线圈的匝数可以通过滑片Q来调节,副线圈两端连接定值电阻R0、灯泡L和滑动变阻器R,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原线圈上连接一只理想交流电流表A,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I,则(  )
A.仅增大发电机线圈的转速,I增大
B.仅将P向上滑动,I增大
C.仅将Q向上滑动,I增大
D.仅将开关S断开,I增大
习题课四 交变电流与变压器
【核心要点·快突破】
要点一
知识精研
【典例1】 (1)1.97×104 W (2)314 V 31.4 A (3)0.1 C
解析:(1)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Em=NBSω=100×0.5×(0.2)2×2π×50 V=628 V
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E==314 V
外力驱动线圈匀速转动的功率与线圈中交变电流的功率相等,即P外== W≈1.97×104 W。
(2)当线圈转至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30°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e=Emsin 30°=314 V
感应电流的瞬时值i== A=31.4 A。
(3)在线圈由中性面转过60°的过程中,线圈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N
平均感应电流=N
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
q=Δt=N==0.1 C。
素养训练
1.B 由题图可知,通过R2的电流最大值Im= A,电流有效值I== A,因R1与R2串联,所以通过R1的电流有效值I1=I= A,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U1=IR1=6 V,R2两端的电压最大值U2m=ImR2=12 V,故A、C、D错误,B正确。
2.C 设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Um,根据正弦交流电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有效值为U=,由P=得,接直流电源时P=,接交流电源时=,解得Um=10 V,C正确。
要点二
知识精研
【典例2】 AC 设图乙所示的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I,则I2R·T=R·+R·,解得I=5 A,故A正确;由题意可知原、副线圈两端的电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由50 Ω减小到0,此时副线圈的总电阻减小,则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1两端的电压减小,则通过R1的电流减小,根据并联分流可知,通过R2和R3的电流增大,故B错误,C正确;设通过R2和R3的电流为I2,则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I2=I×,则R2和R3的总电功率为P23=(R2+R3)=I2=I2,可得R2和R3的总电功率随R2减小而增大,故D错误。
素养训练
1.D R处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电压表示数不变,副线圈电流增大,而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相等,所以原线圈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示数增大,故A、B错误;设将此电压加在阻值为R的电阻上,电压的最大值为Um,电压的有效值为U,则·=·T,代入数据得图乙中电压的有效值为110 V,故C错误;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匝数成正比,所以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之比是10∶1,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为11 V,故D正确。
2.BC 在原、副线圈匝数比一定的情况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决定。因此,当Q位置不变时,输出电压U'不变,此时P向上滑动,负载电阻值R'增大,则输出电流I'减小。根据输入功率P入等于输出功率P出,电流表的读数I变小,故A错误,B正确;P位置不变,将Q向上滑动,则输出电压U'变大,输出电流I'变大,电流表的读数变大,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大,故C正确,D错误。
【教学效果·勤检测】
1.AD t=0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磁感线与线圈平面平行,A正确;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m=NBSω=NΦm=100×0.04× V=4π V,有效值E=×4π V=2π V,Q=T=8π2 J,D正确;当磁感线与线圈平面平行时,磁通量变化率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大,画出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t=1 s时,感应电流没有改变方向,B错误;t=1.5 s时,感应电动势为零,C错误。
2.B 由交流电压的表达式可知,原线圈两端所加的电压最大值为220 V,故有效值U1=220 V;由==知,副线圈电压的有效值U2=110 V,故输出功率P2==220 W,由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知P1=P2=220 W,A错误;根据欧姆定律知I2==2 A,由=得I1=1 A,故电流表读数为1 A,B正确;电压表的读数为有效值,即U2=110 V,C错误;由交流电压的表达式可知ω=100π rad/s,又T=,解得T=0.02 s,D错误。
3.D 由于线圈只有一侧边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所以线圈绕OO'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值为Em=,图中电压表的示数为U==,选项A错误;该线圈转过90°过程中,磁通量变化ΔΦ=,通过R的电荷量为q=·t=n=n,选项B错误;t时间内,电阻R产生的热量为Q=t=,选项C错误;当线圈转过30°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sin 30°=,由E=n可得此时磁通量变化率为=,选项D正确。
4.AC 仅增大发电机线圈的转速n,角速度ω=2πn增大,则最大感应电动势Em=NBSω增大,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增大,由于原、副线圈匝数不变,导致副线圈两端电压增大,副线圈电流增大,根据=可知原线圈电流I增大,故选项A正确;仅将P向上滑动,则副线圈连接的电路总电阻增大,副线圈电流减小,可知原线圈电流I减小,故选项B错误;仅将Q向上滑动,则副线圈的匝数增大,由于原线圈两端电压不变,则根据=可知,副线圈两端电压增大,则副线圈电流增大,可知原线圈电流I增大,故选项C正确;仅将开关S断开,则副线圈连接的电路总电阻增大,由于原、副线圈两端电压均不变,则副线圈电流减小,可知原线圈电流I减小,故选项D错误。
4 / 5(共61张PPT)
习题课四 交变电流与变压器
目 录
01.
核心要点·快突破
02.
教学效果·勤检测
03.
课时训练·提素能
核心要点·快突破
互动探究 深化认知
01
要点一 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四值问题
 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四值比较
物理含义 重要关系 适用情况
瞬时值 交变电流某一时刻的
值 e=Emsin ωt i=Imsin ωt 计算线圈某一时刻
的受力情况
最大值 最大的瞬时值 确定电容器的耐压

物理含义 重要关系 适用情况
有效值 跟交变电流的热效应等效的恒定电流值、电压值 (1)计算与电流热效应相关的量(如功率、热量);
(2)交流电表的测量值;
(3)电气设备标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4)保险丝的熔断电流
平均值 交变电流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与时间之比 计算通过电路横截
面的电荷量
【典例1】 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正方形闭合线圈绕垂
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已知线圈的匝数N=100,边长l=20 cm,
电阻R=10 Ω,转动频率f=50 Hz,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5 T,求:
(1)外力驱动线圈转动的功率;(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97×104 W 
解析: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Em=NBSω=100×0.5×(0.2)2×2π×50 V=628 V
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E==314 V
外力驱动线圈匀速转动的功率与线圈中交变电流的功率相等,
即P外== W≈1.97×104 W。
(2)当线圈转至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30°时,线圈产生的感
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的大小;
答案:314 V 31.4 A
解析:当线圈转至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30°时,线圈产生
的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e=Emsin 30°=314 V
感应电流的瞬时值i== A=31.4 A。
(3)线圈由中性面转至与中性面成60°角的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
面的电荷量。
答案:0.1 C
解析:在线圈由中性面转过60°的过程中,线圈中的平均感应电
动势=N
平均感应电流=N
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
q=Δt=N==0.1 C。
1. 电阻R1、R2与交流电源按照图甲所示的方式连接,R1=10 Ω,R2=
20 Ω。合上开关S后,通过电阻R2的正弦式交变电流i随时间t变化
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  )
B. 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 V
解析: 由题图可知,通过R2的电流最大值Im= A,电流有效
值I== A,因R1与R2串联,所以通过R1的电流有效值I1=I=
A,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U1=IR1=6 V,R2两端的电压最大值U2m=
ImR2=12 V,故A、C、D错误,B正确。
2. 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 V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
为P;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电功率为。如
果电热器电阻不变,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  )
A. 5 V
C. 10 V
解析: 设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Um,根据正弦交流电最
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有效值为U=,由P=得,接直流电源
时P=,接交流电源时=,解得Um=10 V,C正确。
要点二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 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和制约关系
(1)理想变压器
①没有能量损失(铜损、铁损);
②没有磁通量损失(磁通量全部集中在铁芯中)。
(2)基本关系和制约关系
①电压:副线圈电压U2由原线圈电压U1和匝数比决定,=

②功率:原线圈的输入功率P入由副线圈的输出功率P出决
定,P入=P出;
③电流:原线圈电流I1由副线圈电流I2和匝数比决定,n1I1=
n2I2;
④频率:原、副线圈中电流的频率相等。
2. 多副线圈变压器
对于有两个及以上的副线圈的理想变压器,电压与匝数成正比是成
立的,而电流比与匝数比成反比的规律不成立。但在任何情况下,
电流关系都可以根据原线圈的输入功率等于副线圈的输出功率即P
入=P出,进行求解。
3. 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常见的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问题一般有两种:匝数比不变的情况
和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
匝数比不变的情况 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
匝数比不变的情况 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
【典例2】 (多选)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n1∶n2=1∶5,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为50 Ω,定值电阻R3的阻值为10 Ω,图甲中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原线
圈输入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流,其有效值不随负载变化。当滑动变阻
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由50 Ω减小到0的过程中(  )
A. 电流表的示数为5 A
B. 通过R2的电流减小
C.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D. R2和R3的总电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设图乙所示的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I,则I2R·T=R·+
R·,解得I=5 A,故A正确;由题意可知原、副线圈两端的电流
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由50 Ω减小到0,此时副线圈的
总电阻减小,则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根据
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1两端的电压减小,则通过R1的电流减小,
根据并联分流可知,通过R2和R3的电流增大,故B错误,C正确;
设通过R2和R3的电流为I2,则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I2=
I×,则R2和R3的总电功率为P23=(R2+R3)=
I2=I2,可得R2和R3的总电功率随
R2减小而增大,故D错误。
1.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原
线圈接入图乙所示的不完整的正弦交流电,副线圈接火灾报警系统
(报警器未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0和R1为定值
电阻,R为半导体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 R处出现火警时电压表示数增大
B. R处出现火警时电流表示数减小
C. 图乙中电压的有效值为220 V
解析: R处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电压表示数不变,副线圈
电流增大,而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相等,所以原线圈电流增大,即
电流表示数增大,故A、B错误;设将此电压加在阻值为R的电阻
上,电压的最大值为Um,电压的有效值为U,则·=·T,代
入数据得图乙中电压的有效值为110 V,故C错误;变压器原、
副线圈中的电压与匝数成正比,所以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之
比是10∶1,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为11 V,故D正确。
2. (多选)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连接一只电流表,副线圈接入电路的
匝数可以通过滑片Q调节,如图,在副线圈上连接了定值电阻R0和
滑动变阻器R,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原线圈两端接在电压为U的
交流电源上,则(  )
A. 保持Q的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
数变大
B. 保持Q的位置不动,将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C. 保持P的位置不动,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大
D. 保持P的位置不动,将Q向上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解析: 在原、副线圈匝数比一定的情况下,变压器的输出电
压由输入电压决定。因此,当Q位置不变时,输出电压U'不变,此
时P向上滑动,负载电阻值R'增大,则输出电流I'减小。根据输入功
率P入等于输出功率P出,电流表的读数I变小,故A错误,B正确;P
位置不变,将Q向上滑动,则输出电压U'变大,输出电流I'变大,
电流表的读数变大,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大,故C正确,D错误。
教学效果·勤检测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02
1. (多选)在匀强磁场中,一个100匝的闭合矩形金属线圈绕与磁感
线垂直的固定轴匀速转动,穿过该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按图示变
化。设线圈总电阻为2 Ω,则(  )
A. t=0时,线圈平面平行于磁感线
B. t=1 s时,线圈中的电流改变方向
C. t=1.5 s时,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D. 一个周期内,线圈产生的热量为8π2 J
解析: t=0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磁感线与线圈平面平行,A正确;感应电动势最
大值Em=NBSω=NΦm=100×0.04× V=4π
V,有效值E=×4π V=2π V,Q=T=8π2J,D正确;当磁感线与线圈平面平行时,磁通量变化率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大,画出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t=1 s时,感应电流没有改变方向,B错误;t=1.5 s时,感应电动势为零,C错误。
2.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u=220sin 100πt(V)的交
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R=55 Ω的负载,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
2∶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电流表的读数为1 A
D. 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50 s
解析: 由交流电压的表达式可知,原线圈两端所加的电压最大
值为220 V,故有效值U1=220 V;由==知,副线圈电压
的有效值U2=110 V,故输出功率P2==220 W,由输入功率等
于输出功率知P1=P2=220 W,A错误;根据欧姆定律知I2==2
A,由=得I1=1 A,故电流表读数为1 A,B正确;电压表的读
数为有效值,即U2=110 V,C错误;由交流电压的表达式可知ω=
100π rad/s,又T=,解得T=0.02 s,D错误。
3. 如图所示,n匝矩形线圈abcd,放置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
磁场中,线圈面积为S,匀强磁场的边界线OO'恰好位于ab和cd中
点的连线上,线圈绕OO'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线圈与一个阻值
为R的电阻相连,其余电阻不计,则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以下判
断正确的是(  )
解析: 由于线圈只有一侧边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所以线圈绕
OO'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值为Em=
,图中电压表的示数为U==,选项A错误;该线圈转
过90°过程中,磁通量变化ΔΦ=,通过R的电荷量为q=·t=n
=n,选项B错误;t时间内,电阻R产生的热量为Q=t=
,选项C错误;当线圈转过30°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sin 30°=,由E=n可得此时磁通量变化率为=,选项D正确。
4. (多选)教学用发电机能够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利用该发电机通
过理想变压器向用电器供电,电路如图所示。副线圈的匝数可以通
过滑片Q来调节,副线圈两端连接定值电阻R0、灯泡L和滑动变阻
器R,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原线圈上连接一只理想交流电流表
A,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I,则(  )
A. 仅增大发电机线圈的转速,I增大
B. 仅将P向上滑动,I增大
C. 仅将Q向上滑动,I增大
D. 仅将开关S断开,I增大
解析: 仅增大发电机线圈的转速n,角速度ω=2πn增大,则最大感应电动势Em=NBSω增大,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增大,由于原、副线圈匝数不变,导致副线圈两端电压增大,副线圈电流增大,根据=可知原线圈电流I增大,故选项A正确;仅将P向上滑动,则副线圈连接的电路总电阻增大,副线圈电流减小,可知原线圈电流I减小,故选项B错误;
仅将Q向上滑动,则副线圈的匝数增大,由于原线圈两端电压不变,
则根据=可知,副线圈两端电压增大,则副线圈电流增大,可知
原线圈电流I增大,故选项C正确;仅将开关S断开,则副线圈连接的
电路总电阻增大,由于原、副线圈两端电压均不变,则副线圈电流减
小,可知原线圈电流I减小,故选项D错误。
03
课时训练·提素能
分层达标 素养提升
1. 阻值为100 Ω的纯电阻元件通以如图所示的交变电流,则该元件的
发热功率为(  )
A. 121 W B. 302.5 W
C. 484 W D. 605 W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根据电热公式Q=T和交变电流有效值的定义得
×0.01 s+×0.01 s=×0.02 s,该元件的发热功
率P=,联立解得P=302.5 W,故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2. 发电机能够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原理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的
面积为S,匝数为N,电阻为r,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中绕垂直磁场方向的轴OO'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利用该发电机向
定值电阻R供电,电压表和电流表均可视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A. 线圈平面通过图示位置时电流方向改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线圈平面在中性面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电流为
零,电流方向改变,A错误;电压表测得的是路端电压,感应电动
势最大值Emax=NBSω,有效值E有效=,由于线圈有电阻,路
端电压要比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小,B错误;从题图所示位置开始
转动,电动势E=NBSωcos ωt,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30°时,电
流I===,C错误;当线圈由图示位置
转过30°的过程中ΔΦ=BSsin 30°=,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多选)如图所示,固定平行的长直导轨M、N放置于匀强磁场
中,导轨间距L=1 m,磁感应强度B=5 T,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
下,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驱动导体棒使其在磁场区域运动,速
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v=2sin 10πt(m/s),导轨与阻值为R=9 Ω
的外电阻相连,已知导体棒的电阻r=1 Ω,不计导轨与电流表的电
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频率为5 Hz的正弦式交变电流
B. 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10 V
C. 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根据题意,导体棒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为v=2sin 10πt
(m/s),则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BLv=10sin 10πt(V),即产生
频率为f== Hz=5 Hz的正弦式交变电流,导体棒产生的感应
电动势的峰值Em =10 V,则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E==5 V,
故A正确,B错误;电流表示数I== A= A,故C错误;
交变电流的周期T==0.2 s,在0~时间内电阻R产生的热量Q=
I2R·=×9×0.1 J=0.45 J,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4.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2,正弦式交流电源
电压有效值U=12 V,电阻R1=1 Ω,R2=2 Ω,滑动变阻器R3最大
阻值为20 Ω,滑片P处于中间位置,则(  )
A. R1与R2消耗的电功率相等
B. 通过R1的电流为3 A
C. 若向上移动P,电压表读数将变大
D. 若向上移动P,电源输出功率将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2,可知通过原、副线圈的电流之比为2∶1,根据P=I2R可知,R1与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2∶1,故A错误;设通过R1的电流为I,则通过副线圈的电流为0.5I,原线圈两端电压为U-IR1=12-I(V),根据匝数比可知,副线圈两端电压为2(12-I)(V),则=R2+R3m=12 Ω,解得I=3 A,故B正确;若向上移动P,则滑动变阻器R3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通过副线圈的电流变大,原线圈中的电流也变大,根据P=IU可知,电源输出功率将变大,电阻R1两端的电压变大,变压器输入电压变小,副线圈两端电压变小,电压表读数将变小,故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5. 图甲中的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22∶3,输入端a、
b所接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灯泡L的电阻恒为15
Ω,额定电压为24 V。定值电阻R1=10 Ω、R2=5 Ω,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为10 Ω。为使灯泡正常工作,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
阻应调节为(  )
A. 1 Ω B. 5 Ω
C. 6 Ω D. 8 Ω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理想变压器输入电压U1=220 V,应用理
想变压器变压公式==,可得副线圈输出电压U2=30 V。灯
泡正常工作时,灯泡两端电压为UL=24 V,电流IL==1.6 A。
设R1两端电压为U,由U2=UL+U,可得U=6 V。由+=
IL,解得R=1 Ω,选项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6.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在交流电源上,图中各电表均为理
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时,R1消耗的功率变大
B.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时,电压表V示数变大
C.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时,电流表A1示数变大
D. 若闭合开关S,则电流表A1示数变大,A2示数变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
路的电阻R变大,则副线圈所在电路的总电阻R总变大,因原、副线
圈两端的电压U1、U2不变,则通过R1的电流I2=变小,R1消耗的
功率PR1=R1变小,选项A错误;R1两端的电压UR1=I2R1变小,
则电压表V的示数UV=U2-UR1变大,选项B正确;原、副线圈的
电流关系为=,I2变小,则I1变小,即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选
项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若闭合开关S,则副线圈所在电路的总电阻R总'变小,通过副线圈的电
流I2'=变大,则通过原线圈的电流I1'变大,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
R1两端的电压UR1'=I2'R1变大,则R2两端的电压UR2'=U2-UR1'变小,
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选项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7. (多选)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
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S为单刀双掷开关,定值电阻R1、
R2均为10 Ω。在原线圈c、d
两端加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
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S与a连接后,理想电流表示数为2.2 A
B. 当S与a连接后,理想电压表示数为11 V
C. 当S由a拨到b后,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变为25 Hz
D. 当S由a拨到b后,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交变电流的电压有效值为220 V、周期
为0.02 s,频率为50 Hz。当S接a时,由变压器的原理可知,副线
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为22 V,得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22 V,理想电流
表示数为2.2 A,故选项A正确,B错误;当S由a拨到b后,原线圈
电压、频率不变,原线圈匝数减半,则副线圈频率不变,副线圈两
端电压加倍,负载电阻不变,副线圈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4倍,
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也变为原来的4倍,故选项C错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8. (多选)如图甲所示,单匝闭合矩形线框电阻为R,在匀强磁场中
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穿过线框的磁通量Φ与时间t的关系
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时刻线框在中性面,中性面的特点是线框平面与磁场
垂直,故A错误;电动势最大值为Em=BSω=Φmω=Φm,对正弦
交流电,E有==,故B正确;由功能关系知,线框转一周
外力做的功等于产生的电能,则W=E电=·T=,故C正
确;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9. (多选)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所在电路的输入端接电压有
效值为220 V的正弦交变电流,匝数为30的副线圈2与规格为“12 V
36 W”的灯泡L1连接,副线圈3与规格为“18 V 54 W”的灯泡L2连
接,原线圈与额定电压为40 V的灯泡L连接。若电路接通时,三个
灯泡均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线圈1两端的电压为180 V
B. 原线圈1的匝数为500
C. 副线圈3的匝数为50
D. 通过灯泡L的电流有效值为0.5 A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因为三个灯泡均正常发光,所以灯泡L两端的电压UL
=40 V,可得原线圈1两端的电压为U1=220 V-UL=180 V,选项
A正确;根据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有=
=其中U2=12 V、U3=18 V、n2=30,解得原线圈1与副线圈3
的匝数分别为n1=450、n3=45,选项B、C均错误;对理想变压
器,根据功率关系有U1I1=P1+P2其中P1=36 W、P2=54 W,解得
通过灯泡L的电流有效值为I1=0.5 A,选项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如图所示,长ab为20 cm、宽ad为10 cm、电阻为0.2 Ω的300匝矩
形金属线框在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100 rad/s匀速转动,设磁感
应强度为0.01 T,此时图中小灯泡正常发光,小灯泡的电阻为1
Ω,求:
(1)图中理想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答案:5 V 5 A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
Em=nBSω=300×0.01×20×10-2×10×10-2×100 V=
6 V
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E==6 V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电流为
I== A=5 A
电流表的示数为5 A
电压表的示数为
U=IR=5×1 V=5 V。
1
2
3
4
5
6
7
8
9
10
(2)在小灯泡两端再并联一个同样的小灯泡,如果保证两灯泡正
常发光,则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角速度应变为多少。
答案: rad/s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在小灯泡两端再并联一个同样的小灯泡,外电阻为
R'==0.5 Ω
正常发光的电流还是5 A,总电流为I'=2I=10 A,
电源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E'=I'(R'+r)=7 V
电动势的最大值为
Em'=E'
又Em'=nBSω'
解得ω'= rad/s。
1
2
3
4
5
6
7
8
9
10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