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行路难(其一)
李白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新课导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君不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君不见》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好酒、有才、洒脱、狂放不羁
李白(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有
《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在醉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诗歌。
走近作者
李白年少有志,一生以“安社稷”、“济苍生”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以历史上管仲、晏婴等名相为期待,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同乡司马相如、杨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24岁离开蜀地,漂泊大半生,直到42岁才被唐玄宗诏进长安京城,进翰林院入仕,自恃才气、清高自傲、飘逸洒脱的李白,不把朝廷中的一些权贵放在眼里。两年后(天宝三年)被排挤出朝廷,最后被唐玄宗“赐金还乡”,不得不离开京城。李白“安社稷”、“济苍生”的愿望无法实现,仕途无望的他深感人生道路的艰难,满怀愤慨以《行路难》为题写下了三首诗。
背景链接
1.给红色的字注音
金樽( ) 投箸( ) 冰塞( )川
太行( ) 歧路( )
2.解释下列词语
羞: 直:
箸: 安:
会: 济:
zūn
同“馐”,美味的食物
筷子
终将
同“值”,价值
哪里
zhù
sè
预习检测
háng
渡
qí
解读诗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李白
品读诗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对偶
极写宴席的丰盛华美,营造出欢乐的气氛。
品读诗句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来?
停、投、拔、顾
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了李白内心极度的抑郁和苦闷。
品读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诗是写实吗?如何理解?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仕途的坎坷
写出了诗人因受到严重的阻力而无法实现济世安民的远大理想的悲愤和惆怅。
品读诗句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诗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姜尚、伊尹的典故
借姜尚、伊尹备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品读诗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几句诗的句式与其他诗句截然不同,有什么表达作用?
反复
四个三字短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声调低抑,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惘和失落。
品读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从最后这两句诗可以看出,作者拥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自信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的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既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诗歌小结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
2.本诗使用典故表明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不见得没有的句子是: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路艰难,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照应题目)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课堂练习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A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以诗相答
白居易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解读诗题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著有《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一生为官四十余年,前后贬谪共历二十三年。
走近作者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返洛阳,白居易结束苏州刺史任归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就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以此答谢白居易。
背景链接
诗歌朗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fù
pàn
zhǎng
品读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被贬地点之荒僻,被贬时间之漫长。
“凄凉地”与“弃置身”表明了作者内心的辛酸与痛楚。
品读诗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颔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
“烂柯人”:暗示被贬时间之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
徒然
反而
品读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哲理句)
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比喻
“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
“千帆”“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
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是向前发展的。
境界:心胸豁达、乐观向上。
品读诗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结合诗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照应诗题,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的精神。
刘禹锡通过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既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他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展现了他奋发昂扬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以及虽历经磨难,但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
诗歌小结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 (朝代)诗人
创作的一首 (体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痛楚的诗句是 ,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
唐代
刘禹锡
七言律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课堂练习
4.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有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乐观精神。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含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D
拓展延伸
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后来改革失败,主领变法十人均被流放,部分被杀。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10年后,他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刘禹锡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游玄都观》:“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
拓展延伸
于是刘禹锡再度遭贬,这一去又是12年。12年后,刘禹锡故地重游,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依然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他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前度刘郎”也成为流传至今的成语。
水调歌头
苏轼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南宋文学家 胡仔
词牌名
·明月几时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学识广博,他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有《东坡乐府笺》流传于世。
走近作者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即丙辰年)中秋节夜晚。当时,苏轼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太守,他的弟弟苏辙(子由)在山东济南任职,兄弟二人已有六、七年没有相见了。
这晚,苏轼开怀畅饮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乘着酒兴,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背景链接
诗词朗读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què
qióng
qǐ
整体感知
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两者有何联系?
上阙:
下阕:
望月问天(写景)
对月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解读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小序的作用?
点明写作的时间和缘由。
品读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高亢激昂
想象丰富
向往赞美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
品读词句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天上”和“人间”有什么深意?
分别暗指“朝廷”、“地方”
犹豫矛盾
留恋人间、热爱生活
通达乐观
品读词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作者为什么“无眠”?
思念亲人
惆怅无奈
好想弟弟啊,
怎么办TAT
品读词句
作者是否一直沉浸深深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如何理解这句话?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生和月亮一样,都有变化无常的自然属性,自古以来,这些都无法避免。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遗憾乃人生常态,要学会坦然面对。
超脱旷达
品读词句
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希望自己和弟弟以及分离的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互相祝福,希望大家岁岁平安,推己及人,表现了作者博大的思想境界和乐观的情怀。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思考探究
全词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高亢
激昂
犹豫
矛盾
通达
乐观
惆怅
无奈
超脱旷达
博大乐观
这首词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表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失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后理智战胜情感,表现出诗人热爱生活、眷恋人生的思想情感。
诗歌小结
1.《水调歌头》中: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 ,
。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 , , 。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 , ,
。
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又恐琼楼玉宇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高处不胜寒
此事古难全
课堂练习
2.下列对诗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一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高昂乐观,后四句低沉愤懑,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C.《行路难(其一)》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积极、乐观、执着的心理。
D.《水调歌头》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A
课堂练习
知人论世——了解人生磨难
这三位作者的人生遭遇有什么相似之处?
他们都才华横溢,但是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
比较阅读
读一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咬文嚼字——咀嚼忧伤心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惆怅茫然
心酸悲愤
愁苦孤寂
比较阅读
三位作者都没有沉浸在忧伤中无法自拔,而是自我疗愈,走出痛苦,重燃希望和信心。寻找诗句来感受豁达情怀。
以意逆志——体会豁达情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积极乐观
豁达开朗
满怀自信
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