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比较》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比较》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15 06:3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观察与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第6课。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需要请学生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和保护方法。在上一课探究感觉器官具有识别信息的基础上,本课学生将反复经历“观察-识别-比较-判断”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能通过比较思维的活动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并能基于此进行归纳或者进一步的推理。
本课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让学生借助“观察-比较”的方式,区分酱油水中酱油的多少。探索板块中,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对三杯酱油水进行排序并编号,在排序过程中借助到了“观察-识别-比较”的方法。第二个活动则让学生试着自己配制出三杯颜色深浅不同的酱油水,让学生在配制酱油水的过程中经历科学记录的过程,尤其要厘清在比较时的标准和对象,进一步强化比较思维的运用。研讨板块中,要明确两个研讨问题。“在配制酱油水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和“在配制酱油水的过程中,我们怎么比较酱油水的深浅呢?”在研讨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并非只是“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闻、用手摸等等”;也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观察不同物体时,需要切换对照物。拓展板块中,给学生增加挑战,需要同时和两个对照物进行比较,配制一杯折中的酱油水。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到各种感觉器官具有识别不同信息的功能,但这样的识别功能很难去区分同种类别信息的差异,要进一步明确其中的差异,必须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才行。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比较活动,这些活动有些是有意识的,也有些是无意识的。但学生在之前的比较活动中,往往只是比较,缺少了思维。在这一课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比较过程中去关注自己的感觉器官,关注获取到的信息,并慢慢感受自己的思维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列举眼、耳、鼻、舌、皮肤各感觉器官的功能,知道感觉器官能够通过观察来比较事物的相同和不同。
科学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能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在比较思维活动中理解比较的对象和比较的标准,并能够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探究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酱油水含量的多次观察与比较活动,用画图的方式对比较的过程进行记录,体会感觉器官的学习功能。
态度责任:
1.能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认识事物,并记录观察到的事实。
2.能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3.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愿意倾听他人意见。
【教学重点】
1.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列举感觉器官的功能。
2.通过观察与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在配制酱油水时,能用图画记录、表达比较活动的过程,认识到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关注,聚焦问题
1.小游戏:尝一尝,猜一猜。出示一碗汤,从汤中引入调料——酱油。
引入:酱油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料。
2.出示三杯酱油水。
提问:现在这里有三杯酱油水,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分出酱油的多少?
预设:我们可以用舌头尝一下,通过酱油水的味道来判断(强调这确实是一种好方法,但科学课上的实验材料都不能随意品尝);我们可以用鼻子闻一闻,通过酱油水的气味来判断:我们可以用眼睛看一看,通过酱油水的颜色来判断。
3.揭示课题:观察与比较。
设计意图:汤和酱油是学生熟悉的,以这两样物品导入,若有必要,还可以让学生品尝一下汤,激发好奇心,并且适当铺垫,更好地衔接探索活动。
二、探索研讨,引领发现
活动一:给酱油水排序、编号
1.任务:出示三杯酱油水,按颜色深浅排序并编号。
2.学生观察、排序并编号。
3.提问:我们根据什么排序?(预设:颜色深浅)用到哪个感觉器官判断出颜色深浅的?(预设:眼睛)又是怎么编号的呢?(预设:颜色浅的编为序号1……)
4.小结:我们用眼睛观察比较,发现酱油颜色深浅不同,按深浅进行排序并标上了序号。
5.提问:除了眼睛看,我们还能加入别的感觉器官去观察,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信息呢?
(预设:可以用鼻子闻气味,用嘴巴尝味道)
6.小结:在排序的过程中发现,酱油滴加多,颜色深,气味浓,味道重;滴加少,颜色浅,气味淡,味道淡。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器官观察酱油水图片,按颜色深浅给图片排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研讨分析用鼻闻、用嘴尝也能比较酱油的多少,多感官方法的指导为后续活动做了铺垫。
活动二:配制酱油水
1.谈话:科科在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1号和2号两杯酱油水打翻了,只剩下了3号,这可把他着急坏了。同学们,你能帮助他重新配制打翻的两杯酱油水吗?你需要用到什么呢?
2.出示任务:配制两杯被打翻的酱油水。
3.观看视频,学习如何配制酱油水;学生实验,自主配制酱油水。
4.交流反馈:我们的配制方法与经验。
设计意图:给酱油水的观察排序活动到配置酱油水活动,体现了活动的进阶性,在具体的配置酱油水活动中,以科科不小心打翻为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适当降低学生的实验难度,提供一杯3号酱油水,让学生在配制酱油水时有一定的参考标准。
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
1.提问:在配置酱油水的过程中,我们是怎样比较酱油水的深浅的呢?
2.小结:配置2号酱油水时,要拿2号酱油水和3号酱油水进行比较,2号酱油水的颜色要比3号酱油水更淡;当我们配置1号酱油水时,需要和2号酱油水进行比较,1号酱油水的颜色要比2号更淡。
3.提问:在配制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哪些感觉器官,分别有什么发现?
4.小结:在配置酱油水的过程中,我们有多个感觉器官参与,有视觉(眼睛)、嗅觉(鼻子)、味觉(舌头)、触觉(皮肤)。在很多活动中,人体感觉器官是共同参与,这使得我们获得的信息更全面,判断更准确。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在配制酱油水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去观察与比较。同时可能每次比较的标准都会发生变化,选择一个合适的标准,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许多问题。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感受人体多个感觉器官共同参与了观察与比较,从感觉走向了感知。
四、深入探索,拓展研究
1.提问:再配制一杯酱油水,让它处在1号酱油水和2号酱油水之间,你准备怎么做?
2.交流反馈。
3.出示视频,演示中间酱油水的配制,同时提出疑问“同样在1号酱油水和2号酱油水之间的四杯酱油水,他们是否完全一致?在1号酱油水和2号酱油水之间还能配制出多少杯不同的酱油水?”
4.小结: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生活中许多的科学知识,并从中感受科学的味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