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4 09:3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导入新课
春秋争霸
独霸西戎
商鞅变法
国富兵强
始封西陲开基立业
统一六国
建立秦朝
秦穆公
(前682—前621)
秦孝公
(前381—前338)
秦襄公
(前770—前766)
秦王嬴政
(前259—前210)
秦二世
(前230—前207)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大秦的崛起历时近550年,
然而灭亡仅用14年
庞大的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呢?
核心素养目标
01
通过史料分析和图片展示,知道秦暴政的表现,认识暴政是导致秦亡的根本原因。通过《秦末起义形势图》,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及结果。(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02
通过对秦亡原因的探究,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识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观)
03
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家国情怀)
壹·秦的暴政
1.秦暴政的表现: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一: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土地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上》
译文:
田租人头税,经营盐铁的赋税,是过去的二十倍。有的替富人耕田,要交一半的租税。所以贫民经常是穿牛马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
①赋税沉重;
壹·秦的暴政
阿房宫
秦直道
兵马俑
秦长城
秦帝国的四大工程
1.秦暴政的表现:
②繁重的徭役兵役;
材料:(秦朝)丁男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上吊)于道树,死者相望。 ——司马迁《史记》
壹·秦的暴政
1.秦暴政的表现: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
这批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近4万字,记录着秦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③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材料:秦朝形成了一套包括生命刑(死刑)、身体刑(肉刑)、劳役刑(徒刑)、流放刑、耻辱刑、身份刑在内的刑罚体系,种类繁多、手段残酷。死刑有戮(先刑辱、后斩首)、弃市(杀之于市)、磔(裂其肢体而杀之)、定杀(抛人水中淹死或活埋)、族(全家处死)、夷三族、枭首(砍头)、车裂、腰斩、剖腹、凿颠、抽肋、绞、戮尸等;肉刑有黥(脸上刺字)、劓(割鼻)、刖(断足)、宫(腐刑)等……
束颈的铁钳
铁桎(zhì 脚镣)
秦朝刑具
(陕西临潼出土)
壹·秦的暴政
1.秦暴政的表现: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诗书弃市......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秦始皇本纪》
前213年焚书
前212年坑儒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关史事: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④焚书坑儒;
壹·秦的暴政
1.秦暴政的表现:
公元前210年,50岁的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胡亥和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串通一气,诈称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
秦二世胡亥
指鹿为马-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秦二世的行为:
凶残地杀死自己的兄长姐妹
任意屠杀文武大臣
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恣意挥霍,穷奢极欲
继续营建庞大的工程
征调民力屯卫咸阳
还向郡县加征粮饷,赋役愈加沉重刑罚更为残酷。
⑤继位的秦二世更加残暴。
壹·秦的暴政
1.秦暴政的表现: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
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
昏庸是胡亥,统治更残暴。
徭役繁重
赋税沉重
刑罚残酷
皇帝残暴
以下材料是秦末一老农对他家情况的描述,根据此描述,可以看出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起义!反抗!
贰·陈胜、吴广起义
1.秦暴政的表现:
贰·陈胜、吴广起义
1.起义原因:
材料一: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有人认为“如果在前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见大雨,秦末农 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贰·陈胜、吴广起义
2.起义概况: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
起义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
大泽乡→攻占陈县→建立“张楚”政权→直逼咸阳→失败。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人物
过程
时间
口号
结果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地位
贰·陈胜、吴广起义
3.影响:
①地位: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②革命首创精神和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精神
材料一:陈涉(陈胜)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陈涉(陈胜)首事也。 ——司马迁
材料二: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
③它虽然失败了,没有推翻秦王朝,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
息,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
叁·秦朝的灭亡
1.刘邦、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先项羽入关,攻克咸阳。
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叁·秦朝的灭亡
2.过程:
(1)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时间:公元前207年
交战双方:项羽军队VS秦军
结果: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叁·秦朝的灭亡
(2)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秦灭亡时间:
领导者:
结果:
公元前207年
刘邦
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资治通鉴》的记载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电视剧《大秦帝国》
2.《史记·过秦论》记载:“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是以陈涉……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这段史料适合用于研究秦末农民起义的( )
A.经过 B.原因 C.特点 D.影响
A
B
3.秦朝是“成也法家,败也法家”。它的成功,是建立了高效的汲取制度;它的失败,是这套制度没有可以约束它的力量,导致它汲取过度,超过了民众的承受力。该观点最能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法家思想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度
C.秦末农民大起义 D.秦朝残暴统治
4.准确把握时间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这一年属于( )
A.公元前1世纪初期 B.公元前2世纪初期
C.公元前3世纪初期 D.公元前3世纪末期
D
D
5.某说书人正绘声绘色地讲道:“项羽命令将士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烧毁营帐,每人只带三天粮食,以示决一死战。在激战中,起义军的战士勇猛杀敌,以一当十,打得秦军落花流水。”说书人描述的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
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 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统治忽视思想建设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