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八上历史阶段测试卷】期中综合能力测评卷(原卷版+解答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八上历史阶段测试卷】期中综合能力测评卷(原卷版+解答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4 10:18:48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秋八上历史阶段测试卷】
八上历史期中综合能力测评卷
范围: 1-4
考试时间 :60分钟 满分 :5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 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被迫融入世 界 ”阶段始于( B )
A.虎门销烟 B.开放五口通商
C.创办新式学堂 D.组建新式海军
2.鸦片战争前, “ 中国 ”一词多指“ 中原 ”“ 中土 ”地区。鸦片战争后, “ 中国 ”逐渐成为“万邦之一 ”的正式国家称号。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B )
A.西方势力深入内地 B.民族国家观念形成
C.贸易形势发展变化 D.西北边疆不断巩固
3.(2024 ·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月考)2024年6月7日,“ 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 暨回流文物特展 ”开幕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举行。这一特展所展出的 文物能够证实( C )
A.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
B.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
C.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1907年徐锡麟领导安庆起义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外国侵略 者。在港澳受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罢工,响应返乡者达两万余人,致使香港变 成了一座“死城 ”。广东民众的行为( D )
A.得到清政府有力支持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反映了民主意识觉醒 D.彰显自发的民族情怀
5.“太平军所到之处,推倒官府,扫荡封建秩序,冲击纲常名教。昔日骑在 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绅地主无不威风扫地。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盲目崇拜拜上帝会
C.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李鸿章曾提道: “忠王府(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的府邸)琼楼玉宇,曲栏洞 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太平 天国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领导集团享乐腐化
C.缺乏可行革命纲领 D.领导集团争权夺利
7.中国船政文化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产生的以“ 自强 ”“求富 ”为口号,谋 求强兵富国的文化浪潮。这一“浪潮 ”根植于( B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8.(2024 · 临沂市兰山区期末)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侵略,边疆地区出现
严重危机。下列相关史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与如图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B )
A.清军将领冯子材在①处取得镇南关大捷
B.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②处建省加强管辖
C.左宗棠命刘锦棠入疆在③处打败阿古柏
D.清政府派刘永福在④处率军帮越南抗法
9.“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资源,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 成,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 ”材 料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危害在于( B )
A.损害了关税主权 B.冲击了民族工业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刺激了革命热情
10.(2024 · 大连市甘井子区期中)“这样一支海军在短短六年之后,便灰飞烟 灭。断送它的是海军实力上一直相对落后、奋力追赶于后的东亚邻邦日本。 这使得这场战争在整个清朝历史中成为影响深远的拐点。 ”材料中“影响深 远的拐点 ”是指( C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长期关闭的国门被迫打开
C.刺激了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促进了中国海军快速发展壮大
11.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指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 小变仍亡。 ”“变 ”的根本目的是( B )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C.积极推进近代民主革命发展
D.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12.义和团的一些宣传品中出现过这样的句子:“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 赔款,祸国殃民。 ”“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碗,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 后快。 ”由此判断下面对义和团的性质概括最准确的是( C )
A.抗争与革新 B. 自强与迷信
C.爱国与排外 D.反清与灭洋
13.(2024 ·佛山期末)《辛丑条约》规定:惩办“首祸诸臣 ”,在华北等地区 停止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与诸国仇敌之会 ”。列强制定这 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B )
A.侵犯中国主权 B.打击国人抗争心理
C.阻碍经济发展 D.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4.1912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中,“政党、政府、投票、选举、 立法、行政、司法、议会、民主、共和、 自由、权利、人格 ”等新名词让人 目不暇接。这些新名词的出现( C )
A.成为指导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C.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D.有利于中华民国诞生
15.孙中山出身于农民家庭,在联络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他初步意识 到革命的知识分子只有和农民“分头合作 ”,才能实现革命目的。基于这种 认识,孙中山提出了( C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土地私有
16.小钱币反映大历史。下图是由奉天省(辽宁)官银号发行的率票,图中有“ 中华民国十一年制 ”等字样。据此判断,该率票发行时间换算为公元纪年
应是( C )
A.公元1912年
B.公元1921年
C.公元1922年
D.公元1923年
17.民国初年,《申报》上出现大量宣扬民主、平等、 自由等新思想的文章; 1913年,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 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这一现象说明( C )
A.民主主义成为社会指导思想
B.辛亥革命根治了社会问题
C.政治变革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D.南京临时政府获得了成功
18.从1912年开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陆续颁布一系列尊孔复古的法 令,1914年又颁布法令规定商会对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 ”“禀 ”,地方 官厅对商会则用“令 ”“批 ”。这些法令一经颁布就遭到学界和商界的强烈 反对。这说明当时( D )
A.北洋政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北洋政府重视工商业发展
C.民主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
19.把握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解散国会 ”“接受‘二十一条,“举 行祭天之礼 ”这几个关键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
A.二次革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20.(2024 ·佛山市南海区期末)1916—1928年,国家元首共更换8次,内阁则 有32届,34人出任过国务总理,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只有一年,短的只有几 天或几小时。与上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D )
A.广州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军阀割据混战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提督衔记名总兵邓世昌,素 娴韬略,荐握戎符,统战舰而著 勤,实海军之肇造……奋击则寡 能敌众,冲锋则义不顾身。
① 中 国 画 《 甲 午 海 战 》 : 于 新 生 教 授 于 2014年创作 ② 致远舰瓷盘: “ 丹东 一号 ”沉船上发现的带 有“ 致远 ”铭文的瓷盘 (2015年,“丹东一号 ” 被确认为沉没的致远舰) ③ 邓世 昌御赐 碑 文 ( 节 选):1894年光绪皇帝御 笔亲撰
材料二
图1 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与赔款数额对比图 图2 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示意图
(1)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一则材料可以作为研究邓世昌和黄海海战的可信史料?( 写序号)请说明理由。(3分)
【示例一】选择:② 。理由:致远舰瓷盘是从“丹东一号 ”沉船上发现的, “丹东一号 ”被确认为沉没的致远舰,这属于实物史料,是当时海战留下的
遗物,可信度高。 【示例二】选择:③ 。理由: 甲午中日战争是光绪皇帝
在位时期发生的战争,其撰写的碑文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1 、图2 给中国造成的危害。(2分)
图1:巨额赔款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图
2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行政主权,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 下。(意对即可)
2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 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洋务派希 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 “分洋商之利 ”, 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 金、燃料。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 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 ”“谷底 ”“上升 ”三个 阶段。1840—1901年, 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沉沦 ”;1901— 1920年, 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谷底 ”,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 期,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 为“上升 ”了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2分)
目的:与外商竞争,获取利益;支持军事工业。特点:政府控制,吸收私人 资本,面向市场。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1分)
改变官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中国从开始“沉沦 ”到完全沉沦到
“谷底 ”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4分)
“沉沦 ”:鸦片战争。“谷底 ”:《辛丑条约》的签订(或: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 。原因: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深渊。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1分)
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内忧外患的动荡环境,洋务派和维新派分别从器物 层面和制度层面挽救民族危亡;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言之有理
即可)
23.(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 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 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 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1900年,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改“剿 ”为“抚 ”, 以“借御外 辱 ”。5月末,义和团逐渐进入津京。八国联军借口北京使馆陷入危机,于6 月17日攻陷大沽。清政府遂向英、俄、 日、美等11个列强同时宣战,下令清 军与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
——王美平《义和团的悲壮精神不容嘲弄》
(1)材料一与哪一事件相关?此文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核心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改变的原因,并简 述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2分)
原因: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来抵抗列强侵略。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 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的历程谈谈 你的认识。(1分)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农民阶 级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我们应该向他们 学习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西方的伟大革命,如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以及法国 大革命,均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1870年意大利统一与1871年德 意志民族统一,也为前瞻的中国人提供了光辉的榜样,推动他们采取相类似 的行动。此时孙中山设想了一场由全体中国人推进的毕三次革命之功于一役 的辛亥革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 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 夷食鲸吞, 日甚一 日 ……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国际因素。(回答一点即可)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孙中山为了“毕三次革命之功于一役 ”而提出的指导思想。(2分)
国际因素:西方一系列伟大革命的影响;意大利和德意志统一的影响。指导
思想:三民主义。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态度?这说明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4分)
态度:维护封建统治,反对辛亥革命。问题:思想解放。
25.(6分)我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为了国家和民族勇担使命的杰出人物。请 以“时代洪流 · 勇担使命 ”为题目,任选下面材料中的两个人物,结合所学 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 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示例】 时代洪流 ·勇担使命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 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 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面对清末边疆危机,左宗棠主张海防、塞防 并重,力主收复新疆,1878年他成功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沧海 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英雄人物的勇担使命、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后来人继 承和发扬。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历史
同步课件
统编版八上历史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上历史期中综合能力测评卷01
范围:第1-4单元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被迫融入世界”阶段始于( )
A.虎门销烟 B.开放五口通商
C.创办新式学堂 D.组建新式海军
B
2.鸦片战争前,“中国”一词多指“中原”“中土”地区。鸦片战争后,
“中国”逐渐成为“万邦之一”的正式国家称号。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西方势力深入内地 B.民族国家观念形成
C.贸易形势发展变化 D.西北边疆不断巩固
B
3.(2024·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月考)2024年6月7日,“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开幕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举行。这一特展所展出的文物能够证实( )
A.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
B.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
C.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1907年徐锡麟领导安庆起义
C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外国侵略者。在港澳受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罢工,响应返乡者达两万余人,致使香港变成了一座“死城”。广东民众的行为( )
A.得到清政府有力支持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反映了民主意识觉醒 D.彰显自发的民族情怀
D
5.“太平军所到之处,推倒官府,扫荡封建秩序,冲击纲常名教。昔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绅地主无不威风扫地。”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盲目崇拜拜上帝会
C.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A
6.李鸿章曾提道:“忠王府(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的府邸)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太平天国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领导集团享乐腐化
C.缺乏可行革命纲领 D.领导集团争权夺利
A
7.中国船政文化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产生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谋求强兵富国的文化浪潮。这一“浪潮”根植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B
8.(2024·临沂市兰山区期末)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侵略,边疆地区出现严重危机。下列相关史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与如图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清军将领冯子材在①处取得镇南关大捷
B.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②处建省加强管辖
C.左宗棠命刘锦棠入疆在③处打败阿古柏
D.清政府派刘永福在④处率军帮越南抗法
B
9.“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资源,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成,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材料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危害在于( )
A.损害了关税主权 B.冲击了民族工业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刺激了革命热情
B
10.(2024·大连市甘井子区期中)“这样一支海军在短短六年之后,便灰飞烟灭。断送它的是海军实力上一直相对落后、奋力追赶于后的东亚邻邦日本。这使得这场战争在整个清朝历史中成为影响深远的拐点。”材料中“影响深远的拐点”是指(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长期关闭的国门被迫打开
C.刺激了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促进了中国海军快速发展壮大
C
11.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指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变”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C.积极推进近代民主革命发展
D.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B
12.义和团的一些宣传品中出现过这样的句子:“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祸国殃民。”“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碗,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由此判断下面对义和团的性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抗争与革新 B.自强与迷信
C.爱国与排外 D.反清与灭洋
C
13.(2024·佛山期末)《辛丑条约》规定: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与诸国仇敌之会”。列强制定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侵犯中国主权 B.打击国人抗争心理
C.阻碍经济发展 D.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
14.1912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中,“政党、政府、投票、选举、立法、行政、司法、议会、民主、共和、自由、权利、人格”等新名词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新名词的出现( )
A.成为指导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C.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D.有利于中华民国诞生
C
15.孙中山出身于农民家庭,在联络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他初步意识到革命的知识分子只有和农民“分头合作”,才能实现革命目的。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提出了(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土地私有
C
16.小钱币反映大历史。下图是由奉天省(辽宁)官银号发行的率票,图中有“中华民国十一年制”等字样。据此判断,该率票发行时间换算为公元纪年
应是( )
A.公元1912年
B.公元1921年
C.公元1922年
D.公元1923年
C
17.民国初年,《申报》上出现大量宣扬民主、平等、自由等新思想的文章;1913年,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
A.民主主义成为社会指导思想
B.辛亥革命根治了社会问题
C.政治变革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D.南京临时政府获得了成功
C
18.从1912年开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陆续颁布一系列尊孔复古的法令,1914年又颁布法令规定商会对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这些法令一经颁布就遭到学界和商界的强烈反对。这说明当时( )
A.北洋政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北洋政府重视工商业发展
C.民主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
D
19.把握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解散国会”“接受‘二十一条’“举行祭天之礼”这几个关键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B
20.(2024·佛山市南海区期末)1916—1928年,国家元首共更换8次,内阁则有32届,34人出任过国务总理,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只有一年,短的只有几天或几小时。与上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广州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军阀割据混战
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提督衔记名总兵邓世昌,素娴韬略,荐握戎符,统战舰而著勤,实海军之肇造……奋击则寡能敌众,冲锋则义不顾身。
①中国画《甲午海战》:于新生教授于2014年创作 ②致远舰瓷盘:“丹东一号”沉船上发现的带有“致远”铭文的瓷盘(2015年,“丹东一号”被确认为沉没的致远舰) ③邓世昌御赐碑文(节
选):1894年光绪皇帝御笔亲撰
材料二
图1 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与赔款数额对比图
图2 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示意图
(1)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一则材料可以作为研究邓世昌和黄海海战的可信史料?(写序号)请说明理由。(3分)
【示例一】选择:②。理由:致远舰瓷盘是从“丹东一号”沉船上发现的,“丹东一号”被确认为沉没的致远舰,这属于实物史料,是当时海战留下的遗物,可信度高。 【示例二】选择:③。理由:甲午中日战争是光绪皇帝在位时期发生的战争,其撰写的碑文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1、图2 给中国造成的危害。(2分)
图1:巨额赔款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图2: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行政主权,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意对即可)
2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1840—1901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1920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期,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为“上升”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2分)
目的:与外商竞争,获取利益;支持军事工业。特点:政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面向市场。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1分)
改变官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
“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4分)
“沉沦”:鸦片战争。“谷底”:《辛丑条约》的签订(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1分)
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内忧外患的动荡环境,洋务派和维新派分别从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挽救民族危亡;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言之有理
即可)
23.(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1900年,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改“剿”为“抚”,以“借御外辱”。5月末,义和团逐渐进入津京。八国联军借口北京使馆陷入危机,于6月17日攻陷大沽。清政府遂向英、俄、日、美等11个列强同时宣战,下令清军与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
——王美平《义和团的悲壮精神不容嘲弄》
(1)材料一与哪一事件相关?此文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核心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改变的原因,并简述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2分)
原因: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来抵抗列强侵略。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的历程谈谈你的认识。(1分)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农民阶级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西方的伟大革命,如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均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1870年意大利统一与1871年德意志民族统一,也为前瞻的中国人提供了光辉的榜样,推动他们采取相类似的行动。此时孙中山设想了一场由全体中国人推进的毕三次革命之功于一役的辛亥革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食鲸吞,日甚一日……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国际因素。(回答一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了“毕三次革命之功于一役”而提出的指导思想。(2分)
国际因素:西方一系列伟大革命的影响;意大利和德意志统一的影响。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态度?这说明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4分)
态度:维护封建统治,反对辛亥革命。问题:思想解放。
25.(6分)我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为了国家和民族勇担使命的杰出人物。请以“时代洪流·勇担使命”为题目,任选下面材料中的两个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林则徐 左宗棠 康有为 孙中山
【示例】 时代洪流·勇担使命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面对清末边疆危机,左宗棠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1878年他成功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英雄人物的勇担使命、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后来人继承和发扬。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秋八上历史阶段测试卷】
八上历史期中综合能力测评卷
范围: 1-4
考试时间 :60分钟 满分 :5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 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被迫融入世 界 ”阶段始于( B )
A.虎门销烟 B.开放五口通商
C.创办新式学堂 D.组建新式海军
2.鸦片战争前, “ 中国 ”一词多指“ 中原 ”“ 中土 ”地区。鸦片战争后, “ 中国 ”逐渐成为“万邦之一 ”的正式国家称号。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B )
A.西方势力深入内地 B.民族国家观念形成
C.贸易形势发展变化 D.西北边疆不断巩固
3.(2024 ·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月考)2024年6月7日,“ 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 暨回流文物特展 ”开幕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举行。这一特展所展出的 文物能够证实( C )
A.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
B.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
C.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1907年徐锡麟领导安庆起义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外国侵略 者。在港澳受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罢工,响应返乡者达两万余人,致使香港变 成了一座“死城 ”。广东民众的行为( D )
A.得到清政府有力支持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反映了民主意识觉醒 D.彰显自发的民族情怀
5.“太平军所到之处,推倒官府,扫荡封建秩序,冲击纲常名教。昔日骑在 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绅地主无不威风扫地。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盲目崇拜拜上帝会
C.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李鸿章曾提道: “忠王府(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的府邸)琼楼玉宇,曲栏洞 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太平 天国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领导集团享乐腐化
C.缺乏可行革命纲领 D.领导集团争权夺利
7.中国船政文化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产生的以“ 自强 ”“求富 ”为口号,谋 求强兵富国的文化浪潮。这一“浪潮 ”根植于( B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8.(2024 · 临沂市兰山区期末)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侵略,边疆地区出现
严重危机。下列相关史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与如图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B )
A.清军将领冯子材在①处取得镇南关大捷
B.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②处建省加强管辖
C.左宗棠命刘锦棠入疆在③处打败阿古柏
D.清政府派刘永福在④处率军帮越南抗法
9.“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资源,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 成,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 ”材 料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危害在于( B )
A.损害了关税主权 B.冲击了民族工业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刺激了革命热情
10.(2024 · 大连市甘井子区期中)“这样一支海军在短短六年之后,便灰飞烟 灭。断送它的是海军实力上一直相对落后、奋力追赶于后的东亚邻邦日本。 这使得这场战争在整个清朝历史中成为影响深远的拐点。 ”材料中“影响深 远的拐点 ”是指( C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长期关闭的国门被迫打开
C.刺激了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促进了中国海军快速发展壮大
11.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指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 小变仍亡。 ”“变 ”的根本目的是( B )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C.积极推进近代民主革命发展
D.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12.义和团的一些宣传品中出现过这样的句子:“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 赔款,祸国殃民。 ”“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碗,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 后快。 ”由此判断下面对义和团的性质概括最准确的是( C )
A.抗争与革新 B. 自强与迷信
C.爱国与排外 D.反清与灭洋
13.(2024 ·佛山期末)《辛丑条约》规定:惩办“首祸诸臣 ”,在华北等地区 停止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与诸国仇敌之会 ”。列强制定这 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B )
A.侵犯中国主权 B.打击国人抗争心理
C.阻碍经济发展 D.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4.1912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中,“政党、政府、投票、选举、 立法、行政、司法、议会、民主、共和、 自由、权利、人格 ”等新名词让人 目不暇接。这些新名词的出现( C )
A.成为指导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C.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D.有利于中华民国诞生
15.孙中山出身于农民家庭,在联络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他初步意识 到革命的知识分子只有和农民“分头合作 ”,才能实现革命目的。基于这种 认识,孙中山提出了( C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土地私有
16.小钱币反映大历史。下图是由奉天省(辽宁)官银号发行的率票,图中有“ 中华民国十一年制 ”等字样。据此判断,该率票发行时间换算为公元纪年
应是( C )
A.公元1912年
B.公元1921年
C.公元1922年
D.公元1923年
17.民国初年,《申报》上出现大量宣扬民主、平等、 自由等新思想的文章; 1913年,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 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这一现象说明( C )
A.民主主义成为社会指导思想
B.辛亥革命根治了社会问题
C.政治变革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D.南京临时政府获得了成功
18.从1912年开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陆续颁布一系列尊孔复古的法 令,1914年又颁布法令规定商会对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 ”“禀 ”,地方 官厅对商会则用“令 ”“批 ”。这些法令一经颁布就遭到学界和商界的强烈 反对。这说明当时( D )
A.北洋政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北洋政府重视工商业发展
C.民主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
19.把握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解散国会 ”“接受‘二十一条,“举 行祭天之礼 ”这几个关键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
A.二次革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20.(2024 ·佛山市南海区期末)1916—1928年,国家元首共更换8次,内阁则 有32届,34人出任过国务总理,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只有一年,短的只有几 天或几小时。与上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D )
A.广州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军阀割据混战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提督衔记名总兵邓世昌,素 娴韬略,荐握戎符,统战舰而著 勤,实海军之肇造……奋击则寡 能敌众,冲锋则义不顾身。
① 中 国 画 《 甲 午 海 战 》 : 于 新 生 教 授 于 2014年创作 ② 致远舰瓷盘: “ 丹东 一号 ”沉船上发现的带 有“ 致远 ”铭文的瓷盘 (2015年,“丹东一号 ” 被确认为沉没的致远舰) ③ 邓世 昌御赐 碑 文 ( 节 选):1894年光绪皇帝御 笔亲撰
材料二
图1 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与赔款数额对比图 图2 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示意图
(1)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一则材料可以作为研究邓世昌和黄海海战的可信史料?( 写序号)请说明理由。(3分)
【示例一】选择:② 。理由:致远舰瓷盘是从“丹东一号 ”沉船上发现的, “丹东一号 ”被确认为沉没的致远舰,这属于实物史料,是当时海战留下的
遗物,可信度高。 【示例二】选择:③ 。理由: 甲午中日战争是光绪皇帝
在位时期发生的战争,其撰写的碑文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1 、图2 给中国造成的危害。(2分)
图1:巨额赔款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图
2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行政主权,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 下。(意对即可)
2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 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洋务派希 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 “分洋商之利 ”, 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 金、燃料。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 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 ”“谷底 ”“上升 ”三个 阶段。1840—1901年, 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沉沦 ”;1901— 1920年, 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谷底 ”,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 期,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 为“上升 ”了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2分)
目的:与外商竞争,获取利益;支持军事工业。特点:政府控制,吸收私人 资本,面向市场。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1分)
改变官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中国从开始“沉沦 ”到完全沉沦到
“谷底 ”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4分)
“沉沦 ”:鸦片战争。“谷底 ”:《辛丑条约》的签订(或: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 。原因: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深渊。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1分)
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内忧外患的动荡环境,洋务派和维新派分别从器物 层面和制度层面挽救民族危亡;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言之有理
即可)
23.(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 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 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 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1900年,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改“剿 ”为“抚 ”, 以“借御外 辱 ”。5月末,义和团逐渐进入津京。八国联军借口北京使馆陷入危机,于6 月17日攻陷大沽。清政府遂向英、俄、 日、美等11个列强同时宣战,下令清 军与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
——王美平《义和团的悲壮精神不容嘲弄》
(1)材料一与哪一事件相关?此文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核心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改变的原因,并简 述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2分)
原因: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来抵抗列强侵略。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 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农民阶级探索救亡道路的历程谈谈 你的认识。(1分)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农民阶 级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我们应该向他们 学习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西方的伟大革命,如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以及法国 大革命,均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1870年意大利统一与1871年德 意志民族统一,也为前瞻的中国人提供了光辉的榜样,推动他们采取相类似 的行动。此时孙中山设想了一场由全体中国人推进的毕三次革命之功于一役 的辛亥革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 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 夷食鲸吞, 日甚一 日 ……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国际因素。(回答一点即可)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孙中山为了“毕三次革命之功于一役 ”而提出的指导思想。(2分)
国际因素:西方一系列伟大革命的影响;意大利和德意志统一的影响。指导
思想:三民主义。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态度?这说明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4分)
态度:维护封建统治,反对辛亥革命。问题:思想解放。
25.(6分)我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为了国家和民族勇担使命的杰出人物。请 以“时代洪流 · 勇担使命 ”为题目,任选下面材料中的两个人物,结合所学 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 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示例】 时代洪流 ·勇担使命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 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 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面对清末边疆危机,左宗棠主张海防、塞防 并重,力主收复新疆,1878年他成功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沧海 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英雄人物的勇担使命、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后来人继 承和发扬。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