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有人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理由是什么?有人评价秦始皇是暴君,理由又是什么 ?
千古一帝理由:
1.他灭了六国,统一了全国;
2.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3.他统一了货币,度量衡、车轨、文字等。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历史解释:了解秦朝暴政的基本史实,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各种原因。
(2)时空观念:学生能熟练讲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项羽、刘邦起义的前因后果,学会归纳秦朝灭亡的原因。
(3)唯物史观:掌握从历史的角度评价秦始皇,培养辩证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一、秦的暴政
表现1: 赋税沉重。
【合作探究】归纳秦的暴政的表现?
材料二:
表现2:徭役兵役繁重。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田租即土地税,严重时到了“收泰半之赋”,即这些赋税加到一起要占去农民获物的三分之二。口赋是计口出钱,也就是人头税,以人口为征收对象……。杂赋是各色各样的临时征派……
——选自中国历史七上《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表现3: 刑罚严苛。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
这批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近4万字,记录着秦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材料三:秦朝的立法宗旨:一是“轻罪重刑”,是主张“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二是“事皆决于法”,即尽可能地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纳入法律的范畴。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一、秦的暴政
▲秦朝刑具
一、秦的暴政
表现4:“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图(清)
烧毁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
将提出非议朝政的 460 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
一、秦的暴政
【问题拓展】依据材料,指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和影响。
秦始皇及其臣下对战国以来蓬勃发展的思想心存畏忌,唯恐妨碍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巩固,因而采取了粗暴的扼杀政策。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和占卜之类的书籍。第二年,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这一事件的后果极为恶劣,战国以来自由活泼的学术氛围遭到毁灭性打击,中国文化乃至社会发展因此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秦汉(上)》
1.目的:巩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
2.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言论,焚毁了许多文化典籍,是一场思想文化方面的浩劫,对后世产生了恶劣影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
那么这些压迫在秦始皇去世以后有没有得到一些改观呢?
一、秦的暴政
表现5: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指鹿为马
一、秦的暴政
材料四:(秦二世)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贾谊《过秦论》
胡亥的统治:
沙丘政变——逼死扶苏;
残害手足——处死兄妹;
残害忠良——逼死蒙恬;
残酷剥削民众——无法生活。
百姓不堪重负
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徭役兵役
繁重
刑罚严苛
赋税沉重
焚书坑儒
秦二世更加残暴
秦的暴政
酝酿已久的农民起义最终爆发
一、秦的暴政
(1)时间:
(2)地点:
(3)领导人:
(4)口号:
陈胜、吴广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9及视频观看,概况起义的相关内容。
1. 背 景
二、陈胜、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陈胜、吴广起义
【材料研读】阅读材料,说说秦朝的施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关系。
(秦二世)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 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是以陈涉(胜)······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贾谊《过秦论》
偶然性
大雨使戍守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必然性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起义
(大泽乡起义)
秦的暴政
导致
对其反抗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秦末起义形势图
2. 过 程
占领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起义军不断壮大
直逼咸阳
在骊山与秦军交战
失 败
大泽乡起义
【自主学习】找到渔阳的位置和陈胜、吴广起义及建立政权的根据地?
二、陈胜、吴广起义
“伐无道,诛暴秦”
阅读课本P62《知识拓展》
3. 影 响
【问题探究】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②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
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二、陈胜、吴广起义
材料一: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
【拓展学习】根据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二、陈胜、吴广起义
“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八。”
——《太史公自序》
①失道、失政的昏暴之主,如夏桀王、殷纣王、秦二世等,应该推翻,人民有革命的权利。
②倡导革命的发难者,商汤王、周武王、陈胜,他们建立了大功勋,如同圣人孔子写《春秋》,应当名垂万世,人民不应当忘记。
③说明为陈胜立“世家”的理由。
人物扫描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巨鹿之战,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献。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
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先项羽入关,攻克咸阳。
刘邦
项羽
(1)时间:
(2)交战双方:
(3)结果:
三、秦朝的灭亡
1.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项羽军队
以少胜多
歼灭秦军主力
相关史事:在激战中,起义军勇猛杀敌,打得秦军一败涂地,最终将主力歼灭。此后,秦朝再也无力挽回败局。
▲巨鹿之战示意图
项羽
2. 入关咸阳
刘邦抓住时机,直抵秦都咸阳。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三、秦朝的灭亡
相关史事: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刘邦
【课后活动】结合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说明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三、秦朝的灭亡
前221年
秦始皇
前210年
秦二世
前221年
秦亡
族(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①被压迫的农民率先举起反抗的大旗;
②农民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③在反秦的各路军队中,农民军是主力;
④正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中,秦朝灭亡。
有人评价秦始皇是暴君,理由又是什么
1.他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罚残酷,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他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三、秦朝的灭亡
课堂小结
秦的暴政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刑罚严苛
“焚书坑儒”
秦二世对更为残酷
秦末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的灭亡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意义: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中考模拟
1.诗歌和童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在秦朝时期,流行这样的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这一童谣暗指 ( )
A.秦始皇将葬于阿房宫 B.秦朝刑罚残酷,社会动荡
C.阿房将灭亡秦朝 D.秦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2.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与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 ④开凿灵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D
C
中考模拟
3.公元前 209 年,“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应”,成千上万、几十万上百万的革命农民揭竿而起。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4.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战争的目的是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强大,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D.项羽在巨鹿兵败自刎
A
B
课后思考
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2.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口号、建立的政权、地位是什么?
3.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是如何继续进行反秦斗争的?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