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2 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39张PPT)2026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河南)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复习2 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39张PPT)2026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河南)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4 13:0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4.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地球自转示意
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自西向东
一天
一、地球的自转
4.不同视角下地球的自转方向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交替。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更替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在地球上的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星星自东向西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时间差异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相对靠东的地方先迎来日出。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4.一天中物影长短的变化
一天中______影子最短,___________影子最长,一天中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
正午
清晨和傍晚
先变短再变长
三、地球的公转
1.公转中心:
2.周期:
3.方向:
地球公转示意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
太阳
一年
自西向东
三、地球的公转
4.地球公转的特征
地球公转轨道面
(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_____,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保持_____的夹角,地轴向北指向______。
不变
66.5°
北极星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太阳直射点:
指太阳光线在地表的垂直照射的点。
太 阳 光 线
太 阳 光 线
因为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在规律变化。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光热最__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
地球公转示意
(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
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
地球公转示意
(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
夏至
6月21日前后
北回归线(23.5°N)
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
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
地球公转示意
(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
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
地球公转示意
(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23.5°S)
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
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中间移动,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____夜____。
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四季变化
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同一纬度地带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在变化,便产生了季节变换。
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四季变化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北半球
春季:______月,夏季:_______月,秋季:______月,冬季:_______月;
南半球
春季:______月,夏季:_______月,秋季:______月,冬季:_______月
3-5
6-8
9-11
12-次年2
9-11
12-次年2
3-5
6-8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右图中的H。
(2)正午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_________的太阳高度角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___,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角最小,为0°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12时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影响地表热量
一个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通常用正午太阳高度的高低来衡量,太阳高度由_______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地表获得的热量也逐渐______。
直射点
降低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4.一年中物影长短的变化
(1)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影长最____(为0)。由直射点向北、向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影长变____。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____,影子最____。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____,影子最____。

减小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4.一年中物影长短的变化
(2)朝向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①春分日—秋分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上午物影朝向西南,下午物影朝向东南;
②秋分日一次年春分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上午物影朝向西北,下午物影朝向东北。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5.五带的划分
地球上的五带
一年之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四、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5.五带的划分
(云南模拟)地理课上同学们拨动地球仪,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演示地球运动。根据演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演示实验呈现了(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北极圈出现极昼
D.南极圈出现极夜
B
2.该实验演示的地球运动,不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A.四季交替
B.昼夜更替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时间的差异
A
(万唯原创)巴黎时间2024年7月26日19:30,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开幕。下图为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世界部分城市的当地时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开始时,当地时间与图上其他城市时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B
4.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四个城市中最晚迎来日出的是( )
A.纽约
B.东京
C.北京
D.巴黎
A
(四川模拟)图1为河南登封(31.5°N)横梁式圭表,古代用来测量日影的方向和长度,M为表在圭面的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图2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圭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A
6.一年中M最长时,地球位于绕日公转示意图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C
7.一年中M最短时,太阳直射( )
A.31.5°N
B.23.5°N
C.0°纬线
D.23.5°S
B
(万唯原创)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开都河蜿蜒曲折,在丰水期的傍晚,落日倒映在水面上,会呈现出“九个太阳”的奇观。图1为一位游客在该地拍摄到的落日奇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图中落日奇观的拍摄时间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C
9.该游客拍摄落日奇观时,其镜头朝向(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D
10.此时,巴音布鲁克草原(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昼
A
(1)从合肥到三亚,火车自北向南跨越五带中的 和 。
北温带
热带
11.家住合肥市的小明寒假与同学一起前往三亚旅游,体验当地热带海滨风光,为欣赏沿途风景,两人选择乘坐火车前往三亚,并将沿途所见记录下来,进行探究。读合肥及三亚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同一天中合肥和三亚两个城市中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两地存在时间差异是由地球 运动引起的。
(3)在合肥到三亚的火车上,因地球自转运动,小明见证了昼夜的交替,一天中阳光照射进车厢时,物影的变化情况是先 再变 。
合肥
自转
由长变短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判读
(1)找到太阳的直射点,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
(2)地球是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即逆时针旋转,在图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3)结合素材中给出的时间,判断该时间在处于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春分哪个区间段;
(4)判断地球运转至图中的位置。
2.昼夜长短变化的判断方法
(1)根据日期判断昼夜长短
①定位置,判断城市南北半球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昼长>12小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判断昼夜长短
当地日出时间早于6:00,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晚于6:00,昼短夜长;日出时间为6:00,昼夜等长。
当地日落时间晚于18:00,昼长夜短;日落时间早于18:00,昼短夜长;日落时间为18:00,昼夜等长。
3.昼夜长短“变化趋势”的判断方法
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取决于太阳直射点 “向哪移动”,具体规律:
(1)直射点向北移动(冬至→春分→夏至):
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冬至时昼最短,夏至时昼最长);
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冬至时昼最长,夏至时昼最短)。
(2)直射点向南移动(夏至→秋分→冬至):
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夏至时昼最长,冬至时昼最短);
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时昼最短,冬至时昼最长)。
口诀:“直射点向哪移,哪半球昼渐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