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
1.(2024四上·定州期末)足球场上,相对于地面,踢球的学生位置改变了,我们说他们是 的;坐在场外看比赛的学生位置没有改变,我们说他们是 的。
2.(2024四上·定州期末)声音可以在固体、 和 中传播。
3.(2024四上·定州期末)按照岩石成因,地质学家将岩石分为三大类: 、 、 。
4.(2024四上·定州期末)站在操场上观察我们的影子,早晨,影子在 ;傍晚,影子在 。(在横线上填写“东”或“西”)
5.(2024四上·定州期末) 关于声音,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6.(2024四上·定州期末)运动小车的能量跟小车速度有关,速度越快,能量越大。( )
7.(2024四上·定州期末)发声的音叉可使平静的水面溅出水花,鼓面上的豆子会随鼓面振动而跳跃,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8.(2024四上·定州期末)爸爸经常戴耳麦听歌,并且音量开得很大,这样不会影响耳健康。( )
9.(2024四上·定州期末)在高速公路上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减少噪音,防止影响附近居民。( )
10.(2024四上·定州期末)为了节约用电,家里空调制冷温度不宜设置过低。( )
11.(2024四上·定州期末)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放电现象,不会发生雷电事故。( )
12.(2024四上·定州期末)不同矿物的硬度、颜色等不同,矿物的用途十分广泛。( )
13.(2024四上·定州期末)古代的青铜不是合金,现代的不锈钢是合金。( )
14.(2024四上·定州期末)生活中使用的铁锅、铝盆等金属制品来自于矿产,大理石不是来自矿产。( )
15.(2024四上·定州期末)农历每个月的初一是赏月的最佳时间。( )
16.(2024四上·定州期末)下列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
A.山上转动的风车 B.在教室平直推桌子 C.转弯行驶的火车
17.(2024四上·定州期末)体育课上进行跑步,下面三个同学中跑得最快的是( )。
A.小雨18秒跑了100米
B.小花跑200米用了40秒
C.小华18秒跑了110米
18.(2024四上·定州期末)红红面朝南时,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后面,很短。这时是( )。
A.上午 B.下午 C.中午
19.(2024四上·定州期末)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家用电器异常时,要断开电源
B.将手伸入插座
C.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
20.(2024四上·定州期末)小光在家写作业,但是外面的一些汽笛声影响了他,他准备想办法减弱噪声,下列做法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打开窗户 B.佩戴耳塞 C.关紧门窗
21.(2024四上·定州期末)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再传递到( )。
A.耳朵 B.外耳道 C.大脑
22.(2024四上·定州期末)月球绕着地球转动,是地球的( )。
A.卫星 B.恒星 C.行星
23.(2024四上·定州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
B.长石具有玻璃光泽
C.花岗岩中只有一种矿物
24.(2024四上·定州期末)地球上的海洋分为四个大洋,其中最大的是(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25.(2024四上·定州期末)下列做法中,不能保护矿产资源的是( )。
A.用坏的铝盆直接扔掉
B.绿色出行,节约石油
C.使用水力发电代替煤炭发电
26.(2024四上·定州期末)下列几种方法中,可以让小车加速运动的是 ,可以让小车在运动中转弯的是 ,可以让小车停止运动的是 。
A.用手挡住小车 B.向侧面用力拉小车 C.向前用力拉小车
27.(2024四上·定州期末)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在玻璃、棉布和木板三种不同材质的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
小车滑动距离数据:
材质 玻璃表面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滑动距离(米) 1.3 0.5 1
结合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小车在 材质水平面上滑过的距离最短,在 材质水平面上滑过的距离最长。小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力的作用。
28.(2024四上·定州期末)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 或 。
29.(2024四上·定州期末)自行车是人们常见的出行工具。我们骑自行车,给脚蹬施加 ,自行车就能运动起来。在骑行过程中,为了让自行车停止运动,我们可以捏紧 。
30.(2024四上·定州期末)把一个小灯泡、一块电池,用一根导线连接起来形成闭合回路时,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下图的连接方式中, 和 能让灯泡亮起来, 不能让灯泡亮起来。(填序号)
31.(2024四上·定州期末)想让一个开关控制两盏灯,应该怎样连接?请你在下图中连一连。
32.(2024四上·定州期末)把下面的材料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现象如下表所示:
铁片 铜钥匙 塑料尺 纸 五角硬币 橡皮 干树枝 湿树枝
灯泡亮 √ √ √ √
灯泡不亮 √ √ √ √
通过实验发现:有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灯泡会亮,这些物体能导电,是 ;有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灯泡不会亮,这些物体不易导电,是 。(选填“绝缘体”或“导体”)
33.(2024四上·定州期末)声音的强弱。
在科学课上我们探究了声音的高低强弱,知道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的。如下图,一只手将钢板尺按在桌边,保持钢板尺位置不变,另一只手拨动钢板尺。图 声音强;图 声音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运动;静止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非绝对结论,而是由所选的“参照物”决定,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其核心判断逻辑是:若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就是运动的;若二者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静止的。足球场上,相对于地面,踢球的学生位置改变了,我们说他们是运动的;坐在场外看比赛的学生位置没有改变,我们说他们是静止的。
2.【答案】气体;液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介质”,而固体、液体、气体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三类介质,声音可在这三类物质中传播,只是传播效果不同。
气体是日常生活中声音传播最常见的介质,比如我们听到的说话声、鸟鸣声,都是声音通过空气振动传递到耳朵的;
液体也能传播声音,例如在水中潜水时,能听到岸边的声音,或鱼群能通过水的振动感知同伴的信号;
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通常更强,比如将耳朵贴在桌面上,能更清晰地听到桌面另一端敲击的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真空没有介质),这也是宇航员在太空必须通过无线电交流的原因。
3.【答案】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原因(成因),将自然界中的岩石划分为三大类,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各不相同:
岩浆岩:由地下深处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若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如火山喷发),形成玄武岩等“喷出型岩浆岩”;若岩浆在地下缓慢冷却,形成花岗岩等“侵入型岩浆岩”,是地壳的主要组成岩石之一。
沉积岩:由地表的岩石碎屑、动植物遗骸等物质,经流水、风力等搬运后,在低洼处沉积、压实、胶结而成。常见的有砂岩、石灰岩,其显著特征是常含层理构造或化石。
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在地下高温、高压等地质条件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的改变形成。例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变质成板岩。
4.【答案】西;东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太阳光后,在物体背光一侧形成的暗区,因此影子的方向始终与太阳光的照射方向相反。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光从东方照射过来,物体会挡住东方的光线,背光侧在西方,所以影子朝向西;
傍晚:太阳向西方落下,太阳光从西方照射过来,物体会挡住西方的光线,背光侧在东方,所以影子朝向东。
这一现象的本质是太阳的方位变化导致光照方向改变,进而使影子方向随之反向变化。
5.【答案】噪音的防治办法有哪些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噪音也是声音的一种,噪音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危害。我们可以研究噪音的防治办法有哪些。
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具体方法有:在有噪声的地方多植,在生活区学校区设置“禁止鸣喇叭”的标牌,窗户上用双层玻璃、带褶皱的窗帘,在产生噪声的机器上安装消声器,用隔音装置断绝噪声进入耳朵等。
6.【答案】正确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运动的物体必然具有能量,这种因运动产生的能量(动能),其大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紧密相关,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也就越大,题目说法正确。
7.【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音叉发声时,其振动非常微小,难以直接用肉眼察觉,但当它接触平静水面时,振动会传递给水,使水面溅出水花,间接证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鼓面发声时,其振动同样不明显,而鼓面上的豆子会随鼓面振动跳跃,豆子的运动成为鼓面振动的“直观证据”,说明发声的鼓面在振动。题目说法正确。
8.【答案】错误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长期高音量使用耳麦会显著损害听力健康。耳朵内负责感知声音的关键结构是“耳蜗毛细胞”,它们能将声音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当耳麦音量过大时,强烈的声音振动会对耳蜗毛细胞造成持续刺激和机械损伤——这种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受损的毛细胞无法再生。长期如此,会导致听不清小声,逐渐发展为“噪声性听力损失”,还可能伴随耳鸣、耳朵胀痛等不适。因此,爸爸经常高音量戴耳麦听歌,会严重影响耳健康,题干表述错误。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高速公路安装隔音板的核心目的就是阻断噪音传播,保护附近居民生活环境。噪声的传播通常需要经过“声源产生—介质传播—人耳接收”三个环节,隔音板的作用聚焦于“阻断传播环节”:它由高隔音性能的材料制成,能像“屏障”一样阻挡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产生的噪音(如发动机声、轮胎摩擦声)。当噪音遇到隔音板时,大部分声波会被反射或吸收,无法顺利传播到公路附近的居民区,从而显著降低居民区的噪音强度,避免噪音对居民的睡眠、休息和身心健康造成干扰。因此,题干表述符合隔音板的实际功能,是正确的。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设置过低的制冷温度会显著增加耗电量,不利于节约用电。空调的制冷原理是通过压缩机工作,将室内热量转移到室外,使室内温度降至设定值。当制冷温度设置过低时,室内外温差会增大,压缩机需要更频繁、更长时间地运行才能维持低温——运行时间越长,消耗的电能就越多。
据测算,在合理温度区间,每将空调温度调高1℃,大约可节省6%-10%的耗电量。反之,温度设置过低不仅会造成电能浪费,还可能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增加人体患感冒、关节不适等健康问题的风险。因此,“空调制冷温度不宜设置过低以节约用电”的表述正确。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雷电不仅是自然放电现象,还极易引发严重的雷电事故。雷电发生时,云层与地面之间会形成强大的电场,瞬间放电产生的电流可达数万至数十万安培,伴随极高的温度和强烈的冲击波。这种能量释放会带来多重危害:
击中建筑物、树木或电力设施时,可能引发火灾、烧毁设备,甚至导致建筑物坍塌;
击中人体时,强大电流会直接危及生命,造成电击伤亡;
还可能干扰通信信号、破坏电子设备,引发停电、数据丢失等事故。
现实中,每年都有因雷电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案例,因此“不会发生雷电事故”的表述完全错误,雷电是需要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故题目说法错误。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
【解析】【分析】矿物的独特物理性质决定了其广泛用途。首先,矿物具有多样的物理特性:硬度上,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可用于制作切割工具;石墨硬度极低且有润滑性,适合做铅笔芯或润滑剂。颜色上,赤铁矿呈暗红色,是重要的炼铁原料和红色颜料来源;蓝铜矿呈鲜艳蓝色,可用于古代颜料制作。这些“硬度、颜色等不同”的特性,是矿物分类和应用的重要依据。
其次,矿物的用途贯穿生产生活各领域:金属矿物是冶炼金属的核心原料,支撑工业制造;非金属矿物在建筑、化工、电子等行业不可或缺。正是基于多样的物理性质,矿物才能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用途十分广泛。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金属
【解析】【分析】古代的青铜同样是合金,并非只有现代不锈钢是合金。合金的核心定义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古代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锡,是典型的铜锡合金,其熔点低于纯铜、硬度高于纯铜,更易铸造且耐用,因此被广泛用于制作青铜器,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合金应用成果;现代不锈钢则是以铁为基础,加入铬、镍等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凭借抗腐蚀性强的特性用于餐具、建材等领域。故题目说法错误。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岩石的用途
【解析】【分析】大理石同样来自矿产,并非只有铁锅、铝盆的原料来自矿产。矿产是指自然界中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铁锅的原料(铁)来自金属矿产(如铁矿),铝盆的原料(铝)来自金属矿产(如铝土矿);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非金属矿产中的“碳酸盐岩矿产”,它由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是自然界中天然产出的具有开采和利用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广泛用于建筑装饰、雕塑等领域,完全符合矿产的定义。因此,“大理石不是来自矿产”的表述错误,题干整体判断为错误。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每月初一并非赏月最佳时间,反而几乎看不到月亮。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其反射的太阳光,而月相变化由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决定。农历初一:此时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的“暗面”朝向地球,从地球上几乎看不到月球的反光,这种月相被称为“新月”,而赏月的最佳时间通常是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此时月球运行至地球另一侧,“亮面”完全朝向地球,形成“满月”,月亮最大、最亮,才是传统意义上赏月的最佳时机。因此,“农历每个月的初一是赏月的最佳时间”的表述错误。
16.【答案】B
【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A.“山上转动的风车”,风车的叶片围绕中心轴做圆周运动,运动轨迹是圆形,并非直线,属于曲线运动,不符合直线运动定义。
B. “在教室平直推桌子”,若桌面平整且推力方向不变,桌子会沿着平直的路径移动,运动轨迹为直线,方向未发生改变,完全符合直线运动的特征。
C. “转弯行驶的火车”,火车在转弯时,运动方向会随轨道弯曲而改变,轨迹为曲线,属于曲线运动,不符合直线运动定义。
综上,只有选项B属于直线运动。
17.【答案】C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判断谁跑得最快,核心是比较三人的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值越大,说明跑步速度越快。
A.小雨:18秒跑100米,速度为100÷18≈5.56(米/秒);
B.小花:40秒跑了200米,速度为200÷40=5(米/秒);
C.小华:18秒跑了110米,速度为110÷18≈6.11(米/秒)。
6.11>5.56>5,所以小华的速度最快。选项C正确。
18.【答案】C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判断时间需结合“面朝方向、影子位置、影子长度”三个关键信息,核心是分析太阳位置与影子的关系: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位置决定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若为上午:太阳在东方,红红面朝南时,影子应朝向西方(与太阳方向相反),即影子在身体右侧,不符合“影子在身体后面”的条件。
若为下午:太阳在西方,红红面朝南时,影子应朝向东方(与太阳方向相反),即影子在身体左侧,也不符合“影子在身体后面”的条件。
若为中午:太阳大致在正南方向(北半球),红红面朝南时,太阳在她正前方,影子会朝向正北方,即落在身体后面;且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光线接近直射,影子最短,完全符合“影子在身体后面且很短”的特征。
综上,正确答案是C。
19.【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判断做法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需依据“避免触电、防止电路故障”的核心原则,分析各选项风险:
A.“家用电器异常时,要断开电源”:电器异常(如冒烟、异响)可能是内部短路或故障,此时断开电源能切断电流,防止故障扩大引发火灾或触电,是正确的安全防护措施,符合要求。
B.“将手伸入插座”:插座接入电路后有 220V 电压(家庭电路),手伸入会直接接触带电金属片,极易发生触电事故,严重时危及生命,不符合安全要求。
C.“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充电时手机电池处于活跃状态,若设备或充电器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因过热引发电池鼓包、起火;同时充电时使用手机,也可能因电流不稳定增加触电风险,不符合安全要求。
故答案为A。
20.【答案】A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A.“打开窗户”:噪声(汽笛声)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打开窗户会让室外噪声更顺畅地进入室内,不仅无法阻断传播,还可能放大噪声,不能减弱噪声。
B.“佩戴耳塞”:耳塞能直接阻挡噪声进入耳朵,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控制方式,可有效减弱噪声对小光的影响。
C.“关紧门窗”:门窗关闭后,能利用玻璃、墙体等障碍物阻挡室外噪声的传播路径,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控制方式,可明显减弱室内听到的汽笛声。
综上,不能减弱噪声的做法是A。
21.【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A.“耳朵”:是声音接收和初步处理的整体器官,并非鼓膜振动后的具体传递目标(鼓膜本身就属于耳朵的一部分),表述过于宽泛,不符合“传递到”的具体指向。
B.“外耳道”:位于鼓膜外侧,作用是收集并传递外界声波到鼓膜,是声音传递的“前序环节”,而非鼓膜振动后再传递的方向,逻辑顺序错误。
C.“大脑”:鼓膜振动后,会通过中耳的听小骨、内耳的耳蜗等结构,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最终神经信号会传递到大脑的听觉中枢,人才能真正感知到声音,这是鼓膜振动后声音传递的最终关键环节,符合生理过程。
综上,正确答案是C。
22.【答案】A
【知识点】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解析】【分析】A.“卫星”:科学定义为“围绕行星运行、自身不发光的天体”。月球自身不能像太阳一样发光,且始终围绕地球按固定轨道转动,完全符合卫星的特征,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B.“恒星”:指“自身能通过核聚变反应发光发热、质量巨大的天体”,比如太阳系中心的太阳。月球自身不发光,质量远小于恒星,显然不属于恒星。
C.“行星”:指“围绕恒星运行、自身不发光、且能通过引力清空轨道附近天体的天体”,比如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属于行星。而月球围绕的是行星(地球),并非恒星,不符合行星的定义。
综上,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正确答案是A。
23.【答案】C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
【解析】【分析】A.“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这是岩石的核心定义。例如,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这一种矿物组成,而多数岩石(如花岗岩)由多种矿物构成,该说法符合科学事实,是正确的。
B.“长石具有玻璃光泽”:光泽是矿物的重要物理特征,长石(如正长石、斜长石)表面经光线反射后,呈现出类似玻璃表面的光亮感,属于典型的“玻璃光泽”,该说法正确。
C.“花岗岩中只有一种矿物”:花岗岩是典型的“复矿岩”,其主要组成矿物有三种 —— 石英(通常呈透明或乳白色)、长石(多为肉红色或灰白色)和云母(黑色或白色片状),并非只有一种矿物,该说法与事实不符,是不正确的。
综上,不正确的说法是C。
24.【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A.“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呈“S”形分布,横跨南北半球,面积约9336.3万平方千米,覆盖地球表面积约20%,虽规模庞大,但仍小于太平洋。
B.“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且最寒冷的大洋,主要位于北极圈内,面积约1475万平方千米,仅为太平洋面积的约1/16,显然不是最大大洋。
C.“太平洋”:是地球表面积最大的大洋,北起白令海峡,南至南极洲,东起南美洲西海岸,西至亚洲和澳大利亚东海岸,面积约1.8134亿平方千米,覆盖地球表面积约35.6%,不仅面积远超其他三大洋,其平均深度(约4028米)和体积也居四大洋之首,完全符合“最大大洋”的定义。
综上,地球上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正确答案是C。
25.【答案】A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A.“用坏的铝盆直接扔掉”:铝是从铝土矿中提炼的重要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坏的铝盆仍含有可回收利用的铝,直接扔掉会导致矿产资源被浪费,无法实现循环利用,反而增加了对新铝土矿开采的需求,不能保护矿产资源。
B.“绿色出行,节约石油”:石油是重要的能源矿产,绿色出行(如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能减少汽车燃油消耗,从而降低对石油的开采和使用量,减少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属于保护矿产资源的做法。
C.“使用水力发电代替煤炭发电”:煤炭是关键的能源矿产,水力发电利用的是可再生的水资源,用其替代煤炭发电,能减少对煤炭的依赖,降低煤炭开采量,属于保护矿产资源的做法。
综上,不能保护矿产资源的做法是A。
26.【答案】C;B;A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拉力
【解析】【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因素:当力的作用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契合时,会为物体“助力”;方向不同时,会让物体“转向”;方向相反时,则会成为阻碍运动的“阻力”。对于运动的小车,若向前用力拉,拉力与小车前进方向一致,相当于给小车额外的动力,能明显加快它的运动速度,实现加速;若向侧面用力拉,拉力方向偏离小车原有运动轨迹,会打破其直线运动状态,迫使小车改变行进方向,从而发生转弯;若用手挡住小车,手对小车的作用力与它的运动方向相反,会不断削弱小车的运动能量,最终让小车的速度逐渐减为零,实现停止。
27.【答案】棉布;玻璃;摩擦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数据,三种材质对应的滑动距离为:玻璃表面1.3米、棉布表面0.5米、木板表面1米。通过数值大小可直接判断:棉布表面的滑动距离(0.5米)最短,玻璃表面的滑动距离(1.3米)最长。
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初始速度相同。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会受到接触面施加的阻碍其运动的力,这种力即为摩擦力。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小车速度减小得越快,滑动距离越短(如棉布表面粗糙,摩擦力大,距离最短);反之则滑动距离越长。最终,摩擦力使小车的运动速度逐渐减为零。
28.【答案】启动;停止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力的关键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不仅体现为“运动快慢”的变化,还包括“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的状态转换,即物体的“启动”与“停止”。
从“启动”来看:原本静止的物体(如静止在地面的箱子),自身没有运动趋势,当对其施加一个大于阻力的力(如向前推箱子)时,静止状态被打破,物体开始从原地移动,实现“启动”,这是力让物体从静止转为运动的典型表现。
从“停止”来看: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滚动的皮球),若对其施加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如用手挡住皮球),运动的能量会被阻力抵消,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完全停下,实现“停止”,这是力让物体从运动转为静止的直接结果。
因此,给物体施加力,除改变运动快慢外,还能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29.【答案】力;车闸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摩擦力
【解析】【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自行车静止时,要让它运动,需对其施加力:脚蹬是自行车的动力输入部件,当我们给脚蹬施加力时,会通过链条带动车轮转动,车轮与地面产生摩擦力,打破自行车的静止状态,使其开始运动。
骑行中要让自行车停止,需施加阻碍其运动的力:车闸是制动部件,捏紧车闸时,闸皮会与车轮紧密接触,产生巨大的摩擦力,这个阻力会快速减慢车轮的转动速度,最终让自行车从运动状态转为静止。
30.【答案】①;③;②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要使小灯泡亮,电路必须形成闭合回路(通路),即电流能从电池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导线、小灯泡(需连接灯泡的两个接线柱,确保电流通过灯丝),最终回到电池负极。
观察可知,①和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②直接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形成短路电路。
31.【答案】
【知识点】电路连接图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就像“串珠子”,电流只有一条通路,两盏灯和开关依次相连,电流需经过所有元件才能形成回路。这种情况下,开关相当于“总闸门”,无论安装在电路的哪个位置,只要断开,整个电路的电流就会中断,两盏灯都会熄灭;闭合时,两盏灯则同时亮起,因此开关能控制所有用电器。运用串联电路,将所有电路元件连接起来,即可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灯泡。
32.【答案】导体;绝缘体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核心依据是其能否让电流通过,而电路中“灯泡是否亮”是直观的判断标志——灯泡亮说明电流能顺畅流过物体,形成完整回路;灯泡不亮则说明电流难以通过物体,电路处于断路状态。
从实验结果来看,铁片、铜钥匙、五角硬币、湿树枝连接电路后灯泡亮,因此这类物体是导体。
而塑料尺、纸、橡皮、干树枝连接电路后灯泡不亮。这类物体不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通过实验可明确区分:能导电使灯泡亮的是导体,不易导电使灯泡不亮的是绝缘体。
33.【答案】幅度;A;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并非由振动速度决定,而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直接影响。振动幅度越大,物体对周围空气的撞击力度越强,产生的声波能量就越大,传递到我们耳朵里的声音就越响亮;反之,振动幅度越小,声波能量越弱,声音也就越轻柔。
用手拨动桌边的钢板尺时,拨动的力度较大(图A),钢板尺会偏离原位置更远,振动幅度更大,因此产生的声音更强;拨动的力度较小(图B),钢板尺偏离原位置较近,振动幅度更小,产生的声音自然更弱。
1 / 1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
1.(2024四上·定州期末)足球场上,相对于地面,踢球的学生位置改变了,我们说他们是 的;坐在场外看比赛的学生位置没有改变,我们说他们是 的。
【答案】运动;静止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非绝对结论,而是由所选的“参照物”决定,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其核心判断逻辑是:若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就是运动的;若二者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静止的。足球场上,相对于地面,踢球的学生位置改变了,我们说他们是运动的;坐在场外看比赛的学生位置没有改变,我们说他们是静止的。
2.(2024四上·定州期末)声音可以在固体、 和 中传播。
【答案】气体;液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介质”,而固体、液体、气体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三类介质,声音可在这三类物质中传播,只是传播效果不同。
气体是日常生活中声音传播最常见的介质,比如我们听到的说话声、鸟鸣声,都是声音通过空气振动传递到耳朵的;
液体也能传播声音,例如在水中潜水时,能听到岸边的声音,或鱼群能通过水的振动感知同伴的信号;
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通常更强,比如将耳朵贴在桌面上,能更清晰地听到桌面另一端敲击的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真空没有介质),这也是宇航员在太空必须通过无线电交流的原因。
3.(2024四上·定州期末)按照岩石成因,地质学家将岩石分为三大类: 、 、 。
【答案】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形成原因(成因),将自然界中的岩石划分为三大类,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各不相同:
岩浆岩:由地下深处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若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如火山喷发),形成玄武岩等“喷出型岩浆岩”;若岩浆在地下缓慢冷却,形成花岗岩等“侵入型岩浆岩”,是地壳的主要组成岩石之一。
沉积岩:由地表的岩石碎屑、动植物遗骸等物质,经流水、风力等搬运后,在低洼处沉积、压实、胶结而成。常见的有砂岩、石灰岩,其显著特征是常含层理构造或化石。
变质岩:由岩浆岩、沉积岩在地下高温、高压等地质条件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的改变形成。例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变质成板岩。
4.(2024四上·定州期末)站在操场上观察我们的影子,早晨,影子在 ;傍晚,影子在 。(在横线上填写“东”或“西”)
【答案】西;东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太阳光后,在物体背光一侧形成的暗区,因此影子的方向始终与太阳光的照射方向相反。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光从东方照射过来,物体会挡住东方的光线,背光侧在西方,所以影子朝向西;
傍晚:太阳向西方落下,太阳光从西方照射过来,物体会挡住西方的光线,背光侧在东方,所以影子朝向东。
这一现象的本质是太阳的方位变化导致光照方向改变,进而使影子方向随之反向变化。
5.(2024四上·定州期末) 关于声音,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答案】噪音的防治办法有哪些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噪音也是声音的一种,噪音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危害。我们可以研究噪音的防治办法有哪些。
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具体方法有:在有噪声的地方多植,在生活区学校区设置“禁止鸣喇叭”的标牌,窗户上用双层玻璃、带褶皱的窗帘,在产生噪声的机器上安装消声器,用隔音装置断绝噪声进入耳朵等。
6.(2024四上·定州期末)运动小车的能量跟小车速度有关,速度越快,能量越大。(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运动的物体必然具有能量,这种因运动产生的能量(动能),其大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紧密相关,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也就越大,题目说法正确。
7.(2024四上·定州期末)发声的音叉可使平静的水面溅出水花,鼓面上的豆子会随鼓面振动而跳跃,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音叉发声时,其振动非常微小,难以直接用肉眼察觉,但当它接触平静水面时,振动会传递给水,使水面溅出水花,间接证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鼓面发声时,其振动同样不明显,而鼓面上的豆子会随鼓面振动跳跃,豆子的运动成为鼓面振动的“直观证据”,说明发声的鼓面在振动。题目说法正确。
8.(2024四上·定州期末)爸爸经常戴耳麦听歌,并且音量开得很大,这样不会影响耳健康。(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长期高音量使用耳麦会显著损害听力健康。耳朵内负责感知声音的关键结构是“耳蜗毛细胞”,它们能将声音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当耳麦音量过大时,强烈的声音振动会对耳蜗毛细胞造成持续刺激和机械损伤——这种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受损的毛细胞无法再生。长期如此,会导致听不清小声,逐渐发展为“噪声性听力损失”,还可能伴随耳鸣、耳朵胀痛等不适。因此,爸爸经常高音量戴耳麦听歌,会严重影响耳健康,题干表述错误。
9.(2024四上·定州期末)在高速公路上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减少噪音,防止影响附近居民。(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高速公路安装隔音板的核心目的就是阻断噪音传播,保护附近居民生活环境。噪声的传播通常需要经过“声源产生—介质传播—人耳接收”三个环节,隔音板的作用聚焦于“阻断传播环节”:它由高隔音性能的材料制成,能像“屏障”一样阻挡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产生的噪音(如发动机声、轮胎摩擦声)。当噪音遇到隔音板时,大部分声波会被反射或吸收,无法顺利传播到公路附近的居民区,从而显著降低居民区的噪音强度,避免噪音对居民的睡眠、休息和身心健康造成干扰。因此,题干表述符合隔音板的实际功能,是正确的。
10.(2024四上·定州期末)为了节约用电,家里空调制冷温度不宜设置过低。(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设置过低的制冷温度会显著增加耗电量,不利于节约用电。空调的制冷原理是通过压缩机工作,将室内热量转移到室外,使室内温度降至设定值。当制冷温度设置过低时,室内外温差会增大,压缩机需要更频繁、更长时间地运行才能维持低温——运行时间越长,消耗的电能就越多。
据测算,在合理温度区间,每将空调温度调高1℃,大约可节省6%-10%的耗电量。反之,温度设置过低不仅会造成电能浪费,还可能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增加人体患感冒、关节不适等健康问题的风险。因此,“空调制冷温度不宜设置过低以节约用电”的表述正确。
11.(2024四上·定州期末)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放电现象,不会发生雷电事故。(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雷电不仅是自然放电现象,还极易引发严重的雷电事故。雷电发生时,云层与地面之间会形成强大的电场,瞬间放电产生的电流可达数万至数十万安培,伴随极高的温度和强烈的冲击波。这种能量释放会带来多重危害:
击中建筑物、树木或电力设施时,可能引发火灾、烧毁设备,甚至导致建筑物坍塌;
击中人体时,强大电流会直接危及生命,造成电击伤亡;
还可能干扰通信信号、破坏电子设备,引发停电、数据丢失等事故。
现实中,每年都有因雷电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案例,因此“不会发生雷电事故”的表述完全错误,雷电是需要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故题目说法错误。
12.(2024四上·定州期末)不同矿物的硬度、颜色等不同,矿物的用途十分广泛。(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
【解析】【分析】矿物的独特物理性质决定了其广泛用途。首先,矿物具有多样的物理特性:硬度上,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可用于制作切割工具;石墨硬度极低且有润滑性,适合做铅笔芯或润滑剂。颜色上,赤铁矿呈暗红色,是重要的炼铁原料和红色颜料来源;蓝铜矿呈鲜艳蓝色,可用于古代颜料制作。这些“硬度、颜色等不同”的特性,是矿物分类和应用的重要依据。
其次,矿物的用途贯穿生产生活各领域:金属矿物是冶炼金属的核心原料,支撑工业制造;非金属矿物在建筑、化工、电子等行业不可或缺。正是基于多样的物理性质,矿物才能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用途十分广泛。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13.(2024四上·定州期末)古代的青铜不是合金,现代的不锈钢是合金。(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金属
【解析】【分析】古代的青铜同样是合金,并非只有现代不锈钢是合金。合金的核心定义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古代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锡,是典型的铜锡合金,其熔点低于纯铜、硬度高于纯铜,更易铸造且耐用,因此被广泛用于制作青铜器,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合金应用成果;现代不锈钢则是以铁为基础,加入铬、镍等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凭借抗腐蚀性强的特性用于餐具、建材等领域。故题目说法错误。
14.(2024四上·定州期末)生活中使用的铁锅、铝盆等金属制品来自于矿产,大理石不是来自矿产。(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岩石的用途
【解析】【分析】大理石同样来自矿产,并非只有铁锅、铝盆的原料来自矿产。矿产是指自然界中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铁锅的原料(铁)来自金属矿产(如铁矿),铝盆的原料(铝)来自金属矿产(如铝土矿);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非金属矿产中的“碳酸盐岩矿产”,它由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是自然界中天然产出的具有开采和利用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广泛用于建筑装饰、雕塑等领域,完全符合矿产的定义。因此,“大理石不是来自矿产”的表述错误,题干整体判断为错误。
15.(2024四上·定州期末)农历每个月的初一是赏月的最佳时间。(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每月初一并非赏月最佳时间,反而几乎看不到月亮。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其反射的太阳光,而月相变化由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决定。农历初一:此时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的“暗面”朝向地球,从地球上几乎看不到月球的反光,这种月相被称为“新月”,而赏月的最佳时间通常是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此时月球运行至地球另一侧,“亮面”完全朝向地球,形成“满月”,月亮最大、最亮,才是传统意义上赏月的最佳时机。因此,“农历每个月的初一是赏月的最佳时间”的表述错误。
16.(2024四上·定州期末)下列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
A.山上转动的风车 B.在教室平直推桌子 C.转弯行驶的火车
【答案】B
【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解析】【分析】A.“山上转动的风车”,风车的叶片围绕中心轴做圆周运动,运动轨迹是圆形,并非直线,属于曲线运动,不符合直线运动定义。
B. “在教室平直推桌子”,若桌面平整且推力方向不变,桌子会沿着平直的路径移动,运动轨迹为直线,方向未发生改变,完全符合直线运动的特征。
C. “转弯行驶的火车”,火车在转弯时,运动方向会随轨道弯曲而改变,轨迹为曲线,属于曲线运动,不符合直线运动定义。
综上,只有选项B属于直线运动。
17.(2024四上·定州期末)体育课上进行跑步,下面三个同学中跑得最快的是( )。
A.小雨18秒跑了100米
B.小花跑200米用了40秒
C.小华18秒跑了110米
【答案】C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判断谁跑得最快,核心是比较三人的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值越大,说明跑步速度越快。
A.小雨:18秒跑100米,速度为100÷18≈5.56(米/秒);
B.小花:40秒跑了200米,速度为200÷40=5(米/秒);
C.小华:18秒跑了110米,速度为110÷18≈6.11(米/秒)。
6.11>5.56>5,所以小华的速度最快。选项C正确。
18.(2024四上·定州期末)红红面朝南时,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后面,很短。这时是( )。
A.上午 B.下午 C.中午
【答案】C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判断时间需结合“面朝方向、影子位置、影子长度”三个关键信息,核心是分析太阳位置与影子的关系: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位置决定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若为上午:太阳在东方,红红面朝南时,影子应朝向西方(与太阳方向相反),即影子在身体右侧,不符合“影子在身体后面”的条件。
若为下午:太阳在西方,红红面朝南时,影子应朝向东方(与太阳方向相反),即影子在身体左侧,也不符合“影子在身体后面”的条件。
若为中午:太阳大致在正南方向(北半球),红红面朝南时,太阳在她正前方,影子会朝向正北方,即落在身体后面;且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光线接近直射,影子最短,完全符合“影子在身体后面且很短”的特征。
综上,正确答案是C。
19.(2024四上·定州期末)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家用电器异常时,要断开电源
B.将手伸入插座
C.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判断做法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需依据“避免触电、防止电路故障”的核心原则,分析各选项风险:
A.“家用电器异常时,要断开电源”:电器异常(如冒烟、异响)可能是内部短路或故障,此时断开电源能切断电流,防止故障扩大引发火灾或触电,是正确的安全防护措施,符合要求。
B.“将手伸入插座”:插座接入电路后有 220V 电压(家庭电路),手伸入会直接接触带电金属片,极易发生触电事故,严重时危及生命,不符合安全要求。
C.“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充电时手机电池处于活跃状态,若设备或充电器存在质量问题,可能因过热引发电池鼓包、起火;同时充电时使用手机,也可能因电流不稳定增加触电风险,不符合安全要求。
故答案为A。
20.(2024四上·定州期末)小光在家写作业,但是外面的一些汽笛声影响了他,他准备想办法减弱噪声,下列做法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打开窗户 B.佩戴耳塞 C.关紧门窗
【答案】A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A.“打开窗户”:噪声(汽笛声)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打开窗户会让室外噪声更顺畅地进入室内,不仅无法阻断传播,还可能放大噪声,不能减弱噪声。
B.“佩戴耳塞”:耳塞能直接阻挡噪声进入耳朵,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控制方式,可有效减弱噪声对小光的影响。
C.“关紧门窗”:门窗关闭后,能利用玻璃、墙体等障碍物阻挡室外噪声的传播路径,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控制方式,可明显减弱室内听到的汽笛声。
综上,不能减弱噪声的做法是A。
21.(2024四上·定州期末)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再传递到( )。
A.耳朵 B.外耳道 C.大脑
【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A.“耳朵”:是声音接收和初步处理的整体器官,并非鼓膜振动后的具体传递目标(鼓膜本身就属于耳朵的一部分),表述过于宽泛,不符合“传递到”的具体指向。
B.“外耳道”:位于鼓膜外侧,作用是收集并传递外界声波到鼓膜,是声音传递的“前序环节”,而非鼓膜振动后再传递的方向,逻辑顺序错误。
C.“大脑”:鼓膜振动后,会通过中耳的听小骨、内耳的耳蜗等结构,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最终神经信号会传递到大脑的听觉中枢,人才能真正感知到声音,这是鼓膜振动后声音传递的最终关键环节,符合生理过程。
综上,正确答案是C。
22.(2024四上·定州期末)月球绕着地球转动,是地球的( )。
A.卫星 B.恒星 C.行星
【答案】A
【知识点】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解析】【分析】A.“卫星”:科学定义为“围绕行星运行、自身不发光的天体”。月球自身不能像太阳一样发光,且始终围绕地球按固定轨道转动,完全符合卫星的特征,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B.“恒星”:指“自身能通过核聚变反应发光发热、质量巨大的天体”,比如太阳系中心的太阳。月球自身不发光,质量远小于恒星,显然不属于恒星。
C.“行星”:指“围绕恒星运行、自身不发光、且能通过引力清空轨道附近天体的天体”,比如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属于行星。而月球围绕的是行星(地球),并非恒星,不符合行星的定义。
综上,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正确答案是A。
23.(2024四上·定州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
B.长石具有玻璃光泽
C.花岗岩中只有一种矿物
【答案】C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
【解析】【分析】A.“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这是岩石的核心定义。例如,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这一种矿物组成,而多数岩石(如花岗岩)由多种矿物构成,该说法符合科学事实,是正确的。
B.“长石具有玻璃光泽”:光泽是矿物的重要物理特征,长石(如正长石、斜长石)表面经光线反射后,呈现出类似玻璃表面的光亮感,属于典型的“玻璃光泽”,该说法正确。
C.“花岗岩中只有一种矿物”:花岗岩是典型的“复矿岩”,其主要组成矿物有三种 —— 石英(通常呈透明或乳白色)、长石(多为肉红色或灰白色)和云母(黑色或白色片状),并非只有一种矿物,该说法与事实不符,是不正确的。
综上,不正确的说法是C。
24.(2024四上·定州期末)地球上的海洋分为四个大洋,其中最大的是(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A.“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呈“S”形分布,横跨南北半球,面积约9336.3万平方千米,覆盖地球表面积约20%,虽规模庞大,但仍小于太平洋。
B.“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且最寒冷的大洋,主要位于北极圈内,面积约1475万平方千米,仅为太平洋面积的约1/16,显然不是最大大洋。
C.“太平洋”:是地球表面积最大的大洋,北起白令海峡,南至南极洲,东起南美洲西海岸,西至亚洲和澳大利亚东海岸,面积约1.8134亿平方千米,覆盖地球表面积约35.6%,不仅面积远超其他三大洋,其平均深度(约4028米)和体积也居四大洋之首,完全符合“最大大洋”的定义。
综上,地球上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正确答案是C。
25.(2024四上·定州期末)下列做法中,不能保护矿产资源的是( )。
A.用坏的铝盆直接扔掉
B.绿色出行,节约石油
C.使用水力发电代替煤炭发电
【答案】A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A.“用坏的铝盆直接扔掉”:铝是从铝土矿中提炼的重要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坏的铝盆仍含有可回收利用的铝,直接扔掉会导致矿产资源被浪费,无法实现循环利用,反而增加了对新铝土矿开采的需求,不能保护矿产资源。
B.“绿色出行,节约石油”:石油是重要的能源矿产,绿色出行(如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能减少汽车燃油消耗,从而降低对石油的开采和使用量,减少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属于保护矿产资源的做法。
C.“使用水力发电代替煤炭发电”:煤炭是关键的能源矿产,水力发电利用的是可再生的水资源,用其替代煤炭发电,能减少对煤炭的依赖,降低煤炭开采量,属于保护矿产资源的做法。
综上,不能保护矿产资源的做法是A。
26.(2024四上·定州期末)下列几种方法中,可以让小车加速运动的是 ,可以让小车在运动中转弯的是 ,可以让小车停止运动的是 。
A.用手挡住小车 B.向侧面用力拉小车 C.向前用力拉小车
【答案】C;B;A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拉力
【解析】【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因素:当力的作用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契合时,会为物体“助力”;方向不同时,会让物体“转向”;方向相反时,则会成为阻碍运动的“阻力”。对于运动的小车,若向前用力拉,拉力与小车前进方向一致,相当于给小车额外的动力,能明显加快它的运动速度,实现加速;若向侧面用力拉,拉力方向偏离小车原有运动轨迹,会打破其直线运动状态,迫使小车改变行进方向,从而发生转弯;若用手挡住小车,手对小车的作用力与它的运动方向相反,会不断削弱小车的运动能量,最终让小车的速度逐渐减为零,实现停止。
27.(2024四上·定州期末)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在玻璃、棉布和木板三种不同材质的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
小车滑动距离数据:
材质 玻璃表面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滑动距离(米) 1.3 0.5 1
结合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小车在 材质水平面上滑过的距离最短,在 材质水平面上滑过的距离最长。小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力的作用。
【答案】棉布;玻璃;摩擦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数据,三种材质对应的滑动距离为:玻璃表面1.3米、棉布表面0.5米、木板表面1米。通过数值大小可直接判断:棉布表面的滑动距离(0.5米)最短,玻璃表面的滑动距离(1.3米)最长。
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初始速度相同。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会受到接触面施加的阻碍其运动的力,这种力即为摩擦力。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小车速度减小得越快,滑动距离越短(如棉布表面粗糙,摩擦力大,距离最短);反之则滑动距离越长。最终,摩擦力使小车的运动速度逐渐减为零。
28.(2024四上·定州期末)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 或 。
【答案】启动;停止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力的关键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不仅体现为“运动快慢”的变化,还包括“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的状态转换,即物体的“启动”与“停止”。
从“启动”来看:原本静止的物体(如静止在地面的箱子),自身没有运动趋势,当对其施加一个大于阻力的力(如向前推箱子)时,静止状态被打破,物体开始从原地移动,实现“启动”,这是力让物体从静止转为运动的典型表现。
从“停止”来看: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滚动的皮球),若对其施加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如用手挡住皮球),运动的能量会被阻力抵消,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完全停下,实现“停止”,这是力让物体从运动转为静止的直接结果。
因此,给物体施加力,除改变运动快慢外,还能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29.(2024四上·定州期末)自行车是人们常见的出行工具。我们骑自行车,给脚蹬施加 ,自行车就能运动起来。在骑行过程中,为了让自行车停止运动,我们可以捏紧 。
【答案】力;车闸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摩擦力
【解析】【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自行车静止时,要让它运动,需对其施加力:脚蹬是自行车的动力输入部件,当我们给脚蹬施加力时,会通过链条带动车轮转动,车轮与地面产生摩擦力,打破自行车的静止状态,使其开始运动。
骑行中要让自行车停止,需施加阻碍其运动的力:车闸是制动部件,捏紧车闸时,闸皮会与车轮紧密接触,产生巨大的摩擦力,这个阻力会快速减慢车轮的转动速度,最终让自行车从运动状态转为静止。
30.(2024四上·定州期末)把一个小灯泡、一块电池,用一根导线连接起来形成闭合回路时,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下图的连接方式中, 和 能让灯泡亮起来, 不能让灯泡亮起来。(填序号)
【答案】①;③;②
【知识点】点亮小灯泡
【解析】【分析】要使小灯泡亮,电路必须形成闭合回路(通路),即电流能从电池正极出发,依次经过导线、小灯泡(需连接灯泡的两个接线柱,确保电流通过灯丝),最终回到电池负极。
观察可知,①和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②直接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形成短路电路。
31.(2024四上·定州期末)想让一个开关控制两盏灯,应该怎样连接?请你在下图中连一连。
【答案】
【知识点】电路连接图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就像“串珠子”,电流只有一条通路,两盏灯和开关依次相连,电流需经过所有元件才能形成回路。这种情况下,开关相当于“总闸门”,无论安装在电路的哪个位置,只要断开,整个电路的电流就会中断,两盏灯都会熄灭;闭合时,两盏灯则同时亮起,因此开关能控制所有用电器。运用串联电路,将所有电路元件连接起来,即可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灯泡。
32.(2024四上·定州期末)把下面的材料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现象如下表所示:
铁片 铜钥匙 塑料尺 纸 五角硬币 橡皮 干树枝 湿树枝
灯泡亮 √ √ √ √
灯泡不亮 √ √ √ √
通过实验发现:有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灯泡会亮,这些物体能导电,是 ;有些物体连接到电路中,灯泡不会亮,这些物体不易导电,是 。(选填“绝缘体”或“导体”)
【答案】导体;绝缘体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核心依据是其能否让电流通过,而电路中“灯泡是否亮”是直观的判断标志——灯泡亮说明电流能顺畅流过物体,形成完整回路;灯泡不亮则说明电流难以通过物体,电路处于断路状态。
从实验结果来看,铁片、铜钥匙、五角硬币、湿树枝连接电路后灯泡亮,因此这类物体是导体。
而塑料尺、纸、橡皮、干树枝连接电路后灯泡不亮。这类物体不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通过实验可明确区分:能导电使灯泡亮的是导体,不易导电使灯泡不亮的是绝缘体。
33.(2024四上·定州期末)声音的强弱。
在科学课上我们探究了声音的高低强弱,知道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的。如下图,一只手将钢板尺按在桌边,保持钢板尺位置不变,另一只手拨动钢板尺。图 声音强;图 声音弱。
【答案】幅度;A;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并非由振动速度决定,而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直接影响。振动幅度越大,物体对周围空气的撞击力度越强,产生的声波能量就越大,传递到我们耳朵里的声音就越响亮;反之,振动幅度越小,声波能量越弱,声音也就越轻柔。
用手拨动桌边的钢板尺时,拨动的力度较大(图A),钢板尺会偏离原位置更远,振动幅度更大,因此产生的声音更强;拨动的力度较小(图B),钢板尺偏离原位置较近,振动幅度更小,产生的声音自然更弱。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