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4 11:36:53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月考
子人格的认同和称许。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推
高二语文试题
崇备至。其中广为人知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长春市当:黄影中学
命题人:语文组审题人:语文组时间2025/10/9
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概括。
HANGCHUN SECOND EXPE RIMENTAL HIGH SCH
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在此后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
本试卷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共23题,共150分,共6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
中,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
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认同和景从。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不仅在汪洋浩瀚的历代典籍中星罗棋布,数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缘于“君子
材料一:
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礼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的观念。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当今社会尽管发展迅速,观念多变、
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
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山村老
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农,也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
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
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
桌。做人做君子,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祖训,像血液一样涌动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
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主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
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可谓登高一呼,山鸣谷应。儒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
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自不待言。“君子”一词,在《孟子》中
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之点和闪光之
出现82次、在《荀子》中出现了304次,其推波助澜,可谓不遗余力。与儒家学派颇多论争的墨
源,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说“君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义不近”(《墨子·尚贤》):韩非子说“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
材料二:
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虽然诸多思想观念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
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
但在如何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者却颇为一致。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
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三十一章》):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权力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
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凡此种种,无不表明道家学派对君
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并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
高二语文试题
第1页共6页9.①入学前夜,父亲反复摩装旧书包的细节,凸显出期望女儿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父亲形象。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②拿到重点中学录取通知书时,父亲的脸庞像熟透的枇杷果的细节,凸显出欣慰于女儿学业有成的
1.D【D.“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使‘君子’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
父亲形象。
者”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
③父亲收废品、卖废品时使尽全力甩布袋、一步一步背上车,攥若皱巴巴的纸币笑等细节,凸显出
家所推崇”可知,春秋时期的君子仍然指政治上的统治者,只不过不再“纯粹”,道德修养的践行
面对生活重压时坚韧乐观的父亲形象。
者也可被称作君子。】
④“我”朝父亲发脾气时,父亲愣怔,憨笑点头,佝偻着身子离开等细节,凸显出理解和包容女儿
2.B【A.“至今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错误。由材料一第六段中的“君子
的父亲形象。
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泉”“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10.BEG
可知,是“绝大多数”“不同程度地”,选项扩大范围。C“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
11.C【A.正确。句意:侦察敌车人数多少。/吃惊地起来察看。B.正确。间谍/空隙。句意:(对敌
行其道才使得当下的君子文化日趋衰落”错误。由材料二最后一段中的“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
作战)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那骨节之间是有空隙的。C错误。表并列/表假设。D.“意思不
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可知,同”正确。携带/送给。句意:携带二十天的军粮。/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
使得当下的君子文化日趋衰落的原因有多方面,选项以偏概全。D.“君子内外兼修,就能剔除权势2.B【“《孙子兵法》中认为…使用间谍有时成功有时失败”错误。从原文“案《孙子》用间
阶层的倨做”错误。由材料二第三段中的“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做,增加
最为下策,臣尝著论其末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用间以成功,或凭间以倾败'”来看,是李
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可知,选项把充分条件当作了必要条件。】
靖认为使用间谍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3.C【根据材料,对于君子的内在要求有修身养性,有齐家治国平天下。A.选项是说君子做到话
13.(1)孝宽善于抚慰和管理士卒,能赢得部众人心,他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能替他尽全力(做
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是对君子言谈举止的规定,是对君子外在的要求。B.选项是说君子饮食不
事)。(2)孝征与斛律光有隔阂,听闻此事后,更添油加醋,斛律光最终因此而被杀害。
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适,是对君子生活的规定,是对君子外在的要求。C选项是说选择别人的
14.①北周善用能人;②北周善于用间;③北周善用战机;④北齐内部不和。
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改正它,是对君子修身养性的规定,属于内在的要求。D.
【参考译文】
选项是说强健有力如猛虎,手执缰绳如丝带一般轻松,是对君子动作力量的规定,是对君子外在的
材料一:
要求。】
大凡要出兵攻打敌人,先派间谍,侦察敌军人数多少、力量虚实、部队行止,然后再出兵进攻,
4.①相同:两则材料都阐述了君子人格的内涵和意义。
就能立大功,战无不胜。兵法说:“(对敌作战)无时无处不可以使用间谍。”北周名将韦叔裕,
②不同:材料一主要从君子人格的发展及不同时期人们的接受程度的角度来展开论述:
字孝宽,凭借自身德行镇守玉壁城。孝宽善于抚慰和管理士卒,能赢得部众人心,他所派往北齐的
材料二主要从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及传播君子文化的角度来展开论述。
间谍,都能替他尽全力(做事)。也有被他用钱财收买的北齐人,从遥远的齐国送来书面情报。所以
5,①君子人格在当今不同阶层的人群中具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做人的圭桌:北齐有什么动静,北周朝廷都了如指掌。北齐左丞相斛律光,字明月,贤明又勇式,孝宽非常忌恨
②当下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君子文化能够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他。参军曲严很了解占卜术,对孝宽说:“明年,东面的北齐必定大规模相互残杀。”孝宽因此命
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
令曲严编造歌谣,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斜律光要当皇帝,并将归顺北周)。”百升,
③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可以更好地理解君子人格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推
就是斜。又说:“高山不推自崩,糊木不扶自立(北齐高氏统治即将垮台,斜律光要取而代之)。”
行君子文化建设。
命令间渫携带很多这种写好歌谣的传单,散发到邺城。孝征与斛律光有隔阀,听闻此事后,更添油
6.C【C.“知道女儿因他而受到嘲笑,想借此缓和二人之间的关系”错误。从原文看,此时女儿加酷,斛律光最终因此而被杀害。周武帝听说斛律光身亡,立即向全国领布大赦令,后来出动大军,
并未受到陶笑。父亲送批杷的行为是出于对女儿的关爱,并非想借此缓和关系。】
于是灭亡了北齐。
7.B
【A.“比拟为‘小太阳’”错误。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不是比拟。C“心理描写”
材料二:
错误。此处没有心理描写。D.“气愤”错误。此处表现了母亲寻找儿子时的专注与急切】
唐太宗问道:“当年我派遣唐俭出使突厥,你却趁机发动突袭,从而击败突厥。人们都说你这
8.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使情节发展脉络清晰;不同的时间词句标示了不同故事,区分了不同
是把唐俭当作了死间,我直到今天对此仍抱有怀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靖拜两次之后回
时间阶段,使文章层次清晰。
答说:“我和唐俭一起辅佐陛下,预料他必定不能用言锌说服突厥归顺,因此我才趁机出兵袭击突
②展示了不同时间点下人物的行为。思想变化,突出了父亲的形象和“我”的成长变化,使人物形
厥,这是用来铲除国家的大患而顾不得保全个人小义的方法。人们以为我把唐俭当作死间来用,这
象丰满立体。
绝不是我的本意。根据《孙子兵法》所说:用间最是下策,我曾在著论后面批注说:‘水能载舟,
③这些时间词句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展示了时间的跨度,有的放缓了叙事节奏,有的则加快
也能覆舟。有用间而获得成功的,也有用间而招致失败的。’如果一个人从年轻时起辅佐君主,在
了叙事进程,使叙事张弛有度、详略得当。4整体上回溯性地讲述故事,体现了故事的回忆特征,
朝政事务中公正坦直,忠心耿耿恪守臣节,诚信而竭尽赤诚,即使是高明能千的间谍,又怎么能发
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挥作用呢?像唐俭这样的事,乃是小义,陛下又何必怀疑呢?”唐太宗说:“的确是如此!不是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