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模块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7课
设计思想
一、引导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工业革命的经典章节,了解一些史学前沿研究成果,开拓眼界;收集学生生成问题,对学生问题进行归类和聚焦,力争讨论之球在学生之间传递,并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二、归类聚焦时,既注意“超乎其外”,理解把握历史概念的外延,把工业革命放在历史发展整体进程中(促进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现代化发展等)学习理解;又“入乎其中”,学习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工业革命,可供展开的内容较多,拟归类学生生成问题,聚焦工业革命的动因、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及如何认识工业革命三大问题,选取、补充、电脑查阅相关历史材料,分析工业革命为什么能于18世纪产生于英国,它如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并引导学生站在“人”的角度,全面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把握工业革命动因、成果及影响,理解并全面分析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通过查询、阅读史料,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己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站在“人”的角度,全面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关注教学中的理性和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的动因、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形成中的作用。
难点:站在“人”的角度认识评价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审视发展的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中心城市。我们推荐阅读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写到:19世纪40年代的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寸草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但同样是曼彻斯特,在19世纪50年代被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宪章,称其是“如此显著、如此进取,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世界工厂。”
而学者们呢,既有将工业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并称为“双元革命”,开启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也有强调“工业革命灾变性”的。
赞誉与非议一直延续至今。
我们如何认识评价工业革命?
学生倾听、思考
不能人云亦云,用一以贯之的逻辑思维,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做结论。
提供对立双方的观点,
呈现矛盾,
引发学生思考
呈现问题
通过阅读《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及教材相关内容,同学们想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如下:
我们在课堂学习中重点聚焦三个话题。
一是工业革命的动因;
二是如何认识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关系;
三是如何评价工业革命。
渐进论者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孕育了150多年的革命,究竟有多少因素使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
2.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
3.工业革命给英国、中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哪些影响?乐观还是悲观评价?
4.工业革命以人的生命幸福换来的发展是否值得自豪?机器和人哪个更重要?
5.我们从工业革命中能得到哪些启迪?
6.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研究工业革命?
……
学生问题汇总,分类解决重点核心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
越来越多的学者更认同工业革命渐进性说法,强调它的历史连续性。如果如艾伦所言,英格兰的现代性是一道横亘千年的“长长的拱弧”没有间断,要完整罗列一张动因表,几乎是徒劳的。作为近代化长子的英国,搭乘历史快车率先奔向工业文明,机车底下不能只有一个轮子而必须有多个轮子。
历史发展是多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不会是单一因素;
为当代发展寻找更多历史的印证和启迪。
1)观看并记录《大国崛起之工业革命先声》相关视频;
2)阅读教师提供材料;
3)找出视频和材料中与教材不同的视角点或内容;
4)结合阅读所学,举一例说明是否还有其他的角度来阐释工业革命的动因?
5)对学者们不同的着眼点谈谈自己
的认识?
介绍学者观点,感受历史进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培养多元思维。
关注对史实多角度的解释,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借助材料,了解史学前沿动态。
解决问题
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展了。人们评价到:“它的历史不再是英国的历史,它的历史已成为欧洲的历史了,后来又成为了全世界的历史”(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的拓展,全世界更紧密联系在一起。本单元的上位立意就是世界市场的发展,我们聚焦的第二个问题是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生产需求等角度思考
本单元已学习世界市场概念。
阅读教材P30-32并进一步查询相关材料,提炼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要素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满足世界市场。
之前常用“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一语带过。学生提出问题:究竟是怎样促进的?拟通过分析,把零散的知识点聚焦于“世界市场”的主题下,进一步了解世界市场。
解决问题
确实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加强世界联系,推动生产力和人类历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对这场革命影响的解读,持续至今。同学们的问题中有“工业革命以人的生命幸福换来的发展是否值得自豪?”把关注的视角触及到了普通人的命运,开始关注宏大叙事中的人。想进一步听听同学们的评价看法。
师生共同提供材料
分析评价。
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影响。
反思升华
认识每一个事物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要付出代价;
进一步审视发展的含义。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分享感想。
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意义重大,不宜只局限于世界市场这一隅。拟适当调整,关注教学中理性和人文价值。
附:学习资料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动因
钱乘旦认为:……“根本的一个因素却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
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钱乘旦、许洁明《英
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杰里?本特里提出:“煤炭在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英国有着地理上的优势,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杰里?本特里《新全球史》北京大学
出版社);罗伯特?艾伦揭示这场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根源在于英国民众收入水平普遍较高,同时英国
能源(煤炭)价格很便宜。这种奇特行情引发各行各业绞尽脑汁开发可能多消耗煤炭,少雇佣工人的新
技术新工艺。(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浙江大学出版社);艾伦·麦克法兰《现代世
界的诞生》上海人民出版社):英格兰具有极强的连贯性,从11或12世纪一直绵延至今,英格兰的现代
性是一道横亘一千年的“长长的拱弧”,没有任何间断。……看看周围,我们发现许多成功的现代民族最
突出表征是政治自由……一个开放的、流动的、较为贤能主义的体系必须被建立;公民的首要忠诚对象必
须是国家,而不是任何其他因血缘而来的团体——这有赖于个人取代集体,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我
们将它们总称为“公民社会”。还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
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评价
●材料一:崔斯坦,法国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1842年所出版的杂志文章:“除非你已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的痛苦和道德的沦落。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如果你到过这里的一间工厂,你可以容易地看到,工人的福利从来就没有在工厂主的脑子中出现过。上帝啊,怎能只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发展呢?”
●材料二:
其他城市也如恩格斯所说:“凡是可以用来形容伦敦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曼彻斯特、伯明翰、形容所有的大城市。”到19世纪后期,由于空气污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和气喘等,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1873、1880、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燃煤引起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1800人的生命。——高汝东张玉珀《工业文明与英国城市污染》
●材料三:“断掌工厂”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四:1801—1901 英国国民收入增长图:
19世纪,英国国民收入增长了八倍。
来源于农业、林业和其他类似行业的收入大致同样,但来自这些活动的收入份额从总收入的1/3下降到了1/16.到1851年,国民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贸易和运输业。到1901年,有3/4的首要来源于上述这三个行业。“来自海外的收入”的分类则涉及到大不列颠之外的贷款和投资的利息和红利。19世纪50年代,这些海外收入迅速增长。——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五:
1.马修?博尔顿推广蒸汽机 2.瓦特改良蒸汽机 3.阿克莱特水利织布机 4.约书亚?威治伍德陶瓷品牌
5.史蒂芬森火车机车 6.莫兹利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7?詹姆斯?布林德利修建曼彻斯特的运煤航道
8马路的设计者约翰?马卡丹
●材料六:随着工业革命高潮的来临,英国出现了新的宗教道德重建运动。一批知识分子面对文明的危机,开始重新思考人的价值。1729年,牛津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的约翰卫斯理和他的弟弟及一些学生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圈子——牛津圣社,走出校门扶贫助贫,还为附件儿童办了一所免费学校,但他们却被视为“爱管闲事”,被讥讽为循规蹈矩生活方式特殊的人。一个新教派由此得名被称为“循道宗”倡导唤醒良知,实现人生而正直的精神本质的复归。还强调教育目的是推动生活方式的全面改动而非是为工业体系制造驯服的工具。18世纪60年代后,新兴资产阶级中一部分人开始接受它,后英国经历了一场席卷全社会的道德革命,并推动了立法解决英国教育问题,工厂制度改革问题。
——转引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课件20张PPT。4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期间的曼彻斯特工业革命: “双元革命”之一
工业革命:“灾变性”
关于工业革命,同学们想探讨的主要问题:
渐进论者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孕育了150多年的革命
究竟有多少因素使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
2. 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
3. 工业革命给英国、中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哪些影响?
乐观还是悲观评价?
4. 工业革命以人的生命幸福换来的发展是否值得自豪?
人和机器哪个更重要?
5. 我们从工业革命中能得到哪些启迪?
6. 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研究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动因
◆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
◆如何评价工业革命聚焦英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发展 社会稳定市场资金原料劳动力技术国内市场:圈地运动
国外市场: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生产技术新变化经
济
条
件●任务一:观看并记录《大国崛起之工业先声》相关视频
●任务二:阅读教师提供材料
●任务三:
1)找出视频和材料中与教材不同的视角点
?
2)结合阅读所学,举一例简要说明是否
还有其他的角度来阐释工业革命的动因?
?
3)对学者们不同的着眼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还有其他种种条件,诸如丰富的煤铁资源,流动的社会结构,健全的财政金融体制,浓厚的科技传统,完善的专利制度等等。
……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工业革命如何促进
世界市场的发展珍妮纺纱机(1770年款)复原图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机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应用于纺织业“蒸汽时代” 如果要纺织100磅的棉花,印度手工纺线工需要用50000个工作时,而一台装有100个纱锭的骡机需要1000个工作时;一台以蒸汽为动力的骡机只需300个工作时。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工场
WORKSHOP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 工厂
FACTORY 把近代生产的全部设备包含在墙垣之内并把近代生产原则本身表现为显著形式的特有建筑物,就是工厂。
?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
? “我国某工厂安装了机器生产,辅助的工人不超过2500人,而生产的产品则相当于苏格兰现在人口用五十年以前通行的生产方式所生产的总量!大不列颠现在拥有若干个这样的工厂。”
——《欧文选集》第1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美)富尔顿“克莱蒙特”号
1807年在美国哈德逊河上试航成功交通运输业1829年英国史蒂芬孙父子制造的蒸汽机车
“火箭”号1776
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英格兰具有极强的连贯性,从11或12世纪一直绵延至今,英格兰的现代性是一道横亘一千年的“长长的拱弧”没有任何间断。
—— 艾伦·麦克法兰
《现代世界的诞生》
上海人民出版社“我们发现
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个世纪,这之前还准备了两个世纪。”
——克拉潘
《现代英国经济史》
商务印书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导国:英国、
附属国:殖民地 半殖民地城市化进程机器 工厂交通运输工具交往范围扩大; 交往产品变化; 联系更紧密;
资本主义主导; 国际分工不同; 不均衡发展;
新经济准则… …工业革命的影响国际关系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双重影响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社会关系变革结合材料和所学,
你如何评价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