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7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世界经济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出现的一些新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会在其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不断进行自我扬弃,这种自我扬弃为过渡到更高的社会阶段提供了物质条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的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
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我的观点:这种自我扬弃的能力,是有民主制度做保障的——正规正意义上的代议制“野蛮”资本主义转变为“文明”资本主义1.推行单一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资本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工人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成为出卖劳动力的的无产者。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敛财,工人的劳动环境恶劣,生活悲惨。2.经济活动处于无政府状态。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而生产,恶性竞争,弱肉强食。国家的作用主要表现保卫领土的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环境。而在组织社会生产和调节劳资关系方面则很少作为。国家没有在劳资之间充当起“公平”的仲裁人,只是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生产矛
盾——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消费(购买力) 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
的根本原因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生产矛
盾消费生产矛
盾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生产矛
盾 裁员恶性
循环再更多 更多再矛
盾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生产消费分期付款 市场繁荣 19271928192919301931193219334090140190240290340390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929年10月
股市大崩盘(年)(道琼斯)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银行 市场 企业倒闭 破产萧条崩盘 民众 股市大量投资刺激生产大量贷款扩大供应消费降低利润降低无力偿还股票贬值财富缩水挤兑存款崩盘失业排队寻求工作的美国失业大军排队寻求工作的美国失业大军 恐惧 经济危机社会危机 美国31届总统胡佛
(1929-1933年在任) 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锅里有只鸡,每家车库里有辆汽车。
——胡佛1928年竞选演说传统办法:国家不干预经济 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我们的生活已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
——胡佛1929年总统就职演说0%20%40%60%80%100%美国 德国英国日本世界1929-1933年美德英日等国情况工业下降百分比
外贸缩减百分比(百分比)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经
济
大
危
机时间范围 破坏来势长 广 大 猛 富兰克林?罗斯福
(1933—1945年在任)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首先让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为重要,比黄金更宝贵,这就是人民的信心。执行我们的计划,其成功的要素就是信心和勇气。你们大家一定要有信念,一定不要听信谣言和妄加猜测而惊慌失措,我们要团结起来战胜恐惧。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炉边谈话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减少盲目生产
和生产过剩我们尽一份力 生产规模 产品价格销售市场最低工资最高工时……全国工业复兴署第4课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用工作报答美国 以工代赈
解决失业《联邦紧急救济法》以工代赈 到二战前,罗斯福政府支出180亿美元,修建1000多座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座校舍和医院,当时全美国工赈机关总计雇佣人员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经
济
大
危
机时间范围 破坏来势长 广 大 猛国家干预经济
第一阶段时间:1933年3月到1935年初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第二阶段时间:1935年到1939年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实质:
特点:
作用:
通过国家大规模地干预经济生活,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某些弊端并通过法律的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这是新政的显著特点。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①新的理论和政策。
②新的特点。
③新的起点。在各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合。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放任自由的传统经济政策被凯恩斯主义代替,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
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挽救和加强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新政”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久而久之,“新政”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公共投资和福利制度使政府财政负担加大,抑制了投资的增长和和劳动的积极性,财政赤字激增并引发通货膨胀。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改变了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野蛮”的资本主义转变为”文明”的资本主义。
胡连生 杨玲:《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6页。
罗斯福其实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调整的原因
2、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的内容与特点。
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走向。
怎样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美1946年)第一次核爆炸(美1945年)第一颗人造卫星(苏1957) 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在信息技术、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临。资本主义国家参加罢工斗争总人数 法国共产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选票的比例法国共产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选票的比例资本主义国家参加罢工斗争总人数 二战后,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已越出一国范围。 30年代40年代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国内社会矛盾复杂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美通过《就业法》明确规定干预经济的目标、方法和职能分工英通过国家健康福利(工伤)法案 实现煤炭工业国有化 法对煤气、电力等部门实现国有化成立计划总署,编制经济计划建经济安定部,制定经济复兴计划日1946年主要措施?50年代60年代40年代70年代 80年代建立国有企业措施德国国营铁路 法国核电站美国国家宇航中心 英国国家公共汽车公司国有企业主要出现在哪些行业?基础工业
尖端科技
公用事业英国煤炭业中心 德国邮政在非金融领域中国有企业在国家资本形成中所占的比重单位:%二战后日本的经济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7年收入翻1倍经济起飞基础“3C”时代到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家经济作用的加强,许多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和实施各种国家计划。……法国从“莫内计划”起,已编制过7个中期经济计划。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从1967年起也都编制了类似的计划。《20世纪世界史》下卷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戴高乐 制订指导性经济计划,可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对一定时间内的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起了重要作用。 50年代60年代40年代70年代 80年代建立国有企业措施制定经济计划制订了由政府投资50亿美元进行城市住宅更新的法案。美国总统
肯尼迪
(1961-1963年在位)提出全面减税建议以刺激消费和企业投资。采取降低长期利率、提高短期利率的办法来促进投资。扩大政府开支货币政策税收政策财政调节50年代60年代40年代70年代 80年代建立国有企业措施制定经济计划实行财政调节完善福利制度 “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人教版教材 福利机制作为社会再分配的形式,其直接目标有时并不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而是达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平衡。这种平衡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成为提高人民福利的机制和手段,在有些条件下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羁绊。林甦 罗天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利益调节器
矛盾缓冲剂
安全网50年代60年代40年代70年代 80年代建立国有企业措施制定经济计划实行财政调节完善福利制度战后各国调整经济的共同点?与罗斯福新政相比,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有哪些继承和发展之处?战后经济调整的影响?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哪些方面的调整?(调整所有制)(抑制生产
无序状态)(调整国民收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和战前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黄金时期法英意三国财政开支占
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比重1939 1946 1952 1962 19731982 1990 1999黄金时期滞胀时期评价50年代60年代30年代40年代80年代黄 金 时 期滞胀时期减少国家干预70年代斯 大 林 模 式 建立国有企业措施制定经济计划实行财政调节完善福利制度国家干预经济(调整所有制)(抑制生产无政府状态)(调整产品分配)怎样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如果我们遇着一种老式的跟物价下跌在一起的经济衰退,那末万事如意;多开支一点,物价下跌和产量降低就将被扭转过来。但是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结合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如果我们向经济衰退作战,我们就刺激了通货膨胀,而如果我们向通货膨胀作战,我们就刺激了经济衰退。
--哈伯勒《停滞膨胀--一个国际性的问题》 国有经济的私有化浪潮。私有化是由于70年代初出现的“滞胀”引起的,而“滞胀”又是因为政府财政包袱沉重,赤字激增和通货膨胀引起的。其基本主张为:经济私有化、市场自由化、政府角色最小化、社会福利弱化。撒切尔政府和里根政府都采取了这一新自由主义实践。但由于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刚性,改革的阻力非常大怎样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私有化并不是取消国有经济,向单一的私人占有制回归,而是通过减少国有企业的数量来优化它的结构与管理,使国有企业非垄断化,股权分散化,经营自主化。并仍然保证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
私有化运动促进经济的强劲增长,降低了通货膨胀率,摆脱了“滞胀”的危机,但又带来了新问题,它使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社会矛盾频发。在西欧国家还引发了民众的强烈抗议。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调整的原因
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对各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的特点
经济生活的全面调控。在私人垄断的基础上,由政府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控。
资本的社会化。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在所有制方面,通过股票分散化,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此外,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
分配的福利化。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缓衙了阶级矛盾。
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节与完善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能快速发展
新科技革命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自我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资料私有化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的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甚至军事的优势,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巨大利润。
证明了由于新的历史机遇的产生和自身消极面的扬弃,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还有的发挥余地。 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以雇用劳动制为特征,以市场经济为运行机制的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有三个最为根本的要素:一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二是经济稍大动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标持续进进行;三是全部经济活动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这三个要素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实际上是一个集趋利性、竞争性与创新性为一体的制度。 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虽然同社会化的生产力存在深刻矛盾,但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容纳了新社会因素(例如国有经济、合作经济、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社会福利制度、劳资共同决定制度、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和有计划的宏观调控等)在其体制内的存在和发展,致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身客观上重又具有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较大空间。 虽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但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命力确实来自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每逢遇到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时候,它都可以通过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的调整,借助资本主义内部的力量加以克服。尤其是20世纪以来,对早期资本主义的野蛮性和生产无序性的扬弃,对凯恩斯主义的实践与运用,后来对“滞胀”的克服,说明资本主义能在不同时期运用不同发展模式,求得与各个历史时期的背景和环境相适应,体现了资本主义不断总结经验、进行自我革新的能力。这说明,当代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潜力还很大,还具有相当的生命活力。在经济体制和经
济运行方面,市场调节
和政府调结合起来。政
府主要利用财政、金融
等经济手段调节着资本
主义经济运行,使资本
主义危机趋于缓和。资本主义国家建
立了普遍和比较完
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利用充足的物质条件
改善各个阶层的关系,
以缓和阶级矛盾。
产业结构适应科技
进步和需求结构的变
化而不断变化和升级,
特别是高科技产业部
门发展迅速。
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
为基础的 “新经济”,高
科技的发展和不断的技
术创新,推动了美国经
济的持续增长。
“当代资本主义具有双重发展趋向,即资本主义旧制度继续发展的趋向和新社会因素逐步生长的趋向并存。这具体表现在:(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继续快速发展的趋向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趋向并存;(2)财产私人占有制继续发展的趋向与资本占有形式社会化趋向并存;(3)社会经济矛盾和危机继续加深的趋向与经济运行有计划、可调控的趋向并存;(4)阶级剥削和压迫继续加深的趋向与工人阶级的地位不断提高的趋向并存;(5)贫富两极分化不断拉大的趋向与收入分配均等化的趋向并存。”
胡连生 杨玲:《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