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4 11:1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古诗三首
12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个主题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小岛》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
学习任务一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示 儿
陆游
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谁来猜一下,他或许会交代什么?
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陆游的遗嘱内容到底是什么吧。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简介背景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最终灭国,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解诗题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临安邸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介绍诗人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诗人林升目睹临安的奢靡景象,想到靖康之难中的汴京,深感愤慨,更为国家命运感到忧虑。于是在旅店墙壁上题写此诗,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以尖锐的讽刺成为南宋时期批判现实的经典之作,反映了作者读国家命运的担忧与无奈。
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己亥杂诗
龚自珍
解诗题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作者简介
学习任务二
诗词解释
示 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给儿子们看。
元:通“原”,本来,原来。
但:只。
九州: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这里指宋朝的领土。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定:收复。
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同:统一。
无: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乃,你的,你们的。
疏通诗意,理解内容
解诗题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临安邸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等方法将诗句译通译顺。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这些达官贵人们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深层含义: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根据这两句诗想象诗人与天公对话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气魄。
学习任务三 古诗改短文
《示儿》改写
南宋的一个冬日,病榻上的陆游气息奄奄。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一生的功过荣辱都将随着生命的消逝而化为乌有。但他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悲痛——他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啊!
他把几个儿子叫到床前,声音微弱却异常坚定:“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世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可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没能看到九州大地统一的那一天。”
孩子们握着父亲枯瘦的手,含泪点头。
陆游继续叮嘱:“等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在家中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啊!”说完,他眼中的光芒渐渐黯淡,带着对祖国统一的无限期盼,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的爱国之情,如同燃烧的火炬,即使在生命的尽头,也未曾熄灭。
题临安邸 改写
临安城的景色很美,青山一座连着一座,楼阁一栋接着一栋,层层叠叠,望不到尽头。西湖边,歌舞升平,乐声、歌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可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一位名叫林升的诗人,在临安的一家旅店墙壁上,写下了自己的感慨。他看着西湖上没完没了的歌舞,忍不住在心里质问:“这西湖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把那些达官贵人熏得醉醺醺的。他们整日沉醉在这虚假的繁华里,早已忘记了旧都汴州还沦陷在敌人手中,忘记了国仇家恨。他们简直是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成了昔日的汴州,过着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生活。林升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悲哀,他多么希望这些权贵们能清醒过来,为国家的未来着想啊!
《己亥杂诗》改写
晚清的中国,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气。龚自珍站在江边,望着这沉闷的社会景象,心中满是忧虑。他深知,中国要想重新焕发生机,必须依靠一场像风雷一样猛烈的变革。
可现实却是,人们都沉默不语,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整个社会万马齐喑,这种局面实在是太可悲了。
龚自珍不禁大声疾呼:“我劝说上天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再拘泥于一种规格,多降下一些有才能的人吧!”他渴望着有才能的人能涌现出来,渴望着社会能迎来一场彻底的变革,让中国重新充满活力,走向繁荣。他的呐喊,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更是对未来的热烈期盼。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