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知人论世
“功名耶落空 ,
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
锄头耶怕重,
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
——张岱《自题小像》
张岱,年轻时是纨绔子弟,极爱繁华。
张岱喜欢的事是:深深庭院,眼神波俏
的丫环,繁花和少年,华丽的衣裳,骏马奔
跑的姿态,神奇的灯,烟花在幽蓝的夜空中
绽放;还有梨园歌舞,紫檀架上的古物,雪
白的手破开金黄的橘子,新绿的茶叶在白水
中缓缓展开,这些都是张岱喜欢的事。总之
,他喜欢一切的热闹。
知人论世
【张岱】(1597—168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
知人论世
【代表作】
文学名著《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嬛文集》《快园道古》等;
史学名著《石匮书》。
知人论世
崇祯( ) 更定( )
拏一小舟( ) 毳衣( )
一芥( ) 铺毡( )
雾凇沆砀( )( )( )
zhēn
cuì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gēng
ná
初读
初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初读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初读
再读
自读课文,尝试疏通文意,试试看,能不能解答以下两个问题:
1.勾画你觉得重要的句子和词语,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将此文解读给他人听。
2.读完此文后,你认为张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1.余
我
2.俱
全都,全部
消失
3.绝
余住西湖
湖中人鸟声俱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再读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4.是日
这一天
5.更定
晚上8点
是日更定矣
是日更定矣
6.拏
撑
余拏一小舟
译文: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船,裹着动物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9.往
前往
独往湖心亭看雪
7.拥
裹着,围着
8.毳
鸟兽的细毛
拥毳衣炉火
拥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雾凇
冰花
11.沆砀
白色弥漫的样子
雾凇沆砀
译文:湖面上白色的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12.上下
湖和天
上下一白
13.一
全
上下一白
14.惟
只有
15.芥
与余舟一芥
名作状,小船像小草一样微小
惟长堤一痕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6.焉得
哪能
17.更
还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您这样的人!”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8.此人
这样的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9.强
勉强尽力
20.而
表顺承,然后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自言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21.其
代词,指代两人
22.客
名作动,客居
问其姓氏,客此
23.及
等到
24.喃喃
自言自语
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
26.更
还
25.相公
对士人的尊称
更有痴似相公者
三读
读题——
湖心亭看雪
一事
一景
你能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吗?并运用想像加以描绘。
三读
景物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三读
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
雪后西湖全景
突出天地茫茫,
设造了静寂、空旷、
混沌的境界
特写西湖近景
描绘眼前景物
渺小、微弱
突出“大”
突出“小”
三读
写作手法: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三读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朴实的文字,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
白描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身临其境。
知识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
手法对景物进行了
排列,就勾勒出一
幅”天涯游子图”成
就一首千古绝唱。
三读
论“看雪者”——
再读全文,舟子说“相公痴”,你觉得张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痴——
(1)“是日更定”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独往湖心亭看雪”
张岱是独自一人挑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
作者真的是一人“独往”?
他认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观念。这个“独”字反映出他作为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不,有“舟子”,且应不止“舟子”一人
舟子并非他的知音,那文章中可有他的知音?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两个金陵人
遇见知音,作者的心情如何
惊喜、愉悦。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足见作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
“拉余同饮”, “强饮三大白”——“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
一点点的惆怅、感伤。 知己难觅,难求。作者不经意之间,却遇到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怅!
作者在介绍两位金陵人的时候有何特别之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表面上看似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痴行(特立独行、率性而为
痴景(痴迷于山水,超凡脱俗, 孤高雅致)
痴情(淡淡的始终萦绕不去的故国之思)
论“看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