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不是懦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本文选自王嘉鹏的自传体纪实小说《撑起生命的蓝天——空难与我》。1993年7月23日,12岁的王嘉鹏乘坐的飞机坠落,机上的108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只有40人生还,王嘉鹏就是其中的一名幸存者。作者王嘉鹏通过翔实的心理描写多方位地展现了腰椎爆裂骨折并双下肢截瘫的自己在恢复训练中所经历的磨难与痛苦,以及在此基础上最终所选择的努力与坚强的人生态度,由此表达了“一个人只要不被自己打垮,任何力量也不能使他屈服”的主题。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孩子与文中的王嘉鹏年龄相仿,但在上海这座大都市中养尊处优的他们,目前遇到的挫折大多是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导致的失落情绪,耐挫力特别脆弱,教师可借助“学生先学”的环节让学生在自读感知中与王嘉鹏所遭受的重创进行心灵的对话;其次学生在平时作文训练中暴露出描写人物心理方法较单一的写作瓶颈,所以教师可借助“引导暴露”的环节让学生自觉意识到此方面写作技能的稚嫩;针对这两种学情教师可借助“共同解疑”的民主平台让学生在思想认知上多一些静心反思,写作方法上多一些有效尝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关键句、品味关键词等方法,研读课文中各类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理解其对表达主题和推动情节的作用和效果,并掌握多角度表现人物心理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在情感上达成共鸣,培养面对逆境时的不屈意识。
4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默读课文两遍,借助字典对有疑问的词语明字音辨字义。
一、背景导入
学生根据自身对“截瘫”病情的了解近距离感受空难给王嘉鹏带来的“灾难”。
课后反思:为了让学生对作者的病情有个感性的认知,在导入环节穿插了与学生对话的形式,启发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揣摩医生诊断书中的医学用语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作者意味着什么?由此初步体会发生在同龄人身上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
二、粗读感知
学生自读后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每点不超过18字)
教师在学生概括的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
课后反思:学生自读后的概括五花八门,充分暴露了相异构想。学生的概括有的是注意到“言简”,却忽略了“意全”;有的是注意到“意全”,却暴露了语言的“冗杂”。教师可以选择典型的概括个案引导学生判断、思考、完善,在讨论中学生逐步摸索概括的规律,并依据实例掌握概括的方法。
三、精读赏析
学生围绕“体验作者的心路历程”
的话题进行思考、品味、赏析、交流。
首先,学生在文中圈划出能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独立思考如何赏析;
其次,学生交流对作者当时心理的赏析,教师适时穿插对学生赏析角度的指导;
再次,师生归纳本课写法特征。
课后反思:采用学生漫谈式的赏析能帮助教师寻觅学生阅读的真实轨迹,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阅读的原生态感悟同时也暴露出学生在阅读中的“盲区”,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共同解疑”的民主平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并对学生的阅读“盲区”适时干预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因为只有让学生借助着一定的阅读方法,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向阅读的“纵深”,阅读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阅读”。
四、感悟内化
解题并再次拓展背景资料感受作者的坚强意志和人格魅力。
课后反思:文如其人!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真实的人生,更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他蕴藏在文字中的力量,事实更具说服力。
五、迁移巩固
片段训练
描写“面对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心路历程
要求:
1、综合运用直接、间接描写心理的方法;
2、需体现自己心情的转变。
课后反思:相关练习的适时跟进,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所学内容并加以巩固,由此内化为自身能力,确有成效。
六、拓展阅读
王嘉鹏《撑起生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