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不是懦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通过心理、动作、神态等多种人物描写手法表现人物思想的方法,理解其对表达主题和推动情节的作用。
2. 体验主人公在极度困境中的内心感受,学习他面对逆境鼓起勇气、挑战自我的不屈精神。
2学情分析
凡与人物刻画有关的文字,总少不了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展现。在我们课本中也选录不少这类的佳作,如六年级上半学期的《一千张糖纸》中小女孩的渴望迫切的心态等,其中尤以七年级下半学期的《秋天的怀念》与本文有类似点,文中通过对母亲的举止、神态、语言的描写真实展现了母亲的心理。学生学习这类文章会有亲切感,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是一个很好的提高的机会。
3重点难点
1.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研读文中精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从而理解其对表达主题和推动情节的作用。
2.体验主人公在极度困境中的内心感受,学习他面对逆境鼓起勇气、挑战自我的不屈精神。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情境设置与导入
1. 上课前,播放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出示歌词,渲染气氛。
2. 师: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才,往往是在逆境中造就的。正如曾经我们学过的课文: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轮椅作家——史铁生、还有天生残疾的励志大师——尼克。而有一天,灾难突然降临到一个和你们同龄的少年身上,他又将如何面对呢?让我们学习课文《我不是懦夫》,走近他的内心世界,去寻找答案吧!
活动2【讲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在课前,老师在导学案中向大家布置了两个任务:1.不看课文,针对课题“我不是懦夫”,提出问题;2.阅读课文,回答之前的提问,进而提出新的问题。
经过整理与归纳,老师在此做一反馈,大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懦夫”的含义?2.“我”遇到了怎样的不幸?3.谁说是“懦夫”?为什么说“我是懦夫”?4.谁说不是“懦夫”?如何证明“我”不是懦夫?
经过课前预习,我相信部分疑问,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还有一些困惑,有待今天的课堂上大家一起探讨。
学生交流。
明确:1.“懦夫”:软弱无能的人。
2.不幸:作者王嘉鹏是宁夏1993年“723”特大空难的亲历者。此次空难造成王嘉鹏腰椎爆裂骨折并伴有双下肢截瘫。
3.“哥哥”说“我”是懦夫。 找到相关句子,并圈画出来
4.“我”说“我不是懦夫。” 明确:36、42小节
师:根据在课前对课文的初读感受,你们认为“我”究竟是不是一个“懦夫”呢?
学生交流。
明确:曾经的“我”有过懦夫的表现,但最终战胜病魔,挑战自我,证明“我”不是懦夫。
活动3【讲授】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我”被说是“懦夫”?(概括体现“懦夫”的事件,再具体分析)
(2)“我”如何证明自己不是“懦夫”?(重点分析37、42节)
(3)圈划、品读、评析体现人物心理的词句。
评析方法:1.我找到……一句,其中……等词,体现了“我”……的心理或思想。
2.在……一句中,作者通过……描写,反映了“我”……心理或思想。
学生交流。
明确:事件表现——哭对苍天、自我逃避(懦夫)、苦练行走(不是懦夫)
能体现人物心理的描写:直接描写——心理描写
间接描写——环境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明确:第37自然段:我艰难地扶着栏杆,借助步行器慢慢爬起来,又一次咬紧牙关,推起步行器一步步向前挪。——苦练行走
走完半圈,已十一点了,上电梯时遇见妈妈来接我,我假装擦汗,悄悄拭去眼中的泪水——内心变得更加坚强
第42自然段:我歉意地对哥哥说,“带我去训练好吗?”——从被动接受训练,到主动要求训练
我在心中默默地说“我不是懦夫” ——自己给自己打气、加油
总结:作者通过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环境等多方面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心理。
活动4【讲授】四、归纳总结,把握主旨
师:在经过绝望、自卑、逃避、醒悟、尝试、挑战后,我终于做出了回答“我不是懦夫”。可是没有说出口,而只是“在心中默默地”对哥哥说,这是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这是内心的呼唤,精神的呐喊,表明“我”已经真正振作起来,开始以行动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了。“我”不说出来,是想用行动来证明“我”不是弱者,不是“懦夫”。“我”要用坚强来诠释“我”的不幸,战胜自我,“我”一定会成功!
正如王嘉鹏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撑起生命的蓝天——空难与我》中曾经写道,“灾难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肉体,却不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一个人只要不被自己击跨,就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他击跨。”王嘉鹏能够战胜病魔的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他自身拥有坚强的性格、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奋斗精神。
活动5【活动】五、合作探究,拓展迁移
师:了解了王嘉鹏由懦夫成为强者的心路历程,大家猜测一下现在的王嘉鹏是什么样的?
小组讨论,学生交流。
明确:王嘉鹏,男,今年32岁。12岁时身受重伤,双下肢截瘫,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在母亲的帮助下自学完了大学英语课程,并于1998年考取了设在挪威的世界联合学院全额奖学金,成为该校录取的第一位中国大陆留学生,在挪威,人们称他“中国英雄”。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取政治学、经济学双硕士学位。1998年,他参加了第36届某世界残疾人滑雪比赛,荣获两枚金牌,还应邀出席1998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2003年获中国青年年度励志人物。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火炬手。2009年任阿坤纳斯(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自信的人最美丽。现在的王嘉鹏显得格外帅气,因为他已从一个需要依靠的残疾人,成为一位自立自强的成功人士。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透过文字,跟随作者,走进王嘉鹏的内心世界,体会他面对逆境时曲折的心路历程,感受他战胜自我的勇气与坚强。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何面对逆境?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总结:面对灾难,王嘉鹏曾经自卑、绝望、自暴自弃,是一个懦夫,但最终在母亲、哥哥的帮助下,勇敢地面对,积极地生活,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获得了最终的成功,由懦弱变得坚强。
结束语: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我们选择的不能是妥协,不能是逃避,不能是投降,我们只能在生与死的边缘,选择勇敢,选择坚强,选择抗争!经历风雨洗涤的我们变得更璀璨,更亮丽!正如歌中所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播放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一、必做题
1 积累字词,选取五个好词,连词成段。
(设计依据:抄写字词是最基本的作业,目的让同学们能不写错别字,同时造句也是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2 积累文中让你感动(喜欢)或认为精彩的语句,说明理由或作简要分析、点评。
(设计依据:对学习内容的复习巩固。)
二、选做题(二选一)
1.“我”主动要求哥哥带我训练,那么这次的训练与前面的训练有什么不同呢?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结尾。
要求:(1)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做到自然流畅,与原文形成有机的整体。
(2)要有心理活动的联想和想象。
(3)人物的言行表现要符合他在原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性格特征。
(设计依据:续写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既要联系文本,抓住主题,又需要学生自己去展开想象,为文本做一个很好的解读。)
三、推荐阅读
《撑起生命的蓝天——空难与我》
课件13张PPT。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
愿与你分担所有
难免曾经跌到和等候
要勇敢的抬头
谁愿藏躲在避风的港口
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
愿是你心中灯塔的守候
在迷雾中让你看透阳光总在风雨后
乌云上有晴空
珍惜所有的感动
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
风风雨雨都接受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不是懦夫王嘉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是不是一个懦夫?调查反馈
1.“懦夫”的含义?
2.“我”遇到了怎样的不幸?
3.谁说是“懦夫”?为什么说“我是懦夫”?
4.谁说不是“懦夫”?如何证明“我”不是懦夫?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细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我”被说是“懦夫”?
(2)“我”如何证明自己不是“懦夫”?
(3)圈划、品读、评析体现人物心理的词句。
评析方法:
1.找到……一句,其中……等词,体现了“我”……心理。
2.在……一句中,作者通过……描写,反映了“我”……心理。研读课文,品味语言哭对苍天、自我逃避、苦练行走自卑、绝望、自暴自弃、自强不息 作者通过心理、动作、神态、语言、
环境等多种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归纳总结,把握主旨 在经过绝望、自卑、逃避、醒悟、尝试、挑战后,我终于做出了回答“我不是懦夫”。可是没有说出口,而只是“在心中默默地”对哥哥说,这是为什么?
用行动证明“我”不是懦夫 归纳总结,把握主旨“灾难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肉体,
却不能摧毁一个人的意志;
一个人只要不被自己击跨,
就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他击跨。”
——《撑起生命的蓝天》 合作探究,拓展迁移 了解了王嘉鹏由懦夫成为强者的心路历程,大家猜测一下现在的王嘉鹏是什么样的? 1998年考取了设在挪威的世界联合学院全额奖
学金,成为该校录取的第一位中国大陆留学生,
在挪威,人们称他“中国英雄”。 1998年,他参加了第36届某世界残疾人滑雪比赛,
荣获两枚金牌,还应邀出席1998年度诺贝尔和平
奖颁奖仪式。 2003年获中国青年年度励志人物。
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火炬手。
2009年任阿坤纳斯(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嘉鹏:“我不是懦夫!”寄语当灾难突然降临时,
我们选择的不能是妥协,
不能是逃避,不能是投降,
我们只能在生与死的边缘,
选择勇敢,选择坚强,选择抗争!
经历风雨洗涤的我们
变得更璀璨,更亮丽!
正如歌中所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课后作业一、必做题
1 积累字词,选取五个好词,连词成段。
2 积累文中让你感动(喜欢)或认为精彩的语句,说明理由。
二、选做题
“我”主动要求哥哥带我训练,那么这次的训练与前面的训练有什么不同呢?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结尾。
要求:
(1)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做到自然流畅,与原文形成有机的整体。
(2)要有心理活动的联想和想象。
(3)人物的言行表现要符合他在原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性格特征。
三、推荐阅读
《撑起生命的蓝天——空难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