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不是懦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圈画三个场景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梳理王嘉鹏走向坚强过程的情感变化,体会心理描写对表达主题和推动情节的作用。
2、学习王嘉鹏勇敢走出逆境,挑战自我最终成就自我的精神。
2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于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面对逆境,讲述了作者王嘉鹏在12岁经历空难,下肢瘫痪的情况下,在家人的关爱帮助以及自身的努力下,一步步走出绝望,逃避的情绪,走向坚强勇敢的过程。作为一篇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本文内容较容易把握和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落在带领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把自己这样的情感变化过程写的深入人心,即人物心理的刻画。
2.学生分析:
所带班级——尤其是八(8)班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此类文本的能力,能把握文本主要内容;但是细读文本,关注语言形式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欠缺,希望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借此文本的教学,初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另外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充分考虑学生基础不是最好,安排由浅入深地解读文本。
3重点难点
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画、品读等方法,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表达主题和推动情节的作用。
难点:引起内心的情感共鸣,激发刻苦学习的斗志。
4教学过程
标题导入、激发兴趣
1、 导入:第二单元面对逆境第一篇课文。
2、 解题:我不是懦夫
3、 文中:“我不是懦夫”这句话出现在哪里?
4、 过渡:可见王嘉鹏面对空难后身体上的残疾和病痛,以及无法再正常上学的生活,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得勇敢和坚强,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梳理归纳出王嘉鹏在文中写了经历空难后的哪些事?
2、 小结心理变化:
万念俱灰-自我逃避-警醒奋发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写作上最成功也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王嘉鹏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刻画,刚才的简要归纳显然不那么打动人,请大家圈画文中的心理描写,深入感受体会。(此处串讲涉及的景物描写作用及修辞手法)
深化主旨、总结拓展
1、 最后我们回到文末:我不是懦夫,联系全文,请谈谈你对这句话在文中作用的理解。
2、 有哪些因素帮助王嘉鹏走出空难的阴影,走向坚强?
3、 谈感受和启发:面对逆境,应有的态度?
作业布置、巩固提高
1、 必做:模仿课文中的心理活动描写,请写一段描写自己经历考试失败后的情感变化。
2、 选做:阅读《撑起生命的蓝天——空难与我》,写一篇读后感。
课件10张PPT。第二单元 面对逆境王嘉鹏出生于1981年
12岁,经历宁夏7.23特大空难,腰椎爆裂骨折并伴双下肢瘫痪。
14岁,经历手术失败,自学大学英语课程。
17岁,成为中国唯一考取挪威红十字挪迪克世界联合学院的学生;并应邀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
18岁,参加第36届国际残疾人滑雪比赛,获得了两枚金牌。
19岁,自传《撑起生命的蓝天——空难与我》出版。
现年33岁的他获得了挪威奥斯陆大学政治学、经济学双硕士;曾历任多家跨国公司的高管职务,现同时兼任世界联合学院国际理事会执行理事和IBAP(国际文凭组织)亚洲大洋洲理事。走向坚强的过程三个场景(参考)
术后各种并发症袭来,“我”万念俱灰,助残日当天,我拒绝母亲去大厅看演出。、
“我”无法面对“残疾人”这个事实,不愿外出。看见学生放学,我选择了逃避。
哥哥帮助“我”训练,他的训斥使我由逆反到警醒,苦练行走。
圈画心理描写的语句,并体会感受理解文末“我不是懦夫!”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作用?(联系《哦!冬夜的灯光》文末阿瑟?查普曼的诗的作用。)
1、 内容上:点明、强化文章主题,表现我内心深处要坚强起来的信念。
2、结构上:与标题及41段的“懦夫!懦夫”相呼应,同时此处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进一步思考想象的空间。心理变化万念俱灰-自我逃避-警醒奋发
王嘉鹏能够走出空难后身体残疾的阴影靠的是什么?自身努力
母亲关爱
哥哥苛责面对逆境应有的态度?深化主旨、总结拓展1、 最后我们回到文末:我不是懦夫,联系全文,请谈谈你对这句话在文中作用的理解。
2、 有哪些因素帮助王嘉鹏走出空难的阴影,走向坚强?
3、 谈感受和启发:面对逆境,应有的态度?
作业布置必做:模仿课文中的心理活动描写,请写一段描写自己经历考试失败后的情感变化。
选做:阅读《称其生命的蓝天——空难与我》,写一篇读后感。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