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诉衷情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 诉衷情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4 10:10:45

文档简介

9. 诉衷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2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刚接触宋词,需要逐步积累才能找到感觉,所以教学过程注重拓展积累
3重点难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老师很喜欢一首词,大家想不想一块来分享一下: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后面的大家一块来)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的确,这首词慷慨激昂,令人振奋,同时也表现作者炽热的爱国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时期另一位杰出的爱国词人——陆游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这首《诉衷情》,与词人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1、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词人陆游有着怎样的了解?可以简洁地介绍一下他的生平经历(也可以交流一下他的诗词作品)。
2、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明确:陆游(1125——1210)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小组内两两为一组互相诵读这首词,互相纠正字词的读音,并作点评。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最后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2、请一个同学朗读,教师点评,纠正字音、字形和节奏错误)
教师总结:1.衷:衷——衰——哀; 2. 戍shù:横戌点戍戊中空 貂裘diāo qiú 鬓bīn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3、教师范读,请同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了怎样的情感?并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 明确:悲伤、郁闷、无奈—— 明确: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敌寇依旧,自己却已年老体衰,悲愤不已。(或可以细化为三个场景,但对三个场景的分析中涉及到相关的字词,要注意):①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场景;②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早被尘土所封的场景;③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
二、品味词句,入境悟情 (一)自读感悟。请同学们结合刚才下发链接材料以及注释进一步阅读这首词,别读别在哪些最能触动你的内心,你有所感悟和体会词句做批注)4分钟 (二)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与感悟。4分钟 (三)班内交流 1、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1)陆游年近七旬,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像一下,陆游的梦里会时常出现什么情景? (2)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3)朗读这首诗。 (4)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板书:梦) (5)读了“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陆游?(英姿勃发……) (6)在“鬓先秋,泪空流”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陆游?(人老体衰、无奈) [师:英姿勃发也好,老态龙钟也好,唯一不变的是什么呢?通过朗读来体会陆游报国之梦吧。] (7)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诉衷情〉。 2、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1)指导朗读, [《诉》一读: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许他的人生会少一些悲剧的色彩,陆游的情感多么强烈呀!是呀,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生);本来是鬓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把遗憾融进去,读。 (2)《诉》二读: 再读: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可惜呀,可惜,一——齐读〈诉〉后阙] (3)胡未灭,鬃先秋,泪空流。“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板书:空) [67岁,而他活了85岁,算算还要空流多少年,整整18年,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千古绝唱——读〈诉衷情〉] (4)十几年过去了,陆游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临死之前,他给儿子留下了一首诗,就是千古绝唱〈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齐读 (6)如果说“泪空流”是泪白白地流,这里“万事空”的“空”又是什么意思? (7)浓缩成三个字,“梦”使我们联想到……;“泪”使我们联想到……;“空”使我们不得不联想到……
三、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1)齐读两首诗 (2)现在,我们回过头再看这两个字:衷——哀,其实这两个字的意思都含在〈诉衷情〉这短短的44个字里面,衷情——哀伤,试着用一段话,说出这两个字。 (3)回扣题目:诉衷情:愤恨、失望、痛苦、浓浓报国之情 (5)陆游逝世后69年,(1279年)忽必烈就踏碎了南宋王朝,陆游已感知无法体会,但是,正是他的〈诉衷情〉让历史天空璀璨。[品味历史] (6)齐读〈诉衷情〉。
活动3【作业】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根据词的意境,自己选配一首与《诉衷情》意境相似的乐曲,配乐诵读。
课件19张PPT。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诗: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游山西村》《示儿 》《书愤》等。
词:纤丽处似秦观,雄快处似苏。 以《诉衷情》(当年…)、《卜算子·咏梅》最为著名。
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诉衷情 
       ---陆游 思考(1):圈划出直接表现词人情感的词句,交流听后的感受。 (2):这种浓郁的情感又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你能说说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吗?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觅封侯,是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这一典故,用意何在?
“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 写自己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体会“梦断”与“暗”中蕴含的词人的情感。
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痛 上阕简译:
当年我远赴万里边疆立志建功封侯, 单枪匹马戍守在梁州。 在那戍守边关的日子如梦消逝, 不知何处寻求, 只留下这尘封色暗的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体会“未”“先”“空”蕴含的情感。
(壮志难酬,韶华不再)沉痛   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下阕 身在沧州,仰天长叹 ,只因胡未灭,志未酬,挑灯看剑,唯有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国仇未报,壮志难酬
的悲愤之情
暗含着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  这是一支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浩歌.词中蕴涵了炽热的爱国之情.小  结运用对比手法:(鲜明)  
1、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过去对抗敌报国充满信心,雄心勃勃;现在年纪老大,壮志成空.
2、梦境与实际的对比.梦中驰骋沙场,精神抖擞,英勇杀敌;现实是身老沧州,投闲置散.3、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废弃荒村.
青梅竹马---喜结鸾凤---母命难违---仕途失意---邂逅沈园---悲题哀词---春暖花开,怅和幽词---远走天涯,风雨人生---几番重游,痴心不改---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琬 )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沈园》(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游沈氏园》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