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10月份月考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化学10月份月考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4 14:3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年湖南省武冈市部分学校九年级化学10月份月考试卷
(考试范围: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2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让人感受到冬日里的酒香和朋友的情谊。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蒸煮大米 B.米酒酿制 C.天空下雪 D.火炉烧炭
2.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
A. B. C. D.
3.下列化学家中,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是
A.道尔顿 B.拉瓦锡 C.阿伏加德罗 D.门捷列夫
4.为防治大气污染,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加强扬尘管控 B.使用清洁能源
C.直接排放工业废气 D.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5.下列变化过程中 ,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
B.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
C.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 ,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
D.蜡烛的燃烧过程既有物理变化 ,又有化学变化
7.有关氧气的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
A.鱼儿说:“我能在水中呼吸, 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B.火箭说:“氧气是我的燃料, 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C.绿色植物说:“二氧化碳是我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D.二氧化锰说:“我是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8.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和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9.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煤气可做燃料 B.玉米可用于酿酒
C.木炭粉可用作黑火药原料 D.生铁用做炒菜锅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能用于食品包装中作保护气的气体是( )
A.氧气 B.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 D.氮气
12.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
A. B. C. D.
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验满CO2 气体 C.点燃酒精灯 D.读取液体体积
1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闻气体味道
C.加热液体 D.移取固体药品固体
15.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如图中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D.d点时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6.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1)a: ;c: ;h: 。
(2)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时,需用的仪器是 。
(3)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4)用来配制溶液的容器是 。
17.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变化、性质和用途,请将下列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E、用途
(1)随着温度升高,干冰直接汽化成气态的二氧化碳 ;
(2)干冰在﹣78℃以下时是一种白色固体 ;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用碳酸来做饮料 。
18.下列是有关木炭的叙述:
①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在我国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成黑火药;⑥取一块木炭点燃;⑦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⑧发出白光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白处: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3)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 ,属于化学反应条件的是 ,
(4)属于用途的是 。
19.下列现象与什么成分有关,请用相应的序号答题。
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氮气 ⑤水 ⑥五氧化二磷
(1)冬天说话时,嘴边产生的白雾 ;
(2)空气中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 ;
(3)田径赛事上,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 ;
(4)“霓虹灯”内通电后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
20.判断下列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并将相应序号填在横线上。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
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____。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____。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____。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不能燃烧:____,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在课堂学习中 ,通过选用典型物质进行实验来探究物质的相关性质 。 如图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系列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一:对比 ① 、②的实验现象可知 ,木炭在 __________________ (填 ①或 ②) 中燃烧更剧 烈 ,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2)实验二:硫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在 空气中的燃烧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从环保的角度对 ⑤中的实验 进行改进 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丝下端火柴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该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你来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6分)人类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经历了艰辛的过程。
Ⅰ.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用图甲所示装置持续加热12天,直到曲颈甑中红色粉末不再增加。
(1)图甲实验结束后,玻璃钟罩内液面        (填“高于”或“低于”)汞槽中液面。
(2)连续加热12天的目的是        。
Ⅱ.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铜+氧气氧化铜。
【设计方案】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可采取不同的测定方案。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若要测定氧气的含量,可以设计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除去除氧气以外的气体,测量氧气的体积。
方案二:除去氧气,测量剩余气体的体积。
(3)图乙实验原理是采用上述两方案中的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进行实验】室温下,图乙实验测定的数据如表(在气球完全干瘪的状态下测量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硬质玻璃管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30.0 mL 20.0 mL 10.0 mL
(4)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用百分数表示)。
【实验分析】(5)导致该实验数据比21%小的原因不可能是        (填序号)。
①没有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粉的量太多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23.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现用工业方法制取210L氧气,氧气密度为1.429g/L,请计算:
(1)制得的氧气质量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克。
(2)至少要消耗空气多少升?(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A、蒸煮大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米酒酿制,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天空下雪,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火炉烧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详解】题中给出的仪器是量筒、试管、滴瓶、漏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试管,
3.【答案】D
【详解】
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B、拉瓦锡首次利用天平为化学研究的工具进行定量实验,并测定了空气的组成;
C、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的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故选D。
4.【答案】C
【详解】A、加强扬尘管控,可以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直接排放工业废气,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可以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D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D、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气泡,故选项正确。
9.【答案】D
【详解】A 、煤气具有可燃性,所以煤气可做燃料;A不符合题意;
B、玉米发酵酿酒,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玉米可用于酿酒与其化学性质相关;B不符合题意;
C、木炭粉可用作黑火药原料利用了木炭的可燃性;C不符合题意;
D、生铁用做炒菜锅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导热性是物理性质。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10.【答案】D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示操作错误;
B、取用固体药品氯化钠时,取下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示操作错误;
C、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示操作错误;
D、塞紧胶塞,应该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详解】空气中含量最多是氮气,并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中作保护气,故选:D。
12.【答案】A
13.【答案】A
14.【答案】D
【详解】A、该装置不管气密性是否良好,向内推注射器时,集气瓶中均有气泡产生,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不能直接闻气体气味,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取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斜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立,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点对应的反应时间为0,高锰酸钾还未发生分解,则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A正确。b点时高锰酸钾已分解了一段时间,此时试管内固体物质为剩余的高锰酸钾、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则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B正确。c点时高锰酸钾相对于b点,又分解了一段时间,但还没有完全分解,此时试管内固体物质仍为剩余的高锰酸钾、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则c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C错误。d点之后,试管内固体质量不再发生改变,说明高锰酸钾此时恰好完全分解,D正确。
16.【答案】(1) 胶头滴管 漏斗 陶土网
(2)胶头滴管
(3)试管
(4)烧杯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胶头滴管,仪器c的名称为漏斗,仪器h的名称为陶土网。
(2)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时,需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3)试管和烧杯可加热时使用,其中试管能直接在酒精灯上使用,但烧杯需要垫上陶土网加热。
(4)烧杯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17.【答案】(1)A
(2)C
(3)D
(4)E
【详解】(1)随着温度升高,干冰直接汽化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A;
(2)干冰在﹣78℃以下时是一种白色固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填:C;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填:D;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用碳酸来做饮料,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故填:E。
18.【答案】 ① ② ④ ⑦ ⑧ ⑥ ③⑤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
变化和性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变化是一种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客观事实,性质常用“能”“容易”等表示。
【详解】①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木炭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③用木炭取暖属于物质的用途,
④木炭研碎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⑤木炭制成黑火药属于物质的用途,
⑥取一块木炭点燃属于反应条件,
⑦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该过程有生成二氧化碳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⑧木炭发出白光属于反应的现象。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②;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⑦;
(3)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⑧;属于化学反应条件的是⑥;
(4)属于用途的是③⑤。
19.【答案】(1)⑤
(2)②
(3)⑥
(4)③
【详解】(1)冬天说话时,嘴边产生的白雾,是因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故填:⑤。
(2)空气中使食物变质的主要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利于微生物和细菌繁殖。故填:②。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田径赛事上,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故填: ⑥。
(4)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所以“霓虹灯”内通电后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因为灯内充有稀有气体。故填: ③。
20.【答案】A; D; A; C; A; B; D
【解析】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描述的是物理性质,故填。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描述的是化学变化,故填。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描述的是物理性质,故填。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描述的是物理变化,故填。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描述的是物理性质,故填;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描述的是化学性质,故填;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描述的是化学变化,故填。
【易错警示】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发生变化的内因;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在描述变化时要突出过程,常突出具体操作或用“在”等,如蜡烛在燃烧;描述物质的性质常用“易”“能”“可以”等,如蜡烛能燃烧,表明蜡烛具有可燃性。
21.【答案】
(1) ② 氧气含量
(2) 或 产生淡蓝色火焰 ,放热,生成有 刺激性气味气体 实验前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
(3) 或 引燃铁丝 铁丝过粗 、氧 气含量低等
22.【答案】(1)高于 (2)使汞和氧气充分反应 (3)方案二 (4)20% (5)③(2分)
23.【答案】(1)300.09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至少要消耗空气的体积为210L÷21%=1000L;答:至少要消耗空气1000L。
【详解】(1)制得的氧气质量为m=ρV=1.429g/L×210L=300.09g;
(2)见答案。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