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人美版第三单元《书法和篆刻的深层魅力》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人美版第三单元《书法和篆刻的深层魅力》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10-14 14:4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美版《书法和篆刻的深层魅力》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主题 书法和篆刻的深层魅力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授课人
单元内容 单元内容 本单元以 “书法和篆刻的深层魅力” 为核心,围绕书法艺术、篆刻艺术两大板块展开,结合经典作品赏析、历史文化探究、实践创作与现代应用设计,引导学生感受汉字承载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具体涵盖三方面内容:1.书法艺术:从历代经典书法作品(如《九成宫醴泉铭》《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等)切入,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书法审美取向(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探究书法作品中文辞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联,掌握章法、字形、笔画等赏析维度,并尝试意临经典作品。2.篆刻艺术:梳理篆刻发展脉络(从青铜器金文到明清文人篆刻,如文彭、何震、邓石如、齐白石等名家作品),解析篆刻在形制、章法、线条上的艺术特征,结合《兰亭序》印章、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等案例,理解文人篆刻的审美品格与精神特质。3.现代应用: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与体育图标、北京大学校徽等为例,探究书法与篆刻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字体设计中的转化应用,引导学生将传统艺术元素与现实生活结合,完成创意设计实践。 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新课标要求 1.核心素养导向:落实“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美术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通过书法与篆刻作品识读文化符号,掌握基本表现方法,形成审美判断能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创意转化,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2.内容要求:符合“中国传统书画”“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要求,既注重传统书画艺术的历史脉络与技法赏析,也强调设计思维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将传统艺术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的能力。 3.学业质量要求:八年级学生需能辨识不同时期书法与篆刻作品的风格特征,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评述;能结合传统元素完成简单的创意设计,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转化。
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八年级学生对汉字有深厚的感情和基本的认知,具备一定的绘画和构图基础,对设计类活动有较高兴趣。 潜在困难:对书法、篆刻的专业知识(如历史背景、风格流派、专业术语)了解不深;将传统艺术语言转化为现代设计的能力有待引导和提升。 教学策略:采用“经典赏析+案例探究+动手实践”的模式,通过丰富的视觉材料(如碑帖、印谱、现代设计案例)降低认知门槛,激发创作热情。
单元目标 通过“赏-临-创-展”任务链,学生能: 1.说出晋唐宋元书风差异,并用2句专业术语点评1件经典作品;(知道) 2.独立完成1枚“校园运动会”篆刻徽标,满足“易识别+文化符号+刀法3种”;(会做) 3.在“翰墨校园”展中讲解自己作品,阐明汉字艺术当代表达价值;(能说) 4.填写单元评价表,自评互评达成度≥4星。(自测)
单元重难点 重点: 理解书法与篆刻的艺术特征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 难点: 将传统书法、篆刻的艺术元素(如笔法、刀法、章法)巧妙地融入现代设计,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感受书法与篆刻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和意境美。 艺术表现:能够运用美术语言(点、线、面、空间、色彩)和设计原则进行创意表达。 创意实践:完成一件融合传统书印元素的现代设计作品。 文化理解:理解书法与篆刻在中华文化谱系中的地位与价值,及其在当代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单元情景 在本单元,我们将开启一段知史、明德、观美之 旅。中国书法与篆刻既表现了汉字的形体美,又蕴藏 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如 今,在现代设计领域,书法和篆刻艺术凭借鲜明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已经成为重要的设计元素应用于现实 生活当中,以新时代的面貌彰显出中华大美。
达成单元评价表 单元评价表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自我评价 知道与表达1. 能知道书法艺术多样的风格源于书法家不同的审美追求 和精神内涵。 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2. 能知道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了解文人篆刻的艺术性。 3. 能知道标志设计、字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与运用1. 能运用书法品评语言欣赏、评述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 书法作品。 2. 能掌握篆刻的艺术特征,运用篆刻元素进行标志设计。 3. 能够提炼书法、篆刻的主要元素进行字体设计。☆☆☆☆☆理解与交流1. 能理解书法和篆刻艺术凭借其深层的文化魅力在世 界美术中独树一帜。 2. 能理解书法和篆刻艺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提取书 法和篆刻的形式元素可以实现汉字的创意设计。☆☆☆☆☆
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或用单元结构流程图表示) 单元课时规划 授课类型课时设置课程 内容学习任务学生活动 新授课1课时第1课翰墨菁华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是汉字在记录语言、传达思想的功用之外,派生出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书法的文化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又该如何 将书法的文化魅力充分发掘出来,使之观照现代生活呢? 任务一:赏析经典书法作品,了解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系。 任务二:对比不同书家对《兰亭序》的诠释,从章法布局、字形结构、笔画特点等方面分析 其各自的艺术风格特征。 任务三: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主流的书法审美取向变化。 任务四:尝试意临一篇经典书法作品,表现自己的审美趣味。新授课1课时第2课方寸天地与书法一样,篆刻也是表现汉字之美的艺术类型。元末,人们开始用石材刻制印章,印章逐渐与诗、书、画融合。明清以来,大批文人进入印坛,篆刻创作开始向着艺术化方向发展。一方方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气质的印章于方寸之间展现万千气象。如今,凭借独特的形式美,篆刻在设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你能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下列印章在形制、章法、线条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吗?任务一:了解文人篆刻的发展历史。 任务二:通过欣赏《兰亭序》印章,认识不同的 印章形式和风格。 任务三:利用篆刻的风格和元素设计校园运动会的标识 新授课1课时第3课字载古今 在翰墨之雅、金石之韵的浸润下,汉字的艺术光华历久弥新,如今更与设计同行,在社会生活中演绎出新的风貌。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以及体育图标分别以中国书法和印章为核心元素设计而来,你能看出会徽中的“冬”字包含了哪些元素吗?我们如何将书法、篆刻元素应用于字体和标志设计之中?任务一:尝试从经典标志设计中提炼传统文化元素。 任务二:请你在遵循字体设计三原则——易读性、艺术性、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前提下,围绕汉字“冬”展开设计探索。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第1课)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翰墨菁华”为主题,围绕中国书法的演变历程、经典作品赏析、不同时期审美取向展开,重点介绍“天下三大行书”及其背后的历史与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书品即人品”的文化内涵。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感受中国书法的形式美与意境美,理解不同书体的风格特征。 艺术表现:能够通过临摹或意临表达个人审美情趣。 创意实践:尝试将书法元素应用于日常生活设计。 文化理解:理解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人格修养的关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中国书法的演变历程与不同书体的艺术特征;赏析经典书法作品,理解其与历史、情感的关系。 难点: 引导学生从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分析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并尝试进行意临创作。
学习活动 任务一:赏析经典书法作品,了解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关系。 任务二:对比不同书家对《兰亭序》的诠释,从章法布局、字形结构、笔画特点等方面分析其各自的艺术风格特征。
任务三: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主流的书法审美取向变化。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作业设计 学生选择一幅经典作品(如《兰亭序》局部)进行意临,强调表现个人审美情趣。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第2课)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学习内容 1.文人篆刻的发展历史(重点:明清时期的繁荣)。
2.代表性篆刻家及其风格(文彭、何震)。
3.篆刻的艺术语言(形式、线条、章法)与审美特质。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以“方寸天地”为主题,围绕篆刻艺术的历史演变、形制特点、文人篆刻的发展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展开,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篆刻“以书入印”“金石气与书卷气融合”等艺术特征。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理解:审美感知:感受篆刻艺术的形式美与文化内涵,理解印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艺术表现:能够运用篆刻元素进行简单的标识设计,表现个性与创意。 创意实践:尝试将篆刻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运动会标志。 文化理解:理解篆刻与中国传统文化、文人精神、时代审美之间的深层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篆刻艺术的历史演变与形制特点;掌握文人篆刻的艺术特征;能将篆刻元素运用于现代标识设计。 难点: 引导学生从形制、章法、线条等方面分析印章艺术特征,并完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创意设计。
驱动性问题 一方小小的印章,为何能被历代文人视为“心画”,它如何承载人的品格与情感?
学习活动 任务一:了解文人篆刻的发展历史。 任务二:通过欣赏《兰亭序》印章,认识不同的印章形式和风格。 任务三:利用篆刻的风格和元素设计校园运动会的标识。
作业设计 提出校园运动会即将开幕,需要设计一枚既能体现运动精神又拥有深厚中国气质的会徽。明确任务要求:从篆刻的形制(朱白文)、章法(疏密)、篆法(字形)、线条(刀法)寻找灵感进行设计;结合本校特点、主要运动项目等提炼文字或图案进行设计。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第3课)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学习内容 1.书法与篆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2.标志设计的基本原则。
3.运用篆刻风格为校园运动会设计会徽。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 “书法和篆刻的深层魅力” 的第 3 课,承接前两课对书法、篆刻基础技法与文化背景的学习,聚焦 “汉字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解读北京冬奥会会徽、北京大学校徽等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发现传统书法(如草书、篆书)、篆刻(如瓦当风格)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转化与运用;再以 “冬” 字为实践载体,让学生掌握字体设计三原则,最终实现 “从感知文化到实践创作” 的教学闭环,搭建传统汉字文化与现代美术设计的桥梁。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分析北京冬奥会会徽、北京大学校徽等案例,感知汉字在现代设计中融合传统文化与艺术美感的表现形式,理解书法与篆刻元素的视觉魅力。 艺术表现:能遵循字体设计 “易读性、艺术性、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三原则,运用卡纸、马克笔等材料,完成以 “冬” 字为主题的创意字体设计,展现对汉字造型的艺术表达能力。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创意实践:在字体设计过程中,尝试将传统文化元素(如篆书笔意、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思路结合,探索汉字造型的多元可能性,培养创新思维。 文化理解:了解汉字从传统书法、篆刻到现代设计的演变,认识汉字承载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经典设计案例(冬奥会会徽、北大校徽),提炼其中的传统书法、篆刻元素及设计思路。 2.掌握字体设计 “易读性、艺术性、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三原则,并应用于 “冬” 字创意设计。 难点: 1.如何在字体设计中平衡 “传统元素的保留” 与 “现代审美与功能性(易读性)的需求”。 2.实现“冬”字造型与 “冬季文化内涵(如冰雪、节庆)” 的深度结合,避免设计流于表面。
学习活动 任务一:尝试从经典标志设计中提炼传统文化元素。 任务二:请你在遵循字体设计三原则——易读性、艺术性、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前提下,围绕汉字“冬”展开设计探索。
作业设计 围绕“冬”字进行创意字体设计,要求体现三原则,可结合传统文化元素。
拓 展 一代文豪鲁迅热爱设计。除了北京大学校徽外,他还设计过很多图书封面。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著名的“跨界”文学家或艺术家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