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4 10:2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该词,理解词意。
2、了解辛弃疾的情感与志向,感受词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2学情分析
前面已经学过陆游的《诉衷情》和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学生们对南宋的历史背景和辛弃疾的理想抱负、现实境遇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学习该词,感受词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应该属于举一反三式的思维训练。
3重点难点
通过对词义的分析与背景的结合,理解词人“可怜白发生”的悲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并解题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过了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了解了辛弃疾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愁”的不同体会,今天将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解题:本词的词牌名是“破阵子”,词题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题的?
重点:“赋”的含义;
“陈同甫”与辛弃疾的关系,思考他们俩为何如此相投结为挚友(有共同的政治主张与爱国情怀);
你如何理解这里的“壮词”?(预设学生会作字面理解的回答,教师引领学生学完本词后再揭示含义)
活动2【活动】正音,准确诵读
1、学生个别朗读,请大家正音,教师适当强调个别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同桌互听形式散读,全班齐读本词。
活动3【活动】理解词义,读出情感
1、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描写了哪些画面?
2、引导学生体会每幅画面中蕴藏的情感,并指导朗读。
画面一“看剑”:
词人辛弃疾为何喝酒?喝醉酒在做什么?睡着后又梦见什么?由此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心系战场,渴望报国)你能试着读出他内心的情感来吗?
朗读指导:既要读出词人的悲愤,又要读出壮士的豪迈之情——即悲壮之情。
这位豪迈爱国的将军,他魂牵梦绕的军营里情形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跟着他的思绪走进军营看一看——画面二“豪气满营”:
你能结合想象描述一下军营里面的情况吗?(将士们分食烤肉,奏响军歌…)你能猜想将士们此刻的心情吗?(欢欣鼓舞,跃跃欲试)“沙场秋点兵”该读出怎样的气势来?(雄壮之势)
朗读指导:读出热烈,雄壮之情
将军阅军结束后,早已摩拳擦掌的士兵了终于冲向了战场——画面三“杀敌”:
你认为这两句词该怎样读?(同学个别朗读)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通过对马和弓的描写,引导学生感受将士们英勇杀敌的激烈场面)
朗读指导:读出紧张,激昂之情
战场上大获全胜,词人终于实现了他建功立业的抱负——画面四“建功”:
能通过这幅画面想象作者此时的神情吗?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怎样的志向?(收复中原,赢得美名)
朗读指导:读出词人快慰,奋进之情
活动4【活动】深刻体会,读出韵味
1、思考: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后,作者为什么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悲叹?
理清梦境与现实,结合背景资料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ppt引入辛弃疾资料)
指导学生齐读“可怜白发生”一句,读出壮志难酬的悲壮。
2、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全班齐读本词。
3、回过头来回答课堂开头的问题:这首词的“壮”体现在哪里?
归纳
:景状,志壮,情壮——壮词
活动5【活动】通过齐读、背诵,增强感染
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背诵,再次体会词人的情感。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辛弃疾的一生,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在那么艰难的历史环境下,遭受了那么多的不平、不公与坎坷,但他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人的一生,难免会经历各种风雨,但是,只要我们始终以一颗饱满的心,去热爱生活,始终以昂扬的斗志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那么,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便会洒满阳光!
活动7【作业】布置作业
1、试比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与陆游《诉衷情》的异同。
2、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选择其中的一个场面作具体描写,150字左右
(如:醉里挑灯看剑、沙场点兵、沙场杀敌等场面)
附板书:
看剑
(豪壮)
点兵
杀敌
(雄壮)
}壮词
建功
感叹
(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