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人美版八上第三单元第3课《字载古今》精品课件(26页)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人美版八上第三单元第3课《字载古今》精品课件(26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10-22 14:3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人美版(2024新教材)美术八年级上册
字载古今
字载古今
字载古今
教师: XXXX
【第三单元《书法和篆刻的深层魅力》第3课】
观看视频思考:“你能看出这个‘冬’字中隐藏了哪些元素?”
导 入
思考:设计师是如何设计北京冬奥运会标志的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会徽“冬梦”
1. 灵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传统哲学观。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2. 造型:冰雪运动员。
3. 元素:山峦、赛道和象征节庆的彩带。
冬奥会会徽解读——冬梦
导 入
冬奥会会徽解读——冬梦
导 入
造型:以动态线条定格“冰雪运动的生命力”。
会徽以单一线条完成“运动员+雪地轨迹”的复合意象,在静态中植入时间维度
顶部弧线
模拟潜雪著抬起的手臂或雪板轨迹。
中部转折
对应运动员弯曲的躯干,充满力量感。
底部延展
如雪地中潜行留下的痕迹,展现速度。
其“多义性”让同一线条亦可解读为滑冰、雪年等项目,体现了以最少笔墨覆盖最多赛事情景的设计效率。
冬奥会会徽解读——冬梦
导 入
元素:以具象符号串联“赛事场景与文化氛围”
山峦
顶部弧线呼应张家口崇礼地形,为运动提供“天然舞台”,隐喻
坚实的筹备。
赛道
中部转折线条指向滑雪、滑冰等核心场景,
体现赛事的流畅与竟技性。
彩带
未端飘逸设计传递春节的喜庆团圆,
象征各国运动员的团结相来。
冬奥会会徽解读——冬梦
导 入
艺术借鉴:以传统技艺实现“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草书“多”字的速度美学。
草书“气韵生动”与冰雪“高速滑行”同构,传统文化不需具象复现,只需提取“速度基因”即可与奥运精神无缝衔接。
会徽的核心原型是草书“多”字。设计师将书法的连笔气势转化为运动节奏:竖钩变躯干,撒成轨迹,既保留笔墨韵味,又实现“字即运动,运动即字”的融合。
冬奥会会徽解读——冬梦
导 入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会徽“冬梦”
1.会徽由三部分组成:会徽标志、文字和奥运五环
2.会徽的标志主体是汉字:冬——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中国举办冰雪两大运动的理念。
3.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4.在颜色构成上,以蓝色为主色调,是冰雪和梦想的颜色。红色和黄色辅助色,来源于中国国旗和中国传统佳节的吉祥配色。
5.会徽的文字部分采用了书法和剪纸相结合的风格,体现了我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文字承上启下,使会微更加协调。
6.底部是我们熟悉的奥运五环,三部分相辅相成,共同努力实现中国1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圆梦冬奥的体育强国梦。
任务一:尝试从经典标志设计中提炼传统文化元素
感知发现
中国许多大学的校徽也融入了书法和篆刻元素。1917 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邀请鲁迅设计校徽,鲁迅欣然应邀后很快交稿,开创了中国现代大学校徽设计的先例。鲁迅设计的校徽一直沿用至今,只在 20 世纪 80 年代添加了外圈花纹、建校年代和英文校名,成为中国现代徽章设计的典范。
新知讲授
设计北大校徽揭秘
北京大学校微设计
中国许多大学的校徽也融入了书法和篆刻元素。191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邀请鲁迅设计校徽,鲁迅欣然应邀后很快交稿,开创了中国现代大学校徽设计的先例。鲁迅设计的校徽一直沿用至今,只在 20 世纪80年代添加了外圈花纹、建校年代和英文校名,成为中国现代徽章设计的典范。
新知讲授
鲁迅先生
设计北大校徽揭秘
观看视频
新知讲授
设计北大校徽揭秘
北京大学校微设计思路
民族性:造型取自秦汉瓦当,以小篆书“北大”二字于瓦当之上,色取黑白,厚重古朴。
象征性:“北大”二字呈上下结构,上部“北”字似两个背靠背的篆书“人”字,下部“大”字似一个正面站立的人,仿佛正在托举着上部两个人,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意,强调大学师道。同时,篆字线条排布如脊梁,承载着师长对学子的希冀,即希望他们成为民族的脊梁。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符号性:校名清晰可辨,易识读,整体简洁大方,没有多余的干扰元素。
思 考
除了北京大学的校徽外,
你还知道哪些大学的校徽,它们有怎样的设计理念
设计北大校徽揭秘
观看视频,了解大学校徽设计理念。
新知讲授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
纽约大学
中法实验学校
任 务 二
请你在遵循字体设计三原则——易读性、艺术性、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前提下,围绕汉字“冬”展开设计探索。
探索实践
字体设计三原则
1.易读性:
确保文字快速识别与流畅阅读:字形结构须清晰,避免过度变形导致辨识困难;功能性场景(如路牌、书籍正文)需优先保障此原则,弱化装饰性。
2.艺术性:
强化视觉审美与文化表达通过笔形塑造(如调整撇、捺弹性)传递风格个性;统一笔画粗细、方向与结构,形成协调美感;艺术类场景(如海报标题)可侧重此原则,但需保留基础识别度。
3. 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设计风格需契合主题内涵:字体形式应准确传达文本情绪(如粗体显力量感,细体显优雅感)避免风格与内容割裂,实现“形神兼具"的视觉沟通。
观看视频,感受中国汉字之美。
新知讲授
书法和篆刻艺术是文化瑰宝,不仅彰显了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质,而且对汉字造型的流变和现代字体设计有着重要影响。
以“冬”为例
篆文的“冬”字
教师课堂示范作品
冬字可用元素
师示范作品
课 堂 实 践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基于书法和篆刻的艺术特点,进行有创意的字体设计,设计一款自己喜欢的字体!
作品参考
作品参考
作品展示与交流
课 堂 小 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拓 展
一代文豪鲁迅热爱设计。除了北京大学校徽外,他还设计过很多图书封面。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著名的“跨界”文学家或艺术家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