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材分析
韩敏
教材分析: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闪烁着诗词的光辉,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代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我们将初中教材中古诗词的编排进行简单的梳理就不难发现,唐诗、宋词这两枚中国古典文学的明珠所占比重最大,而作为宋词学习的最后一篇压轴登场的就是这首《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了,足见辛弃疾其人其词在文学史和语文教育上的地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虽有满腔热血却无用武之地,空有恢复中原之志,怎奈报国无门。然而他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以文为业的唯一一人,毕竟是一个曾经驰骋沙场的杀敌英雄、爱国将军,这注定他不会期期艾艾,他将所有的抱负都寄予了酒醉后、梦境里,醉意朦胧中他重温往昔的英武豪壮,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何等的慷慨激越。然而,梦终有醒时,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梦”中驰逐沙场,怎一个“悲”字了得,不由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末了这一句不仅内容上由前面的想象进入现实,情感上从“壮”转入了“悲”,更是在结构布局上打破了一般词分片写景抒情的常态,又恰到好处地契合了他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却又“欲说还休”的心境。如此多重的画面在灯光剑影中交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将情感凸显而出,这将是学生内心有所感知却不能真正知其所云的关键之处。21教育网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将以多重的画面、统一的情感为切入口,带动整首词关键词句的推敲,配合反复地诵读,体会词人深沉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词作的主要内容。
2、品读关键词句,体会词人深沉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3、比较探究,初步感知、赏析豪放派宋词的主要特征。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水平较之低年段的孩子有了较大提升,这一时期是其精神触角延伸的重要阶段,此时进行宋词学习,是给孩子们一个与千年前的词人进行精神对话的大好契机。
八(3)班是本学期我刚接手的班级,通过开学一个多月的共同学习,我了解到整个班级的语文学习情况总体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尽管多数学生有语文学习的兴趣,但从倾听能力来看,部分学生不能静心聆听,尤其是对同学发言更不会从中听取有用信息而推进自己的学习,习惯于老师提醒才知道重要,缺少主动学习的能力,依赖性较强;从表达能力来看,大多不喜欢和老师、同学交流,即使有想法也是私下低语或齐声跟言,多数有想法也是只言片字,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较弱,落实到书面表达就更加欠缺了。可喜的是班级里约有六分之一的学生不论是主动学习的热情还是课堂表达的能力均较为突出,希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进行本单元学习前,我对学生在六、七年级的古诗词学习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查,总结下来他们古诗词学习状态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认为古诗词的学习就是“字词解释”、“诗词翻译”、“情感理解”三步曲,没有体会到古诗词对初中生独特的育人价值,不能根据其文体特点进行有效学习;21教育网
2、学习过古诗词的诵读,但对于诵读方法、诵读的目的并不清楚;
3、能自主进行古诗词学习的预习,但预习习惯缺少规范引导、有序递进,不会进行有文体特征的针对性预习;
4、能根据要求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但不能对所查资料进行有目的的筛选、有价值的评价;
5、接触过联想再现画面、抓住意象赏诗、关键词句推敲等多种古诗词学习方法,但均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缺少归纳,不会运用,没有形成古诗词学习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结构。
而这首《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遥远,词中所描述的景情、用典、意象与意境,学生理解起来都会产生距离感,有一定的难度。但它不仅是本单元南宋词学习的最后一个课时,也是由宋词到元曲学习的过渡桥梁,其地位决定了它必须是对宋词学习内容的小结、古诗词学习方法的形成和提升。故而,在本单元前三篇宋词《诉衷情》《西江月》《丑奴儿》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通过诵读方法指导、预习作业设计等方式方法,对学生古诗词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进行一个有序列的引导、培养。囿于时间限制,学生仅能停留于初步具有古诗词学习的方法意识,在运用方法和形成类结构方面仍较为薄弱。尤其是在比较性阅读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层面是学生学习这首词的困难和障碍所在。21cnjy.com
因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该回归到语言文字本身,让语文课呈现出它最原始的状态,通过反复的朗读词作、咀嚼词句、比较分析让学生能积极思索词人在词作中留给读者精神财富并能言之成理即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拥有一定的成就感。21·cn·jy·com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以多重的画面、统一的情感为切入口,带动整首词关键词句的推敲,配合反复地诵读,体会词人深沉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www.21-cn-jy.com
教学难点:
1、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对诗词中情感、意象、风格的理解和认识,并能进行小
组、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初步形成宋词学习的聚类性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活动1【活动】常规活动
学生朗读一首宋词,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师生倾听,评价
活动2【导入】情境导入
播放朗读音频
倾听,朗读,感知
活动3【讲授】文本品读
提问:词中描绘了哪些画面?
引导归类:这些画面可以怎样分类?
独立思考,推敲词句,全班交流,反复诵读
活动4【练习】拓展延伸
课堂随笔:说说你心中的豪放派词是怎样的?
独立表达,全班交流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将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青玉案
元夕》和本首词进行比较(二选一)
1、写一段话,对词人在三首词作中表达的情感进行评价。
2、通过比较,写下你对辛弃疾其人、其词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