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第6章 电功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物理教科版新教材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第6章 电功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物理教科版新教材九年级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14 14:5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物理(教科2024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主题 第6章 电功率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上
单元 第6章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材分析:《第6章 电功率》是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核心延伸,承接《欧姆定律》,聚焦“电能的利用与转化”,通过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探究,揭示电能转化的“量”“快慢”及热效应规律,还拓展了半导体与光电技术应用,既为后续电与磁学习奠基,又紧密联系生活,是培养学生电学知识应用能力与能量观念的关键单元。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以“电能利用”为主线,涵盖四部分:一是电功,阐述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实质,讲解W=UIt等公式,介绍电能表的计量作用;二是电功率,定义其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探究P=UI的关系,区分额定与实际功率;三是焦耳定律,探究电流热效应与I、R、t的关系,得出Q=I2Rt,分析其应用与危害防范;四是半导体与光电,介绍半导体特殊导电性及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等技术应用。内容从电能的“量”到“快慢”,再到内能转化规律,最后延伸至技术应用,体系完整。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思维导图或用文本框绘制)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1.实验探究:探究电功与U、I、t的关系(用灯泡、电表等观察做功效果);探究电功率与U、I的关系(串并联不同灯泡对比);焦耳定律实验(电阻丝、烧瓶、温度计探究热效应)。2.生活实践:观察家庭电能表,记录读数并计算电费;调查用电器铭牌的额定功率,分析功率与使用场景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3.多媒体资源:播放“电能输送”“半导体芯片制造”“太阳能电站”等视频;展示电能表进化史、电热器内部结构等图文资料。4.任务驱动:设计“家庭节能方案”并计算节能效果;制作简易电热器,结合焦耳定律改进发热效率。教学方法:1.讲授法:清晰讲解电功、电功率等概念与公式,构建知识框架。2.实验探究法:通过自主实验(如探究电功率、焦耳定律),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规律。3.讨论法:组织“电能表读数”“电热的利与弊”等讨论,深化知识理解。4.任务驱动法:布置“用电器功率调查”“节能设计”等任务,提升应用能力。5.直观演示法:演示电能表工作、半导体单向导电特性,辅助抽象知识学习。本单元教学重点:1.电功的概念、公式W=UIt,电能表的使用与读数。2.电功率的定义、公式P=UI,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分。3.焦耳定律的内容Q=I2Rt及应用。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本单元教学难点:1.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理解“电功率描述做功快慢”。2.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分析不同电压下用电器的工作状态。3.焦耳定律在复杂电路(如含滑动变阻器的电路)中的综合应用。
新课标要求 3.4电磁能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3.4.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4.4探究并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3.4.5结合实例,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例2调查常见用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电功率。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3.4.6通过实验,了解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3.4.7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例3了解我国家庭用电的电压和频率,在家庭用电中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意识。
单元学情 知识层面上: 学生已掌握欧姆定律及电路基本规律,有一定电学基础,但对电能转化的 “量”“快慢” 及热效应的定量规律缺乏深入认识。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心理、经验层面上: 对生活中电费、电器功率标识有感性经验,但缺乏科学分析;好奇心强,对实验与科技应用感兴趣,但抽象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需提升。。
单元目标 内容目标:1.理解电功,掌握W=UIt,会读电能表。2.理解电功率,掌握P=UI,区分额定与实际功率。3.掌握焦耳定律Q=I2Rt,分析电热的应用与防止。4.了解半导体特性与光电技术(如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学业目标:1.能用电功、电功率公式计算(如由U、I、t算电功,由U、I算功率),能根据电能表参数算电能。2.能实验探究电功率与U、I的关系,分析用电器的额定/实际功率。3.能实验探究焦耳定律,用其解释生活中电热的利与弊。4.能描述半导体特性,列举其与光电技术的应用实例。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物理观念:1.建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等概念,深化“能量转化与守恒”观念。2.理解电功率对能量转化快慢的描述。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科学思维: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1.通过实验推导规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运用“控制变量法”“模型法”分析电学问题(如不同电压下的功率变化)。科学探究:1.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论证”的完整过程(如探究电功率、焦耳定律),提升实验与分析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1.增强节能意识与社会责任感。2.感受物理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激发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情景设置 生活中,我们处处依赖电能:夜晚点亮的LED灯、冬日制热的电暖器、飞速运转的电动汽车……可你是否思考过: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如何衡量?它们消耗电能的“快慢”有何差异?为什么电暖器能快速发热,电脑却要通过风扇散热?还有,光伏电站的电池板是怎样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从电能转化的“总量”(电功)、转化的“快慢”(电功率),到电能向内能转化的“热效应”规律(焦耳定律),再到半导体与光电技术对电能利用的创新拓展,本章将引领我们探究这些问题,走进“电功率”的奇妙世界。
达成评价表 节名基本知识点学习情况自评很好一般不好1电功电能与电功测量电功节约用电2 电功率认识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额定功率3 焦耳定律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的利用与危害4跨学科实践:半导体与光伏发电认识半导体半导体的应用实践活动:设计校园光伏发电项目方案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第3章 简单电路课程内容课时安排 课型1 电功1 新授课2 电功率2 新授课3 焦耳定律2 新授课4 跨学科实践:半导体与光伏发电2 新授课
1 第6章大单元教学(第1节)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1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学习内容 电能与电功;测量电功;节约用电。
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物理观念:认识电能向其他形式能的转化,理解电功是电能转化的量度,掌握电功公式W=UIt,形成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相互转化的能量观念。2.科学思维:从能量转化视角分析用电器工作过程,结合欧姆定律推导电功其他表达式,提升逻辑推理与模型建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3.科学探究:观察电能表参数与读数,探究电能表测量电能的原理,培养实验观察与数据解读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电能利用与节约”讨论,增强节约用电意识,认识电能合理利用的必要性。
达成评价 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习准备(10 分)思想准备(5 分)提前预习电功相关内容,带着 “电能如何计量” 等问题进课堂,学习状态积极   学具准备(5 分)备好教材、笔记本,准备记录电能表读数或电功计算的工具   兴趣态度(20 分)学习兴趣(10 分)对电能转化、电能表工作原理好奇,积极参与 “电能转化形式” 的讨论与举例  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学习态度(10 分)认真观察电能表实物 / 图片,专注听讲电功公式推导,主动思考电功相关问题   合作交流(20 分)与人合作(10 分)小组内共同分析电能表参数,协作完成电功案例计算的分工   与人交流(10 分)倾听同学对电能转化实例的分享,清晰表达对电功概念、电能表读数的理解   思维状态(30 分)思维条理(15 分)能条理清晰梳理电功实质(电能转化)、公式W=UIt及电能表测量逻辑   思维创新(15 分)能结合生活实际,创新举例电能转化为不同形式能的场景,或提出电能表使用的新疑问   学习效果(20 分)课堂练习成果(10 分)积极完成电功计算、电能表读数相关练习,作答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10 分)理解电功是电能转化的量度,会用电功公式计算,能正确读取电能表数据   
驱动性问题 生活中电能表能计量消耗的电能,电灯发光、电扇转动等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多少”由什么决定?电能表的参数和读数有怎样的物理意义?如何通过电压、电流、时间等物理量定量计算电流所做的功?
学习活动 感知电功:观察用电器工作,讨论电能转化,初步感知电功。
推导公式:测电阻的 U、I、t,推导电功公式W=Ult。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电表读数:观察电能表,解读参数并学习读数,计算电能消耗。
作业设计 选择题(8、12题)和综合题(15题)
2 第6章大单元教学(第2节)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2
学习内容 认识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额定功率。
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理解电功率是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掌握P= W/t、P=UI,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建立“功率表征变化快慢”的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数据推理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分析不同电压下用电器功率变化,提升分析归纳与科学推理能力。3.科学探究:设计实验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观察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联,培养实验设计、操作与现象分析能力。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4.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用电器额定参数,养成规范使用电器的习惯,感受物理知识在用电安全中的应用价值。
达成评价 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习准备(10 分)思想准备(5 分)提前预习电功率内容,带着 “如何描述电能消耗快慢” 的问题进课堂,状态良好   学具准备(5 分)备好教材、笔记本,准备记录电功率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工具   兴趣态度(20 分)学习兴趣(10 分)对不同用电器功率差异、额定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好奇,积极参与实验探究   学习态度(10 分)认真观察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关系” 的实验,专注听讲电功率公式推导与应用   合作交流(20 分)与人合作(10 分)小组内分工完成电功率实验操作,协作记录电压、电流、灯泡亮度等数据   与人交流(10 分)倾听同学对功率大小判断的观点,清晰表达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   思维状态(30 分)思维条理(15 分)能条理清晰梳理电功率定义、公式P=W/t、P=UI及额定/实际功率的区别 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思维创新(15 分)能创新设计“比较用电器功率大小”的实验方案,或结合生活提出功率应用的新问题   学习效果(20 分)课堂练习成果(10 分)积极完成电功率计算、额定与实际功率分析的练习,作答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10 分)理解电功率是电能消耗快慢的量度,掌握功率公式,能区分额定与实际功率   
驱动性问题 LED 灯和白炽灯发光时,电能消耗的“快慢”明显不同,如何科学描述这种“快慢?用电器铭牌上的“额定功率”代表什么?实际工作时的功率为何有时与额定功率不一致?
学习活动 功率初识:对比 LED 灯与白炽灯差异,引出电功率概念。
探究公式:串并联实验控变量,推导电功率公式P=UI。
功率辨析:结合灯泡铭牌与实验,辨析额定/实际功率。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作业设计 选择题(5、9题)和综合题(16题)
3 第6章大单元教学(第3节)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1
学习内容 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的利用与危害。
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理解电流热效应(电能转内能),掌握焦耳定律Q=I2Rt,形成“电流热效应遵循定量规律”的观念。2.科学思维: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电热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结合欧姆定律推导纯电阻电路电热表达式,提升逻辑推理与科学论证能力。3.科学探究:实验探究电热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培养实验设计、变量控制与数据处理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分析电热的利(如电热器)与弊(如电器散热),认识科技对生活的双重影响,增强合理利用物理规律的意识
达成评价 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习准备(10 分)思想准备(5 分)提前预习焦耳定律内容,带着 “电流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问题进课堂,状态积极   学具准备(5 分)备好教材、笔记本,准备关注实验中电阻、电流、温度变化的记录工具   兴趣态度(20 分)学习兴趣(10 分)对电流热效应的现象、规律好奇,积极参与 “电热影响因素” 的实验探究   学习态度(10 分)认真观察焦耳定律实验(如电阻丝发热、温度计变化),专注听讲规律推导与应用   合作交流(20 分)与人合作(10 分)小组内分工完成焦耳定律实验操作,协作控制变量、记录温度等数据   与人交流(10 分)倾听同学对电热现象的解释,清晰表达对焦耳定律Q=I2Rt的理解与应用分析   思维状态(30 分)思维条理(15 分)能条理清晰梳理电流热效应、焦耳定律内容及公式,分析电热利与弊的逻辑   思维创新(15 分)能创新思考 “如何利用/防止电热” 的实际方案,或结合欧姆定律推导电热其他表达式   学习效果(20 分)课堂练习成果(10 分)积极完成焦耳定律相关计算、电热现象分析的练习,作答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10 分)理解电流热效应及焦耳定律,能应用公式分析电热问题   
驱动性问题 电暖器能快速产生大量热,电脑却需要风扇散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定量描述电热的产生规律?生活中如何利用电热,又如何防止电热带来的危害?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学习活动 热效感知:演示电阻丝发热实验,感知电流热效应。
定律总结:控变量实验观温度,总结焦耳定律Q=I2Rt。
电热利弊:讨论电暖器与电脑散热,分析电热的利与弊。
作业设计 选择题(7、10题)和综合题(16题)
4 第6章大单元教学(第4节)学习规划
课型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时:2
学习内容 认识半导体;半导体的应用;实践活动:设计校园光伏发电项目方案。
课时目标 1.物理观念:了解半导体特殊导电性(如单向导电),认识二极管、三极管及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原理,拓展对物质导电性和能量转化的认知。2.科学思维:对比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分析半导体器件的电路应用,提升分类比较与模型认知能力。3.科学探究:观察半导体器件工作现象(如二极管单向导电实验),探究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果,培养实验观察与技术探究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半导体与光电技术在生活(如LED 灯、太阳能电站)的应用,感受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激发对新技术、新能源的探索兴趣。
达成评价 评价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习准备(10 分)思想准备(5 分)提前预习半导体与光电内容,带着“半导体有何特殊性能”“光能如何发电”的问题进课堂   学具准备(5 分)备好教材、笔记本,若有条件准备观察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或光伏图片的工具   兴趣态度(20 分)学习兴趣(10 分)对半导体特性、光电技术好奇,积极参与“半导体导电实验”或技术应用的讨论   学习态度(10 分)认真倾听半导体、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的知识讲解,关注技术应用的案例   合作交流(20 分)与人合作(10 分)小组内共同分析半导体与导体、绝缘体的区别,协作讨论光电技术的应用场景   与人交流(10 分)倾听同学对半导体器件应用的举例,清晰表达对半导体特性、光电转化的理解   思维状态(30 分)思维条理(15 分)能条理清晰梳理半导体特性、常见器件(二极管等)及光电技术(如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思维创新(15 分)能创新设想半导体或光电技术在未来生活中的新应用,或对比不同材料导电特性的差异   学习效果(20 分)课堂练习成果(10 分)积极完成半导体、光电技术相关知识的总结与应用练习,作答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10 分)了解半导体特殊导电性及器件应用,认识光电转化技术   
驱动性问题 铜、铝等导体和橡胶、塑料等绝缘体的导电性能稳定,但硅、锗等材料的导电性能特殊,半导体有什么独特的导电特性?二极管、三极管等半导体器件如何工作?太阳能电池是怎样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
学习活动 半导初识:对比导体/绝缘体/半导体资料,初识半导体特性。
二极探究:搭建二极管电路,正反向通电探究单向导电性。
光电原理:结合图文视频,学习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原理。
作业设计 选择题(8、11题)和综合题(17题)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